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諾獎得主是發現C肝病毒的三位科學家,網友卻更鍾愛評論區

2020-10-06 教育很有觀點

抗擊C肝,三位科學家獲得今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你對接下來的諾獎還有什麼期待嗎?

每一年的諾貝爾獎頒布的時候,大家都會密切地關注。而距離中國首位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得獎已經過去了五年。今年的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的獲獎情況已經出爐了。


01今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揭曉


今年的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授予了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和Charles M. Rice。他們的研究領域為:發現C型肝炎病毒。


而諾貝爾獎的評委給出的獲獎理由是: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授予為抗擊血源性肝炎做出決定性貢獻的三位科學家。血源性肝炎是一種主要的全球健康問題,會導致世界各地的人罹患肝硬化和肝癌。


Harvey J. Alter、Michael Houghton和Charles M. Rice的重大發現使我們能夠鑑定一種新的病毒——C型肝炎病毒。在他們的工作之前,儘管A型肝炎和B型肝炎病毒的發現至關重要,但大多數血源性肝炎病例仍然無法解釋。C型肝炎病毒的發現揭示了其餘慢性肝炎病例的原因,並使驗血和新藥物成為可能,從而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當今年的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最終出爐的時候,眾人目光紛紛注視到「C肝「。對於這種病毒相信有不少人都是比較熟悉的,在生活中大家往往都會聽到不同種類的肝炎。而C肝就是比較常見的一種了。


02網友們的討論


在這種情況下,有不少醫學專家開始了科普。他們用一些簡潔明了的說法講訴了:C肝病毒的發現歷程以及在生活中,我們普通人應該了解的一方面事情。


不過對於普通人來說,每一年諾獎出爐的時候,就是新一番的熱烈討論了。吃瓜群眾最關心的大概就是哪個國家的誰獲得了這個獎項。同時也會有不少人對他們的研究過往感興趣,可能會通過度娘來了解一下下吧。


我們來看一下網友們的評論吧。


「今年諾貝爾獎生理或醫學獎頒布給了C肝的研究,是非常有意義的。獲獎實至名歸,這些科研人員推動社會發展,希望國內科研能看齊國外。爭取能夠早日再次抱得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回歸。」科研要能夠坐得冷板凳,同時也要回歸到基礎上。


不過也有不少網友的關注點比較新奇,那就是諾貝爾獎的獎金又增加了。相比於2019年每項諾獎獎金增加至1000萬瑞典克朗,這相當於759餘萬元。然而實際諾貝爾的遺產最初只有約3100萬瑞典克朗。但從1901年頒布諾貝爾獎開始,獎金不但沒有發完反而越發越多,這是為什麼呢?一句話便可以講明白:那就是通過錢滾錢的方式。


不過評論區也存在不少酸腐的味道。「今年是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獎五周年了。我們好棒呀」一位網友如此評論道。的確,五年已經過去了。本身是一件值得紀念的事情,但是沒有必要出現一些冷嘲熱諷的言語吧。


03筆者觀點


我在網絡上找尋了過去五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的得主名單。


其中,美國和日本的科學家佔據了大部分。於是網絡上便有不少人對於諾獎的授予產生了質疑聲:這明顯就是歐美國家的小遊戲嗎。的確,我國的科學家很少獲得獎項,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國家的科研就不行,也不意味著其他國家不認可我們。

我們需要的是化失敗為動力,繼續前進。


相關焦點

  • 今年諾獎頒給C肝病毒發現者,為何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
    在臨床上與C肝病毒等在內的各類病毒過招幾十年,素有「病毒獵手」之稱的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第一時間接受本報記者專訪,對今年的諾獎做了解讀。從三名科學家最初的發現到如今C肝成為一種可治癒的疾病,不過30年時間——這對醫學史上重要進展的「突破周期」來說算短的。張文宏感慨道:「這再次說明,藉助科技的力量,人類能夠戰勝病毒。
  • 今年首個諾獎,頒給三個發現了「C肝」的老頭
    前腳的「諾獎風向標」拉斯克獎直接取消,而今年的諾爾貝獎頒布如約而至,但把頒獎改到了線上舉行。今年的獎金比以往額外多了 100 萬克朗。在病毒肆虐之年,諾貝爾恰好將獎項頒給了病毒研究,這無疑是對人類抗擊傳染病的極大鼓舞。他們對於C肝病毒的發現,讓醫學界可以從血液檢測和新藥研發上避免人們患病,甚至消滅C肝。C肝病毒可造成急性或慢性肝炎感染,其嚴重程度從持續幾周的輕微病症到終身嚴重疾病不等。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世界每年有超過 7000 萬例C型肝炎病例,其中 40 萬例死亡。
  • C肝病毒發現者拉開「諾獎周」序幕,明晚物理學獎得主揭曉
    3位C肝病毒發現者10月5日斬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拉開了2020年「諾獎周」的序幕。即將在北京時間10月6日傍晚亮相的則會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疫情下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抗擊病毒性疾病的功臣,不失為應景。按照慣例,諾貝爾獎得主名單會在每年10月上旬公布,隨後在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紀念日時舉辦頒獎晚宴。
  • 諾獎為何授予C肝病毒科學家
    Rice三位科學家因發現C型肝炎病毒而共同獲得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三人的工作大致是:Harvey J.Alter發現了C型肝炎;Michael Houghton分離出了C肝病毒的RNA片段(HCV-RNA),使得在分子水平檢測C肝病毒成為可能,這使C肝病毒很快地幾乎從輸血及血製品供應中絕跡,避免了大量的C肝感染。
  • C肝病毒研究獲諾獎,委員會怎麼選的?
    每年的諾獎頒獎總會引起討論紛紛,大家議論最多的話題恐怕就是「為什麼XXX沒有獲獎」,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 一 C肝病毒HCV發現值得諾獎嗎? 獎項宣布後,有關HCV是否值得獲獎存在不同看法,有些人覺得檔次不夠,有些則認為實至名歸。筆者個人的觀點是:獲獎毫無疑問,單獨給HCV有點「過」。
  • 八卦:C肝病毒研究獲諾獎,委員會怎麼選的?
    每年的諾獎頒獎總會引起討論紛紛,大家議論最多的話題恐怕就是「為什麼XXX沒有獲獎」,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一 C肝病毒HCV發現值得諾獎嗎?獎項宣布後,有關HCV是否值得獲獎存在不同看法,有些人覺得檔次不夠,有些則認為實至名歸。
  • 發現C肝病毒,3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這些概念股或受關注
    Ric共同獲得,獲獎理由是因發現C型肝炎病毒。由於今年諾貝爾獎獲獎者的獎金將增加至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760萬人民幣),三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1964年與後來的諾貝爾獎得主巴魯克·塞繆爾·布隆伯格發現了澳大利亞抗原,後來被認為是B肝病毒的一部分。他還以動物模型來研究人體免疫缺陷病毒,並確定了C型肝炎病毒。2000年獲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2013年獲蓋爾德納國際獎。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英國生物化學家,參與開發C型肝炎測試。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因發現C肝病毒,這三位分享760萬元獎金,這些概念股或受關注
    由於今年諾貝爾獎獲獎者的獎金將增加至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760萬人民幣),三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1964年與後來的諾貝爾獎得主巴魯克·塞繆爾·布隆伯格發現了澳大利亞抗原,後來被認為是B肝病毒的一部分。他還以動物模型來研究人體免疫缺陷病毒,並確定了C型肝炎病毒。2000年獲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2013年獲蓋爾德納國際獎。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英國生物化學家,參與開發C型肝炎測試。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因發現C肝病毒,這三位分享760萬元獎金;這些概念股或受關注
    由於今年諾貝爾獎獲獎者的獎金將增加至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760萬人民幣),三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1964年與後來的諾貝爾獎得主巴魯克·塞繆爾·布隆伯格發現了澳大利亞抗原,後來被認為是B肝病毒的一部分。他還以動物模型來研究人體免疫缺陷病毒,並確定了C型肝炎病毒。2000年獲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2013年獲蓋爾德納國際獎。
  •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發現C肝病毒的三位美英科學家獲獎
    Rice 和英國科學家 Michael Houghton,因為發現了C型肝炎病毒,而獲得 2020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989年美國科學家麥可·侯頓(Michael Houghton)和他的同事們利用一種新的技術手段——分子生物學方法,終於找到了病毒的基因序列,克隆出了C肝病毒,並命名本病及其病毒為C型肝炎 (Hepatitis C)和C型肝炎病毒(HCV)。由於HCV基因組在結構和表型特徵上與人黃病毒和瘟病毒相類似,將其歸為黃病毒科HCV。
  • 2020諾獎顯示C肝是一種可以「治癒」的疾病
    是因為大會定的時間為,每年10月的第一個星期一公布,而今年的周一就是10月5日。雖然每年這個時段,全世界翹首期盼,但人家評審委員會的委員們也是要過周末的。再次應驗,拉斯克獎、蓋爾德納獎是諾獎的風向標。年和另外2名科學家(不是此次諾獎獲得者)分享了拉斯克獎。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因發現C肝病毒 這些概念股或受關注
    由於今年諾貝爾獎獲獎者的獎金將增加至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760萬人民幣),三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圖片來源:諾獎官網及央視新聞哈維·阿爾特 (Harvey J. Alter),美國病毒學家,出生在紐約市,1956年在羅徹斯特大學獲得文學學士學位,1960年在該校得到醫學學位。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C肝病毒發現的意義有多重大?
    他於2000年獲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2013年又獲得了蓋爾德納國際獎。 1964年,奧爾特與已故的1976年諾貝爾獎得主巴魯克·布隆伯格共同發現了「澳大利亞抗原」,後來被認為是B肝病毒的一部分。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C肝病毒發現的意義有多重大?
    他於2000年獲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2013年又獲得了蓋爾德納國際獎。1964年,奧爾特與已故的1976年諾貝爾獎得主巴魯克·布隆伯格共同發現了「澳大利亞抗原」,後來被認為是B肝病毒的一部分。當時,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工作的奧爾特正在研究輸血患者的肝炎發病率,他們發現,儘管對B肝病毒的檢測減少了輸血相關肝炎的病例,但仍有大量「令人擔憂」的血源性肝炎病例存在。
  • 最新解讀:C肝領域摘得諾獎,饒毅稱「有奇怪之處」
    北京時間10月5日下午5點30分,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公布,三位對發現C肝病毒做出重要貢獻的科學家獲獎不過劉海坤表示,具體到人選估計還是有爭議,發現B肝病毒已經得過諾獎,發現C肝病毒的工作質量本身是否值得諾獎需要專家評論
  • 3名科學家發現C型肝炎病毒獲諾獎
    1964年與後來的諾貝爾獎得主巴魯克·塞繆爾·布隆伯格發現了澳大利亞抗原,後來被認為是B肝病毒的一部分。他還以動物模型來研究人體免疫缺陷病毒,並確定了C型肝炎病毒。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布,來自美國、英國的三名科學家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當地時間10月5日,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 為什麼只是發現了C肝病毒就能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真這麼容易?
    北京時間10月5日傍晚,2020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揭曉,美國和英國科學家阿爾特、霍頓和萊斯獲獎,表彰他們發現C肝變革成就。說到肝炎,大家往往想到的是B肝,其實C肝也是很重要的一種,肝炎和B肝一樣可以通過血液傳播,C型肝炎是慢性肝炎的主要致病因子,全世界的慢性肝病中有40%-60%左右的人只有C型肝炎導致的,而這些慢性肝炎如果無法得到及時治療,就會進一步發展為肝纖維化和肝硬化。那麼這上面諾獎得主分別做出了什麼貢獻呢?分別是發現C肝,確定病毒基因組和正式C肝病毒可引起肝炎。
  • 釋疑|諾獎得主們對C肝病毒做了些什麼?
    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就授予了在發現C型肝炎病毒方面做出卓越貢獻的三位「病毒獵手」——哈維·阿爾特、查爾斯·賴斯和麥可·霍頓。血源性肝炎具有高發病率和高致死率,每年造成全球百萬人以上死亡,還會引發肝硬化和肝癌,給患者帶來更多難以忍受的長期病痛。儘管酗酒、環境毒素以及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等因素也會導致肝炎,但最主要病因還是病毒感染。
  • 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直播精彩解讀:人類終將跑贏病毒戰勝新冠
    ,三位病毒學家分別為哈維·奧爾特(Harvey James Alter),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和查爾斯·萊斯(Charles M. 主持人:這次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發給C肝病毒的發現,對於當下新冠疫情的狀況能夠有什麼啟發嗎? 李毓龍:因為C肝病毒作為未知的病毒,然後在血液中被發現。
  • 同樣發現C肝病毒,兩位華人學者為何與諾獎失之交臂?-虎嗅網
    來源:Cavallini James/BSIP/SPL今年10月5日,朱桂霖在該項目上的負責人Michael Houghton因為發現了C肝病毒被授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朱桂霖和郭勁宏並不在三位獲獎者中,另兩位得獎者是紐約市洛克菲勒大學的Charles Rice以及曾就職於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Harvey Alter。諾貝爾獎被視為科學界的最高榮譽。但對Houghton來說,獲得諾貝爾獎和其他頂級榮譽卻讓他百感交集。「拿獎固然高興,」他說,「但是甜中帶澀,因為這些獎沒有直接獎勵我們整個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