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假竟然到了如此地步!諾獎得主親身澄清怒斥假信息

2021-01-13 騰訊網

近日,一則有關「新冠病毒起源」的帖子在美國社交媒體廣泛流傳。帖子稱,曾任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訪問研究員的日本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本庶佑(Tasuku Honjo)教授爆料說,新冠病毒是「中國研製」的。然而,帖子出來沒兩天,本庶佑教授就親自發表聲明予以澄清,怒斥這些帖子都是假信息。美國媒體也以事實說話,再次給新冠病毒起源陰謀論打了臉。

△美國媒體Heavy報導,無證據表明本庶佑教授曾說過新冠病毒系「人造」

據諾貝爾獎網站報導,本庶佑教授曾在美國華盛頓卡內基研究所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任職,後來成為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的訪問研究員。2018年,因在癌症療法上取得的成就而榮膺諾貝爾獎。獲獎時,本庶佑教授在日本京都大學任職。

美國當地時間4月25日,社交平臺一用戶發帖稱,本庶佑教授表示,新冠病毒非「天然」形成,而是「中國研製」,因為該病毒能夠蔓延至全球不同溫度帶,所以證明其一定不是天然產生。該發布還稱,本庶佑教授曾在武漢研究所工作,並「表示」如果此番言論不實,政府大可收回諾獎。

△美國社交平臺一用戶發帖稱,日本醫學教授本庶佑稱新冠病毒是「中國研製」

教授親自澄清:

有關病毒來源的推測毫無根據

4月28日,本庶佑教授在京都大學網站發布聲明,駁斥了這一信息虛假、帶有嚴重誤導的帖子。

△京都大學網站聲明截圖

教授在聲明中寫道:「全球都在遭受疫情影響,人們正經歷前所未有的痛苦。某些造謠者居然利用我和京都大學的名義來散布污衊和誤導信息,我對此感到非常悲憤。我們應該盡全力集中於疫情控制與治療,在這個時候散布未經證實的病毒起源陰謀論以分散大眾注意力,是非常不當的做法。」

△美國事實查證網站Snopes.com針對本庶佑教授新冠病毒是「中國研製」的謠言作出澄清報導

教授學生澄清:

本庶佑教授從未在中國工作

該帖引發熱議後,美國媒體Heavy 4月27日引用谷歌數據發現,網上對本庶佑教授名字的搜索急劇增加。

然而,Heavy指出,大量與本庶佑教授經歷相關的內容中,都並未提及教授曾在武漢研究所工作。一名與教授合作過的學生也在採訪中明確表示,教授從未在武漢研究所工作過,也從未研究過病毒起源及相關課題。

△美國事實查證網站Snopes.com報導澄清,@TasukuHonjo帳號並非本庶佑教授所有

針對新冠病毒

本庶佑教授真正說了什麼

根據Heavy4月27日報導,本庶佑教授最近一次對新冠病毒的公開評論是在4月10日接受《日經亞洲評論》採訪時作出的。採訪中,本庶佑教授並沒有說新冠病毒是人為研製,只是就醫學界在抗疫中遇到的困難和挑戰發表了評論。

△美國媒體Heavy報導,本庶佑教授僅針對抗疫幕後的科學問題作出過公開評論

從京都大學聲明和多篇媒體澄清報導中可見,本庶佑教授未曾在武漢實驗室工作,也從未發表過病毒是「中國人為製造」的相關言論。

謠言發布者的動機無從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這則被瘋傳的帖子根本就是毫無依據的陰謀論。新冠病毒非人造,但製造謠言卻容易得多。

【本期編輯:和風】

來源:CCTV4《中國新聞》、央視新聞客戶端

END

持續關注!

相關焦點

  • 諾獎得主本庶佑稱新冠病毒系「人造」?本人親自澄清怒斥假信息
    帖子稱,曾任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訪問研究員的日本諾貝爾醫學獎得主本庶佑(Tasuku Honjo)教授爆料說,新冠病毒是「中國研製」的。然而,帖子出來沒兩天,本庶佑教授就親自發表聲明予以澄清,怒斥這些帖子都是假信息。美國媒體也以事實說話,再次給新冠病毒起源陰謀論打了臉。 △美國媒體Heavy報導, 無證據表明本庶佑教授曾說過新冠病毒系「人造」。
  • 諾獎得主涉學術不端:造假導致的不信任對誠實的中國研究者不公平
    中國科學界必須立即採取措施挽回信譽,打擊科研造假行為。2020 年度諾獎盛宴剛過,就有諾獎得主陷入爭議。2019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期刊 Cell Reports 的主編史蒂芬 · 馬修森(Stephen Matheson)在被問到為何如此相信塞門扎任通訊作者的一篇問題論文時,他直接表示「因為其中一位作者是諾獎得主」。
  • 諾獎得主的花式翻車:學術造假,種族主義,變身神棍
    那些聲名狼藉的諾獎得主,最後都去了哪裡?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授予了威廉·凱林(William G.然鵝,獲獎一年後,其中兩位諾獎得主就被爆出多篇論文涉嫌學術不端,雷格·塞門扎在PubPeer上被掛了41篇,彼得·拉特克利夫被掛了12篇。雖然這些論文都不包括兩位獲獎者最關鍵的那篇研究,但也有不少是諾獎相關的後續研究,對於諾獎的聲譽,也會產生不好影響。大多數情況下,諾獎的科學獎項都是發給一些已經蓋棺定論的研究,出錯的概率很小,但諾獎得主畢竟也非完人,「翻車」的情況並不少見。
  • 觀點 | 諾獎得主涉嫌論文造假:有全球聲譽的科學家更要愛惜羽毛
    諾獎得主涉嫌論文造假事件引眾議。遵循科研規則和倫理,不參與科研不端行為外,也應避嫌涉及科研不端,才符合科學精神的基本要求。但是,Pubpeer網站上公布的,7年內有塞門扎署名的涉嫌造假論文多達40篇(可能未來還會增加),數量之大、時間跨度之長還是令人震驚。其中,2013年到2016年涉嫌造假的論文就有15篇,超過總數的1/3。涉嫌造假的論文主要集中在有關乳腺癌、冠狀動脈異常、高血壓、紅細胞增多症等疾病,數量超過一半。如果最終結果證實是造假,結果對於這些科研領域無疑將是災難性的。
  • 為何不盲信諾獎?諾獎得主學術造假16年,論文數據全靠P
    近日,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獎或醫學獎得主美國科學家格雷格·塞門扎,被質疑多篇論文涉嫌學術不端,目前Pubpeer已經掛了他至少32篇論文,其中29項是最近2周發出的。這些涉嫌造假的論文都是發布於世界頂級學術期刊,時間跨度從2001年到2016年,長達16年,造假手段主要是通過一圖多用、數據PS,和地質大學在《Science》上的造假手段如出一轍,看來天下烏鴉一般黑,論文造假不是我國的特產嘛。
  • 日本諾獎得主本庶佑澄清「病毒起源」謠言
    (抗擊新冠肺炎)日本諾獎得主本庶佑澄清「病毒起源」謠言中新社東京5月3日電 據日本媒體報導,近日有人假借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日本著名免疫學家本庶佑之名,通過英語等語言傳播「新冠病毒是人工製造的」等虛假消息
  • 諾獎得主塞門扎涉嫌論文造假 學術不端行為你怎麼看?
    諾獎得主塞門扎涉嫌論文造假 學術不端行為你怎麼看?時間:2020-10-22 11:5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諾獎得主塞門扎涉嫌論文造假 學術不端行為你怎麼看? 近日,學術界又掀起了一陣浪潮,2019年諾貝爾生物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涉嫌學術不端。
  • 諾獎得主涉嫌學術不端,30餘篇論文被指涉嫌P圖造假、複製粘貼
    魚羊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諾獎周剛結束不久,2019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 為什麼連諾貝爾獎得主也要造假
    這個數量遠超他的美國老鄉,諾獎得主伊格納羅。這件事情魔幻在賽門扎即是美國科學院院士,也是美國國家醫學院的院士,同時還是兩本頂尖科學雜誌的主編,堪稱頂級大牛。醜聞一出,所有人都面對了一個問題:臺前光鮮亮麗的諾獎得主如此
  • 諾獎得主涉嫌學術造假!牽扯中科大教授等多國學者
    」後,她已經找到了20多份有問題的論文,並在PubPeer上標記了出來,之後又發現塞門扎的研究發現與另一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Louis Ignarro高度類似,所以這是相當嚴重的「造假」事件。,但這次翻車的是諾貝爾獎得主,還是難得一見。
  • 理察·塞勒:從差點輟學到諾獎得主
    芝加哥大學「貢獻」三成經濟學諾獎得主芝加哥大學官網信息顯示,塞勒是芝加哥大學決策研究中心主任,美國全國經濟研究所行為金融項目的共同負責人,另一負責人為美國經濟學家,201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羅伯特·席勒。據統計,從1969年第一屆諾貝爾獎開始算起,歷史上諾貝爾經濟學獎的79位得主中,有29人來自芝加哥大學,所佔比例達到37%,超過其他任何一個機構。
  • 2019 諾獎得主陷入學術不端旋渦!30 餘篇論文被指涉嫌 P 圖造假...
    諾獎剛過,2019 年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之一卻被質疑學術不端。該網站指出, 在 2001 年到 2018 年期間與他人合著的 38 篇論文中至少 32 篇論文涉嫌造假,其中有 29篇都是最近兩周陸續公布的。
  • 屬下論文造假,日本第一個本土諾獎得主"躺槍"
    日本京都大學本月22日宣布,其附屬iPS細胞研究所(CiRA)特聘助理教授山水康平,在去年以其為第一作者與通訊作者發表於《幹細胞報告》(Stem Cell Report)的一篇論文存在造假行為。根據京都大學內部的調查報告,這篇論文中6個主要數據全屬造假,6個補充數據中則有5個造假,對此,山水康平表示承認造假並已經向期刊提議撤回論文。
  • 19年19位諾獎得主!日本人是如何成為「諾獎收割機」的?
    相比之下,算上吉野彰,日本已經總共產生了27位諾獎得主,其中有三分之二(18位)出現在2000年之後,平均一年一位!那麼,究竟是什麼力量讓日本可以在新世紀迅速成為諾獎收割機的呢?1失去的三十年中,日本並沒有失去科研提起日本,經濟學界經常會說到一個詞——「失去的三十年」。
  • 諾獎得主涉嫌學術不端!30餘篇論文被指涉嫌P圖造假、複製粘貼
    魚羊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諾獎周剛結束不久,2019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原因卻著實不光彩——這位諾獎得主被指涉嫌在論文中P圖造假、學術不端。截至目前,著名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已經掛出了他在2001年到2018年期間與他人合著的38篇論文。
  • 諾獎得主40多篇論文作假?諾獎背後的風起雲湧
    Gregg的作假行為,貫穿了從他主要負責文章到他的合作編寫文章。 經過這個事件,我們不經開始思考這些論文平臺對於這些諾獎得主的作假論文的態度,真的能做到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嗎? 又或者,諾獎得主真的可以犯這樣的錯誤嗎?
  • 2019諾獎得主涉嫌造假論文增至41篇,1篇已撤稿
    ,主角就是這位 2019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之一 Gregg Semenza。該網站指出, 在 2001 年到 2018 年期間與他人合著的 38 篇論文中至少 32 篇論文涉嫌造假,其中有 29篇都是最近兩周陸續公布的。截至10月22日上午,Pubpeer上曝出的爭議論文已增至41篇。
  • 2019 年諾獎得主 30 多篇論文被質疑學術不端
    聲名卓著的諾獎得主談到格雷格・塞門扎,2019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公布仿佛還在昨天。圖片來源:PNAS可以說,諾獎的軍功章,塞門扎當之無愧深陷造假風波的塞門扎但另一方面,儘管獲得了諾獎的垂青,HIF(缺氧誘導因子)的研究領域一直以來卻充滿了爭議,以至於 PubPeer 上被質疑的文章居然接近了 300 篇,其中就有十分之一來自塞門扎的團隊。
  • 諾獎得主涉嫌學術造假,30多篇論文被曝P圖、複製粘貼
    」後,她已經找到了20多份有問題的論文,並在PubPeer上標記了出來,之後又發現塞門扎的研究發現與另一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Louis Ignarro高度類似,所以這是相當嚴重的「造假」事件。,但這次翻車的是諾貝爾獎得主,還是難得一見。
  • 諾獎得主涉嫌學術造假,30多篇論文被曝P圖、複製粘貼-虎嗅網
    近日,著名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又曝光了一起嚴重學術造假,並且這一事件的主角還是2019年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之後又發現塞門扎的研究發現與另一位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Louis Ignarro高度類似,所以這是相當嚴重的「造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