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傳說級高校——西南聯大vs國立中央大學

2021-01-09 騰訊網

要談起中國高等教育史,有兩大傳說級高校是繞不過去的話題,那就是抗戰時期只存在八年的的西南聯大和曾經的亞洲第一國立中央大學,西南聯大是由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南開大學聯合組建,國立中央大學則是由張之洞創辦的三江師範學院演變而來,這兩所大學在當時甚至後來都是其他高校難以望其項背的存在,那麼這兩所學校到底誰更勝一籌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探討一下。

西南聯大

校訓:剛毅堅卓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後,南京國民政府在廬山召開了一系列會議討論戰局問題。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三校校長,在廬山會議後並未立即返回京津,而暫時留在南京和上海。7月29、30日,南開大學遭到日機轟炸,大部校舍被焚毀。8月28日,國民政府教育部分別授函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和北京大學校長蔣夢麟,指定三人擔任臨時大學籌備委員會委員,三校在先在長沙聯合辦學,後遷往昆明,由於張伯苓和蔣夢麟當時在重慶任職,就由梅貽琦擔任西南聯大校長。在抗戰勝利後,校長梅貽琦主持舉辦結業典禮,西南聯大宣布停止繼續辦學,三校遷回原址。在短短八年的辦學歷史中,西南聯大聚集了一大批「明星」,為國家輸送了一大批人才,聞一多,沈從文,劉文典,錢鍾書,楊振寧,李政道,朱光亞,鄧稼先,朱自清,梁思成,胡適、朱光潛、朱培源、傅斯年、陳省身、趙忠堯、吳有訓、汪曾祺……

國立中央大學

校訓:誠樸雄偉

「國立中央大學」是中華民國政府1927年在大陸建立的最大的高等學府,1948年,在普林斯頓大學的世界大學排名中,國立中央大學已超過日本東京帝國大學(現東京大學),居亞洲第一,世界第九。新中國建立後更名為「國立南京大學」,並在第一次院系調整中遭到無情拆分。

自1902年張之洞、劉坤一等人創辦三江師範學堂起,歷經兩江師範學堂、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國立東南大學」、「國立第四中山大學」、」國立江蘇大學」幾次更名,這所學校於1927年正式定名為「國立中央大學」。「國立中央大學」是民國時期中國最重要的高等學府,由羅家倫擔任校長。抗戰爆發後後跟隨國民政府遷往重慶,期間蔣介石親自擔任校長一職。新中國一隻重要民主黨派——「九三學社」就是由中央大學的學生創辦的。

作為民國時期的中央大學,國立中央大學同樣聚集了不少大家巨匠,也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人才,竺可楨,趙九章,黃侃,梁希,張子高,李四光,熊慶來,茅以升,徐悲鴻,張大千,李叔同,鄧叔群,陶行知,陳三立,郭秉文……這其中部分人可能我們了解較少,但在當時名聲不可謂不大。

好了,介紹完兩所學校,相信大家對這兩所大學有了一定了解,讓我們回到開頭那個問題:西南聯大和國立中央大學到底誰更勝一籌呢?依我之見,還是國立中央大學略勝一籌。

首先,我們不能用現在的眼光去衡量當時的高校,現在人們一提起清華北大,腦子中想的就是中國最高學府,但是清華北大在那個年代可沒有像現在這麼厲害,在院系調整當中清北都合併一部分學校才有了現在的規模,而國立中央大學即使在院系調整中遭到無情拆分,拆出來的高校也各個身懷絕技,其中主要繼承者南大和東大目前實力依舊很強。

其次就是國民政府的重視程度,辦學地址一個在重慶,一個在昆明,是否可以看出來一些差別呢?在抗戰期間蔣介石甚至親自擔任國立中央大學校長,其重視程度可見一斑。還有就是教育經費,據當時國立中央大學教授的回憶,政府撥給國立中央大學的教育經費是西南聯大的三倍,差距實在明顯。

最後就是兩校在學生心中的地位,據統計,在抗戰之初開始的全國大學名校「聯考」統一招生中,全部考生總數的三分之二將中央大學作為第一志願來填報,其影響力不言而喻。

當然了,西南聯大也很優秀,從西南聯大走出去的學生大多都為新中國的發展建設奉獻了巨大的力量,例如鄧稼先院士。西南聯大時期也是中國高等教育蓬勃發展的黃金時期,當時的文化自由開放之風,不亞於第二個百家爭鳴。反觀國立中央大學,由於蔣介石擔任校長,雖科研成果眾多,但自由開放之風卻遠遠不及西南聯大,大有成為國民黨黨校的趨勢,培養的人才也大多隨國民黨去了臺灣,實在可惜。

大家認為西南聯大和國立中央大學誰更勝一籌呢?歡迎在評論區留下你的看法。

相關焦點

  • 曾經亞洲第一的南京國立中央大學,拆分出來哪些有名的高校呢?
    中央大學作為中華民國時期國立大學中系科設置最齊全、規模最大的大學。在1928年定名國立中央大學時,這所學校就設立了文、理、法、商、工、農、醫、教育8個學院。當時,這所大學執中國高等教育之牛耳,為當仁不讓的民國第一學府,當時的北京大學,清華大學與中央大學均有較大差距,即使合併後的西南聯大也與中央大學有所不及。
  • 民國時期的國立大學排名,國立中央大學才是當時的巨無霸!
    小編將這些歷史數據分享給大家,同時和大家一起追憶一下那些高校的輝煌:1940年正值抗日戰爭時期,當時由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南開大學等高校組成的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具有很高的聲望。但在當時,國立中央大學才是國內高校中的巨無霸。這從第一志願報考人數上就能很清晰的體現出來,在總共1.8萬報考人員之中,有近1/3的考生第一志願選擇的是國立中央大學。
  • 國立中央大學最後成了哪所高校?南京大學還是東南大學?
    據了解,與國立中央大學有關聯的高校達到十多所(這點我們前面就給大家說過,想詳細了解的同學可以翻翻歷史文章),包括電子科技大學、西安工業大學、上海財經大學等高校。咱們先來了解一下這兩所高校,相信了解完這兩所高校的歷史,你就能找到自己的答案。
  • 曾經亞洲第一的國立中央大學,為何慘遭「蘇聯式」解體?
    如今中國的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其中以清華北大的頂級大學更是在國際舞臺上佔有一席之地。在每一年的國際4大教育機構排名中,也是喜報頻頻!在亞洲範圍內,清北的整體實力也是非同凡響。僅次於新加坡的國立中央大學。但是曾幾何時,亞洲第一高校的榮譽是屬於中國高校的。
  • 民國五大名校:國立中央大學領銜,清華、北大均入選
    其實,無論是民國五大名校,還是民國四大名校,它們的成員都基本是固定的,主要差別就是在抗日戰爭期間,國立清華大學,國立北京大學和私立南開大學城聯合組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而稱之為四大名校,就是將原本五大名校中的國立清華大學和國立北京大學當作一所來看待了,但是由於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存在的時間不算太長,而且當時的私立南開大學實力並不是特別頂尖,所以我們今天還是按照民國五大名校來介紹。
  • 西南聯大:國難當頭,知識分子的選擇
    戰火中的西南聯大作為中國高校史上的一個特殊存在,為延續中國的文化命脈做出了不朽的貢獻,也在時代背景下見證了知識分子對於國家和民族做出的選擇。這條路當時是廣東人和越南人的居住區和貿易區,路上有昆明標誌性的「金馬」「碧雞」兩大牌坊,相傳每60年,碧雞坊的影子與金馬坊的影子會交匯在一起,那分別是太陽和月亮的光影。
  • 穿越30年時光,聽馮友蘭先生憶西南聯大
    1948年當選為中央研究院院士,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委員。▾ 點擊收聽 ▾ (本錄音是馮友蘭先生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留下的,由宗璞先生提供。錄音中,馮友蘭先生背誦了國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碑文的部分內容。)
  • 中國"神翻譯"做客西南聯大:大學英文不及楊振寧
    原標題:中國"神翻譯"做客西南聯大:大學英文不及楊振寧   27日,剛剛榮獲2014年全球翻譯界最高獎項「北極光」傑出翻譯獎的國際著名翻譯家、詩譯英法唯一人許淵衝做客西南聯大第十五講。為聽眾帶來「中國文化如何走向世界——聯大與哈佛」的精彩演講。
  • 國立中央大學有多牛?以一校之力分拆出5所985、12所211大學!
    在我國歷史上,曾湧現過許多世界一流高校,其中又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與國立中央大學為首,她們是我國教育史上「不可逾越的豐碑」。她們中一所僅存在了短短8年半時間,卻培養了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功勳獎章獲得者、5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174位「兩院院士」。
  • 曾是西南聯大三巨頭之一的高校,院系調整遭拆分,現為「雙一流」
    我國高等教育機構中有歷史悠久的著名學府,代表著時代的發展,今天小編介紹的這個學校,曾經是西南大連三大巨頭之一,在1952年研究生院的調整中,一些重點學科被拆除,實力受到了很大影響,上世紀80年代,學校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時期,現在仍然是985、雙一流大學。
  • 中國高校改名史
    前身是山海關北洋鐵路官學堂的西南交通大學,可謂是高校改名界的元老了,憑藉17次校名變更,西南交通大學成為了中國高校改名最多的大學。西南聯大一路西遷,前後集結了300多位教授和泰鬥,打造出了當時中國教育界空前的陣容。 遷往西北路上的,是由北平大學、國立北平師範大學(現北京師範大學)、國立北洋工學院(原北洋大學,現天津大學)三所高等學府組建的西安臨時大學。後來,西安臨時大學又更名為國立西北聯合大學。
  • 僅僅一個學院就成為985工程院校——國立中央大學
    如今大家都知道我們國家最好的大學位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兩所高校在世界上的排名有點不盡人意。但是你們知道在民國時期我們國家有一所世界上最頂尖的大學嗎?它就是國立中央大學,國立中央大學成立於南京,是民國時期的最高學府,也是當時學科和設備最齊全的大學,是全國僅僅有的兩所綜合性大學。在新中國成立後南京不在是全國首都,國立中央大學接到教育部通知被分流。
  • 南京大學和東南大學,誰才是國立中央大學繼承者
    從1928年到1949年,國立中央大學只存在了21年,卻在南京這塊希望的田野上播下無數種子,如今江蘇的多所高校都與它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然而,大多數人卻是從真假莫辨的小道消息中了解它的存在。「中國也曾有過亞洲第一的大學」、「昔日亞洲最高學府,慘遭一分為八」,每每讀到這樣的文章,人們都痛心疾首,仿佛昔日的國立中央大學沒分裂,中國就有一所世界一流大學。
  • 中國高校更名歷史大盤點!有的大學更名像鬧著玩!
    改名次數最多的211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南交通大學歷經「交通部唐山鐵路學校」、「唐山交通大學」、「國立唐山工學院」、「中國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北方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唐山鐵道學院」等等校名,經歷了近一個世紀的更名和遷址
  • 國立中央大學
    國立中央大學位於玄武區四牌樓2號。其前身三江師範學堂,是張之洞署理兩江總督時於1902年創立的。不久,一分為二,分別改名為兩江師範學堂和南京高等師範學校。1921年,在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簡稱南高)基礎上建立起東南大學,它是南京最早的國立綜合性大學。1927年,改名為第四中山大學。1928年2月,更名為江蘇大學;同年5月,又改名為國立中央大學。
  • 民國時期的國立中央大學現在咋樣了?
    1921年由近代著名教育家郭秉文先生倡導,以南京高等師範學校為基礎正式建立國立東南大學,成為當時國內僅有的兩所國立綜合性大學。1927年3月,北伐軍攻佔南京,6月,以國立東南大學為基礎,併入原由該校衍生的河海工科大學、上海商科大學和江蘇法政大學、江蘇醫科大學及江蘇境內四所公立專門學校,在首都南京改組為國立第四中山大學。
  • 《教育記憶》:當年「亞洲第一」的國立中央大學有多厲害!
    國立中央大學(National Central University),成立於南京,是中華民國時期中國最高學府,也是中華民國國立大學中系科設置最齊全、規模最大的大學,諸多名家曾在該校任教。國立中央大學國立中央大始於1902年的三江師範學堂,1921年南京高等師範學校建為「國立東南大學」,是當時國內僅有的兩所國立綜合性大學。
  • 西南聯大何以能成大師發源地?核心因素只有一個,現在很難複製
    談起大學教育,就會想起西南聯大,談起西南聯大,就會感慨萬端: 在風雨如晦的舊中國,一所只存在了8年的茅草屋大學,一所槍聲、炮聲掩蓋了讀書聲的大學,為什麼成了中國歷史上群星閃耀的所在,成了大師與院士的發源地,到底有什麼秘訣呢?
  • 紀念西南聯大學子王代璠
    這幾天在網上讀有關抗戰時期西南聯大的歷史文獻,那些與西南聯大有關的親人們的面孔一直在眼前縈繞。我先生的父親王代璠先生,大姑父高鼎三先生,小姑父曹國權先生,當年都是西南聯大的學生。我公公王代璠,是湖南長沙人,生於1917年9月25日。公公的父親王祖淦老先生年輕時東渡日本求學。
  • 西南聯大的輝煌,源自一種什麼樣的力量
    就是在中國內外形勢最為嚴峻、生存條件最為艱苦惡劣的八年時間裡,西南聯大卻在科學研究和學生培養方面創造出文化史和教育史上的奇蹟。2020年1月20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參觀了西南聯合大學舊址。西南聯大留給世人的不僅是輝煌的校史,更有豐富的精神食糧,這就是愛國、科學、民主。尤其在抗戰的烽火連天之中,愛國恰恰又是這個佔據中國學術高地的大學最鮮明的旗幟。 「七·七事變」後,國難當頭,北大、清華和南開的知識分子以自己獨有的方式表達愛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