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近日,曾經讓全球學術界一片譁然的「基因編輯嬰兒」事件主謀賀建奎,因非法行醫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為這場荒誕的鬧劇畫上了休止符。
一年前,南方科技大學生物學副教授賀建奎在Youtube上以個人名義宣布,全球首例基因編輯嬰兒「露露」與「娜娜」目前已經在中國平安降生。
圖片來源:網絡
賀建奎稱,自己的團隊通過對受精卵中特定的基因片段進行編輯修改,使生下來的孩子對愛滋病HIV-1型病毒免疫。
這樣一來,即使是患有愛滋病的夫婦,也能通過基因編輯,使自己的後代免於愛滋病毒的感染。
在消息公布的第一時間,不少人為其搖旗吶喊。
有人甚至將他尊為「基因編輯嬰兒之父」,認為賀建奎會因此獲得諾貝爾獎。
然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超乎所有人的預料:
國內112名生物學與遺傳學專家立即聯名表示強烈反對,他們認為賀建奎的實驗是對生命倫理底線的挑戰。
國際學術界的相關權威們也紛紛發聲譴責這種行為,並稱他冒險與不負責任的行為「無視了全球範圍內禁止進行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研究的共識」。
更有網友直言:賀建奎打開了一個潘多拉的魔盒。
隨即賀建奎被停職,多家機構介入調查,並處理已經出生的那兩個基因編輯嬰兒的善後事宜。
為何這項看似成功的研究是對倫理的巨大衝擊呢?
原因無他,以當前的科學技術,進行基因編輯的後果與風險是不可預見的。
圖片來源:網絡
儘管轟動一時的「人類基因組計劃」在十幾年前就已經完成,但是我們至今還沒有弄明白所有基因所表達的遺傳信息。
簡單來講,我們不知道改變基因會造成什麼樣的後果。
其實,基因編輯技術在前沿生物學家看來並不是什麼新鮮的東西,我們生活中隨處可見的轉基因食品就是基因編輯的產物。
然後我們都清楚,針對「轉基因食品是否有害」的爭論至今仍沒有結束。
如果任由這種技術發展下去,那麼科幻電影中因為基因改造而誕生的各種怪物終究會出現在現實生活中。
圖片來源:網絡
因此,賀建奎直接改變人體基因的舉動,想想都非常可怕。
02
有人說,賀建奎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瘋子,一個活在我們身邊的「科學狂人」。
但在這件事情之前,他是同學、導師與同事眼中的「天才」。
從高中開始,賀建奎的成績就長期穩定在年級前幾名。
2002年以優異的成績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06年取得近代物理學學士學位。
隨後賀建奎出國留學,僅僅3年零8個月後,就獲得了美國萊斯大學生物物理學博士學位。
2011年成為美國史丹福大學博士後。
2012年,28歲的賀建奎回到中國並被特聘進入南方科技大學,成為南科大有史以來最年輕的副教授。
2018年,成為《自然》雜誌年度十大科學人物之一。
短短的十年間,他就從一個初出茅廬的大學生成長為中國學術界閃耀的科學新星,這樣的成就可以說十分驚人了。
然而,這份才華也讓他無所顧忌,讓他迷失了自己的本心。
最終,無視禁令與倫理的瘋狂舉動毀了他的事業與未來。
03
其實,像賀建奎這樣的人不在少數。
著名的「佛系毒梟」、「愛國毒梟」劉招華,曾經在上個世紀90年代製造了全球規模最大的製毒案。
圖片來源:網絡
據調查,劉招華及其團夥總共生產了超過18噸的冰毒,販毒網絡遍布國內外。
僅在1999年就被一次性查出12噸冰毒,這個數量在當時全球範圍內其他國家一年內查獲冰毒總量的兩倍之多。
除了制度量巨大之外,劉招華的狡猾程度也讓當時的警察頭疼不已。
自1999年案發至2005年被捕的6年間,他一直輾轉於國內各地,玩弄警察於股掌之間。
好幾次,警方在發現劉招華行蹤之後布下天羅地網,結果都被他輕鬆化解。
在平常人眼中,這樣的大毒梟一定是一副殺人不眨眼的惡魔形象,而劉招華則打破了人們的固有印象。
在街坊鄰居看來,劉招華從小就是一個聰明伶俐、「很懂事」的孩子,學習成績優異,尤其熱衷於化學。
後來由於家境貧寒,劉招華輟學入伍,退伍後成為一名法警,他工作能力強,善於社交,曾是法院的「先進工作者」。
辭去職務後,劉招華專注於辦廠經商,並開始接觸冰毒製造。
憑藉自己在化學方面的天賦,高中文化水平的劉招華以一己之力改進了冰毒製造方法,使他的冰毒工廠在製毒水平上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當時福建省公安廳的一位領導就說:
「劉招華是一個真正的化學天才,如果他不製毒而是搞化學研究,那麼一定前途無量。」
2007年,劉招華被判處死刑,2009年他被執行死刑,結束了自己罪惡而又戲劇性的一生。
與之相似的還有著名的「熊貓燒香」病毒的製作者李俊。
從小,李俊就表現出對電腦的濃厚興趣,數學與英語成績優秀。
然而,他把才能用在了編寫電腦病毒上。
2006-2007年,一個名為「熊貓燒香」的計算機病毒在全國範圍內爆發,超過一百萬臺終端設備被其破壞。
圖片來源:網絡
更加恐怖的是,以當時的網絡安全技術,這個病毒是無解的。
各大殺毒軟體廠商都對它無能為力,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病毒破壞掉電腦中的每個文件。
直到李俊被捕之後,在警方的監視下重新編寫了「解毒」代碼,這場聲勢浩大的災難才逐漸平息。
04
對於這些誤入迷途的天才,我們只能感到惋惜。
他們本可以好好利用自己的才華為全人類「發光發熱」,最終卻陷入了瘋狂。
有人說,他們是在利益的誘惑下走向了墮落,這話不假。
但是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天才」本身就是瘋子!
賀建奎作為生物學領域的專家,不可能不知道擅自編寫人類基因的風險,但是他為了證明自己,無視了所有的禁忌。
他是以一種高高在上的「救世主」姿態,進行著自己的科學研究。
賀建奎曾表示,自己立志要做中國的愛因斯坦。
結果,他成為了中國的「弗蘭肯斯坦」(《弗蘭肯斯坦》中的瘋狂科學家,製造出了恐怖的人形怪物)。
劉招華在被捕後曾信誓旦旦地稱自己的製毒行為是「愛國」,是為了響應國家「西部大開發」的號召。
他說自己的毒品從不賣給中國人,「鴉片戰爭打開了中國的大門,我用冰毒打開了他們的大門」。
圖片來源:網絡
這些都顯示出他極其詭異的三觀與思維模式。
有人說:「天才與瘋子相互為鄰。」
在很多時候,正是因為瘋子與常人思維的與眾不同,才讓他們能夠在某一方面表現出異於常人的才華。
其實在歷史上,很多卓有貢獻的人都是常人眼中的「瘋子」:
物理學家牛頓患有精神分裂症。
俄羅斯「詩歌的太陽」普希金有嚴重的狂躁型抑鬱症。
畫家梵谷長期患有精神病,曾經自殘割掉了自己的耳朵。
圖片來源:網絡
......
但是,我們顯然也不能因為這一點而容忍「天才」們為非作歹。
因為他們已經突破了道德與法律的底線。
而這條線,才是判斷他們是「瘋子」還是「天才」的最終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