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首個諾獎,頒給三個發現了「C肝」的老頭

2020-10-11 尋找有趣靈魂


摘要

在病毒肆虐之年,諾貝爾恰好將生理學或醫學獎項頒給了病毒研究,這無疑是對人類抗擊傳染病所付出的無數艱辛,給予的巨大鼓勵。

2020 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席捲了世界,目前已有超過 2500 萬人感染新冠病毒,100 萬人死於此次疫情。前腳的「諾獎風向標」拉斯克獎直接取消,而今年的諾爾貝獎頒布如約而至,但把頒獎改到了線上舉行。

北京時間 10 月 5 日下午 5 點 30 分,諾貝爾委員會公布了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獎項頒發給哈維·奧爾特(Harvey J. Alter)、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和查爾斯·賴斯(Charles M. Rice),以表彰他們共同發現了C肝病毒(HCV)。


霍頓來自英國,其他兩位是美國科學家,他們三位將平分 1000 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 760 萬人民幣)。今年的獎金比以往額外多了 100 萬克朗。

在病毒肆虐之年,諾貝爾恰好將獎項頒給了病毒研究,這無疑是對人類抗擊傳染病的極大鼓舞。他們對於C肝病毒的發現,讓醫學界可以從血液檢測和新藥研發上避免人們患病,甚至消滅C肝。C肝病毒可造成急性或慢性肝炎感染,其嚴重程度從持續幾周的輕微病症到終身嚴重疾病不等。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全世界每年有超過 7000 萬例C型肝炎病例,其中 40 萬例死亡。

「多虧了他們的發現,現在已經有了對病毒高度敏感的血液檢測,這些檢測基本上消除了世界上許多地區的輸血後肝炎,」委員會說道,「這一發現也使得針對C型肝炎的抗病毒藥物得以迅速發展。」目前被根除的病毒傳染病都是由於疫苗的發明,C肝可能會是第一個治癒藥物出現後被根除的傳染病。


發現C肝

上世紀 40 年代,科學界明確了傳染性肝炎主要有兩種類型。第一種被命名為A肝(A 型肝炎),通過被汙染的水或食物傳播,一般對患者的長期影響不大。第二種是B型肝炎(B 型肝炎),通過血液和體液傳播,它會導致慢性疾病,發展為肝硬化和肝癌。

到了 80 年代,美國微生物學家 Maurice Hilleman 先後研製出A肝和B肝疫苗,就在所有人以為這種傳染病已被攻下的時候,一種新型肝炎冒頭了。

但奧爾特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血檢的時候發現,儘管去除了B肝病毒,輸血仍有很大比例會導致肝炎發生,對病患進行A肝和B肝病毒檢測,也匹配不上。1975 年,奧爾特發現了這種「non-A, non-B」肝炎。

找到這種新型病毒,花了十幾年|諾獎官網

找到這種新型病毒,花了十幾年|諾獎官網

想要治療和預防新型肝炎,當務之急就是找到病原體。沒想到的是,直到 1987 年,也就是十二年後,英國科學家霍頓和另一位科學家 Daniel W. Bradley 合作採用分子克隆的方法發現了一種新型病毒,兩年後,他們揪出了奧爾特的「non-A, non-B」病毒,正式命名為C肝病毒(HCV)。

1990 年,血庫開啟常規C肝測試,1992 年進一步啟用高靈敏檢測方法,從而使 HCV 基本從血庫中消除,減少了C肝通過輸血傳播的案例。

消滅C肝

奧爾特發現了未知的肝炎病毒,而霍頓在前者發現的基礎上分離出了C型肝炎病毒的新病毒基因組。但如果要消滅C肝,光是發現是不夠的,還需要通過培養病毒進一步研究,進而研發出疫苗和藥物。

美國科學家賴斯在 90 年代對C肝病毒的結構和複製過程進行了更深入的研究,最終於 1997 年首先在黑猩猩體內實現了 HCV 的大規模製備,C肝病毒的神秘面紗由此揭開。他還得出了一種重要結論:僅是 HCV 就能引起肺炎。

在「巨人」賴斯研究的基礎上,其他科學家開發了更為簡易的 HCV 培養系統。有了病毒培養皿,HCV 的病毒特徵、生活周期、致命弱點被人們逐一突破。接下來,科學家們才有可能進行最後的疫苗和藥物研製。

HCV 的發現,為藥物的研發奠定了基礎|諾獎官網


2013 年,美國 FDA 正式批准 PSI-7977 聯合病毒唑用於C肝的治療,也就是索非布韋(Sofosbuvir)。據悉,12 周用藥(每天 1 片索非布韋及其他聯合藥)就能治癒C肝。不過遺憾的是,直到現在,C肝疫苗尚未問世。

奧爾特曾在一次講座中說道,C肝可能是第一個被治癒藥物根除的傳染病,但普及治癒藥物比普及疫苗要困難很多(在美國為期 12 周的索非布韋治療花費高達 8.4 萬美元),而疫苗需要強大的多國政府合力研製。

獲獎者生平

哈維·奧爾特(Harvey J. Alter),1935 年生於美國紐約。因發現C型肝炎病毒曾被授予美國「公共衛生服務傑出服務獎章」,以及 2000 年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

Harvey J. Alter|HIN

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英國病毒學家。2013 年,他成為第一個拒絕領取蓋爾德納國際獎的獲獎者,理由是該獎項沒有頒發給團隊中另外兩名重要研究人員 Qui-Lim Choo 和 George Kuo。

Michael Houghton|視覺中國


查爾斯·賴斯(Charles M. Rice),生於 1952 年,是美國病毒學家,洛克菲勒大學病毒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C型肝炎病毒。他與 Ralf FW Bartenschlager 和 Michael J. Sofia 共同獲得 2016 年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

Charles M. Rice|視覺中國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近5年獲獎者

2019 年,美國癌症學家威廉·喬治·凱林、英國醫學家彼得·約翰·拉特克利夫,以及美國醫學家格雷格·倫納德·塞門扎,憑藉他們革命性地發現細胞在分子水平上感知氧氣的基本原理。

2018 年,美國免疫學家詹姆斯·艾利森與日本生物學家本庶佑,憑藉他們發現負性免疫調節治療癌症的療法方面的貢獻獲得諾獎。

2017 年,三名美國科學家傑弗裡·霍爾、麥可·羅斯巴什和麥可·揚,憑藉他們在研究生物鐘運行的分子機制方面的成就獲獎。

2016 年,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憑藉在細胞自噬機制研究中取得的成就獲獎。

2015 年,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以及愛爾蘭科學家威廉·坎貝爾和日本科學家大村智,憑藉他們在寄生蟲疾病治療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獲獎。

相關焦點

  • 今年諾獎頒給C肝病毒發現者,為何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
    在臨床上與C肝病毒等在內的各類病毒過招幾十年,素有「病毒獵手」之稱的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第一時間接受本報記者專訪,對今年的諾獎做了解讀。從三名科學家最初的發現到如今C肝成為一種可治癒的疾病,不過30年時間——這對醫學史上重要進展的「突破周期」來說算短的。張文宏感慨道:「這再次說明,藉助科技的力量,人類能夠戰勝病毒。
  • 今年諾獎得主是發現C肝病毒的三位科學家,網友卻更鍾愛評論區
    抗擊C肝,三位科學家獲得今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你對接下來的諾獎還有什麼期待嗎?每一年的諾貝爾獎頒布的時候,大家都會密切地關注。而C肝就是比較常見的一種了。他們用一些簡潔明了的說法講訴了:C肝病毒的發現歷程以及在生活中,我們普通人應該了解的一方面事情。
  • 2020諾獎顯示C肝是一種可以「治癒」的疾病
    是因為大會定的時間為,每年10月的第一個星期一公布,而今年的周一就是10月5日。雖然每年這個時段,全世界翹首期盼,但人家評審委員會的委員們也是要過周末的。再次應驗,拉斯克獎、蓋爾德納獎是諾獎的風向標。年和另外2名科學家(不是此次諾獎獲得者)分享了拉斯克獎。
  • 「富二代」也能諾獎梅開二度?不愛科研的他最終也走上了科研的道路……
    2020 年自然科學領域的諾獎已經落下帷幕生物領域諾獎頒給了C肝病毒的發現物理領域諾獎則是頒給了黑洞化學領域諾獎最終給了CRISPR 基因編輯#弗雷德裡克·桑格桑格第一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是因為「他在蛋白質結構,特別是胰島素結構方面的工作」;而他第二次獲得諾獎
  • 「富二代」也能諾獎梅開二度?不愛科研的他最終也走上了科研道路
    文章選自公眾號中科院物理所2020 年自然科學領域的諾獎已經落下帷幕生物領域諾獎頒給了C肝病毒的發現物理領域諾獎則是頒給了黑洞化學領域諾獎最終給了 ,特別是胰島素結構方面的工作」;而他第二次獲得諾獎,是因為「他對DNA測序上做出的貢獻」,在他第一次獲得諾貝爾獎的時候,他才 40 歲。
  • 「基因剪刀」拿下化學諾獎,一位華人先驅與榮耀失之交臂
    北京時間 10 月 7 日下午,諾貝爾委員會將今年的諾貝爾化學獎頒給兩位女性科學家,分別是來自法國的埃馬紐爾·夏彭蒂(Emmanuelle Charpentier),和美國的詹妮弗·杜德納(Jennifer Doudna)。委員會給出的理由是她們「研發出了一種基因組編輯方法」。
  • 今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頒給C肝病毒發現者,那麼距離終結C肝還有...
    今年受全球新冠疫情影響,「防疫抗疫」成為熱點話題,也引發了大家對公共衛生和傳染病的關注。作為全球感染病熱點的C肝更是伴隨著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揭幕走進了公眾視野。在默沙東進博會展臺,傳染病領域專家、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感染科主任謝青教授接受了記者的採訪,分享中國C肝的防治現狀及挑戰,呼籲攜手社會多方力量,進一步推動C肝的篩查和診療,助中國實現消除C肝的目標。
  • C肝病毒研究獲諾獎,委員會怎麼選的?
    每年的諾獎頒獎總會引起討論紛紛,大家議論最多的話題恐怕就是「為什麼XXX沒有獲獎」,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 一 C肝病毒HCV發現值得諾獎嗎? 獎項宣布後,有關HCV是否值得獲獎存在不同看法,有些人覺得檔次不夠,有些則認為實至名歸。筆者個人的觀點是:獲獎毫無疑問,單獨給HCV有點「過」。
  • 今年諾貝爾生理醫學獎頒給C肝病毒發現者,那麼距離終結C肝還有多遠?
    今年受全球新冠疫情影響,「防疫抗疫」成為熱點話題,也引發了大家對公共衛生和傳染病的關注。作為全球感染病熱點的C肝更是伴隨著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揭幕走進了公眾視野。而且C肝最棘手的問題在於發病隱匿,大部分患者不僅沒明顯症狀,甚至在疾病初期肝功能正常,常規肝功能篩查不能發現異常,只有通過C肝抗體檢查才能發現。「我希望把C肝的篩查做得更好一些,醫生不應該等病人上門,更應把關口前移到篩查,早期把病人篩出來,讓他們儘早治療。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 因發現C肝病毒,這三位分享760萬元獎金,這些概念股或受關注
    Ric共同獲得,獲獎理由是因發現C型肝炎病毒。由於今年諾貝爾獎獲獎者的獎金將增加至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760萬人民幣),三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塞門扎,憑藉他們革命性地發現細胞在分子水平上感知氧氣的基本原理。2018年,美國免疫學家詹姆斯?艾利森與日本生物學家本庶佑,憑藉他們發現負性免疫調節治療癌症的療法方面的貢獻獲得諾獎。2017年,三名美國科學家傑弗裡?霍爾、麥可?羅斯巴什和麥可?揚,憑藉他們在研究生物鐘運行的分子機制方面的成就獲獎。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因發現C肝病毒,這三位分享760萬元獎金;這些概念股或受關注
    Ric共同獲得,獲獎理由是因發現C型肝炎病毒。由於今年諾貝爾獎獲獎者的獎金將增加至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760萬人民幣),三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2018年,美國免疫學家詹姆斯•艾利森與日本生物學家本庶佑,憑藉他們發現負性免疫調節治療癌症的療法方面的貢獻獲得諾獎。2017年,三名美國科學家傑弗裡•霍爾、麥可•羅斯巴什和麥可•揚,憑藉他們在研究生物鐘運行的分子機制方面的成就獲獎。2016年,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憑藉在細胞自噬機制研究中取得的成就獲獎。
  • 最新解讀:C肝領域摘得諾獎,饒毅稱「有奇怪之處」
    ,這次諾獎「發的可以」、「有給大家打氣,展示科學力量的意思」。不過劉海坤表示,具體到人選估計還是有爭議,發現B肝病毒已經得過諾獎,發現C肝病毒的工作質量本身是否值得諾獎需要專家評論,長期不受重視;奇怪之二是今年諾獎沒有包括發現治療C肝藥物的科學家,而C型肝炎最突出的是其治療以及對於生物技術產業的影響。
  • 八卦:C肝病毒研究獲諾獎,委員會怎麼選的?
    每年的諾獎頒獎總會引起討論紛紛,大家議論最多的話題恐怕就是「為什麼XXX沒有獲獎」,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一 C肝病毒HCV發現值得諾獎嗎?獎項宣布後,有關HCV是否值得獲獎存在不同看法,有些人覺得檔次不夠,有些則認為實至名歸。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因發現C肝病毒 這些概念股或受關注
    Ric共同獲得,獲獎理由是因發現C型肝炎病毒。由於今年諾貝爾獎獲獎者的獎金將增加至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760萬人民幣),三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圖片來源:諾獎官網及央視新聞哈維·阿爾特 (Harvey J. Alter),美國病毒學家,出生在紐約市,1956年在羅徹斯特大學獲得文學學士學位,1960年在該校得到醫學學位。
  • 發現C肝病毒,3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這些概念股或受關注
    Ric共同獲得,獲獎理由是因發現C型肝炎病毒。由於今年諾貝爾獎獲獎者的獎金將增加至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760萬人民幣),三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2018年,美國免疫學家詹姆斯•艾利森與日本生物學家本庶佑,憑藉他們發現負性免疫調節治療癌症的療法方面的貢獻獲得諾獎。2017年,三名美國科學家傑弗裡•霍爾、麥可•羅斯巴什和麥可•揚,憑藉他們在研究生物鐘運行的分子機制方面的成就獲獎。2016年,日本科學家大隅良典憑藉在細胞自噬機制研究中取得的成就獲獎。
  • C肝病毒發現者拉開「諾獎周」序幕,明晚物理學獎得主揭曉
    3位C肝病毒發現者10月5日斬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拉開了2020年「諾獎周」的序幕。即將在北京時間10月6日傍晚亮相的則會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疫情下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抗擊病毒性疾病的功臣,不失為應景。按照慣例,諾貝爾獎得主名單會在每年10月上旬公布,隨後在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紀念日時舉辦頒獎晚宴。
  • 「黑洞」贏了,霍金的戰友們捧回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他們的科研成果都與「宇宙最黑暗的秘密」——黑洞相關。不少關注諾獎的專家學者發現物理學獎的獲獎領域越來越集中在天體物理學、粒子物理學、原子分子及光物理學和凝聚態物理學。從「規律」來看,大多數人認為今年獎項「又雙叒」頒給天體物理學有些意外。
  • 第 30 次搞笑諾獎公布,今年有 5 個中國老哥獲獎……
    與諾獎相比,搞笑諾獎每年的頒獎儀式更像是大 party,既有頒獎,也有戲劇,還有脫口秀以及扔(紙)飛機。每年頒發的 10 個獎項,除對標諾貝爾獎的生物、化學、醫學、物理、和平、經濟和文學等獎項之外,還包括其他隨機的細分獎項,年年花樣翻新。
  • 諾獎為何授予C肝病毒科學家
    Rice三位科學家因發現C型肝炎病毒而共同獲得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三人的工作大致是:Harvey J.Alter發現了C型肝炎;Michael Houghton分離出了C肝病毒的RNA片段(HCV-RNA),使得在分子水平檢測C肝病毒成為可能,這使C肝病毒很快地幾乎從輸血及血製品供應中絕跡,避免了大量的C肝感染。
  • 同樣發現C肝病毒,兩位華人學者為何與諾獎失之交臂?-虎嗅網
    來源:Cavallini James/BSIP/SPL今年10月5日,朱桂霖在該項目上的負責人Michael Houghton因為發現了C肝病毒被授予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朱桂霖和郭勁宏並不在三位獲獎者中,另兩位得獎者是紐約市洛克菲勒大學的Charles Rice以及曾就職於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Harvey Alter。諾貝爾獎被視為科學界的最高榮譽。但對Houghton來說,獲得諾貝爾獎和其他頂級榮譽卻讓他百感交集。「拿獎固然高興,」他說,「但是甜中帶澀,因為這些獎沒有直接獎勵我們整個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