今年的諾貝爾獎於10月5日(當地時間)至12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索爾納和挪威奧斯陸等地陸續公布。
就在昨天,全世界都關注的最後一個諾貝爾獎經濟學獎已經頒發了,至此為止我們所有的諾貝爾獲得者已經全部明了,現在我們就一起來回顧一下今年諾貝爾各獲得者花落誰家吧!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北京時間10月5日下五點三十四分,第一項——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美國和英國科學家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Charles M. Rice獲獎,以表彰他們「發現C型肝炎病毒」。
Harvey J. Alter,1935年出生於美國紐約。目前任職於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Michael Houghton,出生於英國。目前任職於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Charles M. Rice,1952年出生於美國加州薩克拉門託,目前任職於美國洛克菲勒大學。三人將均分獎金1000萬瑞典克朗(相當於人民幣760萬)。
他們開創性發現使得一種新病毒——C型肝炎病毒被鑑定。在他們的工作之前,A型肝炎和B型肝炎病毒的發現是重要的進展,但大多數血源性肝炎病例仍然無法解釋。C型肝炎病毒的發現揭示了其餘慢性肝炎病例的原因,並使驗血和新藥物成為可能,從而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肝炎一直以來是對人類的一種全球性威脅。今年的諾獎得主發現C型肝炎病毒,在對抗病毒性疾病方面是一個裡程碑式的發現。由於他們的發現,如今已實現高度敏感的血液檢測病毒,在世界上很多地方消除了輸血後肝炎,極大地改善了全球健康。他們的發現也使得針對C型肝炎的抗病毒藥物得以快速開發。歷史上C型肝炎第一次被治癒,為根除C型肝炎病毒帶來了希望。尤其是在全世界人類是命運共同體的今天,他們的獲獎是實至名歸,這項發現對人類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美英德三科學家共享諾貝爾物理獎
隔天北京時間10月6日下午6時許,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Roger Penrose、Reinhard Genzel、Andrea Ghez 獲獎。
英國科學家Roger Penrose由於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一個有力預測」而被授予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德國科學家和美國科學家Reinhard Genzel、Andrea Ghez因「在銀河系中心發現了一個超大質量的緻密物體」而被授予諾貝爾物理學獎。
值得注意的是Ghez是自1901年頒發第一個諾貝爾獎以來獲得物理獎的第四位女性(另外三位分別是分1903年的居裡夫人(居裡夫人另外還獲得1911年的化學獎)、1963年的Maria Goeppert-Mayer,以及2018年的Donna Strickland。)。
三位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分享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因為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異的現象之一 ——黑洞。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指出,廣義相對論導致了黑洞的形成。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裡亞·蓋茲(Andrea Ghez)發現,在銀河系中心,一個看不見的、極其重的物體控制著恆星的軌道。超大質量黑洞是目前唯一已知的解釋。
這項發現讓我們對廣袤宇宙更多地了解。
諾貝爾化學獎
北京時間10月7日消息,2020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授予Emmanuelle Charpentier 和 Jennifer A. Doudna ,為了表彰這兩位優秀的女性開發了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
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Jennifer A. Doudna發現了基因技術最鋒利的工具之一:CRISPR/Cas9基因剪刀。這項發現是出乎意料的,利用這些技術,研究人員可以極其精確地改變動物、植物和微生物的DNA。這項技術對生命科學產生了革命性的影響,正在為新的癌症療法做出貢獻,並可能使治癒遺傳疾病的夢想成為現實。
如果研究人員想要了解生命的內部運作,他們需要修改細胞中的基因。這曾經是一項耗時、困難甚至不可能完成的工作。利用CRISPR/Cas9基因剪刀,現在可以在幾周的時間內改變生命密碼。
自從Charpentier和Doudna在2012年發現CRISPR/Cas9基因剪刀後,它們的應用就開始勢不可擋。這種工具促成了基礎研究中的許多重要發現,植物研究人員已經能夠培育出耐黴、害蟲和乾旱的作物。在醫學方面,新型癌症療法的臨床試驗正在進行,能夠治癒遺傳疾病的夢想即將實現。這些基因剪刀把生命科學帶入了一個新時代,從很多方面來說,給人類帶來極大的福祉是獲得諾貝爾獎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這是諾貝爾科學獎項首度頒給一個全為女性科學家的組合。這也激勵著更多女性更加熱情投身於科學研究事業中去。
諾貝爾文學獎
"for her unmistakable poetic voice that with austere beauty makes individual existence universal."
「她嚴謹又富含詩意的辭藻以及樸素的美使個體的存在具有普遍性。」這是諾貝爾專家組給出的頒獎原因。
「帶有樸素但也俏皮的智慧和細膩的結構感」。是她的詩文特點。
諾貝爾文學獎於北京時間10月8日19時正式揭曉,來自美國的女詩人路易絲·格呂克(Louise Glück)獲獎,路易絲·格呂克1968年以《長女》(Firstborn)初露頭角,很快被譽為美國當代文學最傑出的詩人之一。她於1943年出生於紐約,現居麻薩諸塞州劍橋市。除了寫作,她還是耶魯大學的英語教授。
自1901年首次頒獎以來,這個獎項一直由小說家把持,而格麗克作為詩人獲得了這個獎項。她也是為數不多的獲此殊榮的女性之一——第16位諾貝爾文學獎女性得主。
出生在紐約、現年77歲的格麗克目前在耶魯大學擔任教員。她在1968年發表了處女作《頭生子》,「很快就被譽為美國當代文學中最著名的詩人之一」。
耶魯大學校長彼得·薩洛維在一份聲明中說,格麗克「對自我及其在世界中的位置進行了毫不留情的探索,創作了啟發心靈的美妙詩篇」。
他還說,格麗克是一位「鼓舞人心的老師,她毫無保留地把自己交給敬仰她的學生們」。
格麗克在一個匈牙利裔猶太家庭長大,她曾談到自己十幾歲時患上厭食症,並接受過治療,這些都對她深刻的寫作風格產生了影響。
諾貝爾文學委員會主席安德斯·奧爾松表示:「露易絲·格麗克的聲音是準確無誤的。它是坦率和不妥協的,它表明這位詩人希望獲得理解。但它也是充滿幽默和辛辣智慧的聲音。」
諾貝爾和平獎
北京時間10月9日17時,世界糧食計劃署(WFP)被授予2020諾貝爾和平獎,以表彰其「在對抗飢餓問題上所做的努力、為改善遭受衝突影響地區的和平條件所作的貢獻,以及其在防止將飢餓問題作為戰爭和衝突的武器方面,發揮的推動作用」。
在此次諾貝爾和平獎的獲獎結果揭曉前,CNN等外媒普遍認為世界衛生組織、「環保少女」格蕾塔·桑伯格、紐西蘭總理阿德恩,乃至俄羅斯那名反對派領導人納瓦利內都是拿獎的熱門對象。
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原名糧食援助政策與計劃委員會,成立於1961年,總部設於義大利羅馬,為全世界最大的人道救援組織。
每年,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都會向約80個國家的8000萬人口提供援助,是處於全球抗擊飢餓最前線、致力於抗擊飢餓、提供緊急糧食援助並與各種社區展開合作共同改善營養狀況與增強恢復力的人道主義組織。
糧食計劃署表示「倍感驕傲」
當知道被授予本年度諾貝爾和平獎,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發言人菲裡(Tomson Phiri)說,這是令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倍感「驕傲的時刻」。他在日內瓦表示:「能夠獲得提名本身就足夠了,但是被宣布獲得諾貝爾和平獎,這無疑是一項巨大成績。」
值得我們注意的是,新冠疫情期間很多航線停止運營,但是世界糧食計劃署的辦事機構堅持提供食品和補給,這已經 「超出了職責範圍」。這次獲此殊榮是實至名歸。
諾貝爾經濟學獎
最後一項諾貝爾經濟學獎就在昨天剛剛揭曉,至此為止所有的諾貝爾獎項頒發落下帷幕!
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諾貝爾經濟學獎於北京時間10月12日17時許正式揭曉,由兩位來自美國的經濟學家保羅·米爾格龍(Paul R.Milgrom)和羅伯特·B·威爾遜(Robert B.Wilson)獲獎,獲獎理由為「對拍賣理論的改進和發明了新拍賣形式」。
保羅·米爾格龍(Paul R。Milgrom)出生於1948年4月20日,羅伯特·B·威爾遜(Robert B.Wilson)出生於1937年,他們目前都供職於美國史丹福大學。
人們總是把東西賣給出價最高的人,或者從出價最低的人手中購買。如今,每天都有價值天文數字的物品在拍賣會上出售,不僅有家庭用品、藝術品和古董,還有證券、礦產和能源。公共採購也可以以拍賣的方式進行。
威爾遜發展了具有共同價值物品拍賣的理論。共同價值在拍賣前是不確定的,但最終對每個人都是一樣的,例如無線電頻率的未來價值或一個特定地區內礦物質的數量。威爾遜解釋了為什麼理性的競標者往往把出價定得低於他們自己對共同價值的最佳估計:他們擔心贏家的詛咒——即出價過高而失敗。
保羅·米爾格龍提出了一個更普遍的拍賣理論,不僅允許拍賣共同價值,也允許拍賣私有價值,因為不同的競標者之間也存在差異。他分析了許多著名的拍賣形式中的投標策略,證明了當競標者在投標過程中對彼此的估價了解得更多時,這種拍賣形式會給賣家帶來更高的預期收入。
關於經濟學的理論其實需要很多專業的知識才能理清經濟與各類社會活動之間千絲萬縷的關係,所以這邊小編不多贅述了。不過總而言之,他們的發現促進人類活動以及社會更加進步是毋庸置疑的。
諾貝爾和我們
事實上諾貝爾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高冷」,而是一個很「接地氣」的獎項。它距離我們並不遙遠。據統計,過去20年來以來,52%諾貝爾獎研究已應用到實際生活,其中化學獎比例更是達到55%。
你能想像嗎?現在我們無時無刻需要的手機或者是電腦都得力於諾貝爾獲獎者的技術發明。
1909年,義大利科學家馬可尼、德國科學家布勞恩因發明無線電報技術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1956年,美國科學家肖克利、巴丁、布拉頓因研究半導體、發明電晶體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他們的發明讓天涯變咫尺,今天的信息社會,網絡時代就是從這裡開始。
從最初的無線電技術發明,到劃時代意義的電晶體的出現,再到大規模集成電路的應運而生,「網絡數字帝國」就是這樣一步步建立起來的。
諾貝爾獎不僅推動資訊時代的到來,也為改善人類健康作出突出貢獻。1941年,亞歷山大·弗萊明爵士和他的研究夥伴牛津大學病理學系主任霍華德·弗洛裡和旅英的德國生物化學家恩斯特·鮑裡斯·錢恩首次對人類測試青黴素。
青黴素的發現完全改變了人類與傳染病之間的鬥爭,人類平均壽命得以延長。弗萊明因此與錢恩和弗洛裡共同獲得了1945年諾貝爾醫學獎。除了青黴素,我們熟知的胰島素治療糖尿病、鏈黴素、心電圖、核磁共振成像技術……等等都來自諾貝爾獎得主的科研成果,這些科研突破從醫藥和設備上共同為人類醫學進步帶來革命性創新。
除此之外,通過諾貝爾獎項還衍生出一些「黑科技護膚品」,在市面上已經嶄露頭角,引領高端生物科技護膚的潮流。比如,德國的醫生品牌YOUTHSHOTS膠囊面霜,裡面就運用到了曾獲2009生理或醫學諾貝爾獎項的端粒的概念。這款護膚品從而能夠更加有效達到抗老效果。
當然,我們奧適寶有著與諾貝爾密不可分的關係。
Orthomol奧適寶名稱的由來其實是正分子醫學(Orthomolecular medicine)的簡稱,(正分子醫學)是奧適寶系列產品背後的理念,這是由兩次諾貝爾得主Lines Pauling研究的理念,這個理念就是為了把包括維生素、魚油等在內的所有營養物質,按照適合的計量進行調配後服用,而對身體產生最好的效果,甚至幫助病人恢復身體機能。
從而也出現了正分子醫學(Orthomolecular Principles)這個概念,也稱分子矯正醫學或細胞矯正醫學,即「營養素醫學療法」
我們奧適寶生產了首個使用正分子醫學理論的保健品,全德國藥房銷售第一,遠銷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奧適寶Orthomol創始人Kristian Glagau博士將這一理念應用到產品的生產研發中,積極利用食物以外的營養添加劑調節人體內正常出現的並為健康所需的營養素的濃度,優化人體內生化環境從而來保持身體健康和預防治療疾病。
小編不得不敢感嘆,原來諾貝爾獎誕生那一刻就從未脫離我們的日常生活!
那麼今天的科學界新聞普及到此為止啦,小夥伴們有什麼想要了解的訊息記得留言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