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煤炭部13所直屬高校,中國礦業大學歷久彌堅,其餘改旗易幟!

2020-12-06 圖圖談教育

煤炭工業部是我國曾經存在的一個部級機構,煤炭在我國能源結構中佔據的比例相當大。建國初年中國的火電佔據電力裝機的91.35%,而即使到2018年仍佔據60%的比例。這個原因主要是中國是煤炭第一大國,與世界上其他國家能源結構中石油佔據更大比例不同。

煤炭在我國佔有重要的地位,我國現存的很多地級市就是因煤設市。以河南省為例,就有鶴壁市,焦作市,平頂山市3個地級市歷史上並未做過州府駐地,因煤礦的開發而設立地級市,同樣情況的,還有安徽淮北和山東棗莊以及東北的好多城市。至於縣級市就更多了,這裡不再一一詳細介紹。

而當時的煤炭工業部下屬有9所直屬高校,當然都是比較吃香的。不過隨著我國能源結構的改變,大力發展清潔能源,所以煤炭工業部後來就被撤銷了,而煤炭工業部下屬的9所高校也紛紛改換門庭,僅有中國礦業大學還在堅守,並且一分為二。

13.淮北煤炭師範學院(淮北師範大學

1.中國礦業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高校,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入選了國家111計劃。

中國礦業大學分為兩個相對獨立的辦學單元,徐州部分直接稱中國礦業大學,北京部分稱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所以省部共建情況並不一樣。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是教育部和原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共建高校。

中國礦業大學是教育部,江蘇省和應急管理部共建高校。

這個事情還要從焦作路礦學堂說起,這是中國礦業大學的前身,創辦於1909年。在抗日戰爭中,學校曾經參與組建國立西北工學院。抗戰勝利以後先後在洛陽,鄭州,蘇州辦學,1949年回遷河南焦作。1950年以焦作工學院為基礎籌建中國礦業學院。

1951年新中國第1所礦業高等學府,在天津正式成立!1953年學校遷至北京更名北京礦業學院,成為著名的八大學院之一。

1970年中國礦業學院搬遷至四川省合川縣更名四川礦業學院,中國礦業學院是13所京校外遷高校之一。

1978年中國礦業學院在江蘇徐州重建,同時在北京建立研究生部。

1997年北京研究生部更改為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校區。

1998年煤炭工業部撤銷學校歸屬國家煤炭工業局管理,2000年學校和煤炭工業局脫鉤成為教育部直屬高校。

2009年學校舉行建校100周年慶典,徐州校區本部和北京校區逐漸演變成兩個相互獨立的辦學實體,也就在這一年北京校區更名中國礦業大學(北京)。

值得一提的是起源於焦作路礦學堂的,其實還有一所大學。1951年中國礦業學院主體遷往天津,而焦作校址繼續辦學,1958年更名焦作礦業學院,同樣是煤炭工業部的直屬高校之一。這所高校就是現在的河南理工大學,是河南省地方高校中唯一擁有A類學科的,實力不容小視。

圖表君認為中國礦大實在太不容易了,在全國顛沛流離,恰如紅軍的長徵,恰如播種機,播撒下了礦業教育的種子!

2.阜新礦業學院。

阜新礦業學院始建於1949年,素有煤炭行業黃埔軍校的美譽。1996年學校更名,遼寧工程技術大學。

學校入選了被稱為小211工程的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現由遼寧省與應急管理部共建。

3.山東礦業學院。

山東礦業學院創建於1958年,位於山東省泰安市。1999年與山東煤炭教育學院合併組建山東科技大學。山東科技大學是山東省和應急管理部共建高校。

4.西安礦業學院。

西安礦業學院。前身可以追溯到1938年成立的國立西北工學院,這其中有中國礦業大學的前身焦作工學院的參與。

1958年西安礦業學院成立,1998年學校劃歸陝西省,1999年更名西安科技學院,2003年更名西安科技大學。

西安科技大學是陝西省和應急管理部共建高校。

5.焦作礦業學院。

焦作礦業學院和中國礦業大學淵源很深,其全身都是來自於焦作路礦學堂。2004年學校更名,河南理工大學,入選了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河南理工大學現在是河南省與應急管理部共建高校。

6.山西礦業學院。

山西礦業學院1997年於太原工業大學合併組建太原理工大學。不過學校主體是太原工業大學,所以太原理工大學雖然是211高校,但是並未列入省部共建高校。

7.淮南礦業學院。

淮南礦業學院成立於1981年,1997年更名淮南工業學院。1998年由煤炭工業部劃轉安徽省管理。2002年更名安徽理工大學。

安徽理工大學是安徽省和應急管理部共建高校,入選了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安徽理工大學和合肥工業大學有很深的淵源。前身都是來自於1945年的安徽省立蚌埠高級工業職業學校,1947年遷淮南。1955年學校升格合肥礦業學院,1958年成為合肥工業大學。1971年合肥工業大學採礦和煤田地質學科專業整體建制回遷淮南,與淮南煤礦學校合併組建淮南煤炭學院,發展成現在的安徽理工大學。

8.華北煤炭醫學院。

華北煤炭醫學院2010年與河北理工大學合併為河北聯合大學,2015年更名華北理工大學。華北理工大學是河北省,國家應急管理部,國家國防科工局三方共建高校。

由於華北理工大學前身之一是原煤炭工業部的部屬高校,所以現在的華北理工大學的省部共建由國家應急管理部參與。

9.河北煤炭建築工程學院。

河北煤炭建築工程學院前身是1952年的開灤煤礦工業學校,1981年更名河北礦業學院,1983年更名河北煤炭建築工程學院,1995年更名河北建築科技學院。

2003年參與組建河北工程學院,這所學校。2006年更名河北工程大學。但由於河北工程大學主體是華北水利水電大學邯鄲部分,所以河北工程大學是河北省和水利部共建高校,並沒有國家應急管理部的參與。

10.中國煤炭經濟學院。

中國煤炭經濟學院始建於1985年,1998年劃歸山東省,2003年更名山東工商學院。由於學校以經濟研究為主,所以現在的山東工商學院也沒有參與應急管理部的共建。

11.湘潭礦業學院。

湘潭礦業學院1997年更名湘潭工學院,2003年與湘潭師範學院合併為湖南科技大學。

湖南科技大學是應急管理部,國家國防科工局和湖南省三方共建高校,入選了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

12.黑龍江礦業學院。

黑龍江礦業學院2000年更名黑龍江科技學院,2003年由雞西市遷入哈爾濱,2013年更名黑龍江科技大學。

黑龍江科技大學是黑龍江省和應急管理部共建高校。

13.淮北煤炭師範學院。

淮北煤炭師範學院2010年更名淮北師範大學,2016年入選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由於學校的主體研究方向是師範,所以也沒有應急管理部的共建協議。

以上就是原煤炭工業部直屬的13所高校,其中12所都改變了學校名稱,有4所學校名稱中含有科技,4所含有理工,2所含有工程。

由於煤炭工業部的行政管理權限基本上都移交到國家應急管理部了,所以大部分原煤炭工業部的直屬院校都得到了國家應急管理部的共建!沒有得到應急管理部共建的有2所是因為並非合併後的院校主體,有2所因為並非是礦業專業,不適合共建!

圖圖原創,歡迎關注。數據來源於網絡,請以官方信息為準。

相關焦點

  • 中國地質大學、中國礦業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誰是能源類最強大學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國礦業大學、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是中國能源類的三大頂尖高校,實力都非常強勁,長期以來,三所院校為能源類的榜首位置進行了激烈地爭奪,那麼究竟誰的實力更勝一籌呢?下面用數據分析一下,結果一目了然。
  • 原航天部直屬11高校,現3所985,1所211工信七子的4所
    曾經的航空航天部下屬有11所高校,其中包括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等這4所高校就是曾經的國防七子,現在的工信七子。,這其中除了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是211高校以外,其他的都是985高校。
  • 教育部直屬4所交通大學,全是「雙一流」建設高校
    上海交通大學(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簡稱「上海交大」,是教育部直屬並與上海市共建、中央直管副部級建制的全國重點大學,位列「世界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985工程」、「211工程」,為九校聯盟、中國大學校長聯誼會、Universitas 21、環太平洋大學聯盟、21世紀學術聯盟、國際應用科技開發協作網、新工科教育國際聯盟成員
  • 廣東13所省部共建大學,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何時能夠入選?
    廣州市作為廣東省的省會表現只能說中規中矩,擁有兩所985高校中山大學和華南理工大學。作為早些年中的北上廣中國三大城市,廣州2所985高校,遠遠比不上上海的4所985,跟北京差距更大,甚至不在三大城市中的西安和長沙擁有的985高校數量都超過了廣州。
  • 2020世界大學排名出爐,中國這些大學首次進入500強!
    今年,世界百強中內地高校再添兩顆耀眼新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復旦大學強勢進入百強榜,且中科大首次入選就攀升至第73位,進步明顯! 除了首次進入全球百強的兩所高校外,其餘四所也均有不同程度的進步,特別是清華大學殺出重圍,首次挺進全球TOP30,並力壓日本的京都大學成為亞洲第二!
  • 中國90所「教育部」直屬高校:鄭大、雲大、河大、山大新加入
    【科學世界博覽】原創教育品文:「中國90所教育部直屬高校,鄭大、雲大、河大、山大新加入」,展現各省的部委直屬重點大學。值此文首發之際,林瑜伽老師攜手教育團隊,誠摯歡迎大家點擊上方「藍字」,訂閱「科學世界博覽」。
  • 原地質部直屬的高校大匯總!地質類專業,就業率較高的專業
    原地質部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的組成部門,管理全國地質礦產工作的專門機構。1952年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決定從重工業部中分設出地質部。1970年6月撤銷,改國家計委地質局,1975年國務院設立地質總局。1979年9月重設。1982年5月改名為地質礦產部。
  • USNews世界大學排名,中國礦業大學實現突破
    中國共有205所高校入圍USNews2021世界大學排行榜。其中內地高校176所,香港高校7所,澳門高校2所,臺灣高校20所。相較去年,中國高校整體排名進步較大。今年中國礦業大學排名全球639位,相比去年進步104位,居內地高校第54位。
  • 「八大學院」發展至今,8所高校各個實力強悍,3所985、5所211
    「八大學院」發展至今,實力依然不減當年,其中3所發展成為985高校,而另外5所則發展成為強勢的211高校。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北京大學醫學部是中國政府教育部依靠中國自己的力量開辦的第一所專門傳授西方醫學的國立學校。
  • 原建設部7所直屬高校,6所合併,僅留瀋陽建大獨立發展!
    不過由於後來環保在全國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建設部的下屬機構環境保護局在1998年升格為環境保護總局,2008年升格為環境保護部,2018年更名生態環境部。而建設部在2018年變更為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建設部管轄範圍和我國的人民生活息息相關,而曾經建設部下屬的7所高校當時也是紅極一時。
  • 教育部75所直屬高校盡銳出戰,交出這份「答卷」|教育...
    >來聽劉昌亞司長在發布會現場的介紹↓↓↓2012年以來,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44所綜合類和理工科為主的直屬高校承擔了44個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定點扶貧任務,2019年根據工作需要又新增20所直屬高校參與定點扶貧,加上其餘的
  • 中國煤炭煤礦企業100強排名名單-礦業集團100強排名
    我的煤炭網>新聞>國內資訊>中國煤炭煤礦企業100強排名名單-礦業集團100強排名 中國煤炭煤礦企業100強排名名單-礦業集團100強排名   我的煤炭網 發布日期:2015-01-24 08:19:14
  • 最被低估的10所地礦院校,絕對的實力大於名氣!
    4安徽理工大學曾經的淮南礦業學院,培養了無數優秀的礦業人,為國家和地區的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學校創建於1945年,是安徽省第一所工科高校,是全國最早開展礦業人才培養的兩所高校之一。地礦、爆破為期特色學科。
  • 中南大學在湖南高校一哥地位不保,被湖南大學反超,靠譜嗎?
    湖南是我國華中地區經濟實力排名靠前的省份,說起小吃,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湖南長沙臭豆腐,說起湖南高等教育的水平,其實還是非常不錯的,雖然比不上鄰省湖北,但是也有三所985高校和一所211高校,國防科技大學屬於軍校性質,咱們這裡不再多做討論,主要來說一下中南大學和湖南大學。
  • 2020世界一流學科排名出爐,中國礦業大學12個學科上榜!
    中國礦業大學共有12個學科上榜,其中礦業工程學科位列世界第2,相較於2019年世界排名前進2位。此外,本次中國礦業大學的上榜學科還有數學、化學工程、機械工程、能源科學與工程、冶金工程、通信工程、儀器科學、土木工程、計算機科學與工程、地球科學、電力電子工程。據了解,此次排名的對象為全球4000餘所大學,共有來自90個國家和地區的1800餘所高校最終出現在各個學科的榜單上。
  • 想去電力系統就業,這30所高校機率更大!
    原標題:想去電力系統就業,這30所高校機率更大! 電力系統直接對口的專業有:機電一體化,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電力工程與管理,熱能與動力工程,水利水電工程。
  • 武漢最好的十所大學排名,985、211高校佔據前七!
    武漢一共有兩所985大學,還有5所211大學,此外還有許多知名省屬重點大學,下面給大家羅列了武漢最好的十所大學。NO.1武漢大學簡稱"武大",是國家教育部直屬重點綜合性大學,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首批"雙一流"建設高校。
  • 中國理工類大學排名前十 東北地區三所高校上榜
    中國高校理工類大學排行榜位居榜首的是清華大學,位列前三甲的還有華中科技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第四第五名分別是天津大學和哈爾濱工業大學;排在前十的後五所大學分別是同濟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東北大學和大連理工大學。
  • 這四所教育部直屬的頂尖高校,竟不是985、211,有的甚至不在雙一流!
    寫在前面 在我國眾多高校中,分部屬、省部共建、省屬等,很多部屬高校都是「985、211」高校,實力非常雄厚。比如教育部直屬的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等,工信部直屬的哈爾濱工業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
  • 東南西北中「方位+大學」命名的六所大學怎麼樣,都有什麼特色
    、「111計劃」、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劃、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建設高水平大學公派研究生項目、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中國政府獎學金來華留學生接收院校、學位授權自主審核單位,全國首批試點開展八年制醫學教育(本博連讀)的五所大學之一,中國-中亞國家大學聯盟、中俄交通大學聯盟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