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新型冠狀病毒;插入基因;諾比爾獎;Luc Montagnie
寫作前面
最近收到很多很多朋友詢問,因為一位法國科學家在接受採訪時公開聲稱「新型冠狀病毒中被插入了HIV序列」。
朋友們提供了如下信息:這是位法國 科學家,專門從事HIV研究;是一位諾貝爾獎得主,最關鍵的是,他受聘於中國一所知名大學擔任講席教授。
看看上面對於這位科學家的標籤,你敢輕易說不信他的話?這些話包括:
「這個病毒是根據一個來自蝙蝠身上的冠狀病毒製作的,之後,可能是無意中洩漏到實驗室外。所謂來自海鮮市場的說法只是一個傳說而已。」
「我有許多中國朋友,疫情爆發之前幾周我就在中國。」
一聽從事病毒研究的諾貝爾獎得主都質疑了,好擔心啊。不過,看了清華大學的學友撰寫的材料,我又將這顆心放下來了。
為避免這位仁兄的言論對朋友們造成困擾,我們特發此文。
事件:
4月17日,諾貝爾醫學獎得主的法國病毒學家Luc Montagnier在法國CNews電視臺採訪上說,新冠病毒是人工插入了HIV序列,並援引了已被撤稿的「新冠病毒含有HIV序列」的論文。
儘管Montagnier確實因首先從愛滋病人樣品中鑑定出HIV而於2008年獲得了諾獎,但他近些年的表現堪稱科學界「神棍」。
此兄行徑:
2009年,他在自己主辦的雜誌上發表論文,聲稱「稀釋細菌和病毒的DNA可以釋放電磁波」。(一位病毒學家的物理學發現)這個發現一經提出,立刻被科學界判為偽科學。同時至今為止沒有其它實驗室可以重複他的結果。
2010年,他稱讚Jacques Benveniste是當代伽利略。Benveniste的一個重要「發現」是水分子有記憶(water memory)。
2012年,他基本為自己的歐美科學界地位畫上了句號,他參加了反疫苗大會,也就是去支持「接種麻風腮疫苗會導致兒童自閉症」。這是科學界公認的當代科學謠言之一。(還有一個曾公開反疫苗的人,就是Trump…)。
2010年,Luc Montagnier離開法國巴斯德研究所,加入中國SJTU。
(圖源:http://en.sjtu.edu.cn/)
獲諾貝爾獎的簡述
1983年,Luc Montagnier的實驗室與美國科學家Robert Gallo實驗室分別獨立鑑定出HIV病毒,發表在了同一期Science雜誌上。他們都從當時病因不明的免疫缺陷病人體內分到了一種新的逆轉錄病毒。但Gallo分離的病毒裡還混有另一種逆轉錄病毒HTLV。以及這裡他們還都沒有證明確實是這種病毒導致了AIDS。之後是由Gallo實驗室完成這項證明。
誰先發現病毒的爭論持續了二十年。2002年,他們最終和解,一起在Science上聲明HIV是他們共同發現的。但始料未及的是2008年諾獎委員會只把獎發給Montagnier和他們文章的第一作者Francoise,未帶上Gallo。Montagnier本人也說「very sorry for Rebort Gallo」。
Montagnier的貢獻有這樣幾個局限性:①沒有「不可替代性」。簡而言之,即便他沒有發現HIV,Gallo也會獨立發現、培養出這個病毒。② Montagnier對之後HIV的治癒研究貢獻非常有限。之後的齊多夫定、雞尾酒療法的問世等,他並沒有參與。
再加上他近些年的偽科學發言,即便他是諾獎得主,任何正規的HIV學術會議都不會邀請他。(諾獎 不等於 此時此刻的權威)
個人觀點:
在歐美,不能再有新研究成果的科學家是不吃香的,即使是諾貝爾獎得主。
Luc Montagnier在40年前依靠非凡的工作獲得諾貝爾獎,令人敬佩。
但其後,Luc Montagnier其科研成果了了,尤其是近十年更是滑向了「偽科學」,以至於不得不離開原來的實驗室;而他現在一面在中國撈金,一面卻接受採訪公開造謠。
對於Luc Montagnier的評價,饒毅教授在2011年,評審SHJT大學為引進Luc Montagnier而申請3.6億科研經費的審批中,有準確描述。我們特意從饒議科學中引來。
(圖源:饒議科學公眾號)
附Luc Montagnier的相關文獻和治療來源:
1). 從接受抗逆轉錄病毒療法的愛滋病人血液內檢測HIV病毒DNA的電磁波
Montagnier L, Aïssa J, Lavallée C, et al. Electromagnetic detection of HIV DNA in the blood of AIDS patients treatedby antiretroviral therapy. Interdiscip Sci. 2009; 1(4): 245-53. doi:10.1007/s12539-009-0059-0.
2). 細菌DNA序列誘導的水分子納米結構產生了電磁波信號
Montagnier L, Aïssa J, Ferris S, et al. Electromagneticsignals are produced by aqueous nanostructures derived from bacterial DNAsequences. Interdiscip Sci. 2009; 1(2):81-90. doi: 10.1007/s12539-009-0036-7.
3). DNA波和水
DNA waves and water
前兩篇系由其主編(2009年創刊)的雜誌發表,第三篇只見於arXiv.org這個預印版網站,至今尚未見正式發表。
4). http://en.sjtu.edu.cn/news/sjtu-appointed-luc-montagnier-university-chair-professor/
Hanson解讀:
作為一貫堅持「循證」的公眾號,我們發這篇質疑Luc Montagnier的文章,不是因為他在科學上的斑斑劣跡,而是因為他這次的言論中,說了很多結論,卻沒有提供任何證據。
不提供具體細節就給結論的科學家,都是在耍流氓。
對於這類文章或者言論,看都不需要看。因為科學家受到的最基本的培訓就是:唯據是從。有原始材料、有細節數據,才能給出結論;言之有據才是科學。
Shared Destiny.
Shared Responsibility.
歡迎關注精準醫學微信公眾號,獲取更多精彩內容。方法1:微信查找(精準醫學)。方法2:加微信公眾號(precism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