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8,中國獲諾貝爾獎人數被日本碾壓,但我們也不應妄自菲薄

2020-12-06 小愛談國際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點擊關注

北京時間10月3日,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授予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和他的美國同行,這也是日本進入21世紀之後獲得諾貝爾獎的第18人,而如果將時間拉長,日本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已經達到了26人,而日本對於這個結果顯然還是不滿意,他們曾經在2001年提出50年內拿下30個諾貝爾獎的目標,這個在當時看起來像是一個笑話的目標現在已經完成了一半,反觀中國,如果在科學領域,我們只有屠呦呦一個人,而將跨度拉大還有莫言的諾貝爾文學獎,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已經遠遠落後於日本,我們有一句話叫做欲超越對手必先了解對手,那日本到底強在哪裡呢?

我們其實應該客觀的來看待這個問題,不能夠說看到獲獎人數就說中國科研有多麼差而日本的科研有多麼好,我們本著一顆公正的心態去看待這個問題,小愛認為日本的優點還是有的,主要有以下兩方面。第一點就是日本對於科學家的態度,日本人是非常尊重科學家的,這體現在方方面面,日本的科學家是社會上地位比較高的存在,而政府對於科研的投入也是肯於下本錢,甚至於在日本的貨幣上印刷的頭像都是科學家,而且日本對於科學家也給出了充足的後勤保障,這讓他們沒有後顧之憂可以安心的做事情,中國在這方面做得還有待提高,不論是張小平的離職問題還是其他,我們更應該去發掘人才同時給予他們足夠的物質基礎。

日本第二個優點在於他們的較真,當然近些年日本也爆出了鋼鐵行業修改數據以劣充好的事情,但是在日本科學界這個大環境中還是比較嚴謹的,日本對待科研的態度可以從日本「美女科學家」小保方晴子科研造假事件中看出,她宣稱成功培育出能分化為多種細胞的新型「萬能細胞」——STAP細胞,但是隨後被發現其中疑點重重,最終被證實是造假,這個問題原本是她一個人的責任,但是她的導師笹井芳樹為此羞愧自殺,可見日本科學家的責任感。

日本在科研領域確實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東西,但是這也並不代表我們做的太差,我們必須看出自己的優點,畢竟在航空航天等高精尖領域中國的進步還是很大的,但是很多技術是無法公開的也就不會去評選,而且我們的科技發展是在21世紀之後開始井噴,而很多成果是需要時間驗證的,短則十幾年長則半個世紀甚至於一個世紀,日本現在的成就更多的是20世紀中後期成果的顯現,而那個時候中國的科研剛剛起步,所以並不能夠因此而進行類比。

日本人獲得諾貝爾獎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與美國同行一同獲獎,而我們知道諾貝爾獎雖然宣稱是公正的,不過或多或少還是會向西方國家傾斜,所以說我們不應該為此而妄自菲薄,只要踏踏實實做事情,學習日本的優點,增強自己的本事,一切都可以用事實說話。

相關焦點

  • 中國有2人獲過諾貝爾獎,日本則有28人,美國獲獎人數有多少呢?
    其實看看他們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就知道了。諾貝爾獎是瑞典著名的化學家諾貝爾成立的獎項,是全球影響力的最大的獎項之一。從1901年開始,諾貝爾獎開始評選,每年在全球評選出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跟和平5個大獎。到2019年為止,諾貝爾獎總計頒發了919位個人跟24個團體,其中有4個人跟1個團體2次獲獎。
  • 解密日本:18年18人獲諾獎,為何經濟卻一直停滯不前?
    之前在視頻裡我說到了日本為何痛失了網際網路風口,經濟持續不振20年。就有一位網友啊,在我的視頻評論區留言了,說:日本諾貝爾獎獲得者人數世界第一。(意思是說日本很牛,沒有我說的這麼差。)他這個呢,雖然說的不準確,但也的確差不多。
  • 日本人18年拿了18個諾貝爾獎,是怎麼做到的?
    來源:觀點團隊原創是的,你沒有看錯,日本人又拿諾貝爾獎了,10月1日,美國科學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和日本科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獲得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00年-2018年,已經有18名日本人獲得諾貝爾獎,幾乎是一年一人的節奏。
  • 諾貝爾獎日本19個,中國2個,差距到底在哪?
    21世紀以來日本已有19人獲得諾貝爾獎,平均每年一位。獲物理學獎和化學獎人數最多,共19人,日本提出本世紀 50 年要拿 30 個諾貝爾獎,如今已完成大半。中國有莫言、屠呦呦獲得過諾貝爾獎。2012年10月11日,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 日本今年獲諾貝爾獎無望,以後希望更加渺茫?
    在連續2年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此前輿論曾熱切期待連續3年獲獎,但這一願望極可能落空——被寄以厚望的日本候選者在前幾個獎項中均無斬獲,尚未公布的經濟學獎上獲獎可能性更低。 因為自1949年以來,包括3位加入其它國籍的研究者在內,已有27個日本人獲得了諾貝爾獎。除了經濟學獎以外,日本人獲得的獎項遍布其它4個獎項,尤其是在含金量最大的3個自然科學獎項中,得獎人數更是多達23人。不僅在亞洲獨領風騷,即便是在發達國家中也是位居前列的。 進入本世紀10年代以來,日本更是進入了諾貝爾獎「豐收期」。
  • 日本真正可怕之處:18年裡18人拿了諾貝爾獎!
    以後每年的諾貝爾獎,似乎都少不了日本人的身影。今年10月1日,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又被授予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和他的美國同行。算起來,從2001至2018年,獲諾獎的日本人已有18位。照這樣一年一個的節奏,「50年30個」目標,幾乎已沒有懸念。看看日本,想想中國。
  • 日本真正的可怕之處:18年裡18人拿了諾貝爾獎!
    今年10月1日,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又被授予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和他的美國同行。算起來,從2001至2018年,獲諾獎的日本人已有18位。照這樣一年一個的節奏,「50年30個」目標,幾乎已沒有懸念。看看日本,想想中國。毫不客氣地說,中國確實應該感到慚愧。最近40年,中國經濟成就世界矚目,但科研水平呢?自然,進步也是巨大的。
  • 被問日本諾貝爾獎多的原因,張維為教授表示我們國人根本不用自卑
    世界上有許許多多獎項,比如:諾貝爾獎、美國奧斯卡電影金像獎、菲爾茨獎等,但要放在國家層次來說,無疑諾貝爾獎是最吸引人的,諾貝爾獎自1901年頒發以來,共有七位華人獲諾貝爾科學獎,他們分別是李政道、楊振寧、丁肇中、李遠哲、朱棣文和崔琦,這樣的人數遠遠被日本甩在身後,但是無需感到不舒服,這一切都是有原因的
  • 稜鏡 | 日本真正的可怕之處:18年裡18人拿了諾貝爾獎!
    年內拿30個諾貝爾獎」。一千元日元鈔票,上面人物是野口英世,日本著名生物學家,1928年,他在非洲研究黃熱病時因傳染上病毒而去世,他的墓碑上寫著:「他畢生致力於科學,他為人類而生,為人類而死。」直到今天,我們也很難說普及了義務教育吧。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在有些地方,對比一下政府大樓和學校,就可以知道,是不是一句口號。想想確實讓人扼腕,中國的海軍軍費被挪用修建頤和園,日本卻用中國賠款加強軍備、普及義務教育。教訓慘痛啊!
  • 美國第一,日本井噴,論文大國不受青睞,諾貝爾獎真的高不可攀?
    或許是因為我們早已不在意得不得獎,或許是因為我們的現實主義對諾貝爾獎獲得者獲獎後對科研持續貢獻有限的現實評價,亦或許是因為我們其實離諾貝爾獎還有點遠?不論怎樣,諾獎級別的科學到底是怎樣產生出來的?諾獎對中國科研的發展到底意味著什麼?這些問題還應有所回答。
  • 日本讀博人數銳減,專家推斷:日本人可能再也不會得諾貝爾獎了
    日本讀博人數銳減,專家推斷:日本人可能再也不會得諾貝爾獎了諾貝爾獎相信大家都曾聽說過,比如莫言、屠呦呦等就是我國知名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雖然我國是一個擁有十幾億人口的大國家,但是論代表科學研究最高水平諾獎獲得者來說,我國還是比較劣勢的。
  • 日本科學界獲諾貝爾獎人數世界第二 榜上有誰?
    新華網日本頻道綜合:隨著諾貝爾經濟學獎的頒獎儀式落下帷幕,2015年的諾貝爾各類獎項都已名花有主。日本今年又有兩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這使得日本自21世紀以來在自然科學領域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僅次於美國,穩居世界第二。由此亦可窺見日本科技的發展水平。一起來盤點一下那些獲得自然科學領域諾爾獎的日本科學家。
  • 從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獲諾貝爾獎,來看中日教育的差距!
    首先,我要說明一點的是,我並不是一個崇洋媚外者,只是冷靜且理智的來看待中國和日本教育的差別。2018年10月1日下午5點半,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榮獲本年度的該項諾貝爾獎。從2001年以來,日本已經有18人先後獲得了諾貝爾獎。
  • 諾貝爾獎人數全球第八!加拿大是如何做到的?
    第18位:2001年,麥可-斯彭斯(A. Michael Spence)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 第19位:2009年,曾就讀於麥吉爾大學的傑克·紹斯塔克(Jack W. Szostak)獲得諾貝爾醫學獎。
  • 日本科學家再獲諾貝爾獎 本世紀已有17人獲獎
    日本科學家再獲諾貝爾獎 本世紀已有17人獲獎 2016
  • 諾貝爾獎各國排名,中國讓人痛心,只有2人獲得:莫言、屠呦呦
    諾貝爾獎一直是人們十分關注的一個獎項。你知道獲得諾貝爾最多的國家是哪個嗎?各國諾貝爾獎人數是多少呢?下面小編為大家盤點了世界獲諾貝爾獎最多的十個國家:1.美國(352人)2.英國(116人)3.德國(83人)4.法國(69人)5.瑞典(30人)6.瑞士(30人)7.日本(27人)8.俄羅斯(20人)9.荷蘭(17人)10.加拿大(15人)其他獲得諾貝爾獎的國家
  • 日本科學早已亞洲第一?18年拿18個諾貝爾獎,為何他們能做到?
    文/濤聲依舊日本科學早已亞洲第一?18年拿了18個諾貝爾獎,為何他們能做到?目前諾貝爾獎已經開始頒發獎項了,中國還是無一人獲獎,可我們的鄰國日本卻再次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將,獲得的是日本科學家本庶佑以及他的美國夥伴。日本的科學家已經遙遙領先中國了嗎?
  • 日本又一科學家獲諾貝爾獎 中國為何只有屠呦呦?
    日本方面自己的擔憂   日本《產經新聞》9月22日文章引述日本科技政策擔當大臣鶴保庸介的話說 「我正在想,運用高科技的自動駕駛時代已經到來。如果(日本)不努力的話……」鶴保之所以對日本科技的未來表示擔憂,是因為近年來日本的科技水平明顯下降,而中國卻急速趕超。
  • 諾貝爾獎揭曉,日本化學家又一次獲獎,我們能學到什麼?
    科技君不免在想,日本在進入新世紀之後,已經有19名學者獲得了諾貝爾獎,人數僅次於美國(25人)。拋開諾貝爾獎存在的一些爭議不談,這一獎項的確代表著人類目前的最高智慧,獲獎者也大多是一些默默無聞、一心投身科學事業的學者。這一部分純學術性的諾貝爾獎,值得我們每一個人的尊敬!
  • 看看世界各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科技實力與經濟水平,那麼讓我們盤點一下各國獲得的諾貝爾獎人數。世界各國諾貝爾獎人數排名其中最新諾貝爾獎獲得者是Tomas Lindahl(2015年化學)。6、日本排在第十位的是奧地利,它總共獲獎人數為21人。最新獲獎者是Martin Karplus,他於2013年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項。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呢?還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