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諾貝爾"揭曉, 盧煜明獲生命科學大獎

2021-01-14 生物谷

未來科學大獎

未來科學大獎共設立「生命科學大獎」和「物質科學大獎」兩個獎項,獎金各為100萬美元,以表彰在這些領域對人類作出重大貢獻的科學家,被稱為中國的諾貝爾獎。據稱,參選工作必須產生巨大國際影響;具有原創性,長期重要性或經過了時間考驗。另外,要求其獲獎工作主要在中國大陸或港澳臺地區完成,但不限國籍。獲獎者可以是個人或者團隊,原則上每個獎項不超過5名獲獎者。

知社學術圈通過大數據分析,昨天預測最有希望榮獲大獎的七位科學家,有生命科學大獎的袁隆平、屠呦呦、和施一公,以及物質科學大獎的薛其坤、趙忠賢、潘建偉、和王貽芳。今天,薛其坤教授果然獲獎!

大獎獲獎者

生命科學大獎

盧煜明:無創DNA產前檢測奠基人

盧煜明(LO Yuk Ming Dennis),分子生物學臨床應用專家,尤其致力於研究人體內血漿的DNA和RNA。  現為香港中文大學李嘉誠健康科學研究所所長、李嘉誠醫學講座教授兼化學病理學講座教授。盧煜明教授早在1997年就發現了孕婦外周血中存在游離的胎兒DNA,並發展出了一套新技術來準確分析和度量母親血漿內的胎兒DNA,被譽為無創DNA產前檢測的奠基人。 曾獲2005年國家自然科學獎,2011年當選英國皇家學會院士,2013年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物質科學大獎

薛其坤:發現界面高溫超導、及反常量子霍爾效應

薛其坤,1963年出生於山東臨沂市。材料物理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副校長。2012年提出界面高溫超導,2013年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開闢全新領域。曾入選2013中國科學年度新聞人物,2014年求是傑出科學家獎,和何梁何利科學與技術成就獎。

代表性成果

薛其坤長期從事超薄膜材料的製備、表徵及其物理性能研究。2012年,在Chinese Physics Letters 發表論文,發現界面高溫超導:

Interface-Induced High-Temperature Superconductivity in Single Unit-Cell FeSe Films on SrTiO3, Chinese Physics Letters 29, 037402, 2012

DOI: 10.1088/0256-307X/29/3/037402

目前,這一論文已被引用231次。2013帶領研究團隊在Science發表文章,在國際上首次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of the Quantum Anomalous Hall Effect in a Magnetic Topological Insulator, Science 340, 167, 2013

DOI: 10.1126/science.1234414

目前,這一論文已經被引用454次,入選SCI高引論文,也被認為很有希望獲得諾貝爾獎。(生物谷Bioon.com)

相關焦點

  • 視頻|未來科學大獎:清華薛其坤、港中大盧煜明分獲百萬美元
    9月19日下午14時30分許,被稱為中國民間諾獎的「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生命科學獎花落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物質科學獎花落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獲獎者每人將獲得100萬美元獎金,獎金的使用方式不受限制。據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了解,獲獎者是從收到的將近700份提名中不斷縮短名單選出的。
  • 日本科學家獲2016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0月3日17時30分,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獲獎者為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大隅良典是日本東京工業大學前沿研究中心榮譽教授;1996-2009年曾任日本國家基礎生物學研究所教授;主要致力於細胞「自噬作用」的研究。
  • 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獲2016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0月3日17時30分,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獲獎者為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 去年此時,屠呦呦因為發現青蒿素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成為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項的中國本土科學家、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醫學獎的華人科學家
  • 「中國諾貝爾獎」揭曉薛其坤與盧煜明獲獎
    歷經一年的嚴格提名、篩選和評審,中國首個民間科學大獎——首屆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於19日下午在北京揭曉。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分別榮獲「物質科學獎」和「生命科學獎」,每人還將獲得100萬美元獎金。  「物質科學獎」獲得者薛其坤利用分子束外延技術,在對奇特量子現象的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的發現。
  • 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獲獎者盧煜明:正研究一次性早篩幾十種癌症...
    近日,一年一度的未來科學大獎周在線上順利舉行在未來科學大獎周開幕儀式上,2016年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得主盧煜明做了發言,盧煜明曾因在血液中微量DNA的檢測方法的貢獻而獲得大獎,利用這項技術,他開創了無創產前診斷的方法,如今被千萬人使用、造福了全球許多家庭。目前,這項技術已經應用到多個領域,包括癌症診斷。
  •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 甘肅老鄉盧柯喜獲「物質科學獎」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 甘肅老鄉盧柯喜獲「物質科學獎」盧柯>每日甘肅網9月7日訊(掌上蘭州·蘭州晨報首席記者武永明)9月6日上午,被很多人視為「中國的諾貝爾獎」的中國首個民間科學大獎——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張亭棟、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獲得「生命科學獎」;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獲得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1965年出生於我省華池縣上裡塬鄉的著名材料科學家盧柯獲得「物質科學獎」。
  • 「科學」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獲生命科學獎
    獲取最有價值行業趨勢信息醫谷訊,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在北京揭曉,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張亭棟、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振義院士獲「生命科學獎」,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盧柯院士獲「物質科學獎」,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院士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 "中國諾獎"揭曉:清華薛其坤、港中大盧煜明分獲百萬美元
    人民日報客戶端 趙永新 9月19日下午,中國首個由大陸企業家、科學家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大獎——未來科學大獎,揭曉首屆獲獎名單。 他們是:「生命科學」獎獲得者是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物質科學」獎獲得者是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
  • 今年又有華人獲諾獎?機構公布諾獎預測名單兩位華人在列
    張鋒因其在老鼠和人類細胞中應用CRISPR-cas9 基因編輯技術獲此殊榮;盧煜明則因其在孕婦血漿中檢測到胎兒游離DNA,取得了無創產前檢測的革命性成果而入榜,不久前他剛剛獲得2016年未來科學大獎生命科學獎。截至今年,共有8位華裔科學家曾摘得湯森路透引文桂冠獎,首位獲此殊榮的華裔科學家錢永健(Roger Tsien)在獲獎當年(2008年)即得到了諾貝爾化學獎。
  • 百萬美元「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獲生命科學獎
    澎湃新聞記者 賀梨萍 虞涵棋 張唯2020年9月6日上午10時30分許,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張亭棟、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院王振義摘得三項大獎之一的「生命科學獎」。獎金為100萬美元獎金,使用方式不受限制。獲獎評語:表彰他們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
  • 科學突破獎揭曉,港中大盧煜明教授獲生命科學獎
    當地時間 2020 年 9 月 10 日晚,2021 年突破 (Breakthrough Prizes) 揭曉。突破獎生命科學頒發給四位科學家,其中包括香港中文大學盧煜明;突破獎數學家由帝國理工學院馬丁 · 海勒(Martin Hairer)獲得;突破獎基礎物理獎由華盛頓大學三位物理學家共同獲得。
  • 「中國諾獎」揭曉:清華薛其坤、港中文盧煜明獲獎
    9月19日,被稱為中國民間諾獎的「未來科學大獎」揭曉:生命科學獎花落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盧煜明,物質科學獎花落清華大學教授薛其坤。獲獎者每人將獲得100萬美元獎金。據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了解,獲獎者是從收到的700份提名中不斷縮短名單選出的。
  •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張亭棟、王振義、盧柯、彭實戈獲獎
    據人民日報消息,9月6日,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北京揭曉。張亭棟、王振義榮獲「生命科學」獎,盧柯獲「物質科學」獎, 彭實戈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圖片來源:未來論壇FutureForum官方微博未來科學大獎設立於2016年1月17日,是中國大陸第一個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
  • 快訊 | GRAIL與盧煜明教授創立的Cirina合併
    GRAIL,一家以在早期可治癒階段診斷和篩查癌症為使命的生命科學公司,今天宣布與早期測試癌症公司Cirina 達成合併最終協議。盧教授是全球首位在孕婦血液中發現胎兒游離DNA的科學家。盧教授、趙教授和陳教授在利用血漿核酸用作檢測癌症及其它疾病作出了重大貢獻。盧教授因其在無創血液診斷領域的發現和貢獻而榮獲多項殊榮,包括"2016年未來科學大獎"的生命科學獎項。盧教授是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和英國皇家學會院士。
  • 2020「中國版諾貝爾獎」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哈醫大一院張亭棟教授榮獲「生命科學獎」
    (徐旭)9月6日上午10點,由香港未來科學大獎基金會發起的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揭曉,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張亭棟教授獲「生命科學獎」 !上海交通大學瑞金醫院教授王振義同獲此獎。「物質科學獎」 獲獎者為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研究員盧柯,「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獲獎者為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
  • 2019未來科學大獎揭曉邵峰等4人獲獎 歷年獲獎人名單
    剛剛,2019未來科學大獎獲獎者在北京揭曉。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邵峰榮獲「生命科學」獎,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王貽芳、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教授陸錦標獲「物質科學」獎, 清華大學教授王小雲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  未來科學大獎設立於2016年1月17日,是中國大陸第一個由科學家、企業家群體共同發起的民間科學獎項。
  • 遼寧一名副省長獲科學大獎,獎金700萬
    9月6日上午,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盧柯獲得「物質科學獎」,獎金約700萬元。盧柯現任遼寧省副省長,他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大獎委員會表示,盧柯因其開創性地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獲得「物質科學獎」。
  • 遼寧一名副省長獲科學大獎,獎金700萬
    9月6日上午,2020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盧柯獲得「物質科學獎」,獎金約700萬元。盧柯現任遼寧省副省長,他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盧柯 資料圖大獎委員會表示,盧柯因其開創性地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獲得「物質科學獎」。
  • 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獲「未來科學大獎」
    中宏網山東9月7日電 9月6日上午,2020年未來科學大獎獲獎名單揭曉,山東大學教授彭實戈院士獲「數學與計算機科學獎」,以表彰他在倒向隨機微分方程理論、非線性Feynman-Kac公式和非線性數學期望理論中的開創性貢獻。
  • 2020未來科學大獎揭曉 張亭棟等4人獲獎
    6日上午,2020未來科學大獎在京揭曉。哈爾濱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教授張亭棟、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王振義憑藉發現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維甲酸對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的治療作用,獲「生命科學獎」;中國科學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盧柯因其開創性發現和利用納米孿晶結構及梯度納米結構以實現銅金屬的高強度、高韌性和高導電性,獲「物質科學獎」;山東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