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疑|諾獎得主們對C肝病毒做了些什麼?

2020-12-05 安徽網

新華社北京10月5日電   人類的生存發展史也是一部與病毒的「鬥爭史」。肝炎就是人類長期面臨的最嚴重健康挑戰之一。

所幸的是,經過幾代科學家的探索,人類已摸清幾種肝炎病毒的「全貌」,並開發出有效的預防和治療手段。今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就授予了在發現C型肝炎病毒方面做出卓越貢獻的三位「病毒獵手」——哈維·阿爾特、查爾斯·賴斯和麥可·霍頓。

血源性肝炎具有高發病率和高致死率,每年造成全球百萬人以上死亡,還會引發肝硬化和肝癌,給患者帶來更多難以忍受的長期病痛。儘管酗酒、環境毒素以及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等因素也會導致肝炎,但最主要病因還是病毒感染。

早在20世紀40年代,科學家就發現了兩種主要的病毒性肝炎。其中,A型肝炎主要通過被汙染的水或食物傳播,病程較為急性,對病人長期影響相對較小;而另一種肝炎主要通過血液和體液傳播,會導致慢性感染,最後發展為肝硬化和肝癌,是更嚴重的威脅。這種慢性肝炎還特別「狡猾」,會悄悄感染健康人,多年後才引發嚴重併發症。

20世紀60年代,美國科學家巴魯克·布隆伯格發現B型肝炎病毒會導致後一種血源性肝炎,並因此獲得1976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但是,病毒性肝炎的病原體研究似乎還有一塊「缺失的拼圖」。當時,阿爾特正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研究經輸血感染肝炎的病人。他有了令人擔憂的新發現:排除了A肝病毒和B肝病毒感染後,仍有大量肝炎病例存在,這是否意味著還有未知的病原體?

阿爾特和同事進一步研究發現,這些肝炎患者可以把疾病傳染給黑猩猩——人類之外唯一的易感宿主,這種未知病原體還具有病毒的特徵。他們因此定義這種慢性病毒性肝炎為「非甲型非乙型」肝炎。這也是阿爾特被授予今年諾貝爾獎的主要成就。

接下來,明確鑑定出這種新型肝炎病毒至關重要。科學家為此努力了10年,傳統病毒「獵捕」方法均以失敗告終,直至霍頓通過對感染者血清抗體的分析成功確認了新型病毒的存在。霍頓和同事發現,這是一種新型的核糖核酸(RNA)病毒,命名為C型肝炎病毒。慢性肝炎患者體內存在的相關抗體也表明,這正是之前那塊「缺失的拼圖」。

而第三位獲獎者賴斯的貢獻在於回答了另一個重要問題:僅病毒本身就能引發肝炎嗎?為解答該問題,科學家需要研究病毒是否能夠複製並引發疾病。賴斯和同事懷疑,C肝病毒基因組末端一個未知區域可能對病毒複製起重要作用。利用基因工程技術,賴斯製造了包含這一未知區域的C肝病毒RNA變異體,並將其注射到黑猩猩肝臟中。隨後,黑猩猩血液中檢測出病毒,其病理變化也與人類慢性肝炎患者相似。

至此,「獵手」們找到了C肝病毒導致血源性肝炎的全部證據。

評獎委員會當天在新聞公報中說,得益於三位獲獎者的發現,如今已可以通過高靈敏度血液檢測來發現C肝病毒,基本消除了許多地方的「輸血後肝炎」,大大改善了全球健康狀況。他們的發現還加速了抗C肝病毒藥物研發,並在人類歷史上首次治癒了C肝,為在全世界人口中根除這種慢性肝炎帶來希望。當然,為實現這一最終目標,還需要國際合作,在全世界範圍內推進血液檢測並提高抗病毒藥物的可及性。


相關焦點

  • 今年諾獎得主是發現C肝病毒的三位科學家,網友卻更鍾愛評論區
    抗擊C肝,三位科學家獲得今年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你對接下來的諾獎還有什麼期待嗎?每一年的諾貝爾獎頒布的時候,大家都會密切地關注。對於這種病毒相信有不少人都是比較熟悉的,在生活中大家往往都會聽到不同種類的肝炎。而C肝就是比較常見的一種了。
  • 今年諾獎頒給C肝病毒發現者,為何具有非同一般的意義?
    在臨床上與C肝病毒等在內的各類病毒過招幾十年,素有「病毒獵手」之稱的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教授第一時間接受本報記者專訪,對今年的諾獎做了解讀。從三名科學家最初的發現到如今C肝成為一種可治癒的疾病,不過30年時間——這對醫學史上重要進展的「突破周期」來說算短的。張文宏感慨道:「這再次說明,藉助科技的力量,人類能夠戰勝病毒。
  • 諾獎為何授予C肝病毒科學家
    今年諾獎有兩個值得注意的變化:一是今年的諾貝爾獎獎金相比去年增加了100萬瑞典克朗,達到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760萬人民幣);二是將於12月舉行的傳統的頒獎典禮和晚宴因新冠疫情被取消,改為線上舉行。
  • C肝病毒發現者拉開「諾獎周」序幕,明晚物理學獎得主揭曉
    3位C肝病毒發現者10月5日斬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拉開了2020年「諾獎周」的序幕。即將在北京時間10月6日傍晚亮相的則會是「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疫情下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給抗擊病毒性疾病的功臣,不失為應景。按照慣例,諾貝爾獎得主名單會在每年10月上旬公布,隨後在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紀念日時舉辦頒獎晚宴。
  • 2020諾獎顯示C肝是一種可以「治癒」的疾病
    雖然每年這個時段,全世界翹首期盼,但人家評審委員會的委員們也是要過周末的。再次應驗,拉斯克獎、蓋爾德納獎是諾獎的風向標。昨天預測諾獎的文章也介紹了,Rice則由於關於C肝病毒複製的研究在2016年和另外2名科學家(不是此次諾獎獲得者)分享了拉斯克獎。
  • 新晉諾獎得主:抗擊新冠不會像C肝持久戰,疫苗明年有希望
    Alter)通過視頻方式與正在上海準備參加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的記者們連線。C肝病毒發現史對於眼下新冠疫情的借鑑意義,成為討論的焦點。C肝特效藥已經挽救了大量患者的生病,但因這種RNA病毒的變異能力強大,迄今尚無疫苗問世。
  • C肝病毒研究獲諾獎,委員會怎麼選的?
    每年的諾獎頒獎總會引起討論紛紛,大家議論最多的話題恐怕就是「為什麼XXX沒有獲獎」,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 一 C肝病毒HCV發現值得諾獎嗎? 獎項宣布後,有關HCV是否值得獲獎存在不同看法,有些人覺得檔次不夠,有些則認為實至名歸。筆者個人的觀點是:獲獎毫無疑問,單獨給HCV有點「過」。
  • 新晉諾獎得主阿爾特:諾獎得主也是瘋狂打工人,為科學打工
    沒有進過實驗室,卻是諾獎得主阿爾特最好的實驗搭檔黛安妮。圖|Gfycat黛安妮帶來了兩個繼女莉迪亞和艾琳,我將她們視為己出,她們又給我帶來了五個孫輩。我的直系親屬現在差不多有個小村子的人口規模了,一個棘手的問題是如何給每個成員足夠的時間,尤其是還要工作。時間是我永恆的敵人。我的時間從來都不夠用,也沒有足夠的時間陪伴家庭。
  • 諾獎得主有話說
    阿爾特發現,大多數輸血後引起的肝炎,既不是由A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也不是B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他進一步通過對黑猩猩的實驗,證明了導致這種肝炎的病毒是一種新型病毒——C型肝炎病毒,經由血液接觸而在人與人之間傳播。   C肝疫苗、HIV疫苗與流感病毒疫苗,被認為是疫苗開發失敗的三大典型。疫苗開發失敗使得科研人員不得不嘗試治療藥物的開發,但也並不順利。
  • 八卦:C肝病毒研究獲諾獎,委員會怎麼選的?
    每年的諾獎頒獎總會引起討論紛紛,大家議論最多的話題恐怕就是「為什麼XXX沒有獲獎」,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一 C肝病毒HCV發現值得諾獎嗎?獎項宣布後,有關HCV是否值得獲獎存在不同看法,有些人覺得檔次不夠,有些則認為實至名歸。
  • 最新諾獎得主,原來是復旦大學這個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委員
    CFIC導讀諾獎得主查爾斯·賴斯與上海有著深厚的淵源——他是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育部、衛健委醫學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委員之一,過去曾多次來到上海諾獎得主賴斯是怎樣的人?聽聽兩次到賴斯實驗室訪問工作的袁正宏、在賴斯實驗室三年從事博士後的易志剛怎麼說。北京時間10月5日,2020諾貝爾獎揭曉。
  • 他們接到獲得諾獎電話時都說了些什麼?
    三位從事丙型病毒肝炎(C型肝炎)的科學家醫生榮獲了今年諾獎桂冠。拉斯克獎得主再次榮獲諾獎三位科學家醫生也都是榮獲諾獎「風向標」——拉斯克醫學大獎的得主拉斯克獎評選委員會主席,諾獎得主約瑟夫·戈登茨坦說「想獲諾獎,還是爭取先獲拉斯克獎吧,之後獲諾獎就八九不離十了。」
  • 今年首個諾獎,頒給三個發現了「C肝」的老頭
    前腳的「諾獎風向標」拉斯克獎直接取消,而今年的諾爾貝獎頒布如約而至,但把頒獎改到了線上舉行。Rice),以表彰他們共同發現了C肝病毒(HCV)。找到這種新型病毒,花了十幾年|諾獎官網找到這種新型病毒,花了十幾年|諾獎官網
  • 諾獎得主呂克・蒙塔尼做了什麼偽科學?
    本篇試圖回答如下幾個問題:第一,呂克・蒙塔尼究竟在做什麼?第二,他有沒有做偽科學?第三,他什麼時候開始做偽科學?第四,他是不是從事偽科學多年?我們先講第一個問題。因為 Jacques 不是一般人,他在學術上的主要貢獻是發現了血小板活化因子 PAF,在他 50 歲也就是 1985 年前後有傳言說他有可能會拿諾獎,當然他這個發現肯定是真諾獎級別的。一個諾獎級別的大牛發篇《自然》不是多難的事情,對吧?專業編輯們又看不懂做得究竟是什麼,怎麼可能想到這樣的學者居然發偽科學?得,文章發表了之後那就亂套了。
  • 復旦學者眼中的諾獎得主:一流的科研需要提出最重要的問題
    Rice)三位科學家,因「發現C肝病毒」而獲獎。其中,諾獎得主查爾斯·賴斯 (Charles M. Rice) 與上海、與復旦有著深厚的淵源——他是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教育部、衛健委醫學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的學術委員會委員之一,過去曾多次來到上海,與上醫的同行和學生進行交流。
  • 最新解讀:C肝領域摘得諾獎,饒毅稱「有奇怪之處」
    ,這次諾獎「發的可以」、「有給大家打氣,展示科學力量的意思」。不過劉海坤表示,具體到人選估計還是有爭議,發現B肝病毒已經得過諾獎,發現C肝病毒的工作質量本身是否值得諾獎需要專家評論,長期不受重視;奇怪之二是今年諾獎沒有包括發現治療C肝藥物的科學家,而C型肝炎最突出的是其治療以及對於生物技術產業的影響。
  • 2020年諾獎精彩解讀:人類終將跑贏病毒,相信我們能戰勝新冠
    祁海老師,您是做免疫學方面研究的,您覺得諾獎的評選和今年的全球緊急衛生事件關聯有多大?我做細胞生物學相關的研究,細胞自噬曾獲得諾貝爾獎,去年細胞如何感知缺氧或低氧狀態也獲得諾獎。這些學者在進行諾獎工作時,並不是說一開始就朝著治病救人的目的,而是純粹對細胞這個最本質的生命活動的好奇,但這些研究成果最終對人類是有益的。
  • 同樣發現C肝病毒,兩位華人學者為何與諾獎失之交臂?-虎嗅網
    「拿獎固然高興,」他說,「但是甜中帶澀,因為這些獎沒有直接獎勵我們整個團隊。」Houghton一直在為他的兩位同事奔走,希望他們在C肝病毒上的貢獻能被認可。「沒有他們的付出,我懷疑自己是否還能成功。」他在諾貝爾獎公布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
  • 為什麼只是發現了C肝病毒就能獲得諾貝爾醫學獎?真這麼容易?
    說到肝炎,大家往往想到的是B肝,其實C肝也是很重要的一種,肝炎和B肝一樣可以通過血液傳播,C型肝炎是慢性肝炎的主要致病因子,全世界的慢性肝病中有40%-60%左右的人只有C型肝炎導致的,而這些慢性肝炎如果無法得到及時治療,就會進一步發展為肝纖維化和肝硬化。那麼這上面諾獎得主分別做出了什麼貢獻呢?分別是發現C肝,確定病毒基因組和正式C肝病毒可引起肝炎。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C肝病毒發現的意義有多重大?
    他於2000年獲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2013年又獲得了蓋爾德納國際獎。 1964年,奧爾特與已故的1976年諾貝爾獎得主巴魯克·布隆伯格共同發現了「澳大利亞抗原」,後來被認為是B肝病毒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