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學家離諾貝爾獎有多遠? 4人曾獲提名

2020-11-30 搜狐網

  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學在中國是作為頂禮膜拜的顯學,經濟學家至少也是數百人甚至上千人的龐大群體。但中國的經濟學家,為什麼總是與諾貝爾獎無緣,甚至進不了候選名單?

  八大標準與現實差距

  研究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評獎標準,可以使我們更全面更客觀地認識中國經濟學家與諾獎的差距。筆者研究了諾獎的相關過程及評獎實踐,歸納出八個方面的標準:

  第一,從諾獎的覆蓋範圍上看,包含了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國際經濟學和發展經濟學等廣泛的經濟學各學科門類。

  第二,從研究層次上,要求是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的學科前沿,特別注重基礎理論研究。

  第三,從諾獎的評獎導向上看,強調研究成果的獨創性、科學性和實踐性,以及對科學工作和社會(如政府的政策)所產生的總的影響力度。

  第四,從諾獎的學術成果的功用上看,讚賞「建設性」而不是「破壞性」的貢獻,讚賞那種能使其他學者可以站在其「肩膀」上攀登得更高的方法,不鼓勵不能推動研究的技巧性論戰。

  第五,從諾獎的理論與實踐結合方面上看,注重鼓勵那些具有實際應用價值的成果。

  第六,堅持從廣義上解釋經濟學理論,把經濟學理論發展到了與經濟學相關的交叉學科。鼓勵用現代經濟理論特別是數學方法、數學模型來解讀經濟學原理,使經濟學更加精確與可以實驗。

  第七,推崇有完整理論體系與學術架構的新的經濟學理論。

  第八,堅持在長期實踐中接受檢驗,並不急於對新興的學術理論體系授獎(這也是獲獎者年齡偏大的原因)。

  對照上述的八個標準,中國經濟學家至今難以問鼎諾貝爾獎的緣由就顯而易見了。

  中國經濟學家的存在方式主要有三類,一類是公務員或財政供養的事業型單位,在從事行政管理工作的過程中,依據工作需要研究經濟問題,如馬洪、薛暮橋、範恆山、陳淮、王忠明、左大培等。一類是在高等院校,如厲以寧、張維迎、林毅夫、周其仁、鍾偉、趙曉、楊帆等。再一類就如華生、王育琨等,是政府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研究機構之間的跨領域研究者。他們在經濟學研究過程中的客觀困難,制約著中國經濟學家向諾獎邁進的步伐。

  首先是中國經濟學家的專業研究隊伍太少。對政府機關的公務人員與事業單位的研究人員而言,主要時間用在完成單位工作任務,完成工作中的研究課題上。

  其次,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背景龐雜,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完全意義上的市場經濟參照系。

  中國經濟學研究的背景資料質量也存在較大缺陷。經濟數據、統計資料與客觀情況之間存在多種差距。資料不全、資料摻水、資料有偏見等多種問題同時存在,許多方面的標準處於空白狀態。

  究其原因,一是統計學的標準不一致,有的沒有科學標準;二是統計人員的統計水平不一致;三是績效考核過程中地方政府追求政績;四是經濟主體的屬性不同等,都會給經濟學研究帶來問題。據新民周刊

  中國經濟學家的存在方式

  「離中國人最近」的諾貝爾經濟學獎

  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由裡奧尼德·赫維克茲、埃克裡·馬斯金和羅傑·梅爾森三位美國學者以「機制設計理論」獲得此獎項。

  清華大學金融學系主任李稻葵當時曾表示,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赫維克茲、馬斯金、梅爾森的學術成就也是歷年以來諾獎得主中,對中國經濟改革最有直接意義,也最容易為中國人所理解的。「馬斯金的理論要解決的是,如何用一套經濟制度達到設計目標的問題。」

  要達到目標,實現效率最大化,就要考慮怎麼設計機制,以使每個參與的人都會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努力,這是馬斯金學術成果的社會意義。

  在李稻葵看來,改革前中國的制度就完全沒有能夠達到這個目的,「現在儘管也還沒有完全達到這個目標,但每個人都經過自己的努力,總可以獲得比以前多得多的回報了。」本報綜合

  期待

  中國有四位經濟學家曾獲得諾獎提名 林毅夫呼聲最高

  今年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的第40個年頭,中國曾獲提名的有蔣碩傑、楊小凱、張五常和林毅夫四位經濟學家,前兩位已經去世,目前呼聲最高的人是林毅夫。

  林毅夫是1979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西奧多·W·舒爾茨教授的關門弟子,目前受聘為世界銀行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這個位置曾有很多諾貝爾獎獲得者。2007年年底他在英國劍橋大學馬歇爾講壇上發表演講,成為登上這個國際經濟學界頂級講壇的第一位中國學者。該講壇從1946年開始,每年從世界上著名的經濟學者中挑選出一位擔任主講人。過去60位主講者中,有14人後來獲得了諾貝爾經濟學獎。

  林毅夫認為,「能否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不在於理論背後有多麼複雜的邏輯,而在於理論解釋的現象有多麼重要。」上世紀30年代以前,世界上大師級的經濟學家多出自英國;30年代以後則轉向美國。

  在林毅夫看來,平均每年超過8%的GDP增速已經把世界的目光吸引到中國,而這種狀態還將持續30年,因此,30年後世界經濟學大師一定會在中國出現。「當中國經濟對世界的影響力日益增加,中國經濟學家獲得諾貝爾獎的可能性就越大,因為只有中國的經濟學家才能講清楚中國的問題。」

  諾貝爾經濟學獎候選人不能自薦,要由具備提名權的個人推薦,大都需要歐美經濟學家提名才行,提名後還需接受有關審查。

  本報記者 鄭良中 整理

business.sohu.com false 中國經濟網 http://www.ce.cn/xwzx/gnsz/gdxw/201310/15/t20131015_1619784.shtml report 2538 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改革開放以來,經濟學在中國是作為頂禮膜拜的顯學,經濟學家至少也是數百人甚至上千人的龐大群體。但中國的經濟學家,為什麼總是與諾貝爾獎無緣,甚至進

");}

相關焦點

  • 臺媒:臺灣女婿獲諾貝爾獎 嶽丈曾獲同獎項提名
    臺媒:臺灣女婿獲諾貝爾獎 嶽丈曾獲同獎項提名     吳中書認為   中新網10月15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瑞典皇家科學院14日公布了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芝加哥大學教授尤金·F·法馬、拉爾斯·漢森,以及耶魯大學教授羅伯特·席勒摘得這一獎項。
  • 中國有多少人獲得過諾貝爾獎提名?他竟然獲得諾貝爾獎跨界提名!
    中國近代以來又有多少人曾經獲得諾貝爾獎提名呢?帶著這些疑問,我們慢慢了解。從受教育角度講,中國獲得諾貝獎的有7人:接受民國教育4人(李政道、楊振寧、李遠哲、丁肇中),共和國3人(高行健、莫言、屠呦呦)。從獲獎時國籍角度,中國獲得諾貝爾獎有5人:民國3人(李政道、楊振寧、李遠哲三人獲獎時都是民國國籍),共和國2人。
  • 林毅夫、楊小凱、張五常……誰是離諾貝爾獎最近的中國經濟學家?
    早在此之前,他曾預言華人經濟學家將在2010年之前獲此榮譽,然而期待落空,他才改口稱,可能需要一到兩代人的時間,「那就是我的學生,或者是我的學生的學生的事了」。,已故華人經濟學家楊小凱也曾兩次受到諾獎得主布坎南的推薦,但「這其實沒有多大意義」。」
  • 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原標題: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2014年諾貝爾和平獎提名名單已正式出爐,候選者人數之多再破記錄,達278名。出人意料的是,有兩個人的名字出現在這份名單上,他們是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印度「綠色革命始祖」斯瓦米納坦。在歷屆諾貝爾和平獎評選中,實現糧食增產的農學家被提名是沒有先例的。
  • 明知故問|諾貝爾獎提名名單為什麼要五十年以後才能公布?
    對於殘雪女士究竟是不是諾貝爾獎提名,前瞻經濟學人APP查閱了多方新聞報導,發現各方報導的標題雖五花八門,有「提名」,有「賠率前三」,但最終引用的資料源都是來自英國博彩公司 Nice Odds 製作的諾貝爾文學獎賠率榜。
  • 老舍曾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瑞典科學院:假的!這一謠言從何而來
    年文學獎得主本應是中國作家老舍,而那屆的得主川端康成僅是備選人,因諾獎只頒發給在世的人,老舍的離世才成就川端康成獲此殊榮。當時林語堂、胡適、梁實秋等在美國生活的作家曾討論,如果把獎頒給中國作家,那會是誰,結論一致應是老舍。梁實秋在臺灣去世後,他的夫人韓菁清就曾對老舍夫人胡絜青說:梁先生委託我傳句話,中國諾貝爾獎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老舍先生。
  • 中國的經濟學家什麼時候才會獲得諾貝爾獎?林毅夫這麼說
    要到什麼時候,中國的經濟學家才會獲得諾貝爾獎?其實早在1995年,林毅夫就曾在《經濟研究》創刊40年的祝賀文章中預測:21世紀會是中國經濟學家的世紀,是經濟學大師在中國輩出的世紀,中國的經濟學家獲諾貝爾經濟學獎只是時間問題,而且不是一個兩個。
  • 索末菲:一生獲81次諾貝爾獎提名卻終生未獲獎的悲情人生
    他的一些學生成為原子時代的著名理論家,如漢斯·貝特、彼特·德拜、沃爾夫岡·泡利和維爾納·海森伯,他們都獲得了諾貝爾獎。在納粹上臺後,他被稱為「猶太理論的主要代言人」。索末菲一生獲81次諾貝爾獎提名,但最終未能獲獎。他的曲折人生,可以看成是物理學乃至科學在這個多事之秋的發展歷程的縮影。
  • 3位獲諾貝爾獎提名的微電子器件華裔科學家
    施敏的發明與成就倍受世界推崇,是少數當選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國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中國臺灣工研院院士、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的多院院士的華人科學家;獲頒全球「快閃記憶體高峰會」(Flash Memory Summit)終身成就獎。目前,施敏因 NVSM的發明已被「諾貝爾物理學獎」提名 3 次。提名者為丁肇中教授(獲1976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施敏教授為人隨和,平易近人,風趣幽默。
  • 人物:曾是黑幫老大的死囚四獲諾貝爾獎提名(圖)
    他是美國最臭名昭著的街頭黑幫「瘸子幫」的創始人之一,身上背著4條命案;同 時他又是一名「反黑鬥士」,幫助過許多青少年迷途知返,擺脫黑幫控制,並因此4次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  17歲當上黑幫「幫主」  1954年,威廉士出生在洛杉磯一個貧窮的黑人家庭。他日後回憶說:「在我小的時候,就知道監獄是個了不起的地方。
  • 拍賣會上贏了的人,立刻就會後悔?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告訴你答案
    即便是託馬斯 卡裡爾也承認,諾貝爾經濟學獎的一個最重要的好處,是可以有機會讓這個世界了解一些偉大的觀點,「這是一個不應該被浪費的機會。」 什麼時候輪到中國經濟學家? 幾乎每一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發布後,都會有這樣的聲音,「中國離諾貝爾經濟學獎有多遠?」
  • 已有9人獲2020年諾貝爾獎!關於「諾獎」,這些事你可能還不知道…
    從上世紀五十年代一直到現在,在傳統自然科學領域中有一個有趣的趨勢——諾貝爾獎得主獲獎時的年齡越來越大。對此,諾貝爾博物館的高級主管古斯塔夫•卡爾斯特蘭德曾解釋,一百年前,全世界只有大約一千名物理學家,而今天,這個數字已經上漲到約一百萬。科學家也許在年輕時就取得重大發現。
  • 替諾貝爾經濟學獎喊冤,林毅夫曲解提名規則(附官方評選程序)
    編者按:林教授進一步闡述他了解的選舉規則,正是由於這樣的規則,中國經濟學家目前不屬於西方主流經濟學圈,很難有集中幾十個人一起推薦,因此包括自己在內的中國經濟學家很難獲得提名,因而也和諾貝爾經濟學獎無緣。10月9日,2017年度諾貝爾經濟學獎授予美國經濟學家、芝加哥大學教授理察·泰勒(Richard Thaler),以表彰他在行為經濟學上的貢獻。
  • 殘殺華裔死囚刑期將至 獄中曾5獲諾貝爾獎提名
    中新網10月27日電 24日,洛杉磯高等法院宣布在獄中5度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的殺人犯斯丹利·威廉斯(STANLEY 「TOOKIE」WILLIAMS)的上訴已被駁回,其死刑定於12月13日執行。  現年51歲的前黑幫頭目威廉斯於1981年被控謀殺4人,陪審團一致認為控罪成立,他被判處死刑。  但威廉斯矢言無辜,聲稱當時洛杉磯檢控官故意撤去可能獲委任的黑人陪審員,令他受到不公平審判。  在最高法院拒絕受理其上訴後,威廉斯免死的唯一希望是獲得加州州長施瓦辛格的特赦。威廉斯的律師阿薩魯認為,以威廉斯在獄中所做的一切,應當獲得州長的特赦。
  • 人民日報:諾貝爾獎離我們有多遠
    那些偉大的發明和發現,往往藏身在遠離金錢和功利的地方,只有不為它們所累的人,才能輕裝跋涉,找到這自由的王國10月6日,華裔科學家高錕終於拿到了那項「遲到20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在他創立的光纖通信傳輸理論誕生近半個世紀之後。由於這一理論,我們的世界已與40年前大不相同。
  • 首位被諾獎提名的中國人,曾成功遏制一場世界性的滅亡災難
    首位被諾獎提名的中國人,曾成功遏制一場世界性的滅亡災難國人歷來有對諾貝爾獎的情結。魯迅當年曾拒絕了諾獎的提名,認為中國人得了這個獎會驕傲,這成了國人的一個遺憾,直到多年後,莫言、屠呦呦相繼獲得諾貝爾獎,才讓這個遺憾圓滿。
  • 激蕩四十年 · 衝刺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是當今世界最重要的科學獎勵系統,獲獎的成果基本上代表了人類科學研究 的最新成就和最高水平。但相對於科學成果的匯聚,諾貝爾獎更應該是一種象徵,其意義更在於激勵人類在智力探索的道路上砥礪前行,不斷創新。諾貝爾獎對人類有重要的影響,在這些方面,中國科學家也應該做出應有的貢獻,因此對中國科學家來說,得獎的意義在於鼓勵大家在基礎研究方面進行原始創新。
  • 川普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遭到嘲諷 這是一個更大的錯誤!
    這一提名立即在美國國內和世界上引發激烈爭論與大量嘲諷。甚至連美國重量級參議員格雷厄姆也嘲諷稱,如果川普獲諾貝爾獎,將可能是第一個帶來「大規模死亡」的諾貝爾獎,因為會有無數自由派人士會因此(羞憤)自殺。《紐約每日新聞報》則引述精神病學專家的話「哀求」世界:不管他配不配,授予川普和平獎也是對和平的貢獻,因為這可以安撫這位暴躁的總統,防止他把焦點放在發動戰爭或貿易戰上。
  • 2020年諾貝爾獎三大自然科學獎、文學獎揭曉 已有9人獲獎
    一起來看都有誰獲獎!從上世紀五十年代一直到現在,在傳統自然科學領域中有一個有趣的趨勢——諾貝爾獎得主獲獎時的年齡越來越大。對此,諾貝爾博物館的高級主管古斯塔夫•卡爾斯特蘭德曾解釋,一百年前,全世界只有大約一千名物理學家,而今天,這個數字已經上漲到約一百萬。科學家也許在年輕時就取得重大發現。
  • 有這個人推薦,諾貝爾獎獲獎率百分百
    這些在各個領域閃閃發光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刷新著人類社會對知識探索的高度。在查找諾獎獲得者資料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一張堪稱「人類歷史上最有智慧的照片」。92年前,集齊了29位物理大咖的索爾維會議合照裡,總共有有17位諾貝爾獎得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