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當地時間 9 月 17 日晚 6 點,第 30 次「首屆搞笑諾貝爾獎典禮」假裝在哈佛大學最大講堂桑德斯劇院舉行。
受疫情影響,這座可容納 1200 人的劇院裡,並沒有觀禮的來賓,但仍然有 10 位(組)幸運兒搶鮮獲得了 2020 年的(搞笑)諾貝爾獎(The Ig Nobel Prize)。
迄今走過三十個年頭的搞笑諾獎,設立初衷是為了表彰那些讓人忍俊不禁後又發人深省的研究(Research that makes people LAUGH, and then THINK)。
與諾獎相比,搞笑諾獎每年的頒獎儀式更像是大 party,既有頒獎,也有戲劇,還有脫口秀以及扔(紙)飛機。每年頒發的 10 個獎項,除對標諾貝爾獎的生物、化學、醫學、物理、和平、經濟和文學等獎項之外,還包括其他隨機的細分獎項,年年花樣翻新。
美國疫情肆虐,今年的頒獎改為純線上,獲獎者也不必自費到場,在線上領獎即可。今年的獎盃是一個六面均不同的蟲子籠,在設計上獨出機杼,提前以 pdf 的方式發給獲獎者,讓獲獎者列印後自行組裝。
按照慣例,獎盃依舊由廉價原材料製成,相信也放不了多久。證書則相對值錢很多,因為上面有真正諾獎得主的親筆籤名,也許是通過郵寄的方式交給獲獎者。
今年的主題是BUGS。當然,獎項可能跟主題無關,但獎盃和現場的音樂劇則圍繞該主題展開。
這個不平凡的 2020,是搞笑諾獎 30 周年的日子,誕生了史上最強的獲獎團隊。學霸菌帶大家先睹為快,看看究竟有哪些幸運兒得到了今年的搞笑諾貝爾獎。
聲學獎
今年的聲學獎由澳大利亞、瑞典、日本、美國和瑞士的聯合團隊獲得。
他們把揚子鱷放進密封箱內,研究在空氣中、潛水和氦氧氣中鱷魚發聲的變化。
為什麼要選揚子鱷呢?因為揚子鱷是爬行動物中的「活化石」,研究者們試圖通過這種方式了解恐龍的發聲系統。不得不說,這個實驗設計得還是蠻聰明的。此次獲獎可謂實至名歸。
心理學獎
今年的心理學獎由來自加拿大和美國的研究者獲得。
研究者建立了一套方法,可以通過眉毛來快速識別人群中的自戀者。
他們發現,相比於比較細長的眉毛,擁有明顯濃密和整齊眉毛的人,更有可能自戀。只是不知道他們對修眉紋眉怎麼看?
和平獎
今年的和平獎由南亞次大陸的印度和巴基斯坦政府獲得。
這一對歡喜冤家的外交行為十分搞笑,就像是半夜敲門騷擾別人的頑皮孩子 ——ring the doorbell and run。
目前這兩個國家都擁有核力量,希望都乖乖的,不要打架。
物理學獎
今年的物理學獎由澳大利亞、烏克蘭、法國、義大利、德國、英國和南非的聯合團隊獲得。
他們研究了高頻振動下蚯蚓的身體如何發生形變,並建立了模型。
該研究的意義在於有潛在的可能探測和控制一些生物物理過程,比如神經衝動的傳遞。
獲獎者說已經設計好了未來的實驗對象 ——肥貓。
經濟學獎
今年的經濟學獎由蘇格蘭、波蘭、法國、巴西、智利、哥倫比亞、澳大利亞和義大利的聯合團隊獲得。
研究者們試圖在國民收入與口口接吻之間建立量化聯繫,並藉此預測口口接吻的文化多樣性。
於是問題來了,你猜猜看,在貧富差距比較大一點的國家裡,口口接吻是更多呢,還是更少呢?
管理學獎
又有中國人獲獎啦!!!今年的管理學獎由中國團隊團夥獨攬!!!
這是一個未遂的僱兇謀殺團夥,層層轉包後,酬金從 200 萬降至 10 萬,於是團隊中的最終執行人反水,向暗殺對象傳遞信息。
圖片來源:南寧晚報
圖片來源:南寧晚報
很可惜,獲獎者不能領獎。不過這不妨礙我們在頒獎現場通過圖片向獲獎者「致意」—— 這怎麼跟電影裡的殺手不一樣捏~
昆蟲學獎
今年的昆蟲學獎由美國的 Richard Vetter 獲得。
他對蜘蛛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發現那些整天研究昆蟲的學者,其實很害怕蜘蛛。
畢竟,多了兩條腿,事情就不一樣了。
醫學獎
今年的醫學獎由荷蘭和比利時的聯合團隊獲得。
團隊研究了一種特殊的聲音恐懼症 —— 厭惡吧唧嘴,並且建立了這種病的臨床診斷標準。
又有問題來了,這種病在診斷後能治療嗎?獲獎者說:可以!所以,得了病也不要怕哦~
醫學教育獎
今年的醫學教育獎由搞笑諾獎史上最強天團獲得,他們是巴西、英國、印度、墨西哥、白俄羅斯、美國、土耳其、俄羅斯和土庫曼斯坦等九個國家的領導人。
在過去的半年多時間裡,他們用實際行動死亡人數證明了:比起科學家和醫生,政客們更能直接決定人們的生老病死。
同樣很可惜,這個史上最強天團現在沒能,未來也不能來領獎。我們只能通過圖片向他們「致意」。
材料科學獎
今年的材料科學獎由美國和英國的聯合團隊獲得。
他們進行了一次實驗考古學研究,拆穿了基於人種論的一個謠言:因紐特人冷凍自己的糞便做成刀子割肉。
獲獎者們的致辭都是在該項目的「實驗室」內完成。
廁紙應該是故意這麼擺放吧?
最後,很多搞笑諾獎的粉絲肯定會問:沒了觀禮來賓,誰來扔紙飛機呢?咱們可以看看線上如何扔紙飛機。
讓我們回顧一下當年扔紙飛機的盛況。
注意:這是張動圖
受疫情影響,今年的搞笑諾獎,只能在線上進行,這也是 30 年來的頭一回。搞笑諾獎官方也很貼心地提醒大家戴口罩。
搞笑諾獎組織方藉機繼續在線上擴大影響,頒獎直播與全球各地不同語種的科普組織合作。中文合作方是國內的果殼。
在美國一意孤行,中美關係如此緊張的當下,這種合作無疑展現出學界跨國別的團結。
不管川普怎麼信口開河,科學就是沒有國界,科普也沒有國界。
封面來源:搞笑諾獎官網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