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獲2016諾貝爾醫學獎
(大隅良典) DoNews10月3日消息(記者 邱慧)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3日中午11時30分,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以表彰他發現了細胞自噬的機制。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
據諾貝爾獎官網的最新消息,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3日中午11時30分,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以表彰他發現了細胞自噬的機制。 大隅良典是日本京都工業大學教授,世界著名分子細胞生物學家。 大隅良典發現並闡明了細胞自噬作用的機理,這是細胞組分降解與再利用的基本過程。「自噬」(autophagy)一詞源於希臘語前綴「auto-」,意為「自我」,以及另一個希臘語單詞「phagein」,意為「吞食」。因此,自噬作用的意思非常明確,那就是「自我吞噬」。
-
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獲得2016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大隅良典獲得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綜合外媒報導,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因其細胞自噬機制研究,獲得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大隅良典是第6位出生於日本的諾貝爾醫學獎獲獎者,也是第23位出生於日本獲得諾貝爾獎的人。71歲的大隅良典現任日本綜合研究大學院大學名譽教授、基礎生物學研究所名譽教授,是細胞自噬研究的先驅,曾獲得京都獎、蓋爾德納國際獎及日本人第2座威利獎。大隅良典是細胞自噬研究的先驅,專長生物學,特別是分子生物學領域。最知名的成就,是闡明細胞自噬的分子機制和生理功能。
-
2016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日科學家大隅良典獲獎
    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    中新網10月3日消息,據諾貝爾獎官網的最新消息,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0月3日中午11時30分,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頒布揭曉,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榮獲該獎項。
-
日本科學家獲2016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0月3日17時30分,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獲獎者為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大隅良典是日本東京工業大學前沿研究中心榮譽教授;1996-2009年曾任日本國家基礎生物學研究所教授;主要致力於細胞「自噬作用」的研究。
-
2016諾貝爾生理學獎|大隅良典和「吃掉自己」的細胞
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發給了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以獎勵他在闡明細胞自噬(Autophagy,或稱自體吞噬)的分子機制和生理功能上的開拓性研究。大隅良典,1945年生於日本福岡縣,1974年獲東京大學博士學位。在美國紐約洛克菲勒大學度過三年之後,他回到東京大學,並於1988年建立了自己的研究團隊。自2009年至今擔任東京工業大學教授。
-
2016年諾貝爾醫學獎揭曉 日本科學獨攬殊榮
人民網斯德哥爾摩10月3日電 (記者 李玫憶 實習記者 劉靜 劉歌)10月3日是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的日子,作為第一個揭曉的諾貝爾獎項,它拉開2016年諾貝爾周的帷幕。上午11時30分,新聞發布會正式開始。
-
快訊| 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獲諾貝爾醫學獎
據諾貝爾獎官網最新消息,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3日中午11時30分,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頒布揭曉,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因發現細胞自噬的原理機制榮獲該獎項。細胞自噬(autophagy or autophagocytosis)又稱為Ⅱ型細胞死亡,是細胞在自噬相關基因(autophagyrelated gene,Atg)的調控下利用溶酶體降解自身受損的細胞器和大分子物質的過程。
-
大隅良典獲2016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全球癌症研究或有大突破!
北京時間10月3日17點33分,在瑞典卡洛林斯卡醫學院諾貝爾大廳,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評委會秘書長託馬斯·佩勒曼宣布:將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日本科學家
-
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斯德哥爾摩10月3日電(記者卞晨光)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今天在斯德哥爾摩宣布,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日本分子生物學家大隅良典,以表彰他在發現並闡明細胞自噬機制方面所取得的傑出成就。
-
讓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獲諾貝爾獎的細胞自噬作用是什麼?
騰訊科學訊 據國外媒體報導,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在今天決定將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大隅良典,以表彰他為「自噬作用」機理發現所作出的貢獻。所謂自噬作用,是細胞降解和回收內部組件的基本過程。自噬作用(autophagy)來源於希臘語的自我(auto)和吞噬(phagein),即「自我吞噬」。
-
日科學家大隅良典獲諾獎 浙大教授介紹其研究意義
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於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
-
解密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發現 對治療癌症有重要意義
當地時間3日中午11時30分,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以表彰他發現了細胞自噬的機制。 中新網10月3日電 綜合報導,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3日中午11時30分,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因發現細胞自噬的機制,榮獲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此前,大隅良典所帶領的研究小組宣布,他們成功探明了細胞自噬的啟動機制。本次研究對預防和治療由細胞自噬引發的癌症及神經類疾病有重要意義。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盤點近10年得主及成就
2018年 美國免疫學家詹姆斯·艾利森和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因發現抑制負免疫調節的癌症療法,榮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17年 美國科學家傑弗裡·霍爾、麥可·羅斯巴什和麥可·揚因解釋了許多動植物和人類是如何讓生物節律適應隨地球自轉而來的晝夜變換的,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去年大熱門終獲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去年大熱門終獲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附生理學或醫學獎往屆全盤點) 1895年11月27日,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籤署了他的遺囑 北京時間10月3日下午5點30分,諾貝爾委員會宣布,將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授予日本東京工業大學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教授,表彰他在發現細胞自噬的分子機制和生理功能上的傑出成就。
-
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氧氣對細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細胞如何應對外界環境氧氣變化的機制仍不清楚,三位研究者發現了一種關鍵的分子,從而能夠幫我們了解多細胞動物體如何應對氧氣的變化。他們將獲得金質獎章、證書,並分享9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647萬元)的獎金。截至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共頒發110次,其中有39次是授予單個科學家。曾獲此殊榮的女科學家共計12位。
-
過去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都頒給了誰?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瑞典語:Nobelpriset i fysiologi eller medicin)由諾貝爾基金會管理,每年頒發一次,用於表彰在生理學或醫學領域作出重要發現或發明的人。20 世紀 30 年代,經典生理學領域獲諾獎比較頻繁,但隨後該領域開始終結,繼而至專業領域。最後的經典生理學領域的獲獎者是 1963 年的約翰·埃克爾斯,艾倫·霍奇金和安德魯·赫胥黎,他們在因發現「在中樞和外周神經系統的整體電活動」而獲獎。每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都會獲得一枚金質獎章,一份獲獎證書和一筆獎金。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近5年獲獎者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近5年獲獎者 澎湃新聞 2020-10-05 16:55 來源:澎湃新聞
-
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新聞—科學網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獲獎。獲獎理由是「發現了細胞自噬機制。」 大隅良典,1945年2月9日出生於日本福岡。1974年從東京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974年至1977年,他在美國洛克菲勒大學做博後,隨後返回日本,任職於東京大學。2009年起,為東京工業大學教授。 今年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發現並闡明了細胞自噬的機制——這是細胞成分降解和循環利用的一個基本過程。
-
盤點:近幾年諾貝爾生理學獎或醫學獎名單,癌症不再是絕症
近日,諾貝爾各大獎項陸續公布,首先,諾貝爾生理學獎或醫學獎由哈佛醫學院癌症研究所的【William G. Kaelin】、牛津大學的【Peter J. Ratcliffe】和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的【Gregg L. Semenza】,這三位科學家將獲得金質獎章、證書,同時可以分享900萬瑞典克朗(人民幣647萬元)的獎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