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視差距!看看世界各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

2021-03-05 世界視訊

來源:天涯論壇

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曾提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斷,諾貝爾獎作為授予世界各國在物理、化學、生理與醫學、文學及和平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人的至高獎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科技實力與經濟水平,那麼讓我們盤點一下各國獲得的諾貝爾獎人數。

世界各國諾貝爾獎人數排名

1、美國

2、英國

3、德國

4、法國

5、瑞典

6、日本

7、加拿大

8、俄國

9、瑞士

10、奧地利

1、美國

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在綜合國力方面是不用多說的,同時在諾貝爾獎獲得者數量上也是排在第一位的。美國一共有377個諾貝爾獎獲得者,其中2018年獲得諾貝爾獎項的一共有6人,分別有兩個經濟學獎(Paul Romer和Paul Romer),兩個化學獎項(George P. Smith和Frances Arnold),還有一個物理學(Arthur Ashkin)以及一個生理學或醫學(James Allison)。

2、英國

英國是19世紀的工業強國,目前也是不容小覷的力量。在這份榜單中英國憑藉130人的數量排在第二位,稍遜美國一籌。其中最新獲得諾貝爾獎的是Greg Winter,他於2018年獲得了化學獎。

幽螺莎星爆珠丸,快速去口臭!

點擊圖片查看

3、德國

德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也是歐洲的四大經濟體之一,不僅社會保障制度比較完善,國民的生活水平也是十分高的。德國諾貝爾獎總數達到了108人,其中最新獲得諾貝爾獎的是約阿希姆弗蘭克(2017年化學)和Rainer Weiss(2017年物理)。

4、法國

法國是一個十分浪漫的國度,這裡充斥著浪漫的氣息。諾貝爾總數達到了69人,是後一名瑞典的兩倍多,其中法國最新諾貝獎獲得者是GérardMourou,他於2018年獲得了物理學獎。

5、瑞典

瑞典的諾貝爾獲得者數量為31人,雖然比不上前幾個國家,但是在整體國際上來看還是非常不錯的。其中最新諾貝爾獎獲得者是Tomas Lindahl(2015年化學)。

6、日本

日本雖然國土面積非常小,但是經濟發展情況非常不錯,同時諾貝爾獲得者數量為28人,最新的諾貝爾獲得者是Tasuku Honjo,他於2018年獲得了生理學/醫學獎。

7、加拿大

排在第七位的是加拿大,它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總數為26位。最新的諾貝爾獎得主是Donna Strickland,她憑藉發明啁啾脈衝放大獲得了2018年的物理學獎。

8、俄國

俄國並列第七位,獲獎人數和加拿大一樣也是26人,最新獲得者是康斯坦丁•謝爾蓋耶維奇•諾沃肖洛夫,他於2010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點擊圖片查看

9、瑞士

瑞士獲獎總數也是26人,並列第七位。瑞士最新獲獎者是Jacques Dubochet,他是一位十分偉大的生物物理學家,2017年的時候憑藉開發的低分子電子顯微鏡獲得了化學獎。

10、奧地利

排在第十位的是奧地利,它總共獲獎人數為21人。最新獲獎者是Martin Karplus,他於2013年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項。

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呢?還很少。比如莫言,2012年10月11日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比如屠呦呦,2015年10月屠呦呦因發現青蒿素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作為一個新崛起的大國我們過去的幾十年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但是我們與世界強國之間還有不小的差距。正視差距,戒驕戒躁。少一點戰狼,多一點努力!

鼻炎界的「印度藥神」,熱賣83年!▼

點擊圖片查看

做號不易    打賞隨意

  贊 賞  

相關焦點

  • 世界各國諾貝爾獎人數排名
    1、美國 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在綜合國力方面是不用多說的,同時在諾貝爾獎獲得者數量上也是排在第一位的。美國一共有377個諾貝爾獎獲得者,其中2018年獲得諾貝爾獎項的一共有6人,分別有兩個經濟學獎(Paul Romer和Paul Romer),兩個化學獎項(George P.
  • 全球各國諾貝爾獎得獎人數排名,我國排第幾?
    而世界公認的諾貝爾獎最具重量級獎項是的是——科學領域的獎項,除去莫言大師的文學獎之外,我國目前只有屠呦呦1人次獲得了諾貝爾科學獎項,而截至今年10月10日,美國的諾貝爾獎獲獎人次是——381人次。這個數據,一半透著無奈,一半透著沉重,我們不能唯數據論,但是確實要承認我們與別國的一些差距。
  • 哈佛劍橋諾貝爾獎得主超百位,清華北大和世界一流大學差距大
    諾貝爾獎是當代最權威的科學獎項,尤其是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三大自然科學類獎項,被普遍視為相應領域最有聲望的獎項。由於大部分諾貝爾獎得主都是由大學培養的,工作單位也多是大學,因此,觀察各大學諾貝爾獎得主的人數,能從側面反映各大學甚至各國的基礎學科研究實力。
  • 諾貝爾獎各國排名,中國讓人痛心,只有2人獲得:莫言、屠呦呦
    諾貝爾獎一直是人們十分關注的一個獎項。你知道獲得諾貝爾最多的國家是哪個嗎?各國諾貝爾獎人數是多少呢?下面小編為大家盤點了世界獲諾貝爾獎最多的十個國家:1.美國(352人)2.英國(116人)3.德國(83人)4.法國(69人)5.瑞典(30人)6.瑞士(30人)7.日本(27人)8.俄羅斯(20人)9.荷蘭(17人)10.加拿大(15人)其他獲得諾貝爾獎的國家
  • 諾貝爾獎統計,哪些國家獲得的獎項最多,到底有多少中國人得獎?
    更重要的是,中國人對於諾貝爾獎總有一種民族自尊心的因素,更想知道究竟有多少中國人獲得過諾貝爾獎,下面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進行解讀。一、哪些國家獲得的獎項最多諾貝爾獎作為授予世界各國在物理、化學、生理與醫學、文學及和平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人的至高獎項,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科技實力與經濟水平,那麼盤點一下各國獲得的諾貝爾獎人數。
  • 世界諾貝爾獎大學排行榜,各大學諾貝爾獎人數排名!
    來源:排行榜123導語:世界上有很多比較知名的高等學府,每年都會出現很多比較厲害的人才,其中諾貝爾獎獲得者更是大家廣為關注的,那麼在那麼多頂級學府中,分別出現了多少諾貝爾獲得者呢?具體排名情況又是怎麼樣呢?小編為你一一盤點。
  • 世界諾貝爾獎得主top30大學排行榜,有些學校你可能沒想到
    諾貝爾獎普遍被認為是所頒獎的領域內最有聲望的獎項。諾貝爾獎裡面最有份量的是自然科學方面的,文學獎和和平獎一直因為有其他因素的考量,爭議不斷。諾貝爾獎無疑是一個國家,一個機構學術實力的象徵。我是做出國留學的,關注教育,要幫助我的學生選擇留學的目的國,留學的學校。所以我們從這個角度看看,世界各國獲得諾貝爾獎的數量以及大學獲得諾貝爾獎的數量。
  • 中國世界第2,美國人數是9國的總和,形成排行榜差距的原因揭秘
    中國高校近幾年來在國際上排名快速攀升,進入世界一流大學排行榜的高校,也越來越多。隨著這些業績的提升,我國內地高校登上「高頻率被引用」排行榜的人次呈現出跨越式提高的特點。2019—2020年中國高校進入「高頻率被引用的科學家」排行榜的人數大幅度提高,由2019年的636人,佔比10.2%,上升到2020年的佔比12.1%、總人數的770人次,超越了原來第二名的英國,跌居世界第二位,令人著實讓外國科學家震驚了,直到羨慕嫉妒恨。
  • 科學類諾貝爾獎數據分析:美日崛起,德國自毀長城,中國路有多長
    截至發稿,2020年諾貝爾獎只頒發了生理學或醫學獎,為確保統計時間的一致性,本文只統計1901-2019年頒發的諾貝爾獎。1901年至2019年間,諾貝爾物理學獎共頒發113次,獲獎人數213人;化學獎頒發111次,獲獎人數184人;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發110次,獲獎人數219人。
  • 科學類諾貝爾獎數據分析:美日崛起,德國自毀長城,中國路有多長
    而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三大自然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評判標準相對客觀,也能較好地反映自然科學領域研究趨勢,以及各國的科技實力等,因此統計數據參考性更強。本文主要對這三大自然科學類諾貝爾獎得主進行初步分析,來窺視科學殿堂一隅。截至發稿,2020年諾貝爾獎只頒發了生理學或醫學獎,為確保統計時間的一致性,本文只統計1901-2019年頒發的諾貝爾獎。
  • 獲得諾貝爾獎前十名國家人數排名!美國佔絕對優勢,是英國的3倍
    在世界範圍內,諾貝爾獎普遍被認為是所有頒獎領域內最重要的獎項,也是許多科技工作者夢寐以求的終極目標!諾貝爾獎以諾貝爾獎基金會每年的利息或投資收益,授予世界上在化學、物理、文學、生理學或醫學、和平和經濟學這六個領域對人類做出最重大貢獻的人,下面我們來盤點一下截止到2019年獲得諾貝爾獎數量前十名的國家。
  • 諾貝爾獎總人數破百世界排名第三,原來德國也是諾貝爾獎收割機?
    近日,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陸續揭曉,諾貝爾獲獎總人數排名第三的德國,再添一枚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獎設立至今,已經有108個德國人(含德裔)獲得,差不多是總數的一半了。
  • 評論員:從諾貝爾獎理性認識「科研差距」
    這幾天,2016年諾貝爾獎各獎項陸續公布,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榮獲生理學或醫學獎。至此已有25名日本或日本裔科學家獲得諾獎,包括11項物理獎、7項化學獎和4項生理學或醫學獎,其中,2000年以來的17年間,日本有15人獲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
  • 世界一流大學!歷年來,諾貝爾獎獲得者人數排名,前30強大學名單
    【世界一流大學!歷年來,諾貝爾獎獲得者人數排名,前30強大學名單】 眾所周知,諾貝爾獎是世界公認一個權威獎項,甚至已經儼然成為某種象徵,被認為是所頒獎的領域內最重要的獎項。
  • 日本人又拿諾貝爾獎:中央高層智囊深刻反思中日差距!
    他是日本第27位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截至今年為止,日本共有8名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獎看來很喜歡京都大學。現在日本有15名諾貝爾獲獎者,都是與京都大學有關聯。
  • 諾貝爾獎總人數排名榜!哈佛151人雄踞第一,清華大學0人
    獲諾貝爾獎的中國華人截至目前,除去華人外,中國總共僅2人獲得諾貝爾獎,一個是莫言獲得了2012年的文學獎,另一個是屠呦呦獲得了從諾貝爾獎成立幾十年來,中國僅2人獲獎,可以看出諾貝爾獎獲得的難度之大,但是每年的諾貝爾獎又被哪些人獲得了呢?
  • 世界經濟論壇《2013年全球性別差距報告》:亞太在消除性別經濟差距...
    世界經濟論壇10月25日發布的《2013年全球性別差距報告》顯示,儘管亞太地區目前已消除67%的性別差距,但在兩性經濟平等方面僅消除了56%的差距,落後於除中東和北非之外的世界其他地區。菲律賓是該地區排名最高的國家,全球排名第5。中國,日本和韓國分列第69、105和111位。冰島是全球性別差距最小的國家,其次是芬蘭,挪威和瑞典。
  • 日本科學界獲諾貝爾獎人數世界第二 榜上有誰?
    日本今年又有兩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這使得日本自21世紀以來在自然科學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僅次於美國,穩居世界第二。由此亦可窺見日本科技的發展水平。一起來盤點一下那些獲得自然科學領域諾爾獎的日本科學家。
  • 從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獲諾貝爾獎,來看中日教育的差距!
    2018年10月1日下午5點半,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榮獲本年度的該項諾貝爾獎。從2001年以來,日本已經有18人先後獲得了諾貝爾獎。是日本人聰明,還是諾獎愛青睞日本人,我認為都不是,那麼真正的原因就是來自於日本的教育。1945年日本剛剛宣布投降的第二周,學生們立刻在學校的廢墟上開課,由此可見日本政府對於教育的重視。
  • 對諾貝爾獎的思考:承認差距是進步的前提
    這幾天,2020年的諾貝爾獎陸續公布。今天是2020年10月7日,已經公布了生理學和醫學獎,物理學獎,和化學獎。還剩下,經濟學獎,和平獎,文學獎沒有公布。美國人佔據了今年「硬科學獎」的半壁江山,這也和美國作為世界經濟,文化,科研中心的地位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