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約翰納什:不瘋魔不成活,窮盡一生與命運博弈的天才

2020-11-27 扒拉文史

「重要的不是治癒,而是帶著病痛活下去」——加繆

天才與瘋子只有一線之隔,電影《美麗心靈》的主角約翰納什無疑是萬眾挑一的數學天才

作為唯二獲得獎學金進入普林斯頓的大學的天才,擁有逆天智商的他也一生都被精神病折磨,甚至無法辨別現實與幻境。影片講述的就是約翰納什——偉大的經濟學家,諾貝爾獎得主。

21歲時就發表了關於博弈論的學術論文,提出了納什均衡,對經濟學的發展做出顯著貢獻。

我們定義天才,除了異於常人的超高智商,天才似乎還總是攜帶怪癖。內向孤僻,不合群是天才常有的特徵,長期遭受校園暴力的圖靈,自詡太陽的尼採,25歲就自殺的海子。

納什同樣也有精神方面的疾病,但幸運的是他有一位愛他始終不離不棄的妻子。

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納什的妻子在他最艱難的時候一直陪著他,一個人撫養他們的孩子,用所有的耐心和寬容去安撫狂躁的他。

現實生活中的納什雖然也有各種精神缺陷,甚至有雙性戀的傾向,但是一生和他的妻子也是相敬如賓。兩位老人一直互相陪伴,不幸的是在一次外出過程中,納什和妻子遭遇車禍,兩人攜手離開了人世。

不瘋魔不成活,窮盡一生與命運博弈的天才

約翰納什在普林斯頓大學沒有朋友,孤僻內向不善於人際交往的他自己也承認「我有兩個腦袋,但只有半顆心」。

納什不喜歡去上課,認為上課會影響他的創造力限制他的思維,一味學習前人的理論對他沒有意義。天才往往都是完美主義者,容不得一丁點瑕疵,也正因為這樣,大多數天才才會有精神疾病。

他們對完美的追求已經到了病態,一旦沒有達到他們的審美要求,甚至可能做出自殘的行為。

納什很驕傲,他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在博弈論方面做出貢獻,惠勒實驗室是他唯一選擇。納什第一個幻想的對象,就是永遠陪著他,開導他的葡萄牙「浪子」室友。

室友一直存在於納什的幻想裡,在他苦苦思索博弈論卻沒有創新的時候,會出來寬慰他。室友是納什幻想出來的朋友,也代表了他的精神需求。偉大的數學家也渴望一個知心的好朋友。

在酒吧裡,同學們都在思索怎樣才能獲得漂亮女孩的青睞的時候,納什終於為自己思索已久的問題找到了答案。在競爭中,總有人會輸,怎樣才能找到一種均衡,讓所有人都實現共贏。納什對經濟學家亞當斯密的博弈論提出了新的觀點。

他終於進入了夢寐以求的惠勒實驗室,也終於得到了大家的認同。

納什進入了牛津大學繼續開展他的學術研究。在這裡他遇到了一生摯愛,他的妻子愛麗莎。愛麗莎是牛津大學的一名女學生,在一次課堂上對納什一見鍾情。不擅長與女孩交往的納什鼓起勇氣接受了女學生的約會邀請 ,二人很快就墜入愛河,最後走進婚姻的殿堂。

艾麗西亞只是看到納什聰明英俊的外表,而不知道納什患有嚴重的精神分裂。

但是即使後來她看到了他陰暗不為人知的那一面,也沒有離開他始終不離不棄,納什最後能走出精神分裂的陰霾,與幻覺和平共處,很大程度應該歸功於他的妻子。不是他可能也像其他天才一樣英年早逝。

影片一直以納什的內心視角來觀察,在他的幻覺裡有三個人,每一個人都代表了他內心深處的精神需求。

第一個是他的室友,納什不擅長人際交往,更不會說好聽的話。在酒吧裡,即使女孩對他有意思,他上前去一搭話也能把別人嚇跑。室友是他幻想出來的,也是最能貼合他心意的人。

第二個是室友可愛的小侄女,小女孩活潑可愛,因為存在於他的幻覺裡,所以永遠也不會長大。

第三個是一個請他破譯複雜密碼的人,納什是一個天才他對自己有極高的要求。

他的幻境裡出現的第三個人請求他為其破譯密碼,表明了他對自己智力和能力的充分自信。納什的精神最終崩潰也是因為第三個人。

他開始幻想自己有多麼重要,除了他沒有人能破解密碼,因為了解了軍事機密,他被俄國官方追殺,整日惶惶不安,最終精神徹底崩潰。

約翰納什、艾麗西亞

用精神戰勝了精神病的人

納什整日處於極度不安中,總是能看到幻想中的黑衣人來抓他

正在進行公開演講的納什又看見那個人站在教室後面,因為太恐懼他居然當眾跑了,嘴裡還一直發出大叫。影片是以納什的視角來展開敘述的,所以我們能看到他幻想的黑衣人。

但是影片中的其他人,包括納什的妻子都不能理解他。

這時候的納什精神已經徹底分裂,無論在哪裡他都能看到來抓他的黑衣人。他的妻子感受到了納什的不對勁,找了醫生來治療他,但是納什不願意吃藥,也不願意接受治療。

整日處於狂躁的狀態,溫柔的妻子接納了納什所有的暴躁,一直陪伴他,幫助他接受治療。納什是一個理性的數學家,但是在被精神分裂折磨的失去了理性。

最後納什終於戰勝了病魔,雖然那三個幻覺依然存在,但是他們已經能夠和平共處。

「也許他們一直不會消失,但我已經習慣不理會他們」,納什終於戰勝了病魔,他依舊可以看到他們,但是他已經能夠用平常心去和他們友好相處。

納什醒悟的關鍵就是那個永遠也不會長大的小女孩,他發現查爾斯的小侄女永遠都是最初的樣子,永遠都不會改變 。

他終於醒悟了,原來一切都是幻境。原來室友和小女孩,黑衣人都是不存在的。

納什無疑是幸運的,身邊的人都對他很寬容,十幾年來妻子一直不離不棄,始終如一的照顧他。當初普林斯頓的朋友,即使當時對他並不友好,愛嘲弄他。但是在大家都排斥他的時候又重新接納了他,還是像當年一樣「嘲弄」他。

雖然這一路經歷了種種坎坷也曾走入歧途,但幸運的是,在終點的時候一切又回歸正軌。納什多年來的努力沒有白費,他用自己的精神戰勝了精神病,諾貝爾獎雖遲但到。

納什的政治追求

導演借納什來反映那個時代美國人的不安與惶恐

納什幻想自己會被俄國的人抓走,整日疑神疑鬼。也正是因為美國2001年經歷的恐怖襲擊。

9.11事件讓每一個美國人都對自身的安全產生了深沉的焦慮和對毀滅的強烈惶恐。

納什作為一個美國人,又是一個數學天才,他去充當國家間諜,泡在圖書館研究數學理論,也是為了保護美國國家安全,希望美國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這是一個數學家對於國家政治的訴求。

影片開頭普林斯頓的教授就告訴學生數學家在戰爭中的重要性。數學家是助力美國超越蘇俄成為超級大國的關鍵。納什在普林斯頓接受這樣的教育,作為一個美國人,他也希望做出些成就來報效國家,讓美國人民不再在惶恐中度日,不再害怕隨時到來的恐怖襲擊。

納什一生在科學方方面的貢獻是巨大的,推翻了統治經濟學界300年的理論,並且在應用數學和理論數學方面都有所突破。他所做的這一切不僅僅是為了實現他作為一個天才的自身價值,也有捍衛自己的國家不被赤化和毀滅的崇高目的。

電影作為藝術品,導演有刻意的對納什這一形象美化,其實現實生活中,納什不僅出軌和別人生了孩子,還是雙性戀,而且對於自己的孩子他更沒有盡到一個父親的責任。

導演有意美化納什,實則也反映了導演的政治訴求。納什最後獲得諾貝爾獎,家庭圓滿幸福,反映了當時美國人所追求的美國夢。美國夢追求自由平等,追求個人價值的實現,追求家庭幸福。而這一切納什都擁有了,這也是當時所有美國人所渴望的幸福生活。

小結

影片的開頭有一個細節之處,納什去找教授,看到一位即將退休的老教授,大家都湧上前去送他鋼筆。

這是普林斯頓的傳統,那是人們對他一生科研成就的鼓勵。當時候的納什很動容,因為自己還一事無成受同學們嘲笑,也會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享受同等的殊榮。

約翰納什做到了,他一生的成就足以所有人為他獻上鋼筆。

最開始納什說他自己只有半顆心,所以才會那麼脆弱,承受不了壓力,導致精神分裂。老年的納什有一顆足夠堅強且完整的心。

真正的勇士敢於直面慘澹的人生,敢於正視淋漓的鮮血」當納什放下所有掙扎,與病魔握手言和的時候,他就是真正的英雄。

文/扒拉文史

相關焦點

  • 約翰納什——橫跨六大學科的大師,承受天才與瘋狂的痛苦
    這位傳說中的瘋狂天才,被愛因斯坦輕視的博弈理論大師,被馮諾依曼調侃的特立獨行者,一直陪伴人類到2015年。文/古殿2002年,電影《美麗心靈》橫掃奧斯卡金像獎、美國金球獎、英國電影學院獎。轟動之下,電影主人公約翰納什——一位橫跨六大學科的天才科學家,才被更多的人所知道。可能2002年看電影的你認為這位天才早已不在人世,但在電影放映十三年後的2015年突然看到新聞:電影《美麗心靈》人物原型約翰納什遭遇車禍去世。就像四十年前那些震驚於納什理論的年輕科學家認為他早已去世,卻在1994年突然看到新聞:約翰納什榮獲諾貝爾經濟學獎。
  • 天才還是瘋子,這位舉世公認的知名瘋子約翰納什獲得諾貝爾獎
    天才和瘋子只有一步之遙,1994年諾貝爾獎獎給休斯頓大學舉世公認的知名瘋子、休斯頓大學圖書館管理員約翰納什,因為他的博弈論廣泛運用於很多領域,包括金融、犯罪心理、人際交往等等不同領域!電影《美麗心靈》休斯頓大學的數學天才約翰納什天生對數字與數學敏感,自從學生時期就對數學無盡痴迷,但這位數學天才卻不善交際,社交一塌糊塗。於是他長期處於自我封閉狀態。在休斯頓新校區,作為研究生的約翰納什好在和擅長交際的室友查理斯交了朋友,他逐漸走出交際陰影。
  • 精神病與藝術:真的「不瘋魔 不成活」?
    那麼,我們不妨跟隨英國藝術記者喬納森·瓊斯的腳步,通過8件「不瘋魔、不成活」的著名作品,來一窺藝術家眼中「精神異常的世界」。從散落在周邊的工具可以看出,畫中人是數學家、幾何學家和建築師,可以說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天才。丟勒通過作品表達了自己內心世界的複雜,他相信眼中的憂鬱是天才的徽章,絕望正是求知與創作的源泉。在他看來,痛苦是崇高的,可以說,這幅作品是現代心理學的開端。
  • 電影音劇會《美麗心靈》|諾獎得主約翰納什的天才故事-廣州站
    法國數學博士後丶鋼琴家斯柔冰再現奧斯卡獲獎電影《美麗心靈》原型人物諾獎得主約翰·納什的傳奇狂羈奔放、別具幽格還原數學天才暗黑與明亮的雙重人生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普林斯頓大學教授納什讀大學時即被稱為"高斯第二",畢業時憑著教授推薦信中一句"這個學生是個天才",來到了普林斯頓大學。
  • 「瘋狂英語」李陽,一個「不瘋魔,不成活」的勵志故事
    他是「瘋狂英語」創始人,成功經歷堪稱「不瘋魔,不成活」說起「瘋狂英語」的創始人李陽,在曾經的中國無疑是一個大名鼎鼎的名字,雖然前幾年深陷家暴醜聞,但這並不能否認其在事業上的成功,而他的成功秘訣全在於六個字,那就是「不瘋魔
  • 世界上最傳奇的天才——「幽靈」數學家納什
    約翰納什是普林斯頓大學數學系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在日常生活中,「價格戰博弈」、「汙染博弈」、「易自由與壁壘」這三種常見現象可以直觀地理解納什均衡。納什是個天才的數學家。然而,他的天才發現——非合作博弈均衡(納什均衡)並非一帆風順。納什在1948年來到普林斯頓,那時他還不到20歲。那時,普林斯頓到處都是傑出的人才和大師。愛因斯坦、馮·諾依曼、列夫斯切茨和其他人都在這裡。
  • 世界上最傳奇的天才——「幽靈」數學家納什!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約翰納什被稱為「傳奇」。早在2015年5月23日,他的榮耀和瘋狂永遠留在新澤西州。這個壞消息已經成為當時全世界的頭條新聞,全世界都在為他的離去而嘆息。納什也是奧斯卡獲獎影片《美麗心靈》中主人公、博弈論大師、著名數學家的原型。
  • 《美麗心靈》一個天才數學家約翰納什遭受著精神分裂的折磨
    不想讓看過的每一場電影都成為過眼煙雲,所以,簡單講一講的幾天前看的《美麗心靈》影片主要講述一個天才數學家約翰納什遭受著精神分裂的折磨,在妻子的陪伴下與幻覺搏鬥,最終憑藉經濟學中的傑出貢獻獲得諾貝爾獎。從追求夢想的角度,納什是值得敬佩的,偏執而固執,這個角度人人贊同,暫且不談。
  • 不瘋魔,不成活
    為航天事業拼命不瘋魔,不成活,很多人這樣形容工作中的崔蘊。1990年7月12日,我國首枚長二捆火箭發射前,助推器內部忽然出現洩漏,去搶險就是和死神較量。據不完全統計,從2015年到2019年,由於工作需要,崔蘊每年在家中休息均不超過10天。痴迷「大火箭」2006年,新一代運載火箭基本型長徵五號正式批准立項研製,這讓「老火箭」崔蘊興奮不已。
  • 《美麗心靈》:約翰納什的幸與不幸
    《美麗心靈》講的是一位獲得經濟學諾貝爾獎的數學家,約翰納什的故事。學過經濟學或者數學的人應該都聽過一個詞,納什均衡。提出這個理論的人就是約翰納什。納什均衡指的是博弈中的一種策略組合,在這個組合中,對於任意一個參與者,當其他參與人的策略確定的時候,他的選擇是最優的。也就是說,每個參與人都期望獲得最大的效益值,最後就會達到納什均衡。
  • 回顧約翰納什一生:20歲成博弈論大師 曾患精神分裂症
    由於出現了長達25年部分不真實的思維,相當於提供了某種假期,我的情況可能並不符合常規。因此,我希望通過至1997年的研究成果或以後出現的任何新鮮想法,取得一些有價值的成果。」  在2001年,經過幾十年風風雨雨的艾裡西亞與約翰納什復婚了。事實上,在漫長的歲月裡,艾裡西亞在心靈上從來沒有離開過納什。這個偉大的女性用一生與命運進行博弈,她終於取得了勝利。
  • 博弈論大師約翰·納什與妻子愛情故事 十件事讀懂約翰納什
    之後漫長的歲月證明,這也許正是納什一生中比獲得諾貝爾獎更重要的事。  就在事業愛情雙雙得意的時候,納什也因為喜歡獨來獨往,喜歡解決折磨人的數學問題而被人們稱為「孤獨的天才」。他不是一個善於為人處世並受大多數人歡迎的人,他有著天才們常有的驕傲、自我中心的毛病。
  • 他是精神分裂病患,亦是拿了諾獎的數學家,凡人能從天才的人生故事...
    我之前不太喜歡看傳記類電影,因為寫這類影評往往總需要一個定義、一種基調。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人總會有一顆異常孤獨的大腦,他們會關閉很多正常人的功能來成就這種偉大。我不知道自己的文字從哪個邊角撬開這種偉大,讓那些躍躍欲試地光照進來更合適。而約翰納什的一生恰恰是難以界定的,就是這種不確定,卻是世界最穩定的存在。
  • 《解密》裡天才的隕落:他們可以改變世界,卻改變不了自己的命運
    《解密》裡不缺天才,除了主人公容金珍以外,容金珍的奶奶容算盤也是一個,容金珍的老師喬伊斯也是一個。但無一例外,他們的才華改變了世界、甚至一個國家的命運,但對自己的命運卻毫無還手之力。1.容算盤第一個天才的悲劇是容金珍的祖母容算盤。作為容家第八代後人,容幼英擅長技術和演算,被稱作容算盤。
  • 鬥羅大陸:史上最可怕的絕世天才,史萊克七怪兩人上榜
    鬥羅大陸本就是修煉的世界,人有高低,天賦也有強弱,有人窮盡一生,也無法有太大的成就,有些人輕而易舉就達到了高峰。今天小編就來盤點一下鬥羅大陸上的超級天才,史萊克七怪只有兩人上榜。奧斯卡奧斯卡絕對是鬥羅大上最罕見的天才,同時也是大陸上唯一的先天滿魂力輔助系魂師,更是擁有食物系頂尖的香腸武魂。
  • 以天才為原型的電影,不雞湯不狗血,多個角度觀察他們的傳奇經歷
    之前小編看了一個關於一群孩子們演示珠心算的視頻,由於他們逆天的操作引起大量網友的激烈討論,不管是出於孩子們的表現太匪夷所思,還是有些網友的妒賢心理,人們大多是不太認可天才可以成批量存在的。就算相信真的有神童,也無法相信他/她可以與普通人有如此大的差距。
  • 納什:這部紀錄片拍攝了美國著名數學家約翰納什的一生
    這部電影拍攝了美國著名數學家約翰·納什的一生。不論是講述節奏的緩急還是人物經歷的起伏,都完全符合併照顧觀影人的心理感受,並且有歡樂有懸疑、有愛情、有緊張刺激、有反轉,最後以感動落幕。看了這部電影,就能體會到什麼是好萊塢式的講故事。個人、事業、愛情;他人、競爭、社會;國家、意識形態、軍事管制……這些被導演一環扣一環地縫合入兩個小時的電影之中,完全值得敬佩。
  • 約翰·納什的一生回顧:無常命運中的美麗心靈
    《美麗心靈》以諾貝爾經濟學獎獲獎者約翰·納什的經歷為素材,講述了一位患上精神分裂症的數學天才,在愛與理智的幫助下,逐漸痊癒的感人故事。但電影畢竟是藝術抽象,它偏重於納什博士與精神分裂症抗爭的過程。那麼,他屬於數學家的一面,又是如何呢?約翰納什  不世出的數學天才  「這人是個天才。」
  • 美麗心靈-我所認識的約翰納什
    現代人究竟還有沒有資格將一部分同類隔離起來,宣判道:「你瘋了,你不要靠近我們」,即使瘋與不瘋的界限已經成為了強權的體現?約翰納什的一生或許能作為這個問題的答案。我必須寫寫我所認識的約翰納什,可我難以下筆。一個開頭就是一個定義、一個基調,而約翰納什恰恰是難以定義的。在普林斯頓的四年我有多次機緣認識他,「認識」,卻不「了解」,每一次認識總是推翻前次剛形成的定見。
  • 中國很少有天才的物理學家,是因為缺少天才嗎?不,絕不是
    什麼樣的物理學家才能被稱為天才?自然是在物理學上有卓越貢獻與成就的物理學家,物理學某一領域的開拓者或是極大推進了該領域研究的人。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的數量無疑是衡量一個國家天才物理學家數量的很好標準。但很不幸,自諾獎誕生以來,如果不把海外華人包括在內的話,至今中國還沒有一個人拿到過諾貝爾物理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