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世界大學排名出爐,中國竟有「雙非」大學首次進入500強!
8月15日,軟科正式發布「2020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展示了全球領先的1000所研究型大學。
軟科自2003年開始發布世界大學學術排名,這個排名早已成為世界公認權威排名之一,直到2016年清華和北大才入圍全球前百強,2018年浙大成為第三所躋身百強的中國高校,2019年上海交大成為第四所!
今年,世界百強中內地高校再添兩顆耀眼新星,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復旦大學強勢進入百強榜,且中科大首次入選就攀升至第73位,進步明顯!
除了首次進入全球百強的兩所高校外,其餘四所也均有不同程度的進步,特別是清華大學殺出重圍,首次挺進全球TOP30,並力壓日本的京都大學成為亞洲第二!此外北京大學也首次邁入了全球50強的行列!
最令人驚訝的是今年有11所黑馬高校首次衝入世界500強,表現出極強的競爭力,尤其是4所「雙非」高校!
廣東工業大學和山東科技大學直接從去年的801-900衝到了401-500,華南農業大學從701-800前進至401-500,而上海科技大學,立校不足十年便進入500強,追趕勢頭十分強勁!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11所大學吧!
北京交通大學
北京交通大學(Beijing Jiaotong University)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教育部、交通運輸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共建高校,位列「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北京交通大學作為交通大學的三個源頭之一,歷史淵源可追溯到1896年,前身是清政府創辦的北京鐵路管理傳習所,是中國第一所專門培養管理人才的高等學校,是中國近代鐵路管理、電信教育的發祥地。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系統科學
國家一級重點學科:交通運輸工程、信息與通信工程
國家二級重點學科:橋梁與隧道工程、產業經濟學、信號與信息處理、通信與信息系統、載運工具運用工程、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交通信息工程及控制、道路與鐵道工程
北京工業大學
北京工業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理、經、管、文、法、藝術、教育相結合的多科性市屬重點大學,是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建設高校、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範高校。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土木工程(自定)
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光學工程
國家二級重點學科:材料學、結構學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位於北京市海澱區學院路,學校的前身是1952年院系調整時期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和唐山鐵道學院等院校的地質系(科)合併組建的北京地質學院,是建國初期著名的「八大學院」之一。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是教育部直屬、國土資源部共建的以地質、資源、環境、地學工程技術、資源產業經濟為特色,理、工、文、管、經、法等多科協調發展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首批「211工程」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重點建設高校、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是北京高科大學聯盟成員高校;是中國地球科學高層次人才培養的搖籃和地學研究的基地。
國家一級重點學科:地質學、地質資源與地質工程
國家二級重點學科:地球化學、古生物學與地層學、礦物學巖石學礦床學、構造地質學、第四紀地質學、礦產普查與勘探、地質工程、地球探測與信息技術
中國礦業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學校溯源於1909年創辦的焦作路礦學堂,位於江蘇省徐州市,是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教育部與江蘇省人民政府、應急管理部共建高校,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
中國礦業大學的前身是由英國福公司(Peking Syndicate Limited)創辦於1909年的焦作路礦學堂。焦作路礦學堂是晚清時期由外國人開辦的三所私立高校之一和唯一的私立工科高校,同時也是在中國創辦最早並一直延續至今的礦業高等學府,躋身中國最早一批近代大學的行列。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安全科學與工程、礦業工程
國家一級重點學科:礦業工程
國家二級重點學科:採礦工程、安全技術及工程、礦物加工工程、礦產普查與勘探、巖土工程、工程力學、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機械設計及理論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大地測量學與測量工程
廣東工業大學
廣東工業大學(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DUT),簡稱"廣工大",位於廣州市,是廣東省人民政府重點建設的省屬重點大學、廣東省「211工程」、廣東省高水平大學、廣東省高水平理工科大學,是以工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
國家級特色專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土木工程、環境工程、工商管理、自動化、化學工程與工藝、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合肥工業大學
合肥工業大學(Hef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由教育部、安徽省人民政府、工業和信息化部和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 [1] ,是國家「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建設高校,國家「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管理科學與工程
國家一級重點學科:管理科學與工程國家二級重點學科:機械設計及理論、電力電子與電力傳動
重點培育二級學科:農產品加工及貯藏工程
山東科技大學
山東科技大學(Shand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簡稱山科大,建校於1951年,是一所山東省屬重點高校。省部共建高校。
山東科技大學是山東省重點建設的應用基礎型人才培養特色名校,是國家「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新工科研究與實踐項目」和「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實施高校。
2020年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山東科技大學共有12個學科上榜,其中礦業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兩個學科位列世界百強。科目上榜學科數量在全國高校位列63名,省屬高校第一名。工程學、數學、化學、材料科學、地球科學5個學科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
國家一級重點學科:採礦工程,原國家煤炭工業部重點學科
上海科技大學
上海科技大學(ShanghaiTech University),簡稱上科大(ShanghaiTech),是一所由上海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科學院共同舉辦、共同建設,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主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
上海科技大學非常年輕,2004年6月23日,上海市人民政府與中國科學院開始籌劃在浦東共建一所研究型大學。
2014年1月24日,教育部批准上海科技大學2014年本科招生方案。9月30日,上海科技大學首屆(2014級)207名本科生正式開學。11月17日,安進亞洲研發中心落戶上海科技大學。
據2019年11月學校官網信息顯示,學校以理工科為主,設有物質科學與技術學院、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創業與管理學院、創意與藝術學院等5個學院,以及人文科學研究院,實行大學院制,學院下不設系。另設有免疫化學研究所、iHuman研究所、數學科學研究所等3個研究所,以及SHINE項目。
華南農業大學
華南農業大學(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簡稱華農,是一所以農業科學和生命科學為優勢,以熱帶亞熱帶區域農業研究為特色的全國重點大學,廣東省人民政府和農業農村部共建的省部共建大學,為廣東省「211工程」、廣東省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入選國家」特色重點學科項目「建設高校」。
國家二級學科重點學科:作物遺傳育種、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農業經濟管理、果樹學、預防獸醫學
國家二級學科重點(培育)學科:農業機械化工程
西南大學
西南大學(Southwest University)是教育部直屬 ,教育部、農業農村部、重慶市共建的重點綜合大學;是國家首批「世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建設高校。
學校溯源於1906年建立的川東師範學堂,1936年更名為四川省立教育學院。1950年四川省立教育學院與國立女子師範學院合併建立西南師範學院,農藝、園藝和農產製造等系與1946年創辦的私立相輝學院等合併建立西南農學院。1985年兩校分別更名為西南師範大學、西南農業大學。2000年重慶市輕工業職業大學併入西南師範大學;2001年西南農業大學、四川畜牧獸醫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柑桔研究所合併組建為新的西南農業大學。2005年西南師範大學、西南農業大學合併組建為西南大學。
世界一流學科建設學科:生物學
國家重點學科:課程與教學論、基礎心理學、特種經濟動物飼養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生態學、果樹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簡稱「西電」或「西軍電」,是中央部屬高校,1959年中央確定的首批20所全國重點大學,直屬於教育部,由教育部與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共建,位列國家「雙一流」、「211工程」、「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臺」(特色985工程)、「2011計劃」重點建設行列,是我國最早的2所國防工業重點軍校之一(哈軍工、西軍電並稱)和56所教育部批准設立的研究生院之一,''兩電一郵''成員。
中國正在實施的無線網絡安全標準(WAPI)、太陽系近鄰宜居行星太空探索計劃(覓音計劃)和空間太陽能電站系統項目(逐日工程)均由西電提出並牽頭負責。
學校前身是1931年誕生於江西瑞金的中央軍委無線電學校,是毛澤東等老一輩革命家親手創建的第一所工程技術學校, 歷經中央軍委工程學校、解放軍通信工程學院、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電信工程學院等歷史時期。
國家一級重點學科: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智能科學與技術
國家二級重點學科:信息安全、通信工程、網絡工程、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電子信息工程、微電子學、軟體工程
聲明:天星教育尊重一切形式的版權,文章整理自軟科、各高校官網等,圖片來源於各高校官網及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版權問題,請隨時聯繫管理員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