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位被諾獎提名的中國人,曾成功遏制一場世界性的滅亡災難

2020-12-04 小春說歷史

首位被諾獎提名的中國人,曾成功遏制一場世界性的滅亡災難

國人歷來有對諾貝爾獎的情結。魯迅當年曾拒絕了諾獎的提名,認為中國人得了這個獎會驕傲,這成了國人的一個遺憾,直到多年後,莫言、屠呦呦相繼獲得諾貝爾獎,才讓這個遺憾圓滿。

事實上,首位被提名諾獎的中國人並不是魯迅,而真正的那個人,曾成功遏制了一場世界性的滅亡災難,梁啓超曾評價他:「科學輸入垂五十年,國中能以學者資格與世界相見者,僅此一人而已!」

於我們來說,或許可以把他看成民國版的「鍾南山」。

青年才俊

伍連德,字星聯,祖籍廣東臺山,生於馬來西亞檳榔嶼,曾任國民政府中將軍醫司長,先後留學英國、美國、日本,獲醫學博士學位。

伍連德17歲入英國劍橋大學,是第二位入讀劍橋大學的中國人(第一位是學習法律的福建華僑宋旺相)。他在英國留學7年,共獲得5個劍橋大學學位,分別是醫學學士、文學學士、外科學碩士、文學碩士、醫學博士。1903年,伍連德提前兩年獲博士學位時年僅24歲,成為第一位獲得劍橋大學博士學位的華人。

他於1904年回到出生地檳榔嶼開業。1907年,伍連德回國,受袁世凱之聘,任天津北洋陸軍醫學堂副監督。在他的主持下,陸軍軍醫學堂擺脫了日本人把持陸軍軍醫學堂的局面,真正為中國軍隊培養合格的軍醫。

臨危受命,國士無雙

一個人,哪怕是一個偉大的人,他短暫的生命歷程中也只能做一件或幾件轟轟烈烈的大事,對於身為醫學家的伍連德來說,他生命中最閃亮的業績就是主持了1910年的東北抗擊鼠疫。

1910年,東北地區爆發嚴重鼠疫,不到4個月的時間死亡6萬人,伍連德臨危受命,被任命為東三省防鼠疫全權總醫官,奔赴防治第一線。

這次防疫,不僅承擔了東三省人們的命運,也涉及國際關係的嚴峻政治問題——俄羅斯和日本在中國的利益受鼠疫影響遭到損失,認為清政府沒有能力解決鼠疫,聲稱要由自己來處理。如果伍連德防治失敗,其後果不可想像。

這位年僅31歲,且沒有多少政治資歷與經驗的總醫官,以敏銳的職業直覺,發現了肺鼠疫的非跳蚤播散鏈條,認定了旱獺(土撥鼠)為鼠疫桿菌攜帶者,呼吸道為主要的傳播途徑,於是破解了抗疫的技術難題,後來果斷推行的焚屍舉措控制了傳染源,進一步掌控了主導權。

大疫面前,各級官吏、軍警、百姓表現出難以置信的紀律與效率,同蹈生死,共赴大義,各國、各派人才、資源的自覺統合,傾力襄助,都成就了伍連德的抗疫組織和動員的高效率。

正因為這次令舉世矚目的鼠疫防治,1911年萬國鼠疫研究會議選擇在瀋陽召開,包括日本、英國、美國、俄國、德國和中國等在內的11個國家的微生物學權威參加了這次大會,伍連德被公選為大會主席。由衰敗的清朝子民擔任此職,在當時的國際環境下是相當不容易的事情。

伍連德的後半生

1918年,伍連德傾心傾力籌建的北京中央醫院落成,卻只是短暫地出任院長,旋即被主管財務的施家老二(施肇曾)排擠出局,為的是安插自己海外歸來的公子接任院長。伍感念其兄施肇基的知遇之情不爭而退,黯然離職。

一次抗疫時期,日本的醫學權威、鐵路路政當局尚能尊崇真理,服膺事實,推舉伍連德擔任「萬國鼠疫研究會」主席,授北滿鐵路終身榮譽顧客,免費乘車。而「九一八事變」之後的三次抗疫時期,日本屯駐軍部卻因擔心作為流行病與傳染病專家的伍連德在東北的疫病調查可能捕捉到731部隊特殊使命的蛛絲馬跡,而蓄意捕獲、殺戮而後快,幸得他具雙重身份,經西方媒體捅出新聞,英國領事館出面營救方才脫險。

1924年後伍連德赴美國、日本繼續攻讀醫學,獲公共衛生博士學位。

1928年回國,任國民政府軍政部陸軍署軍醫司中將司長,然而軍閥派系的爭鬥讓他感到厭煩,他兩次辭去衛生部部長的任命,務實地在全國檢疫事務所總監位置上抗擊瘟疫。

抗日戰爭爆發後,伍連德定居馬來亞,繼續從醫,直到1960年1月21日在馬來西亞的寓所逝世。

結語:

2007年,諾貝爾委員會的官方網站曾披露了1901——1951年度生理學或醫學獎候選人的資料,而伍連德獲得了1935年的提名,提名理由是:在肺鼠疫方面的研究尤其是發現了旱獺(土撥鼠)於其傳播中的作用。這是已公開的資料中,首位被提名諾貝爾獎的中國人。

伍連德,這位真正的醫學大家,國士無雙,應該被永遠銘記。

相關焦點

  • 伍連德是公開資料中首位被諾獎提名的中國人,北京城留下其諸多痕跡
    僅僅30多年後,就有一位中國人獲得諾獎提名——在193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家候選人的名單中,伍連德(Lien-Teh Wu)的名字赫然在列。值得一提的是,在伍連德的介紹資料中,「國家」一欄中,填寫的是「CHINA」。作者 林冠珍
  • 魯迅為何要拒絕諾獎提名?魯迅的意思是:這樣會使中國人驕傲起來
    可魯迅的回信是直接拒絕了諾獎的提名,當然這也很魯迅,按照魯迅的行事作風,此件事魯迅覺得自己不配,為何不配 為此,我們大致的了解到了魯迅先生拒絕諾獎的提名,魯迅是覺得自己如果獲獎了,那麼肯定有許多人為因為這件事而驕傲起來
  • 諾獎得主40多篇論文作假?諾獎背後的風起雲湧
    由人締造的科學奇蹟——諾獎評選流程 諾獎的評選流程被分為2個主要的階段:提名和評選 提名階段:在諾獎頒發的前一年9月,由諾貝爾委員會向各個領域的傑出代表性人物送出
  • 李敖:諾貝爾文學獎不給中國人 因有偏見提名不算啥
    專訪李敖:諾獎有偏見,提名不算啥 「它帶有偏見,並不公正」■談作品「中國沒人比我出書更多」■談傳統文化「臺灣沒那麼好,民國也沒那麼好」■談人生「把身體捐給醫院,千刀萬剮」■談兒子「除了搞政治,他喜歡啥就做啥
  • 解密被提名諾獎的中國作家:胡適、林語堂、魯迅、老舍和沈從文
    2001年,諾獎頒發百年之際,瑞典學院出版了《諾貝爾文學獎50年:提名和選擇(1901-1950》一書,根據諾獎評選情況50年保密制度,解密了前50年的全部內幕,包括中國作家被提名的情況。一、提名離得獎有多遠?
  • 自從中國人得過諾獎,就不再那麼在乎它了
    此前,每年諾獎結果一出,大家就開始盤點中國作家與諾獎失之交臂的「意難平」故事:魯迅拒絕諾貝爾文學獎提名、林語堂兩次提名皆無果、胡適沒有進入1957年的最終「短名單」、老舍是1968年入圍的第一名、沈從文在1988年非常接近獲獎。
  • 那些年,與諾獎擦肩而過的中國人
    莫言由此成為諾貝爾文學獎100多年歷史上,首位獲獎的中國作家。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獎評審委員的頒獎詞是:莫言「將魔幻現實主義與民間故事、歷史與當代社會融合在一起」。與諾獎擦肩而過的中國人林語堂回國後曾任教於北大、廈大等高校,並出任過公職,還當選過國際筆會副會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美術與文學主任,在世界上的知名度非常高。林語堂晚年受聘為香港中文大學研究教授,1976年病逝於香港,後移靈臺北。沈從文沈從文原名沈嶽煥,是現代著名的作家和歷史文物研究者,幼年投身軍旅,20歲時棄武從文,開始進行文學創作,一生著作極多。
  • 18次諾獎提名,寄生蟲誘發癌症,背後是諾獎史上的一次誤判
    縱觀諾獎的百年曆程,可以發現諾獎已經與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密不可分,多個被授予諾獎的研究都對人類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可謂實至名歸。但是,其中也有一些獎項因為種種原因頗具爭議,甚至最後被證明是錯誤的。其中最為典型的當屬1926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 十八次諾獎提名,寄生蟲誘發癌症,背後是諾獎史上的一次誤判
    縱觀諾獎的百年曆程,可以發現諾獎已經與近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密不可分,多個被授予諾獎的研究都對人類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可謂實至名歸。但是,其中也有一些獎項因為種種原因頗具爭議,甚至最後被證明是錯誤的。其中最為典型的當屬1926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
  • 非洲文學家阿契貝去世 生前多次獲諾獎提名
    非洲文學家阿契貝去世 生前多次獲諾獎提名 阿契貝生前多次是諾貝爾文學獎的熱門候選人,奈及利亞媒體曾經這樣評價阿契貝與諾獎的關係,「不是阿契貝需要諾貝爾獎;正相反,是諾貝爾獎需要阿契貝來證明自己。」
  • 發現元素周期律卻無緣諾獎:是諾獎的損失還是門捷列夫的損失
    門捷列夫熱愛造船,並且成功開著自己的船前往北極探險。甚至在當時俄國上層人的圈子裡,送禮不送什麼LV,要送就送門捷列夫做的包。一票之差諾獎從1901年開始頒發,實行提名制。由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邀請有巨大成就的科學家來提名諾貝爾獎候選人。然後諾貝爾獎會員會對候選人進行評定,選出諾貝爾獎獲得者。
  • 諾獎官網:提名名單保密50年 中國作家提名名單不靠譜
    若獲獎,勒瑰恩將是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科幻小說作家。 網上熱傳中國作家被提名名單不靠譜 在國內,與往年稍有不同的是,相比過去網上熱傳各大博彩公司的賠率榜人選更迭,今年的諾獎季,很多人被一條中國作家被2015年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的名單,在網上被刷屏。早在今年8月份,這個不知來源,不署名的提名名單就在網上被一些人轉發。
  • 4人曾獲提名
    八大標準與現實差距  研究諾貝爾經濟學獎的評獎標準,可以使我們更全面更客觀地認識中國經濟學家與諾獎的差距。筆者研究了諾獎的相關過程及評獎實踐,歸納出八個方面的標準:  第一,從諾獎的覆蓋範圍上看,包含了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國際經濟學和發展經濟學等廣泛的經濟學各學科門類。
  • 盤點臺灣「諾獎」往事:李登輝曾欲「買」和平獎
    ▲聲名狼藉的李登輝卻三次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提名(資料圖)▲錢永健兩次落選「中研院院士」  臺海網10月16日訊 捲入醜聞的臺灣「中研院前院長」翁啟惠,據傳是今年諾貝爾化學獎的最有力競爭者,但因「經濟問題近幾十年來,臺灣憑藉紮實的基礎科學研究,獲得國際同行的肯定,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李遠哲就是土生土長的臺灣人;此外,楊振寧、李政道等諸多諾獎得主,同時是臺灣「中研院院士」,他們定期回臺講學,也帶動島內科學研究的提升。至於諾貝爾文學獎、和平獎,臺灣地區有多人曾獲提名,但都以落選收場。
  • 那些有趣的真實歷史故事,希特勒曾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
    「歷史上曾出現過很多令人驚奇的故事,人們可能從未聽說過這些有趣的內容,但這些讓人驚訝的片段,卻是實實在在發生過的。 一位名叫鄭石氏的中國婦女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海盜船長,在鼎盛時期,她指揮了1800多艘海盜船和大約80000名士兵,這位鄭石氏以海盜女王而聞名。
  • 斯諾登獲諾貝爾提名引熱議 諾獎標準發生變異?【2】
    原標題:斯諾登獲諾貝爾提名 他讓世界更和平(圖)   美國悖論   時間退回到2009年10月9日,挪威諾貝爾獎委員會宣布將2009年度諾貝爾和平獎授予美國總統歐巴馬,並表示這是為了表彰他為加強「國際外交和人民之間合作」所做出的努力以及「民主及人權的價值」的強化。
  • 老舍曾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瑞典科學院:假的!這一謠言從何而來
    在一九四、五十年代,關於諾貝爾文學獎將頒給中國人的傳說就已經在文學界流傳。當時林語堂、胡適、梁實秋等在美國生活的作家曾討論,如果把獎頒給中國作家,那會是誰,結論一致應是老舍。 《貓城記》小說內容也非常迎合諾獎評審標準,用寓言的方式描寫了人際關係的複雜,嘲諷了人性中的劣根性,可以說是一部跨越國界的作品。於是老舍再次被關注,蘇聯的一本文學雜誌連載了《貓城記》,大受好評,出版社隨之發行單行本,發行了70萬冊。
  • 一次因為拒絕,一次可惜,中國曾讓了兩個諾貝爾文學獎給了鄰居
    諾貝爾獎是世界性的榮耀。能獲得諾貝爾獎是個人乃至國家的巨大榮耀。我國在進入21世紀之後獲得的諾獎數量大為提高,從上個世紀的0到這個世紀短短18年就獲得兩次,進步明顯,我們的確站起來了。原來中國獲得過諾獎提名的人非常的多,獲得過提名的就有魯迅、胡適、林語堂、老舍、巴金、王蒙等,其中幾乎已經得到的是兩人魯迅和老舍。諾貝爾雖然在遺囑裡說過獲獎者不考慮國籍種族,但是執行的時候為了讓獎項國際化還是兼顧五大洲,兼顧各個民族的。1913年當年瑞典文學院瞄準了亞洲,當年很多亞洲的文學大師都得到了提名,其中最有機會的就是魯迅。
  • 川普提名諾獎和平獎,為啥諾獎的和平獎味不對了?
    並且,諾貝爾獎也因為其權威性,一直成為各學科科學家爭搶的重點獎項,各個國家更是擠破頭來爭奪諾獎。但是,在諾獎中也有一個例外,那就是諾貝爾和平獎,不少人稱這個和平獎就是對和平最大的諷刺,每年諾貝爾和平獎的頒布總會再次把諾獎推至風口浪尖,那麼為什麼諾貝爾和平獎就這麼奇葩,不對味呢?
  • 獲諾獎提名後,川普半小時內連發17條動態,手速都能創紀錄
    據福克斯新聞報導,川普最近被一名挪威議員提名諾貝爾和平獎。川普得知這一消息後非常興奮,於是迫不及待地在社交平臺上分享這一"喜訊",甚至在短短半小時之內連發17條動態,創下兩項"世界紀錄"。如此一來,川普又能創造兩項"世界紀錄",即成為史上發動態速度最快的美國總統,以及發布諾獎相關新聞數量最多的美國總統。昭告天下川普這17條動態的內容相似度極高,其中一半以上都是轉發福克斯新聞、紐約郵報等各大媒體關於提名諾獎一事的報導,顯然是想昭告天下:川普被提名諾貝爾和平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