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贏了,霍金的戰友們捧回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2020-10-07 極客公園


四年三中,你有你的選擇,而諾貝爾物理學獎選擇天體物理學。

10 月 6 日,2020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摘得此項榮譽,羅傑·彭羅斯「獨享」一半的獎金。他們的科研成果都與「宇宙最黑暗的秘密」——黑洞相關。

羅傑·彭羅斯用數學方法證明了黑洞是廣義相對論的直接結果。萊因哈德·根澤爾和安德裡亞·格茲兩人各自都在銀河系中心發現了一個超大質量的緻密天體。值得一提的是,格茲是有史以來第四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

不少關注諾獎的專家學者發現物理學獎的獲獎領域越來越集中在天體物理學、粒子物理學、原子分子及光物理學和凝聚態物理學。從 2015-2019 年,獲獎的領域分別是粒子物理學、凝聚態物理學、天體物理學、原子分子及光物理學和天體物理學。從「規律」來看,大多數人認為今年獎項「又雙叒」頒給天體物理學有些意外。

北京時間 2019 年 4 月 10 日,人類首張黑洞照片面世,這是人類獲得關於黑洞的第一個直接視覺證據,證實了愛因斯坦廣義相對論在極端條件下仍然成立。

該黑洞位於室女座一個巨橢圓星系 M87 的中心,距離地球 5500 萬光年,質量約為太陽的 65 億倍。它的核心區域存在一個陰影,周圍環繞一個新月狀光環。

18 世紀末,英國哲學家、數學家約翰 · 米歇爾論斷存在比太陽更大質量的天體,連光速都不足以逃離它們的引力,所以人類無法預測到它。1916 年,愛因斯坦發表了廣義相對論。德國天文學家和物理學家卡爾·施瓦茨席爾德提出了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的第一個嚴格解,推算出了施瓦茨席爾德半徑,即物體坍縮成黑洞的閾限值。

直到 20 世紀 60 年代,這些解都被認為是純粹的理論推測,即恆星和黑洞呈正球體和完全對稱的理想狀態。然而愛因斯坦本人並不相信黑洞的存在。

1965 年,在愛因斯坦去世 10 年之後,彭羅斯證明,只要時空中存在二維的俘獲面(trapped surface),奇點就不可避免地形成,一個俘獲面會迫使所有光線指向一個中心,不管表面是向外還是向內彎曲。利用俘獲面,彭羅斯證明黑洞總是隱藏著一個奇點,即一個時間和空間的邊界,也就是說在那裡,所有已知的自然法則都停止了。一旦物質開始坍縮並形成俘獲面,坍縮就再也沒有可能停止。

不少學者認為,彭羅斯的開創性論文是愛因斯坦以來對廣義相對論最重要的貢獻。1970 年,霍金和彭羅斯共同發表論文提出,如果廣義相對論(以及其他幾個數學條件)是正確的, 那麼在宇宙大爆炸必然是從一個奇點開始的。

儘管看不到黑洞內部,但是我們可以觀察到黑洞巨大的引力如何牽引著周圍恆星運動。根澤爾和格茲的功勞就在於此。

一百年前,美國天文學家 Harlow Shapley 確定了銀河系的中心——人馬座的方向。天文學家發現那裡有強大的無線電波,他們將源頭稱為「人馬座 A*」。等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人們明確發現人馬座 A * 佔據了銀河系中心,銀河系內的所有恆星都圍繞其運行。

但一直到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我們才有了更大的望遠鏡和更好的設備,可以對人馬座 A * 進行更為系統的研究。根澤爾和格茲分別啟動了各自的項目,試圖透過厚厚的塵埃雲觀察銀河系的中心。兩個的研究團隊開發和完善各自的技術,構建特殊的儀器致力於長期的研究。

學者發現恆星在中心到一個光月的半徑距離內移動地最快,此區域外的恆星呈現更為有序的橢圓運動。一顆名為 S2 的恆星在不到 16 年的時間內就轉了一圈,而太陽要花 2 億多年。兩組的觀測走向一致,在銀河系中心隱藏著一個看不見的超大質量物體,在不超過太陽系的空間中聚集了約 400 萬個太陽的質量,使周邊恆星急速旋轉。黑洞是唯一可能的解釋。

彭羅斯指出黑洞是廣義相對論的直接結果,但在奇點的無限強引力下,這個理論就不再適用了。未來理論物理學領域必須把物理學的兩大支柱——相對論和量子力學結合在一起,而這兩者正好在黑洞的最深處交匯。

用一句簡單的話解釋,三位獲獎者分別在理論和實踐層面讓我們對黑洞有了更加深入的認知。2020 年當世界都在被新冠疫情「肆虐」,頒獎現場有位記者提出了一個非常「應景」的問題,這些發現如何改變地球上人類的生活?格茲說道,這是一個非常宏觀的研究,你也不知道對人類世界會有什麼影響,但是這是人類知識的進步,對我們理解物質世界和宇宙的建立有重要意義。


獲獎者簡介:

羅傑·彭羅斯出生於 1931 年 8 月 8 日,1965 年他以著名論文《引力坍塌和時空奇點》為代表的一系列論文,和著名數學物理學家史蒂芬. 霍金一起創立了現代宇宙論的數學結構理論。1975 年,與史蒂芬·霍金一起被授予倫敦皇家天文學會艾丁頓獎。1994 年,被伊利莎白二世封為爵士。

萊因哈德·根澤爾 1952 年出生於德國法蘭克福,現任慕尼黑馬克斯-普朗克太空物理學研究所所長,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物理系教授,慕尼黑大學名譽教授。

安德裡亞·格茲 1965 年生於美國紐約市,現為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格茲是迄今第四位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科學家。


本文作者:沈知涵

題圖來源:諾貝爾獎委員會

責任編輯:於本一

本文由極客公園 GeekPark 原創發布,轉載請添加極客君微信 geekparker。



相關焦點

  • 剛剛,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霍金的戰友們!黑洞「吸納」全部獎金
    ——黑洞的發現而分享了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物理學獎委員會 (Nobel Committee for Physics) 主席戴維•哈維蘭 (David Haviland) 表示: 「這些問題不僅包括它們的內部結構,還包括如何在黑洞附近的極端條件下驗證我們的引力理論。
  • 剛剛,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布!霍金「戰友」獲獎,他們揭示了黑洞和銀河系的秘密
    瑞典皇家科學院在關於本次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新聞稿中說,這三位科學家分享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是因為他們關於宇宙最奇特現象之一黑洞的發現。延伸閱讀:剛剛,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布!霍金「戰友」獲獎,黑洞「吸納」全部獎金央視新聞報導,當地時間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
  • 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3位研究黑洞的科學家獲獎,霍金本應有姓名
    本次獎項與黑洞有關,其中一部分由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獲得,以表彰他「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一次強有力預測」。,也就是說,如果霍金仍在世的話,今年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人,或許不會只有彭羅斯一人。
  • 諾貝爾物理學獎公布!3位研究黑洞的科學家獲獎,霍金本應有姓名
    Rice)三人,他們因發現了C型肝炎病毒,榮獲了今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0 月 6 日傍晚,2020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也正式出爐。本次獎項與黑洞有關,其中一部分由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獲得,以表彰他「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一次強有力預測」。
  • 剛剛,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布!霍金「戰友」獲獎,黑洞「吸納...
    央視新聞報導,當地時間10月6日,瑞典皇家科學院常任秘書戈蘭·漢松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因為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測」。黑洞「吸納」全部獎金據諾獎官方介紹,本次諾貝爾物理學獎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獲獎原因是其「發現黑洞的形成是對廣義相對論的穩定預測」。
  • 黑洞真的存在嗎?研究黑洞的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研究黑洞的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文/袁玉剛 圖/來自網際網路 圖1 2020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2020年10 月 6 日,2020 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英國數學物理學家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德國天體物理學家萊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美國天文學家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女),獎勵他們在黑洞研究中做出的貢獻。
  • 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黑洞,或許是因為錯過了霍金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羅傑·彭羅斯,因他發現黑洞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一個預言;萊因哈特·根策爾,安德烈婭·蓋茲,因他們發現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緻密天體。張雙南: 黑洞研究者們已經等待太久了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粒子天體物理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粒子天體物理重點實驗室主任黑洞研究獲得諾獎一直是眾望所歸的,黑洞研究者們已經等待太久了。
  • 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黑洞,或許是因為錯過了霍金-虎嗅網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羅傑·彭羅斯,因他發現黑洞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一個預言;萊因哈特·根策爾,安德烈婭·蓋茲,因他們發現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緻密天體。張雙南: 黑洞研究者們已經等待太久了 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粒子天體物理中心主任,中國科學院粒子天體物理重點實驗室主任黑洞研究獲得諾獎一直是眾望所歸的,黑洞研究者們已經等待太久了。
  • 如果霍金還活著,會分享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嗎?
    繼去年之後,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再次花落天體物理學!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今天傍晚頒出。「諾獎在過去的四年中三次頒給了天體物理學研究,代表了人類對宇宙奧秘的永無止境的追求,也是諾獎對這類純粹好奇心驅使的科學探索的褒獎。」
  • 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首次授予黑洞研究!霍金或擦肩而過
    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首次授予黑洞研究!霍金或擦肩而過 2020-10-08 22:37:58 來源 : 環球科學 剛剛,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
  • 諾貝爾物理獎獎頒布,華人獲諾獎最多的領域:霍金「戰友」獲獎
    剛剛,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另一半授予雷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以表彰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現象之一——黑洞」。
  • 諾貝爾物理獎獎頒布,華人獲諾獎最多的領域:霍金「戰友」獲獎
    剛剛,瑞典皇家科學院在斯德哥爾摩宣布,將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一半授予羅傑·彭羅斯(Roger Penrose),另一半授予雷因哈德·根澤爾(Reinhard Genzel)和安德裡亞·格茲(Andrea Ghez),以表彰他們「發現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現象之一——黑洞」。
  • 諾貝爾物理獎首次頒向黑洞!霍金好友加冕,第四位女性獲獎者誕生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圖片來自:Nobel Media)其中,彭羅斯獲獎原因是發現黑洞形成是廣義相對論的有力預言,他將獲得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的一半。根澤爾和蓋茲獲獎原因是發現了銀河系中心的超大質量緻密天體,兩人將分享另一半獎金。
  • 今年的諾貝爾物理獎終於頒發給了黑洞,霍金是不是非常委屈
    2020年諾貝爾物理獎終於公布了,結果卻出乎所有人意料,居然頒發給了關於黑洞的研究,好像是諾貝爾獎委員會給全世界開了一個玩笑。在諾貝爾物理學獎上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就是天體物理學、粒子物理學、原子分子及光物理學和凝聚態物理學四大領域輪流轉
  • 諾貝爾物理獎首次頒向黑洞!霍金好友加冕,第4位女性獲獎者誕生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圖片來自:©Nobel Media)1988年,因為「彭羅斯–霍金奇點定理」共同獲得了沃爾夫物理學獎。最後一位是Andrea Ghez,安德裡亞·蓋茲,1965年生於美國紐約,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唯一女性獲得者,同時也是第四位
  • 第4位女性得主:今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誰?
    如果要給今年的物理學獎尋找一個主題,那麼只有兩個字——黑洞。說到意料之外,這一次的諾貝爾物理學獎與去年的評獎主題略微有些相似之處。去年有一位宇宙學家和兩位行星科學家獲獎,今年則又是與天文學研究有關。不過仔細想來,這兩屆諾獎雖然都是關於天文學,探究人類在宇宙中的位置,但是研究尺度有所不同,研究領域也有差別。
  • ...黑洞|史蒂芬·霍金|瑞典皇家科學院|諾貝爾物理學獎|羅傑·彭羅斯
    公眾很關心的一個問題是:如果英國物理學家史蒂芬·霍金也在世,是否也應獲得此次諾獎?因為在羅傑·彭羅斯1965年提出黑洞中心的時空奇點的理論後,是霍金將其發展,應用於宇宙大爆炸的奇點。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給了研究黑洞的三位科學家。圖為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羅傑·彭羅斯(右)與史蒂芬·霍金(左)。
  • 2020 諾貝爾物理學獎頒獎,今年的主題是宇宙黑洞
    北京時間今天下午 6 點左右,2020 諾貝爾物理學獎正式公布(比預定的公布時間晚了差不多 20 分鐘,原因是組委會會在公布前給獲獎者打電話,今天電話一直沒打通……),和昨天的生理學或醫學獎一樣,今年的物理學獎也是 3 位科學家分享,他們分別是 Roger Penrose、Reinhard Genzel 和 Andrea Ghez。
  • 2020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霍金好友發現神奇的「黑洞」
    從1901年至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已頒發113次,其中最年輕的獲獎者為25歲,最年長者為96歲,此前歷屆得主中有三位女性。目前唯一已知的解釋是,那是一個超大質量的黑洞。此外,在今年物理學獎公布之後,有多位人士感嘆史蒂芬·霍金的逝去。
  • 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黑洞理論終獲獎
    "今年的獲獎者在我們宇宙最黑暗的角落發現了秘密。但這不僅僅是一場舊的冒險即將勝利結束,更是一場新的冒險的開始。瑞典烏普薩拉大學理論物理學教授烏爾夫-丹尼爾森說:"隨著我們的探測越來越接近黑洞的地平線,自然界可能會有新的驚喜。"蓋茲(Ghez)是第四位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女性,她出生於紐約市,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