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上周開始,諾貝爾幾大獎項陸續揭曉。諾貝爾獎,是瑞典化學家和工程師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在臨終之前設立的獎項,鼓勵後人鑽研科學,為人類社會做出貢獻,通常被認為是所頒獎的領域內最重要的獎項。炸藥發明人的和平願景
諾貝爾是一位擁有300多項發明專利的科學家,因發明炸藥而聞名於世。他原本期待將這類產品銷售給煤礦公司。但發明不久,炸藥就被用於戰爭。但他認為自己是一個和平主義者:「我的工廠可能會比國會更快地阻止戰爭。如果有一天兩個軍人能在一秒鐘之內互相殺死對方,那麼所有文明的國家可能會因為恐懼而放下武器。」1895年11月27日,諾貝爾在巴黎立下遺囑,將其大部分遺產成立獎勵基金會,以其每年利息作為年度獎金,以獎勵「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1896年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1900年瑞典國王和議會宣布按其遺囑設立諾貝爾獎,並成立諾貝爾基金會及其理事會。基金會是各頒獎機構的聯合管理機構,但不參與評獎的審議和表決。諾貝爾獎於1901年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5周年時首次頒發。之後,除1940~1942年曾停發外,每年都頒發。
獎項設置
根據諾貝爾的遺囑,諾貝爾獎最初有5個獎項: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諾貝爾文學獎和諾貝爾和平獎。頒獎的機構是:瑞典皇家科學院頒發物理學獎和化學獎;皇家卡羅琳外科醫學院頒發生理學或醫學獎;瑞典文學院頒發文學獎;挪威議會任命的挪威諾貝爾獎評定委員會頒發和平獎。諾貝爾不知道的諾貝爾獎
諾貝爾經濟學獎並不是根據諾貝爾遺囑設立的。1968年,瑞典銀行在其成立300周年時,增設諾貝爾經濟學獎,每年由該銀行提供與當年諾貝爾獎單項獎金相同金額,交由諾貝爾基金會統一使用,並於1969年首次頒發。也稱瑞典銀行經濟學獎,評選標準和流程與其它獎項相同,由瑞典皇家科學院評選。
諾貝爾經濟學獎並不是根據諾貝爾遺囑設立的。1968年,瑞典銀行在其成立300周年時,增設諾貝爾經濟學獎,每年由該銀行提供與當年諾貝爾獎單項獎金相同金額,交由諾貝爾基金會統一使用,並於1969年首次頒發。也稱瑞典銀行經濟學獎,評選標準和流程與其它獎項相同,由瑞典皇家科學院評選。除和平獎外,諾貝爾獎只發給個人。各個獎項的委員會組成方式和評選流程大致相同。但諾貝爾和平獎由挪威議會選出的五人委員會評定,因此頒獎儀式在奧斯陸舉行,而其它獎項的頒獎儀式則在斯德哥爾摩舉行。
提名只能通過邀請
選出諾貝爾獎獲獎者的過程是私密的。所有提名的名單及提名者在50年的保密期限到期之前都不會予以公布。 諾貝爾物理學獎、化學獎、醫學獎和經濟學獎的提名只能通過邀請制產生。委員會每年為大約3000人發放提名邀請,收到邀請的人才有推薦候選人的資格,但不得提名自己。所有相關領域的主要研究人員和曾經的獲獎者都會受到提名邀請。經過常務委員會專家評選後,最終進入決選的短名單將提交給評獎機構。學會將針對名單進行投票,選出各個領域的獲獎者。經過投票的決定將被視為最終決定。諾貝爾和平獎和文學獎的提名機制則稍有不同。文學獎由文學委員會發出提名邀請,但其餘「合適人選」也可以提交姓名,以供考慮。所謂的合適人選包括各大學語言學和文學專業教授,國家文學學會領導人等。
預測諾獎有跡可循
預測諾獎也是每年科學界的重要「娛樂活動」。雖然獲獎者都是學界巨擘,但到底是誰獲獎,總少不了爭論。這其中,各獎項委員會的成員在評選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整個評獎流程的核心。委員會成員從事的研究領域,基本都是分散於所在學科的各個細分領域,他們也基本都是相關領域的頂級專家。不過,心照不宣的「規則」是,委員會成員似乎更願意提交和自己研究方向相同的成果。這也使得諾獎預測者習慣於通過判斷委員會成員的變化,調整預測方向。
獎金一百多年還沒花完?
諾貝爾當年到底拿了多少錢出來呢?諾貝爾基金會的資產初期規模為3100萬瑞典克朗(約合920萬美元)。按照諾貝爾當初的意願,較為理想的諾貝爾獎金額,應能保證一位教授20年不拿薪水仍能繼續他的研究。因此,1901年的諾貝爾獎單項獎金數額為15萬瑞典克朗,相當於當時一位教授20年的工資。由於通貨膨脹,諾貝爾基金會此後不斷調整獎金額,到了1940年,單項獎金額漲至約40萬克朗,80年代調整至200萬克朗。2017年開始,每年單項獎金約900萬克朗,相當於美元約91萬。當初設立時一共也就920萬美元,這筆錢怎麼還沒用完?這裡需要區分的是諾貝爾獎和諾貝爾基金。當年諾貝爾留下的3100萬克朗不是直接作為獎金,而是作為基金。獎金肯定是發一次少一次,而諾貝爾基金會有專業人員負責運轉,使用基金進行投資。主要目標就是讓錢生錢,這樣才能保證諾貝爾獎一直順利發下去。諾貝爾在遺囑中表明,要將這筆錢交給有能力的人管理,以獲取更大的金錢數額,支持諾貝爾獎的發展。但當時諾貝爾的遺囑中還提到了諾貝爾基金只能投資「安全的債券」,即國債,風險小收益穩定。要知道,國債的收益率並不算高,比如中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一般在3%左右,算上通貨膨脹率還有基金會本身運作的成本,就等於什麼也沒賺。正是因為如此,到了1953年,諾貝爾留下的這筆錢只剩300多萬美元了。眼看著就要沒錢可發了,瑞典國王下令,允許諾貝爾基金投資股票和房地產。這一決定將原本已經奄奄一息的諾貝爾獎又重新救活了。如今一百多年過去了,諾貝爾獎獎金不僅沒發完,還越發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