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諾貝爾獎」獲獎情況大盤點!看看是誰領跑全國高校

2020-12-05 中國教育在線

提起何梁何利科學獎,很多人應該不會感到陌生。作為非政府獎項中知名度最高的獎項,何梁何利科學獎在中國科學界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和聲譽,堪稱社會力量創建科學技術獎項的成功範例,被譽為「中國的諾貝爾獎」。

20多年來,何梁何利科學獎憑藉其評選起點高、獎勵範圍廣、評審嚴格、重視獎後宣傳和不斷改革等措施,成為中國非政府獎項中的佼佼者,也是非政府獎項中知名度最高的獎項,在中國科學界中享有崇高的地位和聲譽,堪稱「社會力量創建科學技術獎項的成功範例」。

許多流芳人類歷史的大師巨擘,也都曾在這裡留下過身影:錢偉長、王淦昌、葉篤正、王大珩、彭桓武……

小編總結了近五年來何梁何利科學獎的高校獲獎情況,看看都有哪些高校和人才表現亮眼吧~

1、醫學藥學獎獲獎人數最多

根據統計,2014-2018年醫學藥學獎獲獎人數最多,共27人,佔比21.4%;其次為電子信息技術獎,共有14人獲獎,佔比11.1%;排名第三的是產業創新獎,獲獎人數與電子信息技術獎獲獎人數相比僅差1人,共13人獲獎,佔比10.3%。

在具體獲獎情況上,成就獎獲獎人共3名,分別為清華大學施一公、薛其坤教授以及海軍工程大學馬偉明教授。清華大學教授顏寧獲得生命科學獎,這也是5年來唯一一個獲得何梁何利生命科學獎的學者。

2、清華獲獎人數拔頭籌,北理工擠進前五

2014-2018年共有126名高校學者獲得何梁何利獎,每年獲獎人數變化不大。其中2018年獲獎人數最多,共28人;2017年獲獎人數最少,共21人。

這五年來,清華大學獲獎人數共8人,拔得頭籌,獲獎人員包括薛其坤、施一公等大師巨擘;北京大學獲獎人數共6人,獲獎人員包括國家攀登計劃(973)課題負責人、國家基金委「光電功能材料重大研究計劃」重點項目負責人龔旗煌等。

此外,上海交通大學共5人獲獎,名列第三;北京理工大學和中國科技技術大學獲獎人數均為4人,並列第四。

3、女性獲獎人數較少,佔比僅為10.3%

而在女性獲獎情況上,2014-2018年共有13名女性高校學者獲得何梁何利獎,佔比僅為10.3%。這13名獲獎女性中,醫學藥學獎獲獎人數最多,共5人,佔比38.5%。

其他獎項如化學工程技術獎、化學獎、冶金材料技術獎、產業創新獎、農學獎、數學力學獎、生命科學獎、青年創新獎獲獎人數各1人。

附:2014-2018年高校獲何梁何利獎情況統計

數據來源何梁何利基金官網,所有數據分析為人工採集整理,如有遺漏敬請指正。

相關焦點

  • 日本歷年諾貝爾獎得主的教育背景大盤點
    人民網東京10月5日電(許永新)10月3日,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獲得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至此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人(包括日裔)共計25人。截至2016年10月,日本是非歐美國家中獲獎人數最多的國家,其中兩名在獲獎時已經取得外國國籍,進入21世紀以後,在自然科學領域以國別劃分的獲獎人數方面日本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 這裡就來盤點一下這些諾貝爾獎得主的教育背景。 物理學獎
  • 諾貝爾獎得主年齡盤點:最小才17歲,楊振寧35歲獲獎,最大的96歲
    諾貝爾獎獲得者年齡分布諾貝爾獎獲得者年齡分布下面來看看最年輕和最長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最年輕:馬拉拉·尤薩夫扎伊 諾爾貝和平獎獲獎年齡:17歲馬拉拉伊是當前世界上最年輕的諾貝爾獎主,2014年,年僅17歲的她獲得了諾貝爾和平獎。(非和平獎類)!
  • 【盤點】2015年諾貝爾獎得主都是誰?
    人民網10月13日電 北京時間10月12日19時,諾貝爾獎評選委員會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的瑞典皇家科學院揭曉美國經濟學家安格斯·迪頓榮獲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宣告著今年的諾獎大幕正式合攏。 今年的各位獲獎者獲得了來自全球各方的祝福,本網一一盤點獲得2015年諾獎的幸運人物。
  • 中國有2人獲過諾貝爾獎,日本則有28人,美國獲獎人數有多少呢?
    其實看看他們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就知道了。諾貝爾獎是瑞典著名的化學家諾貝爾成立的獎項,是全球影響力的最大的獎項之一。從1901年開始,諾貝爾獎開始評選,每年在全球評選出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跟和平5個大獎。到2019年為止,諾貝爾獎總計頒發了919位個人跟24個團體,其中有4個人跟1個團體2次獲獎。
  • 山大王小雲院士摘得「中國諾貝爾獎」
    創下三個「唯一」紀錄未來科學大獎是中國首個由非政府組織頒發的一個世界級的科學大獎,創立於2016年,下設生命科學獎、物質科學獎、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三個獎項。未來科學大獎對為全人類做出重大科研成果的科學家予以表彰,逐漸成為當今大中華地區最具影響力的科學獎項之一,甚至被譽為「中國諾貝爾獎」。
  • 2019年中國「諾貝爾獎」,4人來自天津這所「雙一流」高校
    本期推送,小編整理了天津大學校友2019年5大獎項(未來科學大獎、何梁何利獎、樹蘭醫學獎、求是獎、科學探索獎)的獲獎數據,一起來看看天津大學今年的精彩表現吧。 未來科學大獎、何梁何利獎、樹蘭醫學獎、求是獎、科學探索獎等獎項被譽為中國版的"諾貝爾獎",各大獎項獲得者的數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畢業院校的教育水平和人才培養實力。
  • 中國高校為何重視畢業論文?中國第一個自然科學諾貝爾獎心酸歷程
    第一個諾貝爾獎的心酸歷程2015年世界生物醫學諾貝爾獎被來自中國的屠呦呦、愛爾蘭科學家威廉·坎貝爾、日本科學家聰大村共同分享了該獎項。這也是中國在自然科學領域第一個諾貝爾大獎,然而屠呦呦的獲獎卻遭受很多的質疑,因為屠呦呦僅是青蒿素的發現者而已,而且還是來自古代中國的中草藥配方中,並沒有真正闡述青蒿素的作用機理,因此青蒿素最早被中國古人應用在臨床醫療中,也是最早被中國科學家發現青蒿素化合物。1972年屠呦呦帶領研究團隊從中藥青蒿中分離得到抗瘧有效單體,命名為青蒿素。
  • 2019年省科學技術獎獲獎名單公布 廣州秀出亮眼成績單
    其中,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理工大學首任女校長王迎軍,更是在廣州本土成長起來的院士。此外,4項面向粵港澳和國際的科技合作獎也均由廣州包攬,彰顯了廣州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底氣和力量。  25日,廣州市科技局局長王桂林接受廣州日報記者的專訪,解碼了廣州的「領跑秘笈」。
  • 世界諾貝爾獎大學排行榜,各大學諾貝爾獎人數排名!
    來源:排行榜123導語:世界上有很多比較知名的高等學府,每年都會出現很多比較厲害的人才,其中諾貝爾獎獲得者更是大家廣為關注的,那麼在那麼多頂級學府中,分別出現了多少諾貝爾獲得者呢?具體排名情況又是怎麼樣呢?小編為你一一盤點。
  • 2018中國高校ESI排名情況統計:看看哪所大學上升了,誰退步了?
    9月29日,青塔整理了中國內地百強高校近一年來共六期ESI數據,從綜合排名、學科排名和篇均引用三個維度一起看看百強高校近一年來的發展情況。下面一起看看具體高校這一年來的ESI百姓情況吧:國際排名ESI的國際排名主要以納入統計的高校或科研機構近十年的總引用次數為排序依據,排名的高低與高校或科研機構發表論文的數量和引用情況均有一定關係。
  • 屠呦呦就獲得諾貝爾獎發表獲獎感言
    原標題:屠呦呦就獲得諾貝爾獎發表獲獎感言  新華網北京10月5日電 (記者王思北、吳晶) 「青蒿素是傳統中醫藥送給世界人民的禮物,對防治瘧疾等傳染性疾病、維護世界人民健康具有重要意義。青蒿素的發現是集體發掘中藥的成功範例,由此獲獎是中國科學事業、中醫中藥走向世界的一個榮譽。」
  • 2020年諾貝爾獎揭曉!全球獲獎最多的國家是哪個?
    我們一起看看2020年諾貝爾獎花落誰家。,獲獎理由:「因為她那無可辯駁的詩意般的聲音,用樸素的美使個人的存在變得普遍」。2020年諾貝爾獎已經全部揭曉,從獲獎者的身份與經歷可以看出,超過50%獲獎者都來自於美國或有在美國讀書的經歷,而且無論是在醫學、化學、物理,還是在文學領域,都有美國人獲獎!
  • 2019年中國「諾貝爾獎」獲得者,都畢業於哪些高校?
    這些獎項也被譽為中國版的「諾貝爾獎」,各大獎項獲得者的數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畢業院校的教育水平和人才培養實力。從4個獎項得主的本科培養單位來看,重點大學佔據絕對優勢:據統計,「C9高校」中,清華大學有14位本科校友榮獲「四大獎項」;緊隨其後的是2~4名,由北京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南京大學獲得,三校在人才培養方面(院士、傑青)實力雄厚,北京大學共10位本科校友獲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共9位本科校友獲獎,南京大學有7位本科校友獲獎
  • 碩士論文抄襲風波未平,小學獲獎又遭疑?2大根源讓網友直呼難怪
    這不,最近又出了小學生參加全國青少年科技大賽獲獎一事。本來獲獎是好事,畢竟「神童」當然是嫌多不嫌少。但是,這孩子才小學,研究的卻是癌症類科研。在遭到大眾質疑後,其家長鄭重道歉,稱過度參與了項目文本材料的編撰過程。簡單來說,就是家長當了「槍手」,但是這個槍手太厲害了,忘記自己應該是小學水平,打了個成人標準的「十環」。為什麼現在的家長都那麼情願當「槍手」?
  • 看看世界各國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個國家的科技實力與經濟水平,那麼讓我們盤點一下各國獲得的諾貝爾獎人數。世界各國諾貝爾獎人數排名美國是世界第一大經濟體,在綜合國力方面是不用多說的,同時在諾貝爾獎獲得者數量上也是排在第一位的。
  • 盤點奇葩諾貝爾獎得主:沒手機不知獲獎(名單事跡)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獲獎名單即將出爐,幾乎每年的諾獎都會傳來一些趣聞軼事,下面小編就帶大家來扒一扒歷史上那些諾獎之「最」。  (諾獎小知識:諾貝爾獎通常並不授予已故人士,由於評選委員會不知曉斯坦曼逝世,誤向已故者授獎,諾貝爾基金會認為這種情況類同於獲獎者在頒獎前逝世,因此決定不取消斯坦曼所獲獎項。)  最「另類」的諾獎得主  眾所周知,諾貝爾獎是世界上最著名、學術聲望最高的獎項。如果有人通知你,你獲得了諾貝爾獎,你是什麼反應?
  • 中國頂尖高校的數據蛻變,從CNS頂刊科研數據到諾貝爾獎的期待!
    頂級學科才有頂級論文曾幾何時,中國高校高端科研人才匱乏,只能不斷從歐美高校吸引人才,高等教育知識全靠海外輸入,甚至到了2000年左右,全國每年可以發表CNS頂級期刊的數量是1~2篇,隨著國家的政策發生改變,偏向於提高高端科研人員的收入待遇,中國人才流失的現象逐步開始變為回流
  • 雙一流」建設以來,中國農大研究生教育成果獎獲獎折合數全國最高!
    雙一流」建設以來,中國農大研究生教育成果獎獲獎折合數全國最高!根據第三方機構分析,「雙一流」建設以來,我校在研究生教育成果獎獲獎方面列全國高校第一。眼下正值「雙一流」收官階段,那麼「雙一流」建設以來,有哪些高校在研究生教育成果獎獲獎方面表現優異?軟科整合了雙一流建設以來的兩批次獲獎數據,對各大高校的表現進行了對比分析。
  • 中國高校更名歷史大盤點!有的大學更名像鬧著玩!
    近三十年,中國高等教育逐漸摒棄了蘇聯的傳統模式,越來越像西方歐美大學的樣子,因此中國高校「更名之風」似乎一直都存在著,學院升大學,礦業變理工等等!我們來盤點那些更名較多的大學。過往百年中,許多著名高校的發展道路上都有過改名的歷史。中國近代高校改名的萌芽源自19世紀末期的洋務運動。1895年,天津中西學堂改辦為北洋大學堂吹響了中國高校圈改名的號角,也標誌著中國近代第一所大學誕生。此後,各地舊式學堂紛紛變為高等學府。到了20世紀初期,中國高等教育開始走向多元化。
  • ...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順利舉辦 2020年度全國聯動「諾貝爾獎解讀...
    【學會動態】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順利舉辦 2020年度全國聯動「諾貝爾獎解讀」活動 2021-01-07 16:5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