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愛因斯坦,很多人首先都會想到相對論。從研究對象來分,相對論一共分為2種: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不過,它們都顛覆了現代物理學,直接催生出了量子力學,徹底奠定了現代物理學的基礎。一直到今天,愛因斯坦的很多「奇思妙想」,比方說多維時空、時空隧道等等,都被人廣泛的研究和討論。不過,有個問題至今讓很多人困惑不已,既然相對論如此的偉大,為何愛因斯坦沒有憑藉相對論獲得諾貝爾獎呢?
其實,愛因斯坦並不是沒有獲得過諾貝爾獎,相反的,在1921年,愛因斯坦就因為光電效應,而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還因此訪問了很多國家,順便還拜謁了牛頓之墓。不過,雖然期間他也曾以相對論為主題,進行了多次講學,但仍然沒有引發全世界的關注,諾貝爾物理學獎,也從不曾因為相對論,給愛因斯坦提名。後世很多科學家總結出了相對論沒有獲獎的原因,竟然讓人驚訝不已:
第一個原因: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中的想法,大多都是猜想和推論,說白了,就都是假說,並沒有足夠的實驗數據作為檢測依據,相對論中的大部分觀點在當時都無法證明,自然而然,愛因斯坦也就無法因為相對論獲得諾貝爾獎。
第二個原因:當時對愛因斯坦存在很大的學術偏見。愛因斯坦其實是一名民間科學家,雖然他後來獲得了諾貝爾獎,可是仍然沒有一份與他的身份相匹配的工作,這也讓很多他的好友都為他打抱不平,而且,相對論實在是太深奧了,別說當時科技剛剛起步的時期,就是放在現在,很多觀點仍然被人質疑。
第三個原因: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中運用了大量的數學式,都是通過計算方程,來推算出宇宙中一些神秘的現象和天體,比方說如今被我們熟悉的黑洞,這就與當時的物理研究相悖,很多人都認為相對論更像是「數學」,並非是物理。
第四個原因:相對論中的推論都太超前了,包括愛因斯坦在內,也曾對其中的很多觀點表示過懷疑,比方說黑洞,雖然黑洞是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中提到的,但是卻是史瓦西通過方程式計算得知的,在史瓦西發現黑洞後,愛因斯坦也曾多次表示質疑。試想,就連他自己也不確定自己的這些理論是否都能成立,諾貝爾獎又會如何給他頒獎呢?
其實,用一句話概況相對論沒有獲獎:滄海遺珠、生不逢時,早在狹義相對論剛被提出的時候,很多支持愛因斯坦的科學家,就曾多次建議諾貝爾委員會將相對論放在提名名單裡,不過,一直到愛因斯坦因為光電效應而獲獎,他仍然一次也沒有因為相對論被提名過,諾貝爾委員會給出的解釋是,無法充分證明相對論中觀點的真實性。大家覺得這算是愛因斯坦的遺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