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校更名歷史大盤點!有的大學更名像鬧著玩!

2020-12-04 智慧教育談

近三十年,中國高等教育逐漸摒棄了蘇聯的傳統模式,越來越像西方歐美大學的樣子,因此中國高校「更名之風」似乎一直都存在著,學院升大學,礦業變理工等等!我們來盤點那些更名較多的大學。

改名次數最多的211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歷經「交通部唐山鐵路學校」、「唐山交通大學」、「國立唐山工學院」、「中國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北方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唐山鐵道學院」等等校名,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的更名和遷址,17次校名變更,終於在1972年正式定名西南交通大學。

更名最多的985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先後經歷了京師大學堂師範館、京師優級師範學堂、北京高等師範學校、北京師範大學校、國立北平師範大學、西安臨時大學、國立西北師範學院、北京師範大學

更名最頻繁的大學——西南醫科大學西南醫科大學最初名字為瀘州醫學院,學校實踐於1951年,位於四川省瀘州市,是一所醫學類的學院,是一所省屬重點醫學類高校,是四川省境內的一所非常不錯的醫學高等院校。在2015年正式更名為四川醫科大學,後來遭到四川大學的反對,原因就是四川大學醫學院曾用名和這個相似,所以瀘州醫學院沒有辦法,最後權衡利弊只好更名為西南醫科大學,並且獲得了教育部的認可,有趣的是兩個校名在同一年更名。

更名最多的雙非——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前前後後共計13次更名,先後經歷了華南工學院附設工農速成中學、石油中等專業學校、石油工業部廣州石油學校、廣東省石油學校、華南石油學院、廣州石油學院、中南石油學院、石油工業部廣州石油學校、廣東石油學校、廣東石油化工學校、廣東石油學校、廣東石油化工高等專科學校、茂名學院、廣東石油化工學院(2010年),廣東石油化工學院可以說是最能折騰的大學了,很多校名是重複反覆改,讓人哭笑不得,或許在不久的將來還要改名!

過往百年中,許多著名高校的發展道路上都有過改名的歷史。中國近代高校改名的萌芽源自19世紀末期的洋務運動。

1895年,天津中西學堂改辦為北洋大學堂吹響了中國高校圈改名的號角,也標誌著中國近代第一所大學誕生。此後,各地舊式學堂紛紛變為高等學府。到了20世紀初期,中國高等教育開始走向多元化。實行全國設立大學區,各區中心城市設大學,各省設專門學校的體制。一些「學堂」改名為「學校」,各類「專門」學校,也在這個時期建立起來。比如「交通部上海工業專門學校」、「同濟醫工學校」、「國立成都高等師範學校」、」國立北京農業專門學校「等等。

1952年的全國院系大調整給了部分高校改名的機會。這次更多的是學習前蘇聯,回歸職業化。當時的國立中央大學直接或間接地拆成了今天的南京大學、東南大學、南京農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江南大學、河海大學等等,也是因為這一次更名讓中國出現一次大的更名潮,只是這種潮流是必要的。同樣的情況也發生在現華南理工大學中山大學身上,二者的前身都為嶺南大學

這次改名潮,把類似於清華大學這樣綜合實力強勁的高校拆分得四分五裂。也多虧了它,許多新生力量成長起來。這次改名潮後的幾十年,許多新生高校都發展成為了獨具特色、實力強勁的高等學府,成為了20世紀後半葉中國高等教育基本格局的發端。比如著名的「八大學院」。後來發展為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大學醫學部、北京科技大學、中國石油大學、中國農業大學。

2000年合併潮,中國高校更名達到頂峰

2000年左右的高校合併潮,很多曾經的著名大學都消失了,吉林工業大學、白求恩醫科大學、華西醫科大學、同濟醫科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武漢水利電力大學等等這些著名的大學,都消失在歷史中。這一時期的改名開始呈現出更多的主動性,更多大學爭先恐後爭搶改名權,唯恐心儀的名字被別校搶走。

1994年,四川大學和成都科技大學合併,成立「四川聯合大學」,但沒過多久後,學校又將名字改回了「四川大學」。長安大學是由原來的西北建築工程學院、西安工程學院、西安公路交通大學組成。長安大學一度被誤以為是民辦高校。

在更名潮快要結束的時候,正值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初期,部分學校還是將自己的校名更改掉,是希望自己將來能有很高的招生和知名度。南京氣象學院因校名裡有個「氣象」,在招生時熱度不高。於是「氣象學院」更名為南京信息工程大學。

從「學院」更名為「大學」,中央財經學院更名為中央財經大學、北京外國語學院更名為北京外國語大學。有的覺得現有校名太小,換成國字號比較響亮,於是南京藥學院變更中國藥科大學等等

更有甚者直接放棄自己的重點專業,直接「跨專業」改名,比如河北地質大學。在1996年更名石家莊經濟學院,2016年又改回河北地質大學。簡直迷惑行為!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加強自身建設才是最重要的。

如今《高等學校命名暫行辦法》出臺。將有效限制高校追隨行業的發展變化而頻繁變更校名。估計以後高校的名稱會具有穩定性!

相關焦點

  • 中國高校改名史
    近三十年,中國高校「更名之風」似乎一直都存在著。 百年前的改名:奠定高校初局 過往百年中,許多著名高校的發展道路上都有過改名的歷史。中國近代高校改名的萌芽源自19世紀末期的洋務運動。 1895年,天津中西學堂改辦為北洋大學堂吹響了中國高校圈改名的號角,也標誌著中國近代第一所大學誕生。
  •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有超40所高校已更名
    對此,我們盤點了部分今年成功更名的高校,一起來看:    從表格來看,今年有30餘所獨立院校轉設更名。因此,今年也是獨立學院轉設更名比較集中的一年。從今年高校的更名情況來看,獨立學院轉設更名的佔比較高。
  • 那些剛剛更名的「師範大學」,實力幾何?優勢專業明顯嗎?
    這些年由於國家大力發展現代高等教育,不少學校也是迎頭趕上,不斷加強自身實力,終於可以從學院更名為大學。學院更名為大學意味著該校層次和聲譽會有大的提高;主管部門將在資金、師資、學科、科研等方面給予更多更大的支持;三是招生質量將提高。所以很多大學都是爭先恐後地改名大學。今天就和大家盤點幾所更名不久的師範大學,看看他們的實力到底如何!
  • 中國高校之上海海洋大學
    上海海洋大學歷史可追溯到張謇、黃炎培創建於1912年的江蘇省立水產學校,1952年升格為中國第一所本科水產高校——上海水產學院,1985年更名為上海水產大學,2008年更名為上海海洋大學。國家海洋局、農業農村部共建高校
  • 原煤炭部13所直屬高校,中國礦業大學歷久彌堅,其餘改旗易幟!
    煤炭工業部是我國曾經存在的一個部級機構,煤炭在我國能源結構中佔據的比例相當大。建國初年中國的火電佔據電力裝機的91.35%,而即使到2018年仍佔據60%的比例。這個原因主要是中國是煤炭第一大國,與世界上其他國家能源結構中石油佔據更大比例不同。煤炭在我國佔有重要的地位,我國現存的很多地級市就是因煤設市。
  • 教育部發文規範高校命名,以此為準繩,川北醫學院將會如何更名
    在《暫行辦法》的影響下,以後院校更名應該會更加規範,這或許各個高校而言,也是幾家歡喜幾家愁,對於成功更名的院校來說,多數得到了自己想要因的校名;對於未更名或在籌備更名的院校來說,可能要多費一番功力,考慮一個例外規定範圍內,又顯得大氣的新校名了。
  • 盤點國內10大語言類高校,你知道嗎?
    原標題:盤點國內10大語言類高校,你知道嗎?、北京外語學院、北京外國語學校、北京外語大學…… 北京外國語大學簡稱北外,由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位列國家首批「211工程」,入選「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2011計劃」,為財政部6所「小規模試點高校「之一,國際大學翻譯學院聯合會成員,設有研究生院,是中國外國語類高等院校中歷史悠久、教授語種最多、辦學層次齊全的全國重點大學,被譽為「共和國外交官搖籃」。
  • 中國大學更名史,附:高等專科學校和職業技術學院的區別
    為什麼有的高校稱為某某大學,而有的高校稱為某某學院?國家教育部門對高校更改名稱是如何規定的呢?有哪些規範限制?按照2006年9月28日教育部發布的《普通本科學校設置暫行規定》,大學和學院都應當具有較強的教學、科學研究力量,較高的教學、科學研究水平和相應規模,能夠實施本科及本科以上教育。
  • 中國內地光學工程專業10強大學排名(圖)
    中國內地光學工程專業10強大學排名(圖) 2014-11-13 09:57:27 來源:高考網整合
  • 兩大傳說級高校——西南聯大vs國立中央大學
    要談起中國高等教育史,有兩大傳說級高校是繞不過去的話題,那就是抗戰時期只存在八年的的西南聯大和曾經的亞洲第一國立中央大學,西南聯大是由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聯合組建,國立中央大學則是由張之洞創辦的三江師範學院演變而來,這兩所大學在當時甚至後來都是其他高校難以望其項背的存在,那麼這兩所學校到底誰更勝一籌呢?
  • 中南大學是985高校,但你知道中北大學嗎?校園裡面跑火車!
    湖南省的中南大學是985高校,211高校,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在全國名氣很大。但其實在我國還有一首中北大學,在全國名氣可能不是很大,畢竟不是985高校,甚至也不是211高校。這所大學位於山西省太原市,是一所雙非院校,但歷史上名氣很大,被稱為兵工第一校,由我國的10大元帥彭德懷元帥建立。中北大學是國家二級保密單位,曾是國防八校之一,可能是由於保密的原因,所以知名度不夠高,不過現在的中北大學在山西省內也是排名三四位,更值得稱道的是校園裡面居然有火車站,當然公交車也有。
  • 臺灣也有清華大學 盤點兩岸那些同名的高校
    臺灣也有清華大學 盤點兩岸那些同名的高校 2016-10-18 13 2016年10月18日 13:59 來源:新華網 參與互動    近日,臺灣兩所高校即將合併的消息在兩岸引起關注
  • 歷史上,那些名字霸氣的大學:中央大學,中國大學,中華大學……
    中國的大學都喜歡好名字,喜歡大名字,能帶「中國」的,肯定不喜歡用區域性的「華南」,「華南」,「西北」,「華中」,但是能帶區域的肯定不會用省名,比如華北理工大學,那麼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大學名字很霸氣呢,今天就來盤點一下。
  • 中國大學面積排行榜臨沂大學第幾 臨大不只校園大
    提起臨沂大學,很多人都說面積大,似乎面積大就是臨大的標籤了,其實臨沂大學不只校園大!中國大學面積排行榜臨沂大學第幾?這個問題小編來給你解答!   臨大這些建築也很大   臨沂大學由美國EDSA公司設計而成,是中國佔地面積最大的學校,圖書館、實驗中心、藝術中心、體育中心是亞洲高校建築面積最大的樓體之一,建成了國內先進的數位化校園系統,基礎設施居全國高校前列。
  • 中國這所野雞大學「最唬人」,盜用985大學的歷史名,網友:無恥
    雖然如今我國高校的本專科每年已經按批次進行了,對於避免上「野雞大學」當的方法很簡單,如果我們在高考志願填報的過程中發現自己沒有報某所院校,但是這所高校依然給我們寄來了錄取通知書,而且在學校的描述上非常的高大上,特別是從大學的名字上讓人感到非常
  • 浙大百廿年校史:從與復旦大學、杭州大學的歷史淵源講起
    一百二十年中故事太多,難以在一個短篇中梳理清楚,所以就從一些可以充當飯後談資的高校淵源談起。這浙大的發展歷程中,與四所大學是繞不開的,分別是復旦大學、杭州大學、浙江農業大學、浙江醫科大學。省內分合沿襲浙江大學創立的淵源求是書院,是中國近代史上效法西方學制最早創辦的新式高等學校之一,但求實書院沒辦多久就多次易名停辦。
  • 基礎醫學最強的三所高校,復旦大學僅排第三!
    醫學類專業是社會不可或缺的一個學科門類,而基礎醫學則是現代醫學的基礎,也是就業前景較為可觀的一個學科大類。在不少知名高校中辦學實力都非常強勁,如最具代表性的以下三所。一、北京大學成立於一八九八年,是中國近現代第一所國立綜合性大學,創辦之初也是國家最早教育行政機關,後於一九五二年經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成為以文理基礎學科為主的綜合性大學。隨後在二零零零年高校合併浪潮中,與原北京醫科大學合併組建為新的北京大學,後更名為北京大學醫學部。而如今北大醫學實力的強悍與此次合璧也不無關聯。在併入北大前,北京醫科大學本身就是一所實力很強,全國知名的醫學高校。
  • 教育部公布最新高校更名結果,相差一個字害死人,文憑也不同!
    教育部公布最新高校更名結果,相差一個字害死人,文憑也不同! 高考 5月31日,教育部發展規劃司正式公示了新一輪新設置的高等學校名單。 擬新設置的40所高校包括19所新設本科學校、16所更名大學、3所獨立學院轉設為獨立設置民辦本科學校和2所同層次更名院校。相比今年1月份進入專家考察環節的高等學校名單,本次公示名單中少了6所高校。
  • 美國歷史是鬧著玩的!拜登重新定義電燈:黑人發明的,不是愛迪生
    同時他還抱怨,"為什麼我們的歷史課上不教歷史"?這句話不僅美國人懵了,外國網友也坐不住了,合著美國歷史就是鬧著玩的?現在說到電燈泡的發明者,都會想到愛迪生,這是全世界公認的。但實際上,從嚴格意義上講,最初電燈的發明者還真不是愛迪生。
  • 華東水利學院更名為河海大學後,近來畢業生的出路如何呢?
    河海大學這樣的名字,也是極容易在網上被吐槽的,畢竟這個校名看起來像民辦的,雖然從歷史上說這是回歸,但畢竟知道這所大學歷史的人不多嘛!學校選擇了向歷史的回歸,更名為河海大學,那這所大學實力如何?畢業生就業又咋樣呢?河海大學,源於1915年由近代著名教育家、實業家張謇創辦的河海工程專門學校,是中國第一所培養水利人才的高等學府,開創了中國水利高等教育的先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