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諾貝爾獎」揭曉薛其坤與盧煜明獲獎

2020-12-04 經濟參考網

    歷經一年的嚴格提名、篩選和評審,中國首個民間科學大獎——首屆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於19日下午在北京揭曉。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分別榮獲「物質科學獎」和「生命科學獎」,每人還將獲得100萬美元獎金。

  「物質科學獎」獲得者薛其坤利用分子束外延技術,在對奇特量子現象的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的發現。分子束外延生長是一種先進的薄膜生長方法,能在材料襯底上一層一層地生長單晶薄膜。他和合作者製備了多種高質量的單晶薄膜材料,這使得他們於2012年首次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和在鈦酸鍶襯底上的單層鐵硒高溫超導現象。這兩個發現已被許多研究小組重複出來,並在全世界範圍內激發出更多的相關研究活動,有望進一步提升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和界面超導的臨界溫度,從而具有更大的實用價值。

  「生命科學獎」獲獎者盧煜明基於孕婦外周血中存在胎兒DNA的發現,在無創產前胎兒基因檢查方面做出了開拓性貢獻。盧煜明在1997年和1998年的工作中發現,母體血液中存在著胎兒的游離DNA。基於這些早期發現,盧煜明展開了一系列前沿工作來研究這些胎兒游離DNA的特性,證明了使用胎兒游離DNA來診斷遺傳性疾病的可行性和實際性,最終開創了利用第二代基因測序來檢測唐氏綜合症的新途徑,並在90多個國家得到了應用。僅在中國,每年就有超過一百萬孕婦接受這項測試。這種革命性的方法為全球無數的孕婦提供了無創產前診斷。

  未來科學大獎由未來論壇發起,旨在獎勵為大中華區科學發展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不限國籍),被稱為中國民間諾獎。大獎成立管理委員會,下轄監督與執行機構,評獎機制與諾貝爾獎、圖靈獎等世界著名科學獎項接軌,由九位華人科學家組成科學委員會專業評審,以定向邀約方式提名,評審過程獨立進行,各方對評選結果均不能施加任何影響。未來科學大獎目前設置「生命科學」和「物質科學」兩大獎項,獎金來源於未來論壇理事捐贈。每項獎項由四位捐贈人共同捐贈,生命科學獎的捐贈人為丁健、李彥宏、沈南鵬、張磊;物質科學獎的捐贈人為鄧鋒、吳亞軍、吳鷹、徐小平。(完)

相關焦點

  • 「中國諾獎」揭曉:清華薛其坤、港中文盧煜明獲獎
    9月19日,被稱為中國民間諾獎的「未來科學大獎」揭曉:生命科學獎花落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物質科學獎花落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獲獎者每人將獲得100萬美元獎金。據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了解,獲獎者是從收到的700份提名中不斷縮短名單選出的。
  • 視頻|未來科學大獎:清華薛其坤、港中大盧煜明分獲百萬美元
    9月19日下午14時30分許,被稱為中國民間諾獎的「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生命科學獎花落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物質科學獎花落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獲獎者每人將獲得100萬美元獎金,獎金的使用方式不受限制。據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了解,獲獎者是從收到的將近700份提名中不斷縮短名單選出的。
  • "中國諾獎"揭曉:清華薛其坤、港中大盧煜明分獲百萬美元
    人民日報客戶端 趙永新 9月19日下午,中國首個由大陸企業家、科學家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大獎——未來科學大獎,揭曉首屆獲獎名單。 他們是:「生命科學」獎獲得者是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物質科學」獎獲得者是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
  • "中國諾貝爾"揭曉, 盧煜明獲生命科學大獎
    未來科學大獎未來科學大獎共設立「生命科學大獎」和「物質科學大獎」兩個獎項,獎金各為100萬美元,以表彰在這些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被稱為中國的諾貝爾獎。另外,要求其獲獎工作主要在中國大陸或港澳臺地區完成,但不限國籍。獲獎者可以是個人或者團隊,原則上每個獎項不超過5名獲獎者。知社學術圈通過大數據分析,昨天預測最有希望榮獲大獎的七位科學家,有生命科學大獎的袁隆平、屠呦呦、和施一公,以及物質科學大獎的薛其坤、趙忠賢、潘建偉、和王貽芳。今天,薛其坤教授果然獲獎!
  • 首屆「未來科學大獎」在京揭曉 薛其坤、盧煜明獲獎
    首屆「未來科學大獎」在京揭曉 薛其坤、盧煜明獲獎來源:新華網 2016-9-19 閻冬  歷經一年半的嚴格提名、篩選和評審,中國首個由大陸企業家、科學家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大獎——首屆未來科學大獎新聞發布會今日在京舉行並正式揭曉獲獎科學家名單。「物質科學獎」由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獲得,「生命科學獎」則由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獲得。
  • 屠呦呦之後,國人還有誰有望摘得諾貝爾獎?
    在莫言之前,中國有著強烈的諾貝爾獎情結,一直苦苦盼著自己能夠拿一個諾貝爾獎,尤其是希望能夠拿到科學方面的諾貝爾獎。2015年,屠呦呦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也算是暫時了卻了心願。能不能獲諾貝爾獎文學獎具有比較大的偶然性,在莫言獲得諾貝爾獎之前並沒有多少人看好他能夠獲獎。
  • 「中國諾獎」揭曉:清華薛其坤、港中文盧煜明分獲百萬美元
    9月19日,被稱為中國民間諾獎的「未來科學大獎」揭曉:生命科學獎花落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物質科學獎花落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獲獎者每人將獲得100萬美元獎金。據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了解,獲獎者是從收到的700份提名中不斷縮短名單選出的。
  • 盧煜明、薛其坤獲頒首屆未來科學大獎,獎金100萬美元
    ►「生命科學獎」的捐贈人為盧煜明頒獎盧煜明獲獎感言►盧煜明發表獲獎感言被選為首屆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的獲獎者,我感到非常榮幸。中國有很多卓越的科學家,所以,當評獎委員會打電話通知我獲獎的消息時,我真的非常驚訝。很榮幸。
  • 2019未來科學大獎揭曉邵峰等4人獲獎 歷年獲獎人名單
    剛剛,2019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在北京揭曉。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邵峰榮獲「生命科學」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貽芳、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教授陸錦標獲「物質科學」獎, 清華大學教授王小雲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未來科學大獎設立於2016年1月17日,是中國大陸第一個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
  • 王貽芳、薛其坤、盧煜明賽跑拿諾貝爾獎,誰能最先拿到?
    2015年屠呦呦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是中國本土培養的科學家第一次獲得諾貝爾獎。屠呦呦的獲獎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振奮人心,也可以拉開中國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的帷幕,目前國內已有多人做出了諾貝爾獎級別的科學成就,王貽芳、薛其坤、盧煜明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 王貽芳、薛其坤、盧煜明賽跑拿諾貝爾獎,誰能最快拿到?
    2015年屠呦呦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是中國本土培養的科學家第一次獲得諾貝爾獎。屠呦呦的獲獎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振奮人心,也可以拉開中國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的帷幕,目前國內已有多人做出了諾貝爾獎級別的科學成就,王貽芳、薛其坤、盧煜明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盧柯、彭實戈獲獎
    據人民日報消息,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張亭棟、王振義榮獲「生命科學」獎,盧柯獲「物質科學」獎, 彭實戈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圖片來源:未來論壇FutureForum官方微博未來科學大獎設立於2016年1月17日,是中國大陸第一個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
  •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盧柯獲獎
    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出生於1965年的盧柯,16歲考上華東工學院(現為南京理工大學),在機械製造工藝系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學習,碩博畢業於位於瀋陽的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後留在該所工作。2001年7月,盧柯出任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所長、瀋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主任。2003年11月,年僅38歲的他被增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是當時最年輕的院士。
  • 「中國諾貝爾獎」獲獎情況大盤點!看看是誰領跑全國高校
    作為非政府獎項中知名度最高的獎項,何梁何利科學獎在中國科學界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和聲譽,堪稱社會力量創建科學技術獎項的成功範例,被譽為「中國的諾貝爾獎」。20多年來,何梁何利科學獎憑藉其評選起點高、獎勵範圍廣、評審嚴格、重視獎後宣傳和不斷改革等措施,成為中國非政府獎項中的佼佼者,也是非政府獎項中知名度最高的獎項,在中國科學界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和聲譽,堪稱「社會力量創建科學技術獎項的成功範例」。
  • 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山東大學校友獲獎最多
    important}2020屆未來科學獎揭曉。這獎因為獎金高,運作規範,獲獎項目也得到公認,現在國內的影響力還是很大的。張亭棟的工作其實在屠呦呦獲得諾獎時,就被人稱,這也是中國具有世界級的工作。這次得獎眾望所歸,希望後面也能得到諾獎。
  • 2010年諾貝爾獎今起揭曉 獲獎名單
    新華社/路透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本年度揭曉儀式將從今天起陸續舉行,今年每項諾貝爾獎獎金的金額仍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46萬美元)。而2010年諾貝爾獎頒獎儀式將於今年12月初舉行。從10月4日開始的約一周時間內,2010年諾貝爾獎各個獎項的獲獎名單將陸續公布。
  • 今天,「復旦—中植科學獎」揭曉!薛其坤等3位中外科學家獲獎!
    2020年「復旦—中植科學獎」得主麥可·貝裡與查爾斯·凱恩,線上出席頒獎典禮並發表獲獎感言。2020年「復旦—中植科學獎」得主薛其坤出席頒獎典禮並作專題報告《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及體會》。麥可·貝裡:作為一名理論家,很高興看到不同的應用出現
  • 外媒展望諾貝爾獎未來走勢 稱中國將成獲獎主力
    2011年度諾貝爾首個獎項得主下午揭曉 加拿大醫學博士獲獎呼聲高外媒展望諾獎未來走勢 中國科學家將成諾獎「生力軍」2011年度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將於北京時間今天17時30分揭曉。多國媒體預測,加拿大醫學博士科爾曼最有希望獲此殊榮,而上月獲得「準諾獎」美國拉斯克醫學獎的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被稱獲獎可能性不大。醫學獎是今年諾貝爾獎的首個揭曉獎項,除了文學獎的時間尚未確定外,諾貝爾獎其他獎項的得主本月也將逐一揭曉。
  • 清華大學的薛其坤為啥有望摘得諾貝爾獎?
    每年的10月份是諾貝爾獎的開獎月,今年會有諾貝爾獎花落中國嗎?可能性不是很大。不過中國已經出現了有可能在未來拿到諾貝爾獎的成果,清華大學薛其坤發現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就是其中一例。霍爾在1938年去世,當時電子產業還沒有發展起來,霍爾沒有拿到諾貝爾獎。霍爾沒有想到的是,在他之後霍爾效應不僅在技術領域有了大範圍的應用,也引出了多個諾貝爾物理學獎。1980年,克裡青等人觀察到,在低溫及強磁場的情況下,霍爾效應表現出了量子化的特徵。這一發現使克裡青獲得了1985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