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科學大獎
未來科學大獎共設立「生命科學大獎」和「物質科學大獎」兩個獎項,獎金各為100萬美元,以表彰在這些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被稱為中國的諾貝爾獎。據稱,參選工作必須產生巨大國際影響;具有原創性,長期重要性或經過了時間考驗。另外,要求其獲獎工作主要在中國大陸或港澳臺地區完成,但不限國籍。獲獎者可以是個人或者團隊,原則上每個獎項不超過5名獲獎者。
知社學術圈通過大數據分析,昨天預測最有希望榮獲大獎的七位科學家,有生命科學大獎的袁隆平、屠呦呦、和施一公,以及物質科學大獎的薛其坤、趙忠賢、潘建偉、和王貽芳。今天,薛其坤教授果然獲獎!
大獎獲獎者
生命科學大獎
盧煜明:無創DNA產前檢測奠基人
盧煜明(LO Yuk Ming Dennis),分子生物學臨床應用專家,尤其致力於研究人體內血漿的DNA和RNA。 現為香港中文大學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李嘉誠醫學講座教授兼化學病理學講座教授。盧煜明教授早在1997年就發現了孕婦外周血中存在游離的胎兒DNA,並發展出了一套新技術來準確分析和度量母親血漿內的胎兒DNA,被譽為無創DNA產前檢測的奠基人。 曾獲2005年國家自然科學獎,2011年當選英國皇家學會院士,2013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物質科學大獎
薛其坤:發現界面高溫超導、及反常量子霍爾效應
薛其坤,1963年出生於山東臨沂市。材料物理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2012年提出界面高溫超導,2013年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開闢全新領域。曾入選2013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2014年求是傑出科學家獎,和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代表性成果
薛其坤長期從事超薄膜材料的製備、表徵及其物理性能研究。2012年,在Chinese Physics Letters 發表論文,發現界面高溫超導:
Interface-Induced High-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vity in Single Unit-Cell FeSe Films on SrTiO3,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29, 037402, 2012
DOI: 10.1088/0256-307X/29/3/037402
目前,這一論文已被引用231次。2013帶領研究團隊在Science發表文章,在國際上首次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of the Quantum Anomalous Hall Effect in a Magnetic Topological Insulator, Science 340, 167, 2013
DOI: 10.1126/science.1234414
目前,這一論文已經被引用454次,入選SCI高引論文,也被認為很有希望獲得諾貝爾獎。(生物谷Bioo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