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摘自:www.nature.com
2016年9月20日 訊 /生物谷BIOON/ --9月19日,被稱為中國民間諾獎的「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這個去年在北京建立的非盈利組織未來論壇(Future Forum)宣布,來自中國香港大學的病理學家盧煜明獲得生命科學獎,研究者盧煜明發現,來自胎兒的DNA能夠從母體的的血液中獲取,這項研究發現或為未來廣泛使用無創診斷來篩查孕婦血液,從而觀察是否嬰兒患諸如唐氏綜合症等障礙提供了一定的希望,目前來自深圳的華大基因公司基於這項研究發現進行了超過100萬項篩查。
與此同時,來自清華大學的教授薛其坤獲得了物理科學獎,他在物質界面發現了高溫超導電性,同時還發現了量子化反常霍爾效應,這種效應是在低溫下導體中出現的罕見的電子有序運動現象,研究者薛其坤進行的這項研究屬於拓撲絕緣體研究的新興領域;兩位研究者均獲得了100萬美元的獎勵。
研究者薛其坤表示,我將會同進行這項研究做出貢獻的同事分享將近,而盧煜明教授則表示,他並沒有時間去考慮該如何處理這些獎金,但他會利用部分獎金來邀請家人、朋友和同事到頒獎典禮現場,隨後他還說道,一切發生地都如此之快。
未來論壇的組織者強調道,由百度公司董事長李彥宏和多個企業的董事長資助的這項獎勵是基於公平和獨立的選擇,過去政府贊助的獎項和捐款往往會引發很多爭議和糟糕的管理;中國的媒體將這項獎勵比喻為中國的「諾貝爾獎」,每年中國的陪審員都會選出獲獎者,而且獎勵只授予給在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澳門和臺灣地區的科學家,每年授予的研究領域都會改變,最多有5名科學家可以分享此項獎勵。
研究者盧煜明說道,高額的獎勵將會為中國新一代的學生進行科學探索提供更多的支持,科學發現的故事往往可以作為一種強大的工具來喚醒學生們對科學研究的追求;沃森和克裡克發現了DNA也是因為他們在年輕的時候受到了很大的啟發。去年中國中醫科學院的藥理學家屠呦呦獲得了中國第一個科學界的諾貝爾獎,她苦心研究青蒿素40多年,於是同時科學界也引發了一定爭論,即為何中國沒有出現更多的諾貝爾獎獲得者,是否中國當前的科研資助系統能夠鼓勵更多科學家去為諾貝爾獎而努力。
研究者指出,相比擁有100多年歷史的世界級諾貝爾獎而言,「中國的諾貝爾獎」就好像第一年開花的幼小植物一樣,研究者們希望隨著時間延續,這項未來科學的獎項能夠擁有一定的地位,並且成為很多科學家競相追求的一項榮譽。當然來自中國其它地區的一些獎項也可以同諾貝爾獎「匹敵」,比如臺灣的唐獎和邵逸夫獎,這些獎項被授予給全球從事科學研究的研究者們。(生物谷Bioon.com)
本文系生物谷原創編譯整理,歡迎轉發,轉載需授權!點擊 獲取授權 。更多資訊請下載生物谷app.
生物谷推薦的新聞閱讀:
China-only science prize honours pathologist and experimental physicist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of the Quantum Anomalous Hall Effect in a Magnetic Topological Insulator
Cui-Zu Chang1,2,*, Jinsong Zhang1,*, Xiao Feng1,2,*, Jie Shen2,*, Zuocheng Zhang1, Minghua Guo1, Kang Li2, Yunbo Ou2, Pang Wei2, Li-Li Wang2, Zhong-Qing Ji2, Yang Feng1, Shuaihua Ji1, Xi Chen1, Jinfeng Jia1, Xi Dai2, Zhong Fang2, Shou-Cheng Zhang3, Ke He2,†, Yayu Wang1,†, Li Lu2, Xu-Cun Ma2, Qi-Kun Xue1,†
Interface-Induced High-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vity in Single Unit-Cell FeSe Films on SrTiO3
Wang Qing-Yan (王慶豔)1,2, Li Zhi (李志)2, Zhang Wen-Hao (張文號)1, Zhang Zuo-Cheng (張祚成)1, Zhang Jin-Song (張金松)1, Li Wei (李渭)1, Ding Hao (丁浩)1, Ou Yun-Bo (歐雲波)2, Deng Peng (鄧鵬)1, Chang Kai (常凱)1, Wen Jing (文競)1, Song Can-Li (宋燦立)1, He Ke (何珂)2, Jia Jin-Feng (賈金鋒)1, Ji Shuai-Hua (季帥華)1, Wang Ya-Yu (王亞愚)1, Wang Li-Li (王立莉)2, Chen Xi (陳曦)1, Ma Xu-Cun (馬旭村)2 and Xue Qi-Kun (薛其坤)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