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貽芳、薛其坤、盧煜明賽跑拿諾貝爾獎,誰能最先拿到?

2020-11-19 刁博

2015年屠呦呦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是中國本土培養的科學家第一次獲得諾貝爾獎。屠呦呦的獲獎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振奮人心,也可以拉開中國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的帷幕,目前國內已有多人做出了諾貝爾獎級別的科學成就,王貽芳、薛其坤、盧煜明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王貽芳近幾年來被人所知主要是因為他力挺中國建造超大型對撞機,他和楊振寧就中國要不要建造大型對撞機的爭論由學術討論延伸為社會話題。能夠和楊振寧針鋒相對力求建造超大型對撞機,可以看得出王貽芳是有些實力的。他的主要學術功績是2012年在大亞灣中微子實驗室發現了中微子的第三種振蕩,這是超出粒子物理標準模型的重大發現。因為標準模型中中微子的靜止質量為零,中微子的振蕩表明中微子有靜止質量。發現前兩種振蕩的加拿大科學家麥克唐納及日本科學家梶田隆章已經獲得了2015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王貽芳完全可以憑此拿下諾貝爾物理獎。王貽芳已經獲得了未來科學大獎及獎金額高達300萬美元的突破獎基礎物理學獎,這些大獎有著很強的指引作用,是諾貝爾獎的風向標。王貽芳拿諾貝爾獎至少還需要幾年,畢竟諾貝爾獎很熬人,麥克唐納和梶田隆章從發現中微子振蕩到拿諾貝爾獎都用了十多年。

2013年薛其坤的團隊首次實現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楊振寧聽到這一消息後當即評價這是諾貝爾獎級別的發現。楊振寧的評價是非常中肯的,關於霍爾效應的研究已經多次拿到過諾貝爾獎,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發現自然容易吸引起研究者的注意,薛其坤就是憑此發現獲得了首屆未來科學大獎的物質科學獎。目前薛其坤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論文引用量非常可觀,如果在應用方面能夠走得更快一些,薛其坤會更快地走上諾貝爾獎的領獎臺。

盧煜明是首屆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的獲得者,他也拿下過獎金額達300萬的突破獎生命科學獎。盧煜明依靠血漿DNA診斷技術開創了無創產前診斷,只需從孕婦的靜脈中採取少量的血就能夠對其中胎兒游離出的DNA進行測序,可以篩查出胎兒的一些遺傳病。在這項技術之前要想獲得胎兒的遺傳信息只能進行羊水穿刺,羊水穿刺的風險比較高,能夠使1%的孕婦發生流產。盧煜明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技術將孕婦及胎兒承受的風險幾乎降低到零。目前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技術已推廣到大約100個國家,檢測費用也在逐步降低,每年有超過700萬的孕婦因該技術受益。近幾年來盧煜明一直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熱門人選。

盧煜明的無創產前診斷技術已經應用了至少十幾年,相比較起來試管嬰兒技術從應用到獲諾貝爾獎歷時32年,盧煜明熬的年限是不是還不夠長?未必。

諾貝爾獎之所以經常讓科學家熬很長時間是因為諾貝爾獎向來是比較謹慎的。試管嬰兒技術問世時引發了強烈的倫理爭議,也有很多人擔心試管嬰兒會不會不如自然受孕的嬰兒健康。時間告訴了人們試管嬰兒的健康狀況與自然受孕出生的嬰兒沒有統計學區別,人們對試管嬰兒的接受程度也較該技術問世時有了很大的提高。時間使得諾貝爾獎方面可以放心地為試管嬰兒之父愛德華茲頒發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盧煜明的無創產前基因檢測技術幾乎沒有引起倫理爭議,也沒有人擔心該技術會導致孕婦及胎兒的健康受損。盧煜明完全有可能在近幾年就拿下屬於他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王貽芳、薛其坤和盧煜明賽跑拿諾貝爾獎,我看好盧煜明最先拿到。

相關焦點

  • 王貽芳、薛其坤、盧煜明賽跑拿諾貝爾獎,誰能最快拿到?
    2015年屠呦呦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是中國本土培養的科學家第一次獲得諾貝爾獎。屠呦呦的獲獎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振奮人心,也可以拉開中國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的帷幕,目前國內已有多人做出了諾貝爾獎級別的科學成就,王貽芳、薛其坤、盧煜明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 屠呦呦之後,國人還有誰有望摘得諾貝爾獎?
    在莫言之前,中國有著強烈的諾貝爾獎情結,一直苦苦盼著自己能夠拿一個諾貝爾獎,尤其是希望能夠拿到科學方面的諾貝爾獎。2015年,屠呦呦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也算是暫時了卻了心願。能不能獲諾貝爾獎文學獎具有比較大的偶然性,在莫言獲得諾貝爾獎之前並沒有多少人看好他能夠獲獎。
  • 「中國諾獎」揭曉:清華薛其坤、港中文盧煜明獲獎
    9月19日,被稱為中國民間諾獎的「未來科學大獎」揭曉:生命科學獎花落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物質科學獎花落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獲獎者每人將獲得100萬美元獎金。據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了解,獲獎者是從收到的700份提名中不斷縮短名單選出的。
  • 「中國諾獎」公布 科學家盧煜明和薛其坤各獲100萬美元獎勵
    與此同時,來自清華大學的教授薛其坤獲得了物理科學獎,他在物質界面發現了高溫超導電性,同時還發現了量子化反常霍爾效應,這種效應是在低溫下導體中出現的罕見的電子有序運動現象,研究者薛其坤進行的這項研究屬於拓撲絕緣體研究的新興領域;兩位研究者均獲得了100萬美元的獎勵。
  • 「中國諾獎」揭曉:清華薛其坤、港中文盧煜明分獲百萬美元
    9月19日,被稱為中國民間諾獎的「未來科學大獎」揭曉:生命科學獎花落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物質科學獎花落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獲獎者每人將獲得100萬美元獎金。據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了解,獲獎者是從收到的700份提名中不斷縮短名單選出的。
  • 你知道首屆諾貝爾獎獲得者都誰嗎?他們作出了哪些傑出貢獻?
    諾貝爾獎是瑞典著名化學家、發明家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以部分遺產作為基金設立的,目前是世界範圍內公認的所有頒獎領域內最重要、含金量最高、最具有代表性的獎項。目前諾貝爾獎設立的獎項有化學獎經濟學獎是近些年新設立的,所以,對於首屆諾貝爾獎,只有前五個獎項。那麼,首屆諾貝爾獎獲得者都誰嗎?
  • 「中國諾貝爾獎」揭曉薛其坤與盧煜明獲獎
    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分別榮獲「物質科學獎」和「生命科學獎」,每人還將獲得100萬美元獎金。  「物質科學獎」獲得者薛其坤利用分子束外延技術,在對奇特量子現象的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的發現。分子束外延生長是一種先進的薄膜生長方法,能在材料襯底上一層一層地生長單晶薄膜。
  • 首屆「未來科學大獎」在京揭曉 薛其坤、盧煜明獲獎
    首屆「未來科學大獎」在京揭曉 薛其坤、盧煜明獲獎來源:新華網 2016-9-19 閻冬  歷經一年半的嚴格提名、篩選和評審,中國首個由大陸企業家、科學家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大獎——首屆未來科學大獎新聞發布會今日在京舉行並正式揭曉獲獎科學家名單。「物質科學獎」由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獲得,「生命科學獎」則由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獲得。
  • 清華大學的薛其坤為啥有望摘得諾貝爾獎?
    每年的10月份是諾貝爾獎的開獎月,今年會有諾貝爾獎花落中國嗎?可能性不是很大。不過中國已經出現了有可能在未來拿到諾貝爾獎的成果,清華大學薛其坤發現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就是其中一例。霍爾在1938年去世,當時電子產業還沒有發展起來,霍爾沒有拿到諾貝爾獎。霍爾沒有想到的是,在他之後霍爾效應不僅在技術領域有了大範圍的應用,也引出了多個諾貝爾物理學獎。1980年,克裡青等人觀察到,在低溫及強磁場的情況下,霍爾效應表現出了量子化的特徵。這一發現使克裡青獲得了1985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 盧煜明、薛其坤獲頒首屆未來科學大獎,獎金100萬美元
    ►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及化學病理學系系主任盧煜明在數十名全球頂尖華人科學家、諾獎得主以及眾多優秀企業家見證下,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副院長、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及化學病理學系系主任盧煜明,清華大學副校長、物理系教授薛其坤,分別獲頒「生命科學獎」和「物質科學獎」,每人的獎金為100萬美元。頒獎儀式莊重而感人,在場的每一位觀眾都感受到了對科學的尊重,以及正在崛起的中國對原創、具有突破性基礎研究的渴望。
  • 視頻|未來科學大獎:清華薛其坤、港中大盧煜明分獲百萬美元
    在捐贈人之一的沈南鵬(紅杉資本全球執行合伙人)和吳鷹(中澤嘉盟投資基金董事長、數字中國聯合會主席)開啟寫有獲獎者的信封前,只有參與上午最終輪投票的9位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會成員知道獎歸誰處,所有的捐贈人也不例外。現年52歲的盧煜明現為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李嘉誠醫學講座教授及化學病理學講座教授,同時兼任醫學院副院長及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
  • 這位泰州籍院士,拿下「中國諾貝爾獎」!
    這位泰州籍院士,拿下「中國諾貝爾獎」! 近日有「中國諾貝爾獎
  • 王貽芳:「中國衝擊諾貝爾獎的科學家」
    這位中科院高能物理所所長,最近和幾位科學家入選「萬人計劃」領軍人物,一些媒體將其稱為「中國衝擊諾貝爾獎的科學家」。  「衝擊諾獎是標題黨做的事,」在近期一次集體採訪中,王貽芳對媒體說,「大家期待中國科學界出一兩個諾貝爾獎,我理解;但這應該是對科研管理部門的要求,而不是對科學家個人的要求。」
  • 薛其坤會見史丹福大學教授、諾貝爾獎得主朱棣文
    薛其坤會見史丹福大學教授、諾貝爾獎得主朱棣文清華新聞網10月31日電 10月28日上午,史丹福大學教授、美國能源部前部長、諾貝爾獎得主朱棣文一行訪問清華,副校長薛其坤在工字廳會見了來賓,雙方對加強科研合作等內容交換了意見。
  • 清華人物 薛其坤與他的量子世界
    ,不如說是忘我;當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等光環籠罩著他,他更習慣學生叫他「薛老師」;他說,科學發現沒有第二,需要爭分奪秒,沒有退路……他是與時間賽跑的物理學家、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發現者薛其坤。新聞發布會上,楊振寧的評價讓人更加明白這項成果的分量。「這讓我想起很多年前接到物理學家吳健雄的電話,她第一次告訴我在實驗室做出了宇稱不守恆的實驗,這個發現震驚了世界。今天,薛其坤及其團隊的實驗成果,不僅是科學界的喜事,也是整個國家的喜事。」有人說,如果沒有「同時間賽跑」的執著,就沒有這項科研成果。「真是拼。」
  • 薛其坤——給中央政治局講量子科技的院士
    2016年9月19日,被稱為中國民間諾獎的「未來科學大獎」揭曉:生命科學獎花落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物質科學獎花落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這一科學界和商業圈聯袂設立的民間科學獎項,被期冀或將成為「中國的諾貝爾獎」。2018年1月8日,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頒發給了薛其坤院士團隊完成的「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