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原,一個在學術圈之外或許鮮為人知的名字。但他的成就,卻是令小編我望而生畏。若論當今小編最為崇拜的偶像是誰,非此人莫屬,他當之無愧為吾輩之楷模。今天,就由小編來帶著大家來認識認識這位年僅24歲的「天才少年」。
曹原,1996年出生,2010年,僅僅14歲的他,因為成績突出而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錄取。在中科大畢業後,他前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深造,攻讀博士學位。
或許光看這個簡歷,人們還看不出來曹原有多麼厲害?那接下來就容小編來一一介紹下,曹原的成就究竟有多高。
2014年,曹原榮獲中國科技大學的郭沫若獎學金。
2018年3月5日,曹原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Nature》上連發兩篇論文石墨烯領域的論文,成為能在這個知名期刊上面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論文的最年輕的中國學者。
2018年,曹原榮登Nature年度影響世界十大科學家之首,成為《Nature》創刊一百多年來最年輕的上榜者。
2020年5月6日,曹原在石墨烯領域取得新進展,再次連發兩篇Nature。
外行人也許不怎麼了解《Nature》這個期刊,在此,容小編提一句。《Nature》和《Science》以及《Cell》並稱為世界三大頂級科學期刊,在上面發表出來的論文,無一不是科研工作者重點關注的。如果這樣還不夠清楚的話,換個方式來講。近年來,儘管中國科學研究領域發展十分迅猛,但大部分的中國學者,甚至包括某些國內知名高校的教授級別的人物,他們終其一生,都不能在這三大期刊上面發表一篇論文。可以說,能在三大期刊之一上發表論文的學者,無一不是在國內各個領域的頂尖科學家。
自建國以來,中國能夠獲得諾貝爾獎的本土科學家可謂是寥寥無幾。前些年屠呦呦女士獲獎時,可謂是令廣大國民歡騰不已。而有人說,如果曹原所研究的石墨烯能在常溫下進行超導,那麼諾貝爾獎對他來說只是時間問題。
在此,小編認為自己曾經看到過的一個對曹原的評價非常中肯:施一公離諾獎差一個冷凍電鏡,潘建偉離諾獎差一個量子糾纏,而曹原離諾獎的距離卻是最短的,兩者之間就只差了「常溫」倆個字。
看到這裡,在座各位有什麼想法呢?歡迎在下面留言評論,喜歡請點個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