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不盲信諾獎?諾獎得主學術造假16年,論文數據全靠P

2020-11-05 升學霸

在很多國人心中,對我國和歐美科學家有兩個片面的認知:

第一是把諾貝爾獎作為衡量科學家的唯一標誌,以此來貶低我國科學家;

第二是認為我國科學家學術不端,造假成風,而歐美科學家從不造假,全是世界良心。

但真的是這樣嗎?



國內有學術造假,我們承認,比如最近的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副教授吳豔、宋懷兵在《Science》上的論文因數據造假被撤,系我國首例,影響了我國在世界上的科研聲譽。

但歐美就沒有嗎?天下的烏鴉真的只有中國的黑嗎?

近日,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獎或醫學獎得主美國科學家格雷格·塞門扎,被質疑多篇論文涉嫌學術不端,目前Pubpeer已經掛了他至少32篇論文,其中29項是最近2周發出的。

這些涉嫌造假的論文都是發布於世界頂級學術期刊,時間跨度從2001年到2016年,長達16年,造假手段主要是通過一圖多用、數據PS,和地質大學在《Science》上的造假手段如出一轍,看來天下烏鴉一般黑,論文造假不是我國的特產嘛。



這次造假影響美國學術圈和諾貝爾獎的權威!

美國一直是世界科學的殿堂,吸引了全世界最頂尖的科學家,比如曾經在我國非常有名的青年科學家顏寧、許晨陽如今都在美國工作。

許晨陽當時離開中國去美國的原因就是:國內學術造假成風,科研環境惡劣所以才出走美國。當時,很多媒體網友都藉此大肆抨擊我國科研環境,謳歌美國科學精神。

如今看來,美國同樣存在學術造假,而且這只是冰山一角。

格雷格·塞門扎是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獎或醫學獎得主,但其造假早從2001年就開始了,這將引起大眾對諾貝爾評審機制的懷疑:為何沒有發現其論文數據不對。如果發現了還頒發,那更是對諾獎公平性的踐踏。

這次造假,把諾貝爾獎拉下了神壇。



之前,美國因有世界最多的諾貝爾獎得主而被國內推崇備至,相反,我國因只有兩個諾貝爾獎得主而被網友責罵。

現在看來,無論是哪個國家,衡量其科學發展的不是諾獎,也不是論文,而是實實在在的科研成果。

目前,我國已經處於科研成果爆發期,很多科研成果領先世界,比如抖音的算法、特高壓電、華龍一號核電、雷射技術、量子技術,都處於世界首位。



科技的作用是促進社會進步,大到國家,小到企業,只有研發出能夠實用的科研成果,才算成功。

思瑪德教育作為一個致力於科教融合的教育機構,堅持「科技驅動未來,創新引領教育」,研發出了適用於全國各大中小學的未來學校智能系統,並榮獲了2020川渝青年創新創業大賽一等獎,已經在300多家中小學投入使用,備受學校師生的讚譽。

相關焦點

  • 諾獎得主涉學術不端:造假導致的不信任對誠實的中國研究者不公平
    摘要:許多西方科學家拒絕閱讀來自中國的研究報告,因為他們不信任中國。這對許多誠實的中國研究人員極不公平。中國科學界必須立即採取措施挽回信譽,打擊科研造假行為。2020 年度諾獎盛宴剛過,就有諾獎得主陷入爭議。
  • 2019 諾獎得主陷入學術不端旋渦!30 餘篇論文被指涉嫌 P 圖造假...
    諾獎剛過,2019 年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之一卻被質疑學術不端。近日,著名學術打假網站 Pubpeer 曝光了一起嚴重學術造假,主角就是這位 2019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之一 Gregg Semenza。
  • 諾獎得主的花式翻車:學術造假,種族主義,變身神棍
    那些聲名狼藉的諾獎得主,最後都去了哪裡?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授予了威廉·凱林(William G.然鵝,獲獎一年後,其中兩位諾獎得主就被爆出多篇論文涉嫌學術不端,雷格·塞門扎在PubPeer上被掛了41篇,彼得·拉特克利夫被掛了12篇。雖然這些論文都不包括兩位獲獎者最關鍵的那篇研究,但也有不少是諾獎相關的後續研究,對於諾獎的聲譽,也會產生不好影響。大多數情況下,諾獎的科學獎項都是發給一些已經蓋棺定論的研究,出錯的概率很小,但諾獎得主畢竟也非完人,「翻車」的情況並不少見。
  • 諾獎得主涉嫌學術不端,30餘篇論文被指涉嫌P圖造假、複製粘貼
    魚羊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諾獎周剛結束不久,2019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 諾獎得主涉嫌學術造假,30多篇論文被曝P圖、複製粘貼
    近日,著名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又曝光了一起嚴重學術造假,並且這一事件的主角還是2019年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截至今年10月16日,Pubpeer已經掛了塞門扎至少32篇論文涉嫌造假,其中有29篇都是最近兩周陸續公布的。
  • 諾獎得主涉嫌學術造假,30多篇論文被曝P圖、複製粘貼-虎嗅網
    近日,著名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又曝光了一起嚴重學術造假,並且這一事件的主角還是2019年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截至今年10月16日,Pubpeer已經掛了塞門扎至少32篇論文涉嫌造假,其中有29篇都是最近兩周陸續公布的。
  • 諾獎得主涉嫌學術不端!30餘篇論文被指涉嫌P圖造假、複製粘貼
    魚羊 發自 凹非寺量子位 報導 | 公眾號 QbitAI諾獎周剛結束不久,2019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又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原因卻著實不光彩——這位諾獎得主被指涉嫌在論文中P圖造假、學術不端。截至目前,著名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已經掛出了他在2001年到2018年期間與他人合著的38篇論文。
  • 2019年諾獎得主被曝多篇論文P圖造假,時間跨度長達16年
    諾獎得主及其故事也長時間霸佔我們的眼球。然而,並不是所有的諾獎得主都值得尊重。當學術造假與功名利祿聯繫在一起的時候,即使科學家最有影響、也最嚴謹客觀的諾貝爾獎也無法獨善其身。Semenza),被質疑多篇論文涉嫌學術不端,目前Pubpeer已經掛了他至少32篇論文,其中29項是最近2周發出的。
  • 諾獎得主塞門扎涉嫌論文造假 學術不端行為你怎麼看?
    諾獎得主塞門扎涉嫌論文造假 學術不端行為你怎麼看?時間:2020-10-22 11:53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諾獎得主塞門扎涉嫌論文造假 學術不端行為你怎麼看? 近日,學術界又掀起了一陣浪潮,2019年諾貝爾生物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涉嫌學術不端。
  • 不敢相信:2019年諾獎得主論文被曝30多篇論文P圖造假,時間跨度長達...
    不敢相信:2019年諾獎得主論文被曝30多篇論文P圖造假,時間跨度長達16年
  • 觀點 | 諾獎得主涉嫌論文造假:有全球聲譽的科學家更要愛惜羽毛
    諾獎得主涉嫌論文造假事件引眾議。遵循科研規則和倫理,不參與科研不端行為外,也應避嫌涉及科研不端,才符合科學精神的基本要求。近日,著名學術打假鬥士PubPeer網站指出,201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之一格雷格·塞門扎(Gregg Semenza)涉嫌論文造假。截至10月20日上午,Pubpeer上曝出的署名塞門扎的爭議論文已增至40篇,時間跨度長達18年。
  • 諾獎得主涉嫌學術造假!牽扯中科大教授等多國學者
    近日,著名學術打假網站Pubpeer又曝光了一起嚴重學術造假,並且這一事件的主角還是2019年諾貝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截至今年10月16日,Pubpeer已經掛了塞門扎至少32篇論文涉嫌造假,其中有29篇都是最近兩周陸續公布的。
  • 2019 諾獎得主陷入學術不端旋渦!30 餘篇論文被指涉嫌 P 圖造假,時間跨度長達 17 年,網友:真·科研以 P 圖為本?
    2020 諾獎剛過,2019 年諾獎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之一卻被質疑學術不端。近日,著名學術打假網站 Pubpeer 曝光了一起嚴重學術造假,主角就是這位 2019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之一 Gregg Semenza。
  • 2019 年諾獎得主 30 多篇論文被質疑學術不端
    近期,2019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塞門扎(Gregg L. Semenza)再次在科研圈裡引發了同行的關注,只是,這次的原因或許不太光彩。聲名卓著的諾獎得主談到格雷格・塞門扎,2019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的公布仿佛還在昨天。
  • 日本多次出現重磅級論文造假,卻為何仍頻頻斬獲諾獎?
    近年來日本學術界造假事件不斷,前有理化學研究所「學術女神」小保方晴子造假事件,後有東京大學教授渡邊嘉典多篇論文造假醜聞;最新一起論文造假醜聞來自諾貝爾獎得主山中伸彌領銜的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研究數據顯示中國的問題圖片文章數佔總的問題圖片文章數的49.52%左右,換句話說,兩篇圖片造假論文中就有一篇來自中國。
  • 屬下論文造假,日本第一個本土諾獎得主"躺槍"
    根據京都大學內部的調查報告,這篇論文中6個主要數據全屬造假,6個補充數據中則有5個造假,對此,山水康平表示承認造假並已經向期刊提議撤回論文。京都大學iPS細胞研究所由著名幹細胞學家,iPS(誘導重編程多能幹細胞技術)之父,2012年諾貝爾獎獲得者山中伸彌所領導,在國際上享有崇高的地位,此次事件極大影響了CiRA的名譽。
  • 2019 年諾獎得主 30 多篇論文被質疑學術不端,多篇涉及中國
    近期,2019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格雷格 塞門扎(Gregg L. Semenza)再次在科研圈裡引發了同行的關注,只是,這次的原因或許不太光彩。
  • 2019諾獎得主涉嫌造假論文增至41篇,1篇已撤稿
    Pubpeer 曝光了一起嚴重學術造假,主角就是這位 2019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之一 Gregg Semenza。因其網站上討論的多半是論文中捏造或是改造數據,或是有抄襲他人論文的情形,所以也被稱為打假網站。該網站指出, 在 2001 年到 2018 年期間與他人合著的 38 篇論文中至少 32 篇論文涉嫌造假,其中有 29篇都是最近兩周陸續公布的。
  • 諾獎得主40多篇論文作假?諾獎背後的風起雲湧
    經過這個事件,我們不經開始思考這些論文平臺對於這些諾獎得主的作假論文的態度,真的能做到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嗎? 又或者,諾獎得主真的可以犯這樣的錯誤嗎?接著,整理收集完所有的提名後,諾獎委員會會從中選出300個提名候選人。 這300個候選人不會被通知,他們的名字將會被保存50年。
  • 諾獎得主,學術造假,PS導師,亞洲友人。一位另類的科學家
    他與其他兩位William Kaelin、Peter Ratcliffe共同獲得了2019年諾貝爾獎。但現在他的論文在PubPeer上不斷被報導出現學術造假。截至到10月16號,有32篇文章出現問題,超過了另一位作假大亨同時也是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得主路易斯·伊格納羅(Louis Ignarro,被爆28篇論文),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