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日科學家大隅良典獲獎

2020-12-03 東方網

&nbsp&nbsp&nbsp&nbsp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

&nbsp&nbsp&nbsp&nbsp中新網10月3日消息,據諾貝爾獎官網的最新消息,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0月3日中午11時30分,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在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頒布揭曉,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榮獲該獎項。

&nbsp&nbsp&nbsp&nbsp另據@央視新聞 官方微博消息稱,表彰其在研究自噬性溶酶體方面作出的貢獻,獎金800萬瑞典克朗(約合人民幣625萬元)。

相關焦點

  • 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獲2016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0月3日17時30分,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獲獎者為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 直到上世紀1990年代,在經過一系列出色的實驗之後,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利用麵包酵母找到了與自噬作用有關的關鍵基因。隨後他開始致力於闡明酵母菌體內自噬作用的背後機制,並發現與之相似的複雜過程也同樣存在於我們人類的細胞內。大隅良典的研究更新了我們關於細胞物質循環的舊有觀點,他的研究開啟了理解自噬作用在許多生理過程中關鍵作用的嶄新道路,如生物體對於飢餓的適應或者機體對於感染的反應。
  • 2016年諾貝爾醫學獎揭曉 日本科學獨攬殊榮
    人民網斯德哥爾摩10月3日電 (記者 李玫憶 實習記者 劉靜 劉歌)10月3日是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的日子,作為第一個揭曉的諾貝爾獎項,它拉開2016年諾貝爾周的帷幕。上午11時30分,新聞發布會正式開始。
  • 日本科學家獲2016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10月3日17時30分,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獲獎者為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大隅良典是日本東京工業大學前沿研究中心榮譽教授;1996-2009年曾任日本國家基礎生物學研究所教授;主要致力於細胞「自噬作用」的研究。
  • 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新聞—科學網
    5點30分,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獲獎。獲獎理由是「發現了細胞自噬機制。」 大隅良典,1945年2月9日出生於日本福岡。1974年從東京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974年至1977年,他在美國洛克菲勒大學做博後,隨後返回日本,任職於東京大學。2009年起,為東京工業大學教授。 今年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發現並闡明了細胞自噬的機制——這是細胞成分降解和循環利用的一個基本過程。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
    據諾貝爾獎官網的最新消息,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3日中午11時30分,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  大隅良典是日本京都工業大學教授,世界著名分子細胞生物學家。  大隅良典發現並闡明了細胞自噬作用的機理,這是細胞組分降解與再利用的基本過程。「自噬」(autophagy)一詞源於希臘語前綴「auto-」,意為「自我」,以及另一個希臘語單詞「phagein」,意為「吞食」。因此,自噬作用的意思非常明確,那就是「自我吞噬」。
  • 一日一百科·2016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一日一百科·科學】2016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10月3日中午11時30分,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布揭曉,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榮獲該獎項。他在有關細胞「自噬作用」的研究中取得了重要成果,為闡明細胞適應環境的機制、「自噬作用」原理及其生理意義作出了重大貢獻。
  • 2016諾貝爾生理學獎|大隅良典和「吃掉自己」的細胞
    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發給了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以獎勵他在闡明細胞自噬(Autophagy,或稱自體吞噬)的分子機制和生理功能上的開拓性研究。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表彰的成就是發現並闡釋了細胞自噬的機理,而細胞自噬過程是細胞成分降解和回收利用的基礎。自噬(autophagy)一詞來自希臘單詞auto-,意思是「自己的」,以及phagein,意思是「吃」。所以,細胞自噬的意思就是「吃掉自己」。
  • 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獲2016諾貝爾醫學獎
    (大隅良典) DoNews10月3日消息(記者 邱慧)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3日中午11時30分,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日本分子細胞生物學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以表彰他發現了細胞自噬的機制。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盤點近10年得主及成就
    中新網10月5日電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5日,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哈維·阿爾特(Harvey J. Alter)、米歇爾·霍頓(Michael Houghton)和查爾斯·瑞斯(Charles M.
  • 大隅良典獲2016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全球癌症研究或有大突破!
    北京時間10月3日17點33分,在瑞典卡洛林斯卡醫學院諾貝爾大廳,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評委會秘書長託馬斯·佩勒曼宣布:將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日本科學家
  • 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揭曉!
    北京時間10月1日消息,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剛剛揭曉!美國科學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Allison)和日本科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獲得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以表彰他們在「發現負性免疫調節治療癌症的療法」所做出的貢獻。正如很多人所言,艾利森教授與本庶佑教授,以及其他科研人員在免疫療法上的開拓性貢獻,徹底改變了人類對抗癌症的格局。
  • 剛剛,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北京時間10月7日17時30分許,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三位科學家。
  • 2020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當地時間10月5日11:30,北京時間10月5日17:30,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哈維·阿爾特 (Harvey J.十年回顧2010~2019的生理學或醫學獎根據諾貝爾獎官網顯示,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每年評選和頒發一次。
  • 日科學家大隅良典獲諾獎 浙大教授介紹其研究意義
    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於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北京時間10月5日17時33分,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令很多人出乎意料的是,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授予為抗擊血源性肝炎做出決定性貢獻的三位科學家。近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獲得者名單2019年,三位科學家威廉·喬治·凱林、彼得·約翰·拉特克利夫、 格雷格·倫納德·塞門扎獲獎,以表彰他們在人以及大多數動物細胞感知、適應氧氣的變化機制方面做出傑出的貢獻。
  • 2020首個諾貝爾獎揭曉!盤點近10年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
    中新網10月5日電 據諾貝爾獎官網消息,瑞典斯德哥爾摩當地時間5日,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哈維·阿爾特(Harvey J. Alter)、米歇爾·霍頓(Michael Houghton)和查爾斯·瑞斯(Charles M. Rice)因「發現C型肝炎病毒」共同獲得該獎項。
  • 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北京時間10月7日17時30分許,瑞典卡羅琳斯卡醫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威廉·凱林(William G.截至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共頒發110次,其中有39次是授予單個科學家。曾獲此殊榮的女科學家共計12位。2015年,憑藉在青蒿素方面所做的貢獻,藥學家屠呦呦成為第一位摘得該獎的中國科學家。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免疫學家艾利森和本庶佑獲獎
    瑞典卡羅琳醫學院10月1日宣布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美國的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ion)和日本的本庶佑亞洲百大科學家。本庶教授因PD-1、活化誘導胞苷脫氨酶的有關研究舉世聞名,曾獲得首屆唐獎生技醫藥獎、京都獎以及華倫·阿波特獎等重要榮譽。近5年這一獎項的獲得者名單及其主要成就:2017年,三名美國科學家傑弗裡·霍爾、麥可·羅斯巴什和麥可·揚,憑藉他們在研究生物鐘運行的分子機制方面的成就獲獎。
  • 剛剛,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3位得主揭曉!
    剛剛,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3位得主揭曉!10月5日傍晚揭曉。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了哈維·阿爾特 (Harvey J. Alter)、麥可·霍頓 (Michael Houghton)、以及查爾斯·賴斯 (Charles M. Rice)。他們因發現C肝病毒(HCV)而獲獎。
  • 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光明日報-光明網
    本報斯德哥爾摩10月3日電(記者卞晨光)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今天在斯德哥爾摩宣布,201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日本分子生物學家大隅良典,以表彰他在發現並闡明細胞自噬機制方面所取得的傑出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