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信的作者又又又又又獲諾貝爾獎了!
據諾貝爾獎官方網站消息,今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由兩位來自美國的經濟學家保羅·米爾格羅姆和羅伯特·威爾遜獲得(威爾遜是米爾格羅姆的導師),獲獎理由為「對拍賣理論的改進和發明了新拍賣形式」。
就在今年6月,我們出版了保羅·米爾格羅的新書《價格的發現》的中文版,展示了創新的價格發現體系如何幫助解決複雜的資源再配置問題。
保羅·米爾格羅姆是誰?
保羅·米爾格羅姆1948年生於美國密西根州底特律市,早年求學於史丹福大學,獲得統計學碩士和經濟學博士學位。
在斯坦福求學時,米爾格羅姆師從「博弈論大師」威爾遜教授,在其指導下完成了關於拍賣的博士論文。
從此,他便和拍賣結下了不解之緣,其提出的「相關評價」、「聯繫原理」(linkage principle),以及對於「同時向上叫價拍賣」(simultaneous ascending auction)的設計都極大豐富了拍賣理論的內容。
除了對拍賣理論有深入研究外,他還致力於把理論應用於實踐之中,其得意之作就是成功設計了美國電信市場的拍賣機制。
除拍賣理論外,他還在激勵與組織、數理經濟與博弈論、網絡經濟、價格戰略、精算科學等領域多有著述。
米爾格羅姆曾在西北、耶魯等知名大學任教。現在他是史丹福大學經濟系教授,併兼任眾多社會職務。
米爾格羅姆教授門下弟子眾多,包括2007年克拉克獎得主蘇珊·艾希、香港大學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院長蔡洪濱等。
拍賣有那麼重要嗎?
拍賣理論獲得諾獎後,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啊?拍賣有那麼重要嗎?
的確,和去年的全球貧困問題相比,拍賣理論就顯得十分「小眾」。
事實上,拍賣是在現實生活中十分常見的經濟現象。比如工程項目的招股招標、土地使用權轉讓、碳排放交易活動等活動中,都會廣泛用到拍賣。
而拍賣理論和拍賣形式的運用就更加廣泛了,因為拍賣這件事情抽象出來,就是多數人通過出價或者其他方式來展示實力、競爭少數資源。
那麼平常工作中對職位的競爭,產業鏈中對渠道和原材料供應商的競爭,本質上都存在著「待價而沽」的情況。
而這些都可以在米爾格羅姆的框架下,納入拍賣理論的範疇。
拍賣的歷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00年的古巴比倫時期。雖然拍賣的實踐已經延續了數千年之久,甚至一些拍賣活動還造成了巨大的歷史影響,但是真正用經濟學理論來對拍賣進行研究,卻是20世紀60年代的事情。
1961年,經濟學家維克裡在一篇經典的論文中,討論了在單物品拍賣中應用最為廣泛的四種拍賣形式。
英式拍賣:競拍者由低到高競價,價高者得。
荷式拍賣:拍品由高到低叫價,直到有競拍者表示接受為止。
一階密封價格拍賣:競標人分別在信封中寫下自己的報價,報價最高者得,並且支付其所報價格。
二階密封價格拍賣:競標人分別在信封中寫下自己的報價,報價最高者得,但只支付報價第二高者所報的價格。
在維克裡之後,大批學者開始對拍賣理論加以關注。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07年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傑·邁爾森(Roger B. Myerson)。
邁爾森通過嚴格的數學推導,得出結論:在滿足競拍人對於物品的評價相互獨立、競拍人只關心自身的期望收益等一系列的假定下,所有可能的拍賣機制都會給拍賣者帶來相同的期望收益。
競拍人在考慮到自己的競爭對手的行為後,對物品給出的評價被稱為「關聯評價」。當存在「關聯評價」時,邁爾森的理論就不再適用,而拍賣人就可能通過交易機制的設計來提高自身的期望收益。
率先對存在「關聯評價」的拍賣機制進行研究的,就是這次諾獎得主米爾格羅姆教授。
值得一提的是,米爾格羅姆教授對存在「關聯評價」時拍賣的研究,論證了「勝者的詛咒」存在的可能性。
在拍賣實踐中,往往會出現競拍人贏得拍賣後覺得不值的現象,拍賣理論中將這一現象稱為「勝者的詛咒」(Winner's Curse)。
「關聯評價」和「聯繫原理」的提出使米爾格羅姆一舉躋身最優秀的拍賣理論家行列。
此後,米爾格羅姆和幾位同事為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設計了一種叫做「同時向上叫價拍賣」的機制。
在每輪拍賣中,競拍人為自己想要購買的一個或多個頻譜分別報價,報價是不公開的。每輪報價結束時,只公布每個頻譜的最高報價,並基於此確定下輪拍賣中每個頻譜的起始價。
下一輪拍賣開始後,上輪拍賣的最高報價仍然保留著,直到被更新的最高報價所取代。如果沒有新的更高的報價出現,拍賣結束。
米爾格羅姆設計的這種新型拍賣機制很好地為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完成了既定目標,也為拍賣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提供了經典範例。
那些年,我們的諾獎作者
作為財經類圖書的出版大戶,阿信出過不少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的作品。
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米爾格羅姆
《價格的發現》
201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阿比吉特·班納吉、埃斯特·迪弗洛
《好的經濟學》 《貧窮的本質》
201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理察·塞勒
《助推》 《錯誤的行為》 《贏家的詛咒》
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安格斯·迪頓
《逃離不平等》 《美國怎麼了》
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席勒
《非理性繁榮與金融危機》 《敘事經濟學》 《動物精神》 《釣愚》
200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丹尼爾·卡尼曼
《思考,快與慢》
199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道格拉斯·諾思
《暴力的陰影》
1991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納德·科斯
《變革中國》
197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薩繆爾森
《薩繆爾森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