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人人都有精神病

2020-12-06 騰訊網

[導讀]在看了《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之後,我才知道,原來這是精神病的一種表現。當然,比起書中把所有人都看成動物的小姑娘,我的病情算是比較輕。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你有過這樣的體驗麼?在你無聊的時候,竟然可以在一個人身上看到一張動物的臉?

比如語文老師,在朗讀一篇課文到動情之處,就忍不住眨眨眼、用手撓撓脖子,像極了只山魈;溫厚的政治老師則是頭牛,每當他回首微笑時,嘴裡就仿佛嚼著草料;沉重而優雅的數學老師,一出現就地動山搖,當他龐大的身軀堵住黑板的時候,我看到的是一隻駱駝。

這種「能力」(姑且稱其為能力)並未隨著年齡增長就消失。一次單位開會,滔滔不絕的領導突然在我眼裡變成了一隻發情的黑臉琵鷺,我下意識用目光掃了一下他旁邊,另一位沉默不語的領導原來是只吐泡泡的巴西龜。

在看了《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之後,我才知道,原來這是精神病的一種表現。當然,比起書中把所有人都看成動物的小姑娘,我的病情算是比較輕。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是一本精神病人的訪談手記。除了這個與我「同病相憐」的小姑娘,其它的故事說不上哪個更讓人印象深刻,因為,幾乎所有的故事都讓人印象深刻!有人相信石頭有生命,有人宣稱自己見過外星人,有人認為自己是魔鬼的化身,有人在等待四維蟲子的降臨,有人則發現了瑪雅文化的秘密……他們都是瘋子,但他們無一例外的邏輯清晰、信念強大。負責任地說,這是本好看、通俗而且顛覆性極強的書,但決不是本適合青少年的讀物……因為它距離我們的常識太遠了。正是這本書已受到的熱烈追捧讓我深感不安,所以才覺得有必要討論一下從哪個角度來對待它才更合理。

雖然人們賦予了其心理學、哲學的種種標籤,我仍然想說不能當它是心理學的專業書。我相信作者高銘的確實地採訪過很多精神病人,若無一手採訪,不可能搜集到如此精彩的故事。但正是因為故事太強悍了,同時缺乏規範的專業知識說明,心理不夠健全的讀者極有可能接受作者和精神病人們所共同描述的「現實」。

其次,最應該得到啟發的,應是小說家和劇作家。甭管它是什麼「訪談手記」,我就是把這本書當小說讀的。高銘講故事的能力一流,精神病人們所「虛構」的世界更是精彩絕倫,為創作者的想像力能提供很豐厚的養分,這是它最大的價值。

再次,這本書是不錯的新聞採訪教材,推薦給正為採訪不暢而困惑的年輕記者們。我的理解,採訪一個精神病人和採訪一個正常人,技巧上有出入,方向卻一致。都需要謙卑而平等的態度,要獲得對方的信任,才能勾起採訪對象的表達欲望;然後,巧妙的引導和心理暗示,有時勝過直截了當的提問,做一個搶奪話語權的提問者,不如做個耐心的傾聽者。

當然,至於本書所強烈暗示的瘋子有可能同時是天才,正常人都有精神病等等結論,我認為觀點雖漂亮,卻經不起證偽。在當下的社會語境裡,與其暗示正常人有病,還不如讓社會對待精神病人們更加平等、寬容。

相關焦點

  • 書籍推薦|《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天才也是瘋子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也是一樣,如果不是突然想看《夢的解析》,搜索到高銘的《人人都能夢的解析》,算法又一併推薦了這本書,我都不知道原來幾年前大火的這書是他寫的。矜持地看完《人人都能夢的解析》,愛屋及烏地把天才瘋子也買來一併看了。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最近在看英國作家毛姆的長篇小說,《月亮與六便士》算是一本較為獨特的書了。但思特裡克蘭德的獨特就在於他沒有受過正規繪畫教育,在窮困潦倒行為乖張近乎瘋子的狀態下,卻畫出了許多超越時代的天才作品。這不得不讓人深思:難道真是「不成魔、不成活」?難道瘋子與天才真的只是一步之遙?我查閱資料,結果是目瞪口呆,因為大量的事實表明,天才與瘋子確實只有一步之差,所謂「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毫不過分。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等……比你想像的還要好看得多!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作者:高銘該書由一篇篇小故事組成,講述的是第一視角的「我」與精神病患者之間的交流,記錄患者的精神世界,每一篇故事都不長,思維的角度都很扭曲很奇特(雖然一般也不會)這裡放上其中的一篇:《四維蟲子》文字來源於《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是天才還是瘋子,測了就知道!
    左半球是管人的右邊的一切活動的,一般左腦具有語言、概念、數字、分析、邏輯推理等功能;右半球是管人的左邊的一切活動的,右腦具有音樂、繪畫、空間幾何、想像、綜合等功能。想知道你是左腦更發達還是右腦更發達,你是適合做科學家還是藝術家。那就做一做,下面的測試吧!是天才還是瘋子,測了就知道!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高銘,1974年生於北京,初二輟學,對於探索未知事物總是有無盡渴望。曾一度沉迷於宗教、哲學、量子物理、非線性動力學、心理學、生物學、天體物理等學科。 從2004年至2008年的4年間,高銘通過各種渠道,利用所有的閒暇時間,探訪精神病院、公安部等機構,對一百多名「非正常人群」進行近距離接觸,2010年2月出版國內第一本精神病人訪談手記――《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內容引起劍橋物理研究院等機構的關注。「有人說這本書有意思,我覺得這本書不好玩,我在寫一個大悲劇。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書少的最大好處,就是容易被震撼
    例如《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本書,就能很隨意的震撼到你。這本書的作者,是一名「精神病」控,他花了4年時間,在精神病院訪談了50個天才型瘋子。基本上,這就是一個正常人被幾十個高智商神經病調戲和羞辱的故事。
  • 高銘《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讀書筆記
    圖片/網絡文字/高銘《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導語《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是由高銘寫的一本書,以訪談錄的形式記載了生活在另一個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礙者等邊緣人)深刻、視角獨特的所思所想,讓人們可以了解到瘋子抑或是天才真正的內心世界。這個世界,究竟是什麼樣的呢?作者發現,誰也說不清這個世界到底是怎樣的。
  • 副刊|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
    從2004年至2008年的4年間,高銘通過各種渠道,利用所有閒暇時間,探訪精神病院、公安部等機構,對一百多名「非正常人群」進行近距離接觸2010年2月出版國內第一本精神病人訪談手記――《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內容引起劍橋物理研究院等機構的關注。這個世界,究竟是什麼樣的呢?這是一個看似很簡單的問題.不過必須注意的是:看似簡單,實則複雜。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你在哪呢?
    乍一看,好像很荒唐,或者稱得上神奇,細想一番,倒也在理,甚至連神奇都說不上。其實是取角問題——看你從哪個角度看待事物。不同的角度,生命以不同的形式呈現。 單個螞蟻當然也是生命,它有許許多多肉眼看不見的細胞組成。但是這位病人的視野並不局限於單個螞蟻,而是放眼整個整個蟻群。把整個蟻群視為生命,單個螞蟻自然成了細胞。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原來這些「名人」,都有過「精神病」史!
    天才跟瘋子往往都是共存的,有時候只是一線之隔。就像極度聰明的人很大機率都是極度癲狂的。瑞典一項樣本研究實驗發現,從事創業型的人群,患有情感障礙的概率顯著比普通人要高,以及自閉症患者的兄弟姐妹,一般都會在創造性行業中,有這更為突出的表現。那麼現實中有哪些瘋狂的天才呢?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極簡海報:你看懂了嗎
    通常情況下,影視官方推出的海報大都是真人海報,主要是希望通過明星效應來增添作品知名度。《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開創電影級營銷先河,拋開傳統海報形式,推出「點線面」相結合的極簡海報,選取了劇中最有特色的故事情節,用圖案詮釋劇情的內涵。每一張海報的背後故事,你看懂了嗎?    從熱門IP改編、全新的網際網路思維模式拍攝,搭配創新的營銷模式,該劇勢必刷新網劇新的高度。
  • 天堂在左,瘋子在右,5部關於天才的電影
    導語天堂在左,瘋子在右,5部關於天才的電影今天給大家整理了5部關於天才的電影,天堂在左,瘋子在右,天才往往都是最孤獨的。一起來看看都有哪幾部吧!NO.5——《她比煙花寂寞》93405人評價,豆瓣評分:8.3主演: 艾米麗·沃森 / 瑞切爾·格裡菲斯 / 詹姆斯·弗萊恩 / 大衛·莫瑞瑟 / 查爾斯·丹斯有的天才,將這份瘋狂灌注到了自己的作品裡,成就了人類文明史上最璀璨輝煌的篇章。
  • 讀《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才知道別人的世界真那麼難懂
    閒暇時,偶爾看看書,《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本書,真的看了很久,很認真,這本書的作者也說過不太容易理解。讀到快一半的時候,才開始明白書名的意義,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如果中間有一條線,那麼天才與瘋子的鑑別,就真的來源於時代了。如歌德所說:真理屬於人類,謬誤屬於時代!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目錄及各章內容簡介
    高銘所著的《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可謂名聲在外,刷新了很多人的三觀,當讀到作者把自己也作為案例之一時確實嚇了一跳,現把目錄和各章簡介匯總方便讀者查閱。1.生命的盡頭石頭沙子土皆為生命。竟然有兩個哥哥,最終同歸於盡7.女人的星球恐女症,女人xx染色體遠超男人xy。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極簡海報你看懂了嗎
    通常情況下,影視官方推出的海報大都是真人海報,主要是希望通過明星效應來增添作品知名度。《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開創電影級營銷先河,拋開傳統海報形式,推出「點線面」相結合的極簡海報,選取了劇中最有特色的故事情節,用圖案詮釋劇情的內涵。每一張海報的背後故事,你看懂了嗎?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甚至有點像個精神病,那麼天才和精神病之間有什麼共同點嗎?然而同樣由於這個基因異常的作用,也可能就會成為在智力上「大躍進」的巨大動力從而產生出天才。研究人員還對120名患有精神抑鬱的病人,及一些自殺身亡者進行檢驗發現,自殺者及有自殺傾向的人與這個基因突變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 天才和瘋子一步之遙
    研究發現,這些著名人物的精神病患病率遠高於平均水平,其中小說家和詩人的精神病患病率高達46%,政治家患精神病的比例最低,但仍有17%。看來,創造性和藝術性越傑出的人越可能患精神疾病。到底是什麼讓「天才」和「瘋子」之間聯繫這麼緊密?首先,天才和瘋子同樣有更多的右腦活動諸如拿破崙、叔本華、畢卡索這些奇才,他們都有常人無法企及的創造力和直覺,思維可以脫離條條框框的限制。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世界有七十多億人,就有七十多億種正常
    這也是一本有魔力的書,他使人們深刻地思考這樣一一個問題一我們和這些精神病人究竟有怎樣的區別?書中不乏有一些古怪離奇讓人啼笑皆非;的案例,比如說一-個男人堅信女人是這個世界上最恐怖的生物而對她們充滿了畏懼,又比如說一-個女人自稱曾經被外星人綁架過,還有為了變成天才而接受開顱手術的狂人等等。
  • 【讀書會第9期】《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換個角度看世界
    他的為人處事、行為邏輯甚至是性取向都被當時的社會所排斥。他在周圍的人眼中就是一個偏執狂,瘋子。即使最後他成功破譯了密碼,成為了戰爭的功臣。他究竟是瘋子還是天才,這件事我相信你的心裡早有定論。在那些你聽不懂或是理解不了的事情裡,總有那麼幾件可能是顛覆這個世界的思想。這些觀點來自於一本精神病人的訪談錄——高銘的《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 愛因斯坦是天才,他的三個子女中為什麼有兩個是瘋子?
    常言道: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中間的大多是庸人和俗人,這句話的確實不無道理。作為一個偉大的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愛因斯坦的成就令人矚目,可是,愛因斯坦一生有兩段婚姻,三個孩子,裡面卻有兩個子女是精神病患者,也就是我們眼中的瘋子。愛因斯坦是公認的20世紀最偉大的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