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諾貝爾物理獎終於公布了,結果卻出乎所有人意料,居然頒發給了關於黑洞的研究,好像是諾貝爾獎委員會給全世界開了一個玩笑。
在諾貝爾物理學獎上有一個不成文的規矩,就是天體物理學、粒子物理學、原子分子及光物理學和凝聚態物理學四大領域輪流轉,一般一年分一個,2019年諾貝爾獎就頒給了天體物理學領域,分別是宇宙學理論和系外行星的發現,2018年則是雷射領域,就算輪也該輪到凝聚態物理了,可是諾貝爾獎委員會偏偏不走尋常路,又一次頒給了天體物理學,要知道2017年的引力波就屬於天體物理學,這麼算下來天體物理學已經四年獲得三次諾貝爾獎了,這讓凝聚態物理有點不服。
不過仔細分析這也並不意外。
諾貝爾獎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規則,那就是獲獎者不能超過三個人,再看看今年的獲獎者,分別是羅傑.彭羅斯、萊因哈德.根策爾和安德烈婭.蓋茲。看到羅傑.彭羅斯是不是有點熟悉,要是對他不熟悉的話,一定知道他的合作者,他的合作者就是著名的霍金。
這些年來,人們一直在為霍金沒有獲得諾貝爾獎抱不平,其實諾貝爾獎委員會也是有苦難言,在黑洞理論上,彭羅斯和霍金的貢獻難分高下,應該說彭羅斯的貢獻還大一點,彭羅斯是第一個從廣義相對論出發完美地證明了黑洞存在的數學家,注意了,是數學家,而霍金則是和他一起闡明了其物理意義的物理學家,要是頒發給黑洞諾貝爾物理獎的話,不給誰都說不過去。
在當時情況下,不給誰也沒有關係,因為他們的理論都還沒有得到證實,要是一種理論沒有得到證實就頒獎,那是非常危險的,要是以後觀測證明是錯的,那怎麼辦?在歷史上,諾貝爾獎委員會這種事業辦過不少,諾貝爾獎委員會也擔心再次自擺烏龍,繼續成為科學史上的笑柄。
不過在萊因哈德.根策爾和安德烈婭.蓋茲觀測到黑洞之後,再頒發給黑洞諾貝爾獎就順理成章了,不過又遭到了獲獎者不超過三人規則的限制。
前面已經說過,彭羅斯和霍金的貢獻難分軒輊,不給誰也說不過去,可萊因哈德.根策爾和安德烈婭.蓋茲的貢獻也同樣難分高下,一個不給一個給也說不過關,於是諾貝爾獎委員會就採取了最極端的辦法。
那就是等,等某一位大神去世,只要有一個大神去世,那麼就剩下三個了,事情就好辦了,因為諾貝爾獎是不會辦法給已經過世的科學家的。而且這一招也確實有先例,2017年諾貝爾獎頒發給了引力波就是因為這個,當時架設LIGO探測引力波是四位大師,可就在發現引力波之前,有一位不幸去世了,所以引力波就立刻獲得了諾貝爾獎,都有了先例了,諾貝爾獎委員會就不著急了,那就等吧。
從這方面看,霍金是最熬不住的,他百病纏身肯定熬不住其餘三位,果然2018年霍金就去世了。
諾貝爾獎委員會也長舒一口氣,終於把諾貝爾獎頒發給了黑洞,從這個意義上說,霍金確實有點委屈,不過對於這些偉大科學家來說,是不是獲獎都並不重要,他們的名字都會因為他們的偉大成就永遠鐫刻在人類歷史上。
這次諾貝爾獎還有一點創造了歷史,就是彭羅斯作為數學家獲得了諾貝爾獎,諾貝爾獎沒有數學獎這個大家都知道,數學家要想獲得諾貝爾獎太難了,之前只有數學家納什獲得了經濟學獎,不過經濟學家並不是正宗的諾貝爾獎,所以說彭羅斯算是創造了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