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次搞笑諾獎公布!5個中國老哥在監獄獲獎......

2020-09-19 學術橋

來源:量子位、丁香學術等


雖然疫情仍在全球肆虐,但今天,第30次「第一屆搞笑諾貝爾獎」(永遠都是第一屆)還是如期開獎了。不過,今年有點不一樣,只能在線上假裝在哈佛大學舉辦頒獎典禮。



「冰凍粑粑刀」究竟好使不好使?聽不了別人吧唧嘴其實是一種病……


看到這些神奇的研究,就知道,疫情絲毫沒影響今年的搞笑諾貝爾獎一如既往的搞笑。


但有一說一,從聲學獎到材料科學獎,依然都是正經研究。


(畢竟,也不會有人為了搞笑把粑粑硬做成刀了吧……)


今年的主題是 bugs(蟲子),連獎盃都「令人髮指」:沒錯,就是這個5個面都印著大蟲子(當然包括程序bug)的紙殼子,還得獲獎者自己動手粘。



當然,肯定少不了「高額獎金」——高達10000000000000.00 的辛巴威幣(別數了,10 萬億,約合人民幣 0.18 元)。不過,就這還是一張 pdf,需獲獎者自己列印。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有五位來自中國的獲獎者,但可惜的是,五位老哥正在蹲監獄……很遺憾不能參加領獎……


話不多說,一起來看看都是什麼神奇的研究。



聲學獎

給鱷魚吸氦氣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人類吸了氦氣,聲音會變尖變卡通,不用變聲器,就能變聲papi醬。


這是因為氦氣的密度比空氣低,聲音在氦氣中傳播的速度比在空氣中快,所以根據 v=λf,人在吸入氦氣之後,發生腔裡空氣共振頻率就會變高,從而出現尖細的卡通音。


那麼鱷魚這樣總愛大叫的爬行動物,吸入氦氣也會有同樣的效果嗎?


今年的搞笑諾貝爾獎聲學獎,就頒給了這項研究,獲獎者是史蒂芬·雷伯(Stephan Reber)、西村武(Takeshi Nishimura)、朱迪斯·佳尼斯(Judith Janisch)、馬克·羅伯遜(Mark Robertson)和特庫姆塞·費奇(Tecumseh Fitch)。



這群研究人員很好奇,交配季節裡,鱷魚們發出的聲音是否是在宣傳體型。於是,他們「招募」了一隻經常發出叫聲的成年雌性揚子鱷,把它放在密封箱裡,讓它吸入正常空氣或者氦氧混合氣體。


所以,鱷魚吸了氦氣會發出唐老鴨的叫聲嗎?這項研究證明,會啊。



DOI:10.1242/jeb.119552

https://jeb.biologists.org/content/218/15/2442


心理學獎

看眉毛,就能識別自戀


心理學獎,則頒給了「自戀的眉毛」,獲獎者是米蘭達·賈科敏(Miranda Giacomin)和尼克拉斯·魯萊(Nicholas Rule)。


他們發現,看一個人的眉毛長啥樣,就能準確判斷出一個人是不是自戀狂。



他們的結論是,獨特的眉毛往往揭示了自戀的性格。


所以右邊這位獲獎者擋住了自己的眉毛是在暗示什麼……


DOI:10.1111/jopy.12396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111/jopy.12396


和平獎

按了門鈴就跑


按完別人家門鈴就跑,這種小學雞行為你幾歲幹過?



大量新聞報導顯示,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外交官們,就挺喜歡半夜偷偷按對方門鈴,然後拔腿就跑的。


《衛報》還援引了一位退休的印度外交官的觀點表示,這類騷擾「既不新鮮也不罕見」。


因此,印度和巴基斯坦政府榮獲了2020年搞笑諾貝爾獎和平獎。


物理學獎

喝了酒的蚯蚓會跳舞


物理學獎,頒給了伊萬·馬克西莫夫(Ivan Maksymov)和安德裡·波託茨基(Andriy Pototsky)。他們通過實驗探究了高頻率振動下蚯蚓的形變。


振動一池水,你會發現,在一個臨界頻率以上,水面就會形成駐波。這一現象被稱為「法拉第波」。


馬克西莫夫和波託茨基推斷,由於許多生物大部分由液體構成,因此在合適的條件下,它們應該會經歷駐波。於是,他們選擇蚯蚓來進行實驗,這是因為蚯蚓「擁有流體靜力學的骨架,柔軟的皮膚和充滿液體的體腔」,並且很便宜。



具體而言,研究人員先把蚯蚓放在濃度20%的乙醇裡待了2分鐘,使其身體固定,然後將其放到薄薄的特氟隆板上,對板子施加垂直振動,讓蚯蚓也跟著蹦起來。


他們使用雷射測振儀來檢測活蚯蚓的振動。果然,二人記錄到了法拉第波出現的關鍵轉變。


需要強調的是,這真的是一項正經研究。作者認為,這一研究結果「可以用來開發新的技術,用於探測和控制活體內部的生物物理過程(如神經衝動的傳播)」。


DOI:10.1101/868521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abs/10.1111/jopy.12396


經濟學獎

貧富差距越大,越愛親親


經濟學獎獲得者們的獲獎理由,是他們試圖量化不同國家的貧富差距與人們接吻的平均數量之間的關係。


他們發現,貧富差距越大的地區,人們接吻的頻率越高。


作者總結說,原因可能是,在資源競爭更加激烈的國家,接吻在維持長期穩定的伴侶關係方面有著重要作用,所以人們會傾向於更多地親吻他們的伴侶。



DOI:10.1038/s41598-019-43267-7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8-019-43267-76


管理學獎

外包「買兇拍人」也能「套娃」



今年的管理學獎頒給了五位中國「殺手」:奚廣安、莫天祥、楊康生、楊廣生和凌顯四。


不過,由於他們還在監獄裡,所以目前沒有人能來領獎。


圖片來源:南寧晚報


表面上,這只是2019年的一起謀殺未遂案,但其實這是一個終極套娃的故事。


僱主出資200萬元,僱傭殺手甲殺人;

甲收到200萬元後,出資100萬僱傭殺手乙;

乙收到100萬元後,出資27萬僱傭殺手丙;

丙收到27萬元後,出資20萬僱傭殺手丁;

丁收到20萬元後,出資10萬僱傭殺手戊。



簡單來說,就是僱主僱傭甲僱傭乙僱傭丙僱傭丁僱傭戊去殺人,每個人中間還賺了點差價,堪稱外包界的模範選手。


但事實上,這場謀殺案沒辦成,因為殺手戊覺得,10萬元不值得他動手。


所以他找了「暗殺對象」本人談判,一起偽造死亡現場,免費拿得10萬元,最終沒有人死亡。


圖片來源:南寧晚報


昆蟲學獎

昆蟲學家好多都怕蜘蛛



今年的昆蟲學獎頒給了理察·維特(Richard Vetter),來源於他在2013年一個「驚人」的發現:


儘管,昆蟲學家經常要與昆蟲打交道,但他們對蜘蛛的反應與對昆蟲的反應完全不同。


也就是說,從事昆蟲研究、日常與蒼蠅蚊子白蟻「作伴」的昆蟲學家,其實可能非常害怕蜘蛛。


這種恐懼感可能來源於童年,甚至從事昆蟲研究後,這種感覺也消除不了。


雖然蜘蛛不是昆蟲(屬於節肢動物),不過這一發現仍然讓人驚奇。


當然,研究表明,如果父母對自然界有真正的興趣,並能影響孩子也產生這種興趣,那麼這種恐懼感發生的概率就會更小。


例如這隻前段時間火爆全網的小蜘蛛盧卡斯,就打破了許多觀眾對蜘蛛的固有看法。



DOI:10.1093/ae/59.3.168

https://academic.oup.com/ae/article/59/3/168/6813


醫學獎

聽不得人「吧唧」嘴,這是病


想像一下,如果舍友在你面前吃東西,你是不是一聽到吧唧嘴的聲音就特別難受?


哪怕不是吧唧嘴,只是咀嚼的聲音都讓你憤怒、厭惡,甚至想要攻擊對方?


——可能不是舍友有問題,而是你有恐音症!


這是今年搞笑諾貝爾醫學獎的發現,獲獎者包括尼克·維林克(Nienke Vulink)、達米亞·丹尼斯(Damiaan Denys)與阿諾德·范·隆(Arnoud Van Loon),其中一位隔著屏幕吃著蘋果。



好在,這樣的煩躁感並不是無藥可救。


在聽到這種聲音時,想像自己走在泥潭裡,這是鞋子與溼乎乎的泥巴接觸的「biaji」聲,就不會生氣了。


(不過,食物香氣本身已足以讓人狂躁)


DOI:10.1371/journal.pone.0054706

https://journals.plos.org/plosone/article?id=10.1371/journal.pone.0054706


DOI:10.1016/j.jad.2017.04.017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165032716321681


醫學教育獎

政客幹掉醫學


今年的醫學教育獎頒給了一系列國家領導人,他們分別來自巴西、英國、印度、墨西哥、白俄羅斯、美國、土耳其、俄羅斯、土庫曼斯坦。



唐納·川普本人也獲得了這次的搞笑諾貝爾醫學教育獎。


獲獎理由:在過去的半年多時間裡,他們用實際行動死亡人數證明了:比起科學家和醫生,政客們更能直接決定人們的生老病死。


同樣很可惜,這個史上最強天團現在沒能,未來也不能來領獎。我們只能通過圖片向他們「致意」。


材料科學獎

便便冰刀真的不好用


還記得去年摘下搞笑諾貝爾獎物理學獎的研究「袋熊便便為什麼是立方體」嗎?


今年的材料科學獎依舊有點味道,再次頒給了便便相關的研究,共有7位獲獎者。

這7位研究者(通過不可描述的實驗)發現,用冰凍便便做的刀子其實根本不好用。



至於這7位研究者為什麼要製作這個冰凍屎刀,我們來看看他們的論文摘要。


據歷史記載,一個因紐特人用自己冷凍的糞便製作了一把刀來屠狗,並把它宰了。為了評估這種說法的有效性,我們做了一項實驗來研究。


事實上,為了儘可能還原歷史記載中的場景,這些人中的一人模擬北極因紐特人的飲食,吃了8天的高蛋白和脂肪酸食物,研究者們從第四天開始收集他的便便。



隨後,他們將這些便便放在-50℃的乾冰中,確保它們充分冰凍。


但實驗證明,冰凍屎刀並不好用,他們並不能切開普通的獸皮。



DOI:10.1016/j.jasrep.2019.102002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352409X19305371


以上,就是今年搞笑諾貝爾獎的全部10個獎項。


所以最後,再來呼應一下主題吧,你覺得這些研究夠bug嗎?


搞笑諾獎官方很貼心地提醒大家戴口罩



參考連結:
https://www.improbable.com/ig-about/winners/


本文內容及未標註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分享之用,不代表本號觀點。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與我們聯繫或者請留言通知我們刪除。

來稿和內容合作信箱:qiaoqiao@acabridge.edu.cn

相關焦點

  • 第 30 次搞笑諾獎公布,今年有 5 個中國老哥獲獎……
    美國當地時間 9 月 17 日晚 6 點,第 30 次「首屆搞笑諾貝爾獎典禮」假裝在哈佛大學最大講堂桑德斯劇院舉行。 與諾獎相比,搞笑諾獎每年的頒獎儀式更像是大 party,既有頒獎,也有戲劇,還有脫口秀以及扔(紙)飛機。每年頒發的 10 個獎項,除對標諾貝爾獎的生物、化學、醫學、物理、和平、經濟和文學等獎項之外,還包括其他隨機的細分獎項,年年花樣翻新。
  • 2020搞笑諾獎揭曉,川普獲獎,還有這5個中國人
    搞笑諾貝爾獎(Ig Nobel Prizes)由美國人馬克·亞伯拉罕斯(Marc Abraham)創辦。此人還創辦了一份科學幽默雜誌——《不大可能研究年報》(Annals of Improbable Research)。從1991年開始每年頒獎一次搞笑諾貝爾獎,至今已經走過30個年頭。
  • 有多少閒得蛋疼的研究得了今年搞笑諾獎?獲獎者還有中國人?
    一年一度的搞笑諾獎如期而至!而且,今年果殼成為了搞笑諾貝爾獎中國區的獨家合作夥伴,這也是搞笑諾貝爾獎首次與中國機構有正式官方合作~撒花花花花~好了,我們來講講今年的頒獎。美國東部時間9月17日,第30個第一屆搞笑諾貝爾獎隆重登場。
  • 搞笑諾獎2020:搞笑背後,發人深省
    文丨科研公路社美國當地時間 9 月 17 日晚 6 點,第 30 次 「首屆搞笑諾貝爾獎典禮」 結果出爐。和往屆一樣,今年的搞笑諾獎,讓人捧腹大笑,又發人深省。比如,川普等九個國家的領導人,因在過去的半年多時間裡,給奮戰在一線的科學家和醫生們頻頻 「上課」,而榮獲醫學教育獎。再比如,5 位廣西人因在 「僱兇殺人」 過程中層層外包,導致酬金從 200 萬降至 10 萬,最終執行人反水,向暗殺對象傳遞信息,而這五位已經入獄的團夥,獲得今年的管理學獎。
  • 搞笑諾獎2020:搞笑背後,發人深省
    文丨科研公路社美國當地時間 9 月 17 日晚 6 點,第 30 次 「首屆搞笑諾貝爾獎典禮」 結果出爐。和往屆一樣,今年的搞笑諾獎,讓人捧腹大笑,又發人深省。比如,川普等九個國家的領導人,因在過去的半年多時間裡,給奮戰在一線的科學家和醫生們頻頻 「上課」,而榮獲醫學教育獎。
  • 【重要通知】我準備報名明年的搞笑諾獎了!請大家支持我!
    今天我乾脆就給大家介紹下這個獎究竟多搞笑多牛逼,說不定明年你就在獲獎名單看到我了一、什麼是搞笑諾獎?水平直逼諾獎!很多人以為搞笑諾獎就是個野雞獎,每年就隨便盤點幾個沙雕論文,大家口嗨一下就散場,評選人的學歷撐死也就是個銀教授之類的...錯!
  • |諾獎專欄|2020年生理或醫學誰獲獎? 為什麼獲獎?
    #(中國香港)根據您的位置撥號+8675536550000 (中國大陸)+85230018898 (中國香港)關注我們,獲取最新資訊一年一度諾貝爾獎項獲獎者公布儀式將從今天開始。我們一如既往通過|諾獎專欄|為各位報導誰獲獎?為什麼獲獎?
  • 川普喜獲諾貝爾獎——搞笑版的!同獲此殊榮的還有5個中國殺手
    從1991年開始,每年頒獎一次,至今已經走過30個年頭。入選「搞笑」版諾貝爾獎的科學成果必須不同尋常,能激發人們對科學、醫學和技術的興趣。與其他學術獎不同,搞笑諾貝爾獎得主不會拿到任何獎金,得不到各方讚譽,更不可能使科學出現革命性進步,但是所有獲獎的研究都曾在著名學術雜誌上發表。
  • 五個中國殺手與川普同獲「搞笑諾獎」
    而外國人,哦,在哈佛大學頒發搞笑諾貝爾獎已經好多年了。在今年的搞笑操作中,川普分享了搞笑諾獎「醫學教育獎」。令人「興奮」的是,國人這次也並未缺席,五位殺手用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套娃式分包操作喜提了今年的「管理科學獎」(見本推送的最後一條)。
  • 貧富差距越大,人們接吻越多 | 搞笑諾獎
    原創 Cloud 果殼 收錄於話題#搞笑諾貝爾獎7個噹噹當~今天,新鮮的第30個第一屆搞笑諾貝爾獎隆重開獎啦!和往年一樣,果殼第一時間帶來頒獎回顧和解讀。而且,今年果殼成為了Ig Nobel中國區的獨家合作夥伴,這也是搞笑諾貝爾獎首次與中國機構有正式官方合作~撒花花花花~想不想知道今年的獎項又有什麼「么蛾子」?這周五和周六,鎖定果殼,我們一起看搞笑諾貝爾獎!指路:- ↓本文是本屆搞笑諾獎的經濟學獎。- 有今年所有獎項的回顧。
  • 又有多少閒得發慌的研究榮獲今年的搞笑諾貝爾獎?
    原創 李小葵 果殼一年一度的搞笑諾獎如期而至!而且,今年果殼成為了搞笑諾貝爾獎中國區的獨家合作夥伴,這也是搞笑諾貝爾獎首次與中國機構有正式官方合作~撒花花花花~好了,我們來講講今年的頒獎。
  • 搞笑諾貝爾獎又來了:材料科學獎,有「味道」的研究~~~
    美國當地時間9月17日晚6點,第30次「首屆搞笑諾貝爾獎典禮」在線上舉行。(嗯,您沒看錯,永遠都是第一屆!)迄今走過三十個年頭的搞笑諾獎,設立初衷是為了表彰那些「乍看之下令人發笑,之後發人深省」的榮譽成就。
  • 一年一度的搞笑諾貝爾獎來了,獲獎者還有中國人
    一年一度的搞笑諾獎如期而至!美國東部時間9月17日,第30個第一屆搞笑諾貝爾獎隆重登場。由於疫情的緣故,這次頒獎典禮並沒有在經典的哈佛大學桑德斯劇院舉行,而是開了一個盛大的視頻會議。為了跟主題契合,今年的獎盃也是蟲子主題:獲獎者會收到一份PDF文件,列印出來後按照說明粘起來,會得到一個「獎盃」,其中5面分別印有1種蟲子,有跳蚤、蟑螂、計算機bug、諾如胃蟲,以及大眾的甲殼蟲轎車,另外一面印的是粘貼指南。
  • 廣西5殺手外包殺人,榮獲2020搞笑諾貝爾獎
    」 這「搞笑諾貝爾獎」也挺有來頭,第一屆搞笑諾貝爾獎從1991年開始,到今年的2020年已經是第30屆了。 他們創立搞笑諾貝爾獎的目的是想選出那些「乍看之下有點搞笑,仔細想想又挺好玩」的研究,分別設有搞笑諾貝爾生物、醫學、物理、和平、經濟文學等固定獎項,還會隨機添加公共衛生、考古等隨機獎,中國廣西這5位殺手得的就是隨機添加的管理獎。
  • 2020年度搞笑諾貝爾獎管理學獎給了5位中國人, 2021兩位可能獲獎
    菠蘿科學獎被人稱之為「中國版搞笑諾貝爾獎」,它脫胎於從1991年開始由科學幽默雜誌主辦的搞笑諾貝爾獎,該獎項的目的是選出一些「乍看之下令人發笑,之後發人深省」的研究成果,所以在搞笑諾貝爾獎的頒獎儀式上,總能看到一些奇奇怪怪的發明。  美國東部時間2020年9月17日,第30屆搞笑諾貝爾獎隆重登場。
  • 中國「團隊」斬獲第30屆搞笑諾貝獎管理學獎!和川普一起獲獎
    別覺得真的是無釐頭搞笑,搞笑諾貝爾獎的很多得主確是真正有才識的科學家們,比如俄羅斯裔荷蘭物理學家安德烈·海姆,2000年因為「磁懸浮青蛙」而獲得搞笑諾貝爾獎,他當年還親自參加了頒獎典禮。2010年他以「在二維石墨烯材料的開創性實驗」而與其學生康斯坦丁·諾沃肖洛夫一同獲得了201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從而成為迄今為止唯一一位「雙料諾貝爾獎得主」。
  • 給科學家官員頒「中國諾獎」,需要多大的勇氣?公眾有5個疑問
    「中國諾獎」第五次頒獎,估計很少有人預料到在短短在幾個小時內上了各大平臺熱搜,特別是關於「副省長拿下中國諾獎」的消息,一度上升至頭條榜首,格外受到關注。為何?因為這次評獎打破了人們傳統的認識。一般情況下,這樣的大獎是不頒給現職官員的,沒有先例,極易引起爭議,評委會敢於作出這樣的決定,是需要很大的勇氣的。
  • 2016 搞笑諾貝爾獎公布:大眾汽車因 「排放門」獲獎…
    搞笑諾貝爾獎是對真正的諾貝爾獎的模仿,每年在哈佛大學舉辦頒獎典禮。今年的其它獲獎原因還包括分析石頭的性格,以及當你彎下腰、從兩腿之間看過去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等等。乍看上去,這些研究似乎都荒誕不經,但細看之下就會發現,很多研究實際上都是為了解決實際問題而開展的。
  • 五個中國江湖人士的爆笑結局,竟然與川普同獲「搞笑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人人知道,主要設置的獎項: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和平獎、諾貝爾經濟學獎。但在這個諾貝爾獎之外,還有一個「搞笑諾貝爾獎」。比如2005年,每年都在「搞笑諾貝爾獎」臺上掃走紙飛機的格勞貝爾首度在大會中缺席,因為他成為了真正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得主,這個時候正在出席諾貝爾獎的頒獎典禮。事實上,雖然"搞笑諾貝爾獎"自評選至頒獎都在搞笑,但在其獲獎者中也不乏飽學之士,甚至還有一些政壇要人,包括法國總統雅克·席哈克和美國前副總統詹姆斯·丹佛斯·奎爾。
  • 搞笑諾貝爾獎承包一年的笑點,但其中一人掃地「掃」出真正的諾獎
    收集30名5歲兒童的唾液樣本以調查其一天的唾液分泌量。(化學獎)用嘴叼一支鋼筆能令人微笑,而這會令人更加開心——然後發現並非如此。(心理學獎)測量撓痒痒的快感。(反諾貝爾和平獎)他們在駕駛車輛時測量大聲叫喊和罵人的頻率、動機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