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還是瘋子,這位舉世公認的知名瘋子約翰納什獲得諾貝爾獎

2020-11-27 草軒客A

天才和瘋子只有一步之遙,1994年諾貝爾獎獎給休斯頓大學舉世公認的知名瘋子、休斯頓大學圖書館管理員約翰納什,因為他的博弈論廣泛運用於很多領域,包括金融、犯罪心理、人際交往等等不同領域!

電影《美麗心靈》

休斯頓大學的數學天才約翰納什天生對數字與數學敏感,自從學生時期就對數學無盡痴迷,但這位數學天才卻不善交際,社交一塌糊塗。於是他長期處於自我封閉狀態。

在休斯頓新校區,作為研究生的約翰納什好在和擅長交際的室友查理斯交了朋友,他逐漸走出交際陰影。

但凡是天才都孤傲與桀驁不馴、他們追求完美卻又目中無人。

在一次校區的茶話會上,同樣才華橫溢的研究員馬丁漢森對約翰納什充滿敵意,說納什是侍從,納什對馬丁漢森說,你習慣於自以為是的誤估,但是你研究的兩篇研究論文寫的雖然不錯,但他確定不會有結果。善意卻又較勁的馬丁漢森只是尷尬的一笑了之。

其實馬丁漢森知道納什的大名,馬丁漢森只是私下裡對納什較勁,在一次圍棋比賽中,馬丁漢森贏了約翰納什,納什氣急敗壞地逃走了,還喃喃自語說:他下棋的每一步都經過盡心計算,沒道理會輸,然後跌跌撞撞地離開了,離開時將黑白棋子打翻一地,顯得慌亂,狼狽不堪——馬丁漢森露出一絲惡意的壞笑!

但是馬丁漢森和納什還是走近了,為了讓納什出醜,馬丁漢森慫恿納什去追休斯頓大學最難追的校花,如同馬丁漢森設想的那樣,納什最終挨了一記校花的耳光,馬丁漢森和他的同伴看著挨打的納什開心的大笑不止!

但是,下一次,納什和馬丁漢森他們又來到大學酒吧,他們看著校花和她眾姐妹,納什忽然從他研究的博弈論中得到啟發,納什告訴馬丁漢森和他的哥們:校花其實並不難追,我們所有人只是和校花身邊的姐妹入手,將校花晾在一邊,這樣,隨著事件發展,我們就會在結局中達到目的。

這個設想給了納什很大啟發,他立馬離開酒吧,回到宿舍回到數學與邏輯,從而找到博弈論最基本的原理!

——終於博弈論大獲成功,馬丁漢森伸手緊握納什的手,祝賀納什取得的成功,馬丁漢森和納什最終冰釋前嫌,其實這兩位才子惺惺相惜!

於是,納什開掛的人生就此到來,他一邊在某大學任教,一邊被中央情報局相中,因為天生對數學的敏感發現,某秘密組織因為破獲密碼而授予納什一項絕密活動:納什要在雜誌和報紙上破譯出密碼,這項活動極其隱秘!這項神秘任務只有情報局官員威廉帕奇下達給約翰納什!

期間約翰納什遇上了他的知己,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愛麗莎賴德女士。這位愛麗莎賴德最初是約翰納什的學生,約翰與愛麗莎賴德很快墜入愛河。

婚後,約翰納什越來越忙,他告訴妻子,他為了全人類和平與反霸權,他向軍方從事一項絕密任務,為了預防秘密外洩,他不能把從事的蛛絲馬跡告訴妻子。於是愛麗莎賴德只知道丈夫在為全人類貢獻自己的數學天賦。

在執行一次任務時,約翰納什忽然發現自己被盯梢,好在威廉帕奇第一時間出手解救了他,威廉帕奇殺了很多人,使約翰納什驚魂未定。忐忑不安中,約翰納什回到家,為了妻子的安全,他打發愛麗莎賴德回了娘家。

在課堂上正在講課的納什教授,忽然遭到一些身份不明者的綁架,約翰納什知道這是自己絕密計劃身份敗露……

然而一切與真相大相逕庭,羅森——就是在眾目睽睽下綁架約翰納什的一位老者告訴愛麗莎賴德,自己是一位精神病醫生,約翰納什教授其實患上了嚴重的精神分裂症和妄想症,納什教授在休斯頓做研究生時並沒有一個叫查理斯的室友,羅森告訴愛麗莎賴德,他已經差人向休斯頓大學求證過,納什教授在那段時間,其實他一人住一間宿舍。而且納什並沒有執行軍方的任何秘密任務,那只是他自己幻想出來的。

愛麗莎賴德怎麼也想不到,自己的天才丈夫是一位妄想症患者,為了求證真假,她去了納什執行秘密任務的辦公室,可是辦公室裡面張貼著的雜亂無章的報刊雜誌的碎片讓愛麗莎賴德大驚失色。然後在納什教授助手的提議中,愛麗莎賴德來到納什認為他執行任務的地方,其實是一座廢棄的落敗的院落,那裡的郵箱中,愛麗莎賴德搜出了納什自以為執行秘密任務的所有發出的密封信件!愛麗莎賴德才相信丈夫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真正的愛情經得起所有榮譽,比如開掛的天才人生;更經得起一落千丈的逆行的失落,瘋子!納什不管是天才還是瘋子,愛麗莎賴德對納什始終不離不棄,她始終信任他,始終站在納什背後鼓舞出他對抗病魔的力量。

影片中有一句臺詞寫的非常好:沒有人只依靠意志對抗並且對精神分裂症大獲全勝!可有時候,來自真誠的愛與信任,讓個人意志成倍地上升,與病魔的對抗中事半功倍。

來自愛麗莎賴德的信任與愛,就是在納什發病,納什在聽從幻想出來的威廉帕奇要納什對愛麗莎賴德的傷害中,愛麗莎賴德都選擇信任他——這份信任的力量遠大於納什幻想中惡魔對他的支配!

通過愛麗莎賴德對納什做的工作,在納什患病的危急關頭,愛麗莎賴德鼓舞納什聽從其內心對世界的容納,從天才的孤傲封閉中去迎接世俗的正視、甚至世俗的嘲弄——這是一段生命背負沉重擔子的磨練,是知識分子視之比生命更重要的尊嚴的重新評估與重塑!

愛麗莎賴德讓約翰納什徹底融入普通生活。

事情是這樣的,約翰納什聽從妻子愛麗莎賴德的建議重新回到休斯頓大學,那是納什教授的母校。那時候,馬丁漢森畢業任教,已經是休斯頓大學的校長。約翰納什向相愛相殺的校友馬丁漢森坦白了自己的狀況,並說自己是按照妻子的建議來母校尋求容納,並且將幻想的室友查理斯和查理斯的女兒及其威廉帕奇擠出他的內心,他希望得到馬丁漢森的幫助。

一位舉世矚目的天才數學家,卻是一位不折不扣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而且是自己當年的競爭對手,約翰納什的現狀當然家喻戶曉。馬丁漢森不管是惜才還是照顧故人,他都願意幫納什度過難關。馬丁漢森想給約翰納什許諾更好的職位,可是納什有自知之明,他只要圖書館管理員。

查理斯與威廉帕奇如期而至,這些內心的惡魔恰如其分地出現在納什的世界,他們打擾他,給他發出各種指令,但是,納什已經知道真假,即便他們使納什煩悶不堪,納什的理智卻明顯佔了上風。他們再也不能使納什迷失心智!

在納什恢復的時候,他被世俗嘲諷,不明就裡的學生們學著他走路說話的樣子,挖苦奚落他,但是一位天才在世俗中的錘鍊,不管來自那裡的壓力和磨難都已經無法撼動他了!納什成熟了,堅強了!因為他身後有愛麗莎賴德及其馬丁漢森們的支持與鼓舞,使他堅不可摧!

多年以後,約翰納什年老了,查理斯和威廉帕奇雖然一直存在,但他們一直與約翰納什保持敬而遠之的距離!他看見他們,而他們遠遠的和他招手——這是最好的狀態,既然無法永久消除他們,那就和他們保持距離,做到互不打擾!

納什的數學天才就是發病的時候,他都沒有放棄,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納什的天才的一部分也是他的妄想成全的。在他做休斯頓大學圖書管理員的時候,他論證過很多數學難題,終於有一天,一位年輕研究員發現了他在數學上的偉大論證!於是,納什又教授他的數學論題!那時候他坦然又從容。

——有關內心的魔鬼,《美麗心靈》告訴我們,一個人內心如果真有不利於真正思想的聲音發出,那就學會如何與其和平共處,如何將那種惡魔般的另一種人格與己共生,而不是全力擊敗它,使它徹底淪亡!一個生命中有些惡俗的因子是無法徹底消亡的,那就只有理性視之,與己互不打擾。

正如1994年他在諾貝爾獎獲得致辭和獲獎感言中向愛麗莎賴德表達的那樣:是你從始至終沒有放棄我,唯有愛與信任至高無上,讓生命延續至今。

最後,1994年諾貝爾獎獲得者約翰納什,獲獎理由是博弈論,約翰納什的理論被稱為納什博弈。博弈論自從成立以來,已有七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殊榮。但是約翰納什是否真是一位瘋子,無從考證,只是《美麗心靈》觀影感觸頗深,特記述下這篇影評!

相關焦點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是天才還是瘋子,測了就知道!
    想知道你是左腦更發達還是右腦更發達,你是適合做科學家還是藝術家。那就做一做,下面的測試吧!是天才還是瘋子,測了就知道!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幾張測試左右腦哪個更發達的幾張圖,第一眼看到的是什麼,就知道你是天才還是瘋子了,趕緊試試,超級準!
  • 愛因斯坦是世界公認的天才,為何他的2個子女卻是瘋子?其實原因並不...
    這句話描寫的是:「傷仲永小的時候是一位公認的天才,他在沒有經過任何正規的教育之下,就可以完成植物作詩的成就,所以很多秀才指人紛紛都自愧不如」。由此可見,那些大家眼中公認的天才,其實他的社會地位和榮譽感是很高的。
  • 書籍推薦|《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天才也是瘋子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也是一樣,如果不是突然想看《夢的解析》,搜索到高銘的《人人都能夢的解析》,算法又一併推薦了這本書,我都不知道原來幾年前大火的這書是他寫的。矜持地看完《人人都能夢的解析》,愛屋及烏地把天才瘋子也買來一併看了。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但思特裡克蘭德的獨特就在於他沒有受過正規繪畫教育,在窮困潦倒行為乖張近乎瘋子的狀態下,卻畫出了許多超越時代的天才作品。這不得不讓人深思:難道真是「不成魔、不成活」?難道瘋子與天才真的只是一步之遙?我查閱資料,結果是目瞪口呆,因為大量的事實表明,天才與瘋子確實只有一步之差,所謂「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毫不過分。
  • 愛因斯坦是天才,他的三個子女中為什麼有兩個是瘋子?
    常言道: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中間的大多是庸人和俗人,這句話的確實不無道理。作為一個偉大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愛因斯坦的成就令人矚目,可是,愛因斯坦一生有兩段婚姻,三個孩子,裡面卻有兩個子女是精神病患者,也就是我們眼中的瘋子。愛因斯坦是公認的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
  • 天才即瘋子,愛因斯坦智商160,生下兩子為何都成瘋子?
    聰明到極致的人一般都會被人們稱之為「瘋子」,因為他們的一些行為在我們「正常人」的眼中是理解不了的。世界之大,無奇不有,無論是存在於這個世界上的人還是事,有很少一部分是出乎人們意料之外的。我們常說有的人會「耍小聰明」,這些小聰明在我們眼裡看來就像是「小丑跳梁」一般。
  • 愛因斯坦是公認的天才,為什麼兩個孩子卻是瘋子?原因令人唏噓
    同時,愛因斯坦本人不僅成就高,也是當時公認的「天才」!按理說,天才的子女,不應該是「小天才」嗎?然而並非如此,愛因斯坦的三個子女當中,有兩個孩子都是「瘋子」,患有精神疾病,令人唏噓。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一情況的發生呢?
  • 為什麼愛因斯坦是天才,而他的兩個孩子卻是瘋子?
    為什麼愛因斯坦是天才,而他的兩個孩子卻是瘋子?沒有人可以否定天才就是天才,這是不容置疑的問題。而愛因斯坦自然就是最成功的那一類天才,在世界上享有極高的聲譽。但是我們又不得不說世界上也是公平的,他給了你什麼,也會讓你失去什麼。
  • 天才和瘋子僅一線之隔?愛因斯坦是天才,為何他兩個孩子是瘋子?
    數據顯示,在全球76億人口中,智商能夠達到130的人不足0.01%,更不用說達到160了,我們普通人的智商平均只有100,根據科學界定義,智商如果能夠達到140以上就算是天才,而擁有160智商的愛因斯坦簡直是超級天才了,問題來了,智商高達160的愛因斯坦卻生出兩個不正常的孩子,他的兩個孩子都是「瘋子」,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情況的呢,難道天才和瘋子只有一線之隔?
  • 天才和瘋子一步之遙
    到底是什麼讓「天才」和「瘋子」之間聯繫這麼緊密?首先,天才和瘋子同樣有更多的右腦活動諸如拿破崙、叔本華、畢卡索這些奇才,他們都有常人無法企及的創造力和直覺,思維可以脫離條條框框的限制。根據左右腦分工理論,我們已知掌管邏輯思維、分析和語言的是左側腦區,而掌握靈感、直覺和創造性思維的是右腦。顯然,天才們更多使用右腦。精神病人,同樣是右腦活動最頻繁的一批人。
  • 天才約翰納什:不瘋魔不成活,窮盡一生與命運博弈的天才
    「重要的不是治癒,而是帶著病痛活下去」——加繆天才與瘋子只有一線之隔,電影《美麗心靈》的主角約翰納什無疑是萬眾挑一的數學天才。作為唯二獲得獎學金進入普林斯頓的大學的天才,擁有逆天智商的他也一生都被精神病折磨,甚至無法辨別現實與幻境。影片講述的就是約翰納什——偉大的經濟學家,諾貝爾獎得主。21歲時就發表了關於博弈論的學術論文,提出了納什均衡,對經濟學的發展做出顯著貢獻。
  • 副刊|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
    從2004年至2008年的4年間,高銘通過各種渠道,利用所有閒暇時間,探訪精神病院、公安部等機構,對一百多名「非正常人群」進行近距離接觸2010年2月出版國內第一本精神病人訪談手記――《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內容引起劍橋物理研究院等機構的關注。這個世界,究竟是什麼樣的呢?這是一個看似很簡單的問題.不過必須注意的是:看似簡單,實則複雜。
  • 科學新星鋃鐺入獄:天才與瘋子相互為鄰
    有人甚至將他尊為「基因編輯嬰兒之父」,認為賀建奎會因此獲得諾貝爾獎。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超乎所有人的預料:國內112名生物學與遺傳學專家立即聯名表示強烈反對,他們認為賀建奎的實驗是對生命倫理底線的挑戰。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從2004年至2008年的4年間,高銘通過各種渠道,利用所有的閒暇時間,探訪精神病院、公安部等機構,對一百多名「非正常人群」進行近距離接觸,2010年2月出版國內第一本精神病人訪談手記――《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內容引起劍橋物理研究院等機構的關注。「有人說這本書有意思,我覺得這本書不好玩,我在寫一個大悲劇。
  • 愛因斯坦是公認的天才,智商165,為何他的兩個孩子都是瘋子?
    要知道,這樣一個在人類發展史上舉足輕重的理論,竟是愛因斯坦26歲時發現的,其智商更是達到了165,天才一詞在他面前都黯然失色。按理來說,天才是可以遺傳的,愛因斯坦如此空前絕後,他的子女應該也在科學界發揮餘熱。遺憾的是,愛因斯坦的子女不但沒有成為科學家,甚至連普通人也搭不上,而是成了瘋子。 1903年,愛因斯坦娶了第一任妻子米列娃·瑪麗克,他倆婚前便有一個私生女,但因為精神失常下落不明。婚後瑪麗克又給愛因斯坦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叫漢斯,一個叫愛德華。
  • 農村老人用廢石木頭花5年築起7層樓,天才與瘋子只一線之隔!
    據科學家們分析得出的結論來看,「天才與瘋子只一線之隔」這句話並非空穴來風,因為許多被公認的、有著卓越天份的音樂、繪畫、文學、數學方面的所謂天才,都是因為基因排列與常人不同,換言之失常所致,但同樣的排列失常也可能導致一系列精神疾病產生,比如:自閉症、妄想症、精神分裂症等等。
  • 愛因斯坦是百年難遇的天才,兩個孩子卻是瘋子,這是為什麼?
    有一句話大家應該聽過,天才和瘋子往往只有一步之遙。以前是覺得,天才的思維方式是和普通人不同,人們就把他們奇怪舉動比作瘋子。
  • 《美麗心靈》一個天才數學家約翰納什遭受著精神分裂的折磨
    不想讓看過的每一場電影都成為過眼煙雲,所以,簡單講一講的幾天前看的《美麗心靈》影片主要講述一個天才數學家約翰納什遭受著精神分裂的折磨,在妻子的陪伴下與幻覺搏鬥,最終憑藉經濟學中的傑出貢獻獲得諾貝爾獎。從追求夢想的角度,納什是值得敬佩的,偏執而固執,這個角度人人贊同,暫且不談。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等……比你想像的還要好看得多!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作者:高銘該書由一篇篇小故事組成,講述的是第一視角的「我」與精神病患者之間的交流,記錄患者的精神世界,每一篇故事都不長,思維的角度都很扭曲很奇特《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就是由四十幾篇這樣的故事組成的。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人人都有精神病
    [導讀]在看了《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之後,我才知道,原來這是精神病的一種表現。當然,比起書中把所有人都看成動物的小姑娘,我的病情算是比較輕。《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你有過這樣的體驗麼?在看了《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之後,我才知道,原來這是精神病的一種表現。當然,比起書中把所有人都看成動物的小姑娘,我的病情算是比較輕。《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是一本精神病人的訪談手記。除了這個與我「同病相憐」的小姑娘,其它的故事說不上哪個更讓人印象深刻,因為,幾乎所有的故事都讓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