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僅24歲的他,卻是中國最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獎的天才少年

2020-08-11 夏蟲毋語冰

曹原,一個在學術圈之外或許鮮為人知的名字。但他的成就,卻是令小編我望而生畏。若論當今小編最為崇拜的偶像是誰,非此人莫屬,他當之無愧為吾輩之楷模。今天,就由小編來帶著大家來認識認識這位年僅24歲的「天才少年」。


曹原,1996年出生,2010年,僅僅14歲的他,因為成績突出而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錄取。在中科大畢業後,他前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深造,攻讀博士學位。

或許光看這個簡歷,人們還看不出來曹原有多麼厲害?那接下來就容小編來一一介紹下,曹原的成就究竟有多高。

2014年,曹原榮獲中國科技大學的郭沫若獎學金。

2018年3月5日,曹原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Nature》上連發兩篇論文石墨烯領域的論文,成為能在這個知名期刊上面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論文的最年輕的中國學者。

2018年,曹原榮登Nature年度影響世界十大科學家之首,成為《Nature》創刊一百多年來最年輕的上榜者。

2020年5月6日,曹原在石墨烯領域取得新進展,再次連發兩篇Nature。


外行人也許不怎麼了解《Nature》這個期刊,在此,容小編提一句。《Nature》和《Science》以及《Cell》並稱為世界三大頂級科學期刊,在上面發表出來的論文,無一不是科研工作者重點關注的。如果這樣還不夠清楚的話,換個方式來講。近年來,儘管中國科學研究領域發展十分迅猛,但大部分的中國學者,甚至包括某些國內知名高校的教授級別的人物,他們終其一生,都不能在這三大期刊上面發表一篇論文。可以說,能在三大期刊之一上發表論文的學者,無一不是在國內各個領域的頂尖科學家。


自建國以來,中國能夠獲得諾貝爾獎的本土科學家可謂是寥寥無幾。前些年屠呦呦女士獲獎時,可謂是令廣大國民歡騰不已。而有人說,如果曹原所研究的石墨烯能在常溫下進行超導,那麼諾貝爾獎對他來說只是時間問題。


在此,小編認為自己曾經看到過的一個對曹原的評價非常中肯:施一公離諾獎差一個冷凍電鏡,潘建偉離諾獎差一個量子糾纏,而曹原離諾獎的距離卻是最短的,兩者之間就只差了「常溫」倆個字。


看到這裡,在座各位有什麼想法呢?歡迎在下面留言評論。

相關焦點

  • 只有24歲的他,卻是中國離諾貝爾獎最近的天才少年!
    但他的成就,卻是令小編我望而生畏。若論當今小編最為崇拜的偶像是誰,非此人莫屬,他當之無愧為吾輩之楷模。今天,就由小編來帶著大家來認識認識這位年僅24歲的「天才少年」。曹原,1996年出生,2010年,僅僅14歲的他,因為成績突出而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錄取。在中科大畢業後,他前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深造,攻讀博士學位。
  • 來自中國的天才少年,24歲破百年難題,有望衝擊最年輕諾獎得主
    物理界的最高獎項,就是諾貝爾獎,但是,中國一直沒有人獲得該獎項。今天,要給大家講述一位天才少年的事跡,他是中國物理界最有望獲得諾貝爾獎的人。這位96出生的少年,至今只有24歲,但是,他的研究給世界做出的貢獻卻不可估量。
  • 24歲中國天才少年,拒絕美國綠卡選擇回國,人稱「科技怪物」
    還記得2018年12月,我國有兩個人「登頂」《自然》本年度影響世界的十大科學人物,其中一位是深受科學界譴責的世界首例基因編輯嬰兒的賀建奎,而另一位則是年僅22歲的「天才少年」曹原——同時他也出現在該榜單的第一位。
  • 「中國潛在的最年輕的諾貝爾獎獲得者」—95後「天才少年」曹原
    他還登上了2018年Nature年度人物榜,並被一些報導稱為「中國潛在的最年輕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那麼,這位「天才中的天才」到底有多牛?一些報導稱他「或將成為最年輕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天才中的天才」曹原是很多人眼中的天才。1996年,曹原出生在成都。11歲時,因天賦秉異,他被選拔進入深圳耀華實驗小學超常班。該校主管超常教育的副校長為朱源,後者曾任教中科大少年班20餘年。在不到3年的時間裡,曹原就完成了小學六年級、初中、高中所有課程學習。
  • 拒絕美國綠卡,登上科學雜誌,24歲天才曹原正向世界展現中國奇蹟
    他年僅24歲便已經是麻省理工學院的「95後」博士生,曾在美國科學雜誌《Natura》發表過轟動世界科學界的論文。1、天生不凡,14歲上大學曹原在1996年出生於四川成都,來自天府之國。從小他就展現出了驚人的學習能力,成績一直名列前茅,可生活中看起來卻有些呆滯,絲毫看不出天才的跡象。
  • 天才少年14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24歲發表4篇自然,曾拒美國綠卡
    「天才少年」14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24歲已發表4篇自然,曾拒美國綠卡!24歲中國天才曹原歷史上,天才並不罕見,但是像曹原這樣的超級天才,可能就不多了。那麼,超級天才曹原到底有多強呢?2018年3月,時年22歲的曹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雜誌上發表了兩篇有關石墨烯研究的重磅論文。因此,曹原還登上了2018年Nature年度人物榜,同時也被譽為了「中國潛在的最年輕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 少年天才——曹原
    少年天才——曹原 2020-10-31 16:4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海嘯級後浪」中國22歲少年或將成為最年輕諾貝爾獎得主
    在最新一期發行的Nature雜誌中,有一位中國少年一次性連發了兩篇論文。這位少年被稱為「海嘯級後浪」。他就是曹原。1996年出生的曹原,14歲就考入了中科大少年班,併入選嚴濟慈物理英才班。畢業後又赴美國MIT攻讀博士學位。
  • 他有可能是中國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國天才曹原再次獲
    說到諾貝爾獎,所有的人都會肅然起敬,因為這是無數學者心目中的最高境界。無論是哪一個領域,只要得到了諾貝爾獎的認可,那麼就基本上站在了世界的高度。但是這一獎項的門檻太高了,我國在莫言先生之前,基本上沒有過諾貝爾獎獲得者。而且,就連大名鼎鼎的愛因斯坦,當年提出了相對論這樣厲害的概念,結果依舊多次被諾貝爾獎拒之門外。由此可見,獲得諾貝爾獎,是多麼艱難的事情。
  • 諾貝爾獎得主年齡盤點:最小才17歲,楊振寧35歲獲獎,最大的96歲
    古語有云,天才出少年。諾貝爾獎是被公認為科技界當今世界上含金量最高的一個獎項。能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無一不是相關領域的開拓者和巨擘,比如愛因斯坦、楊振寧、居裡夫人……他們在人類科學的發展歷史上都寫了下重重的一筆。
  • 年僅22歲的中國天才科學家,解決了物理學科的百年難題
    曹原是我們中國一名1996年出生,才剛剛22歲的年輕科學家。但是年紀輕輕的他,卻解決了困擾世界物理學家107年的難題,取得了物理學科在石墨烯超導領域中的重大突破,轟動了世界,成為當今世界科學界一顆耀眼的新星。
  • 中國科學天才曹原,能不能拿諾貝爾獎?
    52歲的中老年人沒有化妝又怎麼了?沒有化妝就不能出門?非要湊上前去詢問一下嗎?相對於這些藝人明星的地攤八卦新聞天天上熱搜,中國天才青年科學家曹原在《Nature》再次連發兩篇論文的消息,就幾乎無人知曉,就是有人知道,也僅僅限於科研小圈子。無人知曉,不代表他的工作就不重要。
  • 成也天才敗也天才——「中國未來的諾貝爾獎得主」謝彥波之隕落
    謝彥波最喜歡的運動是滾鐵環。1978年的秋天11歲的時候,謝彥波胸前戴著紅領巾,滾著自己心愛的鐵環,走進中國科技大學的校門,走進第一屆「天才少年班」,由此開啟他開掛的人生。在其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天才」、「神童」的光環一直圍繞著他們。 寧鉑是當時公認的「中國第一神童」,2歲半會背30多首毛澤東詩詞,3歲時能算100內數學題,4歲學會了500個漢字。後隨父母下放,沒學可上,便在家待著翻大人的書。他翻閱中醫書,很快就會開藥方;翻看圍棋書,沒多久就能與大人對弈;翻看唐詩宋詞,即能吟詩作對——所有的這一切,都發生在他9歲之前。
  • 24歲中國少年震驚國外,有望成為中國首位諾貝爾物理學獲獎者
    因此,它也是學術界最具權威的科學類雜誌。所以,曹原的文章能兩次登上《自然》,真的非常了不起,況且他今年才24歲啊。曹原本來就是個天才。別人用6年學完的初高中學業,他用不到三年就搞定,14歲時,就以669分的驚人分數,進入中國科學大學學習。
  • 90後「天才少年」一天兩登《Nature》!硬核少年認識一下!
    24歲的中國科學家曹原又一次刷屏了。這次,是因為他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最新一期《自然》上連發兩篇石墨烯論文。在第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致力於通過對扭轉角的控制,將魔角特性推廣到其他二維研究體系,以調諧和控制電子-電子相互作用的強度,實現相似的物理行為。
  • 最接近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中國人,95後天才少年手握4篇Nature論文
    而在5月6日,來自中國的一位95後天才少年分別以第一作者以及合作作者的身份,再一次在《自然》期刊上連發兩篇論文,他就是中科大少年班天才——曹原,一位95後博士。相信經常關注石墨烯技術的朋友,對於曹原這個名字應該不會陌生。早在兩年前,曹原憑藉對石墨烯超導的研究就已經登上了「《自然》2018年度十大人物榜單榜首」。
  • 拒絕美國綠卡,登上科學雜誌,24歲少年曹原正向世界展現中國奇蹟
    「天才」這個詞並不少見,在小說裡經常出現這樣一個角色,但是在現實生活中,能稱得上天才的人少之又少,人們也不太願意去想像世上真的有如同小說裡一樣異常聰慧的人。但所謂藝術來源於生活,虛構的故事也是有一定現實基礎的,現在一位叫做曹原的天才少年以不凡的智慧和能力在學術界裡大放異彩。天才出少年24歲的你在做什麼?
  • ...22歲解世界難題,有望成最年輕諾獎得主,這位中國天才科學家牛!
    在最新一期發行的《自然》(Nature)雜誌中,一位來自中國的少年一次性連發兩篇論文,震驚科技界多位大佬,他就是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簡稱「中科大」)少年班、目前就讀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簡稱MIT)的「95後」博士生曹原。
  • 當年奧數賽,中國神童打敗德國天才,現1個當和尚,1個獲「諾貝爾獎」
    2005年,在第31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循環賽中,中國少年柳智宇將德國天才舒爾茨打敗,最終奪冠。而今,15年過去了,舒爾茨已經斬獲了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茨獎,而柳智宇,卻選擇了青燈古佛。 柳智宇的爸爸是學校的物理老師,媽媽是工程師,從小,柳智宇就被 家裡面寄予了厚望。他的學習一直被家裡重視的,他們很注重對柳智宇的培養,在日常生活中,柳智宇基本上都是在學習,家裡給他準備了充足的學習資料。
  • 我國科學家楊振寧,獲得諾貝爾獎之後,卻轉為美國國籍?
    中國也有這樣一個科學家,人生經歷具有極大的戲劇性。 按理來說,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不僅是對自身的一種肯定,更是這個國家的榮譽。然而,我國諾貝爾得主楊政寧科學家,竟然在獲得諾貝爾獎之後轉入了美國國籍,這一做法讓國人很有爭議,甚至有人質疑了他是否愛國。再加上他的愛情之路也是極其戲劇的,在妻子去世後,為愛堅守了53年,這樣的男子,本可以用情深意重來形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