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獎得主蒙塔尼耶「人造病毒」這一炮

2021-01-11 金微觀察

來源|金微觀察

呂克·蒙塔尼耶,法國著名病毒學專家、因發現愛滋病毒(HIV-1)而獲得200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4月17日,呂克·蒙塔尼耶(Luc Montagnier)教授在接受法國電視臺採訪時放了一炮:目前肆虐的新冠病毒乃人工合成。

這一炮,在科學界引發一場風暴,在國際炸出了巨大的水花。這些天,呂克·蒙塔尼耶遭受來自世界各地的批判,有些眾叛親離。其同事巴黎巴士德學院的Simon Wain Hobson 教授稱蒙塔尼耶教授的說法毫無根據。當地時間17日,法國總統辦公室官員表示,截至目前,沒有任何證據支撐美方觀點。

美國廣播公司ABC新聞發表《科學家有強有力的證據證明新冠病毒源自自然》,文中指出美國總統川普派系內針對病毒源自中國生物研究實驗室的理論,美國的科學家們以更為深入廣泛的研究為證據來予以駁斥,並證明新冠病毒來源於大自然。

4月18日,首都醫科大學校長、著名生物學家饒毅教授在其個人微信公眾號饒議科學撰文指出:以蒙塔尼耶是諾獎得主的身份,不僅是病毒學專家而且是病毒學頂尖學者,聲稱新冠病毒的來源和新冠病毒含愛滋病毒的核酸序列,有很強的欺騙性。

饒毅說,蒙塔尼耶曾經任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他說「我有許多中國朋友,疫情爆發之前幾周就在中國」這句話可能沒有錯。但是,他沒有坦白他已經被法國和世界科學界所嚴厲批評,他已經喪失基本標準,從事偽科學多年。

這個時候,批判呂克·蒙塔尼耶無疑是政治正確的、且符合民意的。

但是,蒙塔尼耶作為知名學者、諾貝爾獎獲得者,為什麼要毀了一輩子聲譽來攪病毒起源這趟渾水呢?

我們看看呂克·蒙塔尼耶究竟說了些什麼?

以下是呂克·蒙塔尼耶相關訪談的文字記錄:

記者:呂克·蒙塔尼耶教授,您好,新冠病毒的基因序列的編譯要比愛滋病毒的基因序列編譯迅速得多,但是,您認為這一編譯工作還不夠全面?

呂克·蒙塔尼耶:武漢實驗室研究冠狀病毒已經多年,是這方面的專家。這就促使我對這個病毒的基因序列進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不僅由我個人,還有我的同事數學家Jean Claude Perrez共同進行,他將數學運用於生物基因序列的研究。他對基因序列的所有部分都進行了研究,我們並不是最早發現新冠病毒中有愛滋病毒基因序列的,之前印度學者也發現新冠病毒的基因組中含有別的病毒的序列,對我來說,這別的病毒就是愛滋病病毒,但是,他們的文章在正式發表之前被迫撤回,因為他們受到太大的壓力。但是,科學的真相總會大白於天下。

記者:我們可以理解在新冠病毒中發現愛滋病毒的基因序列會使您很吃驚,但是,這是否有可能是基因自然突變的結果,比如說,一個愛滋病患者感染上了新冠病毒之後所產生的結果?

呂克·蒙塔尼耶:不,人體不可能如此直接地影響病毒基因,要在病毒基因中插入新的蛋白必須通過實驗室,這在幾年前還比較困難,但是今天已經十分容易。

記者:對您來說自然病毒的說法是不可信的,一定是人為操作的結果?

呂克·蒙塔尼耶:對,這個病毒是根據一個來自蝙蝠身上的冠狀病毒製作的,之後,可能是無意中洩漏到實驗室外。所謂來自海鮮市場的說法只是一個傳說而已。

記者:製造這一人為病毒的目的是什麼呢?是製造一個生化武器還是研製預防愛滋病毒的疫苗呢?

呂克·蒙塔尼耶:我認為研製疫苗是最理性的解釋,使用一個不會致病的冠狀病毒作為載體,來承載抗基因的愛滋病毒的分子,以此培植預防愛滋病的疫苗。

記者:這是一個悲慘的澆花的人自己被水澆溼了的故事。

呂克·蒙塔尼耶:對,這是一個學巫術的學徒所犯的錯誤,分子生物學可以作許多實驗,但是,我們忘記了自然並不能夠接受所有的實驗,有一些必須遵守的規則,如果自然難以接受的話,就會對我們做出回應,這就是目前正在發生的事。人體正在自然地拋棄一些病毒中人為的部分,這一點我們從病毒的基因的演變過程中可以看出,最後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也就是今天美國西海岸病人身體中的病毒基因,含這些插入的部分越來越少。

記者:這或許是希望?

呂克·蒙塔尼耶:或許是,或許我們什麼都不用做,疫情就會出現專機。但是,已經死去了這麼多人。我有一些建議可以加速事態的改善,比如說,我們可以使用幹擾波等等,但是,這就需要資金與投入。

記者:您所介紹的非常清楚又十分恐怖,您是一位聞名全球的學者,又是諾貝爾獎得主,但是,儘管如此,或許您還是有可能被批評是陰謀論者?

呂克·蒙塔尼耶:那些掩蓋真相的人才是陰謀論者,我有許多中國朋友,疫情暴發之前幾周我就在中國,因為真相總會大白於天下的,尤其是病毒基因中不僅有愛滋病毒的序列,還有別的病毒的序列。我並不是要追究某些人的責任,但是確實有人在作各種各樣的基因實驗。尤其不應該禁止發表有關研究病毒來源的文章。這是十分荒謬的。

而且這還給人造成一種錯覺,好像今天的科學並不在於真相,而是在於某些人的個人意志,這對科學研究來說是災難性的打擊,因為沒有人會繼續相信科學了。他們已經開始承任實驗室存在問題,但是必須進一步努力。必須指出的是,中國實驗室受到來自美國的重大的資金,甚至可能是技術援助,所以病毒的來源並不僅僅是中國。我的目的並不是做一個警方的調查,並不是要譴責某些人,誰都可能犯錯,伊朗政府之前就錯誤地擊落了一架飛機,造成一百多人死亡。(全文完)

呂克·蒙塔尼耶的採訪說到幾個關鍵信息:1,在病毒基因中插入新的基因片斷是比較容易的;2,武漢實驗室研究冠狀病毒已經多年;3,病毒是根據一個來自蝙蝠身上的冠狀病毒製作的;4,可能是為了研製疫苗,將冠狀病毒作為載體,來承載抗基因的愛滋病毒的分子,以此培植預防愛滋病的疫苗。5,中國實驗室受到來自美國的重大的資金,甚至可能是技術援助,所以病毒的來源並不僅僅是中國。

這裡,呂克·蒙塔尼耶不僅是指控了中國,也指控了美國。

為什麼會提到武漢病毒所?為什麼又要提到印度學者呢?我這裡僅作背景補充。

1月31日,印度理工學院德裡分校的研究人員在生物預印本BioRxiv發表論文稱新冠病毒特有基因插入片段跟HIV很像,不太像自然進化而來。作者聲稱,在新冠病毒的S蛋白(刺突蛋白)中發現了4個插入片段,這4個片段是新冠病毒所獨有的,其他冠狀病毒中沒有這些插入片段。所有的4個插入片段中的胺基酸殘基均與人類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的複製蛋白 gp120 或 Gag 中的胺基酸殘基具有相同性或相似性。

2月2日,石正麗表示「用生命擔保」新冠肺炎病毒(SARS-CoV)與武漢病毒所沒有關係,並要求那些相信人造病毒洩露的人「閉上臭嘴」。同時提到印度學者的論文已經撤銷。

但是,石正麗很快成為輿論風口浪尖的人物,因為她的一個重要論文曝光。2015年,《自然醫學》雜誌發表了一篇論文《一種傳播性類SARS蝙蝠冠狀病毒群顯示感染人類的可能性》:使用SARS冠狀病毒骨架和來自中華菊頭蝠的SHC014冠狀病毒表面蛋白進行工程化改造,在實驗室創造了一種雜交冠狀病毒,這一冠狀病毒可以感染人的呼吸道細胞,並能引起小鼠疾病。論文作者包括石正麗等人。關於論文作者的貢獻,石正麗是位於作者的第9位,石正麗的貢獻是:提供了SHC014S蛋白基因序列和質粒。

2月22日,中國科學報報導《武漢病毒所未卜先知?》,中科院武漢病毒所黨委書記、副所長、病毒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肖庚富研究員對記者的問題進行了正面回應,包括搶註瑞德西韋專利、「人造病毒」洩露等問題。

科學網:2015年,《自然-醫學》雜誌發表了一篇題為《一種傳播性類SARS蝙蝠冠狀病毒群顯示感染人類的可能性》的論文,這篇論文發現一種叫做SHC014的病毒具有潛在致病性,研究者還進一步構建了一種嵌合病毒。武漢病毒所石正麗是作者之一,石正麗在這項研究中做了什麼工作?

肖庚富:這篇論文的工作主要是在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 Ralph Baric 教授的實驗室完成的,該論文第一作者、通訊作者都是美國學者。在這項研究中,石正麗研究員僅提供了SHC014這個冠狀病毒的刺突囊膜蛋白基因序列,沒有參與用它構建嵌合病毒的具體實驗操作,所構建的病毒材料也未引進國內。這項工作的動物實驗都是在美國完成的,而且美國團隊只開展過小鼠感染實驗,未開展非人靈長類感染實驗。另外要說明的是,SHC014與此次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全基因組序列相似性為79.6%,它們不是近親,而且武漢病毒所也沒有SHC014 活病毒。也就是說,武漢病毒所從未合成、保藏過2015年發表的這項工作中由美國團隊實施構建的嵌合病毒,也未對該嵌合病毒進行後續研究。

這就是說,這項人造病毒的試驗是在美國試驗室合成的,武漢病毒所沒有合成這項嵌合病毒,但提供了病毒合成材料。

當初,這個試驗論文寫著,由美國國家老齡化研究所衛生研究院(NIH)、生態健康聯盟(ZLS)、北卡羅來納大學等支持。最初這個試驗官方名為「 GOF研究」,是指通過增強病原性或通過呼吸道飛沫提高其在哺乳動物之間的傳播性,以提高這些傳染原引起疾病的能力的科學研究。

這個試驗論文發表後在美國引起巨大爭議,美國醫學專家則在《自然》上撰文,批評這種實驗存在一定的道德和安全風險,後來美國叫停了這項試驗計劃。武漢病毒所肖庚富回應了這個試驗,基本上與論文中的內容一致。

為什麼科學家要和美國試驗實驗室合作?因為美國的基因技術世界先進。

論文中的美國北卡羅萊納大學 Ralph Baric 教授,是世界上研究SARS和MERS病毒的權威,2003年RalphBaric實驗室,在SARS疫情結束後就與美國範德堡大學和美國陸軍傳染病醫學研究院合作研製出了一套用於合成SARS病毒的全基因序列的反向遺傳克隆平臺,並於2013年MERS爆發時率先用此方法合成了MERS病毒的全長cDNA克隆,而這一技術也是隨後各大病毒改造項目所依賴的核心平臺,其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僅根據病毒的基因序列人工構建出病毒的克隆。這也是石正麗與其合作的原因。

在美國,各種病毒改造的試驗很多,將不傳染人的病毒改造成傳播人的,將毒性不強的改造成毒性強的,一個病毒上加載各種病毒,這些都出現在美國公開發表的論文上。比如,2011年,美國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日裔病毒學教授YoshihiroKawaoka與荷蘭伊拉斯謨醫學中心研究人員RonFouchier的團隊為了研究病毒逃避人體免疫系統的機制,分別利用基因技術對H5N1病毒進行了禽流感病毒改造實驗,發現所得病毒能更容易通過空氣在與人相近的哺乳動物雪貂之間傳播。這項爭議很大試驗論文於2012年在英國《自然》雜誌和美國《科學》雜誌發表。

也就是說,人造病毒,美國才是先進,且是開山鼻祖。

最近,很多病毒來源的證據是指向美國,包括德特裡克堡基地洩露事件、美國大流感中混雜新冠感染者,還有劍橋大學的論文ABC三類病毒的溯源等。

如果說,為自己的國家辯護,也希望有些正確的姿勢,不是靠偽科學等人身攻擊性詞彙就能取勝的。

其實,呂克·蒙塔尼多次提到人工改造病毒不是什麼難事,因為這些年,生物技術、基因工程的快速發展超乎社會想像,這無疑是開啟了人類的潘多拉魔盒。早在十幾年前,科學界就發出警告,濫用基因工程技術會導致超級細菌、超級病毒跨物種傳播。

這些年來,各種怪異病毒瘟疫頻發,很多科學家懷疑與基因工程有很大關係,一方面實驗室可以進行功能基因研究、直接的改造病毒,另一方面,基因工程打破了生殖屏障、基因屏障,造成基因系統混亂,出現病毒跨物種的傳播。

科學的歸科學,政治的歸政治!讓科學家實事求是地研究,探尋病毒的真正起源,對人類也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

相關焦點

  • 法諾貝爾醫學獎得主聲稱新冠病毒為人造,饒毅回應:胡說八道!
    2020年4月18日,饒毅指出:以蒙塔尼耶是諾獎得主的身份,不僅是病毒學專家而且是病毒學頂尖學者,聲稱新冠病毒的來源和新冠病毒含愛滋病毒的核酸序列,有很強的欺騙性。新冠病毒不含愛滋病毒的序列,已經有很多科學家公開說明了。蒙塔尼耶還有一個頭銜,他曾經任上海交通大學講席教授。
  • 諾獎得主稱新冠病毒人造 世衛澄清:COVID-19非人為或實驗室合成
    最近法國一位諾貝爾獎得主呂克·蒙塔尼稱新冠病毒是人為製造出來的,考慮到他本身就是知名的病毒學家,這一論調引發全球譁然,人為合成新冠病毒的陰謀論又活躍起來了。不過世界衛生組織對此並不認同,今天他們也作出了回應,稱目前所有可得證據都顯示新冠病毒來源於動物,並非人為操縱或者實驗室合成的。這幾個月來,不說民間的各種無腦猜測,從印度學者的論文到現在法國諾獎得主,專業人員也發出了不少混亂信息,呂克·蒙塔尼就認為,這個病毒是根據一個來自蝙蝠身上的冠狀病毒製作的,之後,可能是無意中洩漏到實驗室外。
  • 新冠病毒並非人造,而是在自然界的進化過程中偶然產生的
    新華社柏林5月12日電(記者任珂 田穎)德國柏林沙裡泰大學醫院病毒學教授克裡斯蒂安·德羅斯滕12日再次駁斥了「新冠病毒人造論」,認為這種不負責任的言論強化了帶有政治目的的危險陰謀論。德羅斯滕當天接受北德意志廣播電視臺採訪時表示,中國和歐洲科學家均在蝙蝠攜帶的病毒中發現與新冠病毒略有不同,但是「非常非常相似」的某種特徵。因此,新冠病毒並非人造,而是在自然界的進化過程中偶然產生的。
  • 諾獎得主稱新冠病毒包含HIV序列,蒙塔尼「失足」偽科學
    「失足者」蒙塔尼饒毅在最新的發文中也駁斥稱,新冠病毒不含愛滋病毒的序列,已經有很多科學家公開說明了。他直接指責,以蒙塔尼諾獎得主的身份,不僅是病毒學專家而且是病毒學頂尖學者,聲稱新冠病毒的來源和新冠病毒含愛滋病毒的核酸序列,有很強的欺騙性。
  • CCTV:所謂新冠病毒是人造的錯誤言論助長了極端政治人物的甩鍋
    德國專家再次駁斥了新冠病毒人造論。德國柏林沙裡泰大學醫院病毒學教授克裡斯蒂安·德羅斯滕12日再次駁斥了「新冠病毒人造論」。法國病毒學家、諾貝爾獎得主呂克·蒙塔尼耶有關人造病毒的說法「純屬一派胡言」。以及我們在歐洲所做的研究均表明蝙蝠攜帶的毒和現在的新冠病毒
  • 諾獎得主的花式翻車:學術造假,種族主義,變身神棍
    那些聲名狼藉的諾獎得主,最後都去了哪裡?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授予了威廉·凱林(William G.然鵝,獲獎一年後,其中兩位諾獎得主就被爆出多篇論文涉嫌學術不端,雷格·塞門扎在PubPeer上被掛了41篇,彼得·拉特克利夫被掛了12篇。雖然這些論文都不包括兩位獲獎者最關鍵的那篇研究,但也有不少是諾獎相關的後續研究,對於諾獎的聲譽,也會產生不好影響。大多數情況下,諾獎的科學獎項都是發給一些已經蓋棺定論的研究,出錯的概率很小,但諾獎得主畢竟也非完人,「翻車」的情況並不少見。
  • 諾獎得主有話說
    Rice)因發現了C型肝炎病毒而共同成為了本年度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發現C型肝炎病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是人類與病毒性疾病鬥爭歷史上裡程碑式的成就,基於此項研究及後續的龐大的藥物開發市場,極大地推動了C型肝炎的逐漸消亡,C型肝炎甚至可能成為歷史上首次可以被「清零」的肝炎。   在1970年代,A肝和B肝病毒都得到了醫學界的鑑定。
  • 諾獎得主本庶佑稱新冠病毒系「人造」?本人親自澄清怒斥假信息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近日,一則有關「新冠病毒起源」的帖子在美國社交媒體廣泛流傳。帖子稱,曾任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訪問研究員的日本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本庶佑(Tasuku Honjo)教授爆料說,新冠病毒是「中國研製」的。
  • 諾獎得主40多篇論文作假?諾獎背後的風起雲湧
    經過這個事件,我們不經開始思考這些論文平臺對於這些諾獎得主的作假論文的態度,真的能做到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嗎? 又或者,諾獎得主真的可以犯這樣的錯誤嗎?3000份表格用於書寫諾獎的提名。
  • 史衛峰團隊《細胞》子刊發表論文:為駁斥「新冠病毒人造」陰謀論...
    史衛峰這裡提到的大概是在4月份,法國著名病毒學專家,因發現愛滋病毒(HIV-1)而獲得200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呂克·蒙塔尼耶教授公開支持新冠病毒系人造,他認為新冠病毒應是武漢實驗室「研製愛滋病疫苗的意外產物」。
  • 日本諾獎得主本庶佑澄清「病毒起源」謠言
    (抗擊新冠肺炎)日本諾獎得主本庶佑澄清「病毒起源」謠言中新社東京5月3日電 據日本媒體報導,近日有人假借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日本著名免疫學家本庶佑之名,通過英語等語言傳播「新冠病毒是人工製造的」等虛假消息
  • 諾獎得主維特裡希:相信新冠病毒最終會被徵服
    圖為2002年諾獎得主維特裡希教授(後排右三)和上海科技大學的師生們在一起。這位諾獎得主,和上海緣分不一般。不久前,他摘獲2020年上海市白玉蘭紀念獎。當時,他剛從美國返回瑞士,尚處隔離之中。凌晨時分,在線獲知自己得獎的消息,難掩喜悅之情。此前的2018年,他還獲發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成為第一批拿到「中國綠卡」的諾獎得主。他就是200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庫爾特·赫爾曼·維特裡希。
  • 理察·塞勒:從差點輟學到諾獎得主
    中國的樓市同樣吸引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們的關注。至少有四位諾獎得主對此作出評論。2007年諾獎得主羅傑·梅爾森和2013年諾獎得主羅伯特·席勒都提出過中國房地產存在泡沫,席勒多次談及,中國房地產下跌風險較大。
  • C肝病毒發現者拉開「諾獎周」序幕,明晚物理學獎得主揭曉
    3位C肝病毒發現者10月5日斬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拉開了2020年「諾獎周」的序幕。即將在北京時間10月6日傍晚亮相的則會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疫情下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抗擊病毒性疾病的功臣,不失為應景。按照慣例,諾貝爾獎得主名單會在每年10月上旬公布,隨後在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紀念日時舉辦頒獎晚宴。
  • 今年諾獎得主是發現C肝病毒的三位科學家,網友卻更鍾愛評論區
    你對接下來的諾獎還有什麼期待嗎?每一年的諾貝爾獎頒布的時候,大家都會密切地關注。而距離中國首位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得獎已經過去了五年。今年的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的獲獎情況已經出爐了。他們的研究領域為:發現C型肝炎病毒。
  • 致敬2020諾獎得主|諾獎得主發表在Cell Press各個期刊上的論文集錦...
    我們見證了首個全女性研究小組獲此殊榮,這本身就極具革命性,它開創了一個先例,向我們證明了僅憑女性的力量也能創造令人驚奇的科學,她們值得被授予這一最高榮譽。」這個當之無愧的獎項頒發給了這兩位科學家,我們不禁為此鼓掌歡呼。」
  • 77名諾獎得主聯名上書,抗議美政府砍科研機構經費
    顯然,這是NIH資助的重點項目」。 達扎克還否認資助武漢病毒所一事,稱僅與武漢病毒所的科學家開展合作研究,且他們和武漢病毒研究所的合作是經過NIH批准的。「他們給了我們一個名單,讓我們跟名單上的中國科學家合作」。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4月「生態健康聯盟」的病毒學家曾發布報告稱,新冠病毒源於自然,從動物傳播到人類。
  • 諾獎得主奎洛茲:如能多留意女科學家,這將是諾獎的一大進步
    昨晚,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不僅再次花落天體物理學,且三位新晉得主中有一位是女性,安德裡亞·蓋茲(Andrea Ghez)也由此成為諾獎物理學獎歷史上第4位女性得主。安德裡亞·蓋茲在接受採訪時稱,很高興自己能夠得獎,並希望以此激勵更多年輕女性能進入這一研究領域,「只要你對科學有熱情,就可以成就更多的事。」
  • 3名科學家發現C型肝炎病毒獲諾獎
    1964年與後來的諾貝爾獎得主巴魯克·塞繆爾·布隆伯格發現了澳大利亞抗原,後來被認為是B肝病毒的一部分。他還以動物模型來研究人體免疫缺陷病毒,並確定了C型肝炎病毒。Rice)美國病毒學家,其主要研究領域是C型肝炎病毒。他是洛克菲勒大學的病毒學教授。他與Ralf F. W. Bartenschlager和Michael J. Sofia共同獲得了2016年拉斯克-狄貝基臨床醫學研究獎。
  • 這所大學一個論壇,2位諾獎得主出席,2位諾獎得主發來視頻!
    咋一聽不過是一個論壇,沒有什麼稀奇的,但這個論壇卻與別的論壇有所不同,來了2位諾貝爾獎得主,還有2位諾獎得主發來視頻,1位美國院士、1位荷蘭院士和6位國內院士共同出席,堪稱國際頂級科學論壇。名家薈萃,專家鹹集,所為何事?原來是交流和探討分子科學與化學領域的前沿研究和成果。你看一看,前沿研究和成果。這個前沿絕對是世界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