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天才少年」一天兩登《Nature》!硬核少年認識一下!

2021-01-15 時代楷模發布廳

24歲的中國科學家曹原又一次刷屏了。

這次,是因為他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最新一期《自然》上連發兩篇石墨烯論文。

在第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致力於通過對扭轉角的控制,將魔角特性推廣到其他二維研究體系,以調諧和控制電子-電子相互作用的強度,實現相似的物理行為。他們採用了一種全新的魔角石墨烯體系:基於小角度扭曲的雙層-雙層石墨烯(TBBG)

另一篇Nature論文中,研究團隊致力於研究扭曲角的分布信息,他們以六方氮化硼(hBN)封裝的,MATBG為研究對象,使用納米級針尖掃描超導量子幹涉裝置(SQUID-on-tip),獲得處於量子霍爾態的朗道能級的斷層圖像,並繪製了局部θ變化圖。該設備的相對精度達到0.002度,空間解析度為幾個莫爾周期

眾所周知,能在「世界三大頂級科學期刊」上發文,是無數科學家孜孜以求的目標,也是評選諾貝爾獎、競選院士、展示大學和科研機構研究實力的重要依據。

其實,早在2018年3月5日,《自然》就在網站連發兩篇以曹原為第一作者的重磅石墨烯論文。曹原也因此成為在《自然》上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論文的最年輕中國學者。

他早就轟動了科學界。

只不過這一次,他「出圈」了,走入了我們平凡人的眼中。讓我們一起走近「神童」——曹原。

01「天才中的天才」

曹原的同學介紹,他從小就是個天才。1996年,曹原出生在成都。11歲時,因為異於常人的天賦,他被選拔進入深圳耀華實驗小學超常班。能夠進入這個班的,全校只有3位學生,由曾在中科大任教超過20年的副校長朱源直接任教。同時配備6位老師,全程照顧曹原三人的學業。在朱源的幫助下,僅僅不到3年的時間,曹原就完成了小學六年級、初中、高中所有課程的學習。面對外界驚訝的目光,曹原卻說:「我只是跳過了中學裡一些無聊的東西。」

如果不是年齡限制,曹原相信自己會更早參加高考。14歲時,他以高考669分的優異成績考入中科大少年班學院,併入選 「嚴濟慈物理英才班」。

中科大少年班創立於1978年,最早由諾貝爾物理獎獲得者李政道先生提出。

1975年5月,李政道在回國訪問時發現,中國各行各業百廢待興,科技人才嚴重斷檔,於是通過周總理向毛主席建議:

「從全國選拔很少數,約十三四歲左右的、有培養條件的少年,到大學去培訓」,培養一支「少而精的基礎科學工作隊伍」。

40年的時間裡,少年班總共畢業1070名學生,其中不乏多位享譽世界的科學家。

首屆78級張亞勤,曾任微軟副總裁,現任百度總裁;

85級杜江峰,現為中科院院士,並任中國科大物理學院執行院長、教授;

98級陳宇翱,80後的中國科大教授,曾獲歐洲物理學會「菲涅爾獎」……

張亞勤

進入少年班,曹原並沒有被周圍優異的同學掩蓋光芒,他依舊卓爾不群。

別人要用一整年完成的科研項目,曹原短短一個寒假就能完成,被評價為「天才中的天才」。

有同校的知乎網友回憶,經常在各大教授的辦公室看到胸前掛著鑰匙的曹原,一臉認真地在請教問題。

曹原的大學老師丁澤軍教授,因為要求嚴格,被稱為「丁老怪」,在國內有著令人聞風喪膽的「科研殺手」稱號。

但在說起自己的學生曹原時,丁教授一反常態,稱他為一個「很聰明的傢伙」。

中科大物理學院院長曾長淦更是對曹原「愛不釋手」。每每提到曹原,他總激動地說:「這是在我實驗室混過的娃,當時我覺得他太厲害了!」

甚至在某些方面,曾院長也承認,自己指導不了曹原。在中科大的四年,曹原的科研能力得到培養。畢業後,他獲得中科大本科生最高榮譽——郭沫若獎學金,前往世界排名前五的麻省理工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面對如此光鮮的履歷,曹原卻並不滿意,彼時年僅18歲的他略帶失望地說:「我沒什麼特別的,畢竟花了4年才本科畢業。」

但他的同學們一直對他「頂禮膜拜」,甚至毫不吝嗇地稱讚:

「他就是中科大下一個莊小威,實在太強了,在中科大完全就是傳說級的人物。」

同學口中的莊小威,是第一位獲得「麥克阿瑟天才獎」的華人科學家。從中科大少年班畢業後,年僅29歲就進入世界排名第一的哈佛大學擔任教授。2015年,成為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如今,曹原的成就似乎已經超過了莊小威。

曹原 (左一)

02破局世紀難題

電力在傳輸時,能源損耗很大,約7%的能源是在傳輸過程中損失掉的。這是世界上所有能源公司一直頭疼的問題。1911年,荷蘭物理學家卡末林昂內斯發現了一種能夠將電子損失降到0的傳輸材質,命名為「超導體」。因為這樣發現,昂內斯榮獲諾貝爾獎。但令人遺憾的是,要想實現這種超導傳輸,環境必須在冷卻至絕對零度(也就是零下273.15攝氏度)。這在現實世界中絕不可能,因此這一科研成果無法付諸實踐,能源公司依舊承擔巨額損失。

昂內斯

諾貝爾獎獲得者羅伯特·B·勞克林(Robert Betts Laughlin,因研究量子霍爾效應聞名)曾表示:物理學家們已經在至暗和低谷(超導研究)中,徘徊了30年。

所以可想而知,兩年前的讓原子厚度碳片層成為超導體的研究引發怎樣的轟動。中國天才少年曹原,也由此在國際上一戰成名。

在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博士期間,曹原發現,當疊在一起的兩層石墨烯彼此之間發生輕微偏移的時候,按照他的理論推測,材料會發生劇變,有可能實現超導體性能。但他的這一推測,卻引起了諸多物理學家的質疑,他們認為這不過是一個20歲的小孩,關於世界的美好幻想。真實的試驗結果絕不像曹原想像的那樣簡單。

雙層石墨烯

曹原沒有被外界質疑的聲音擊退,相反他仍舊堅信自己的判斷。

為此他日夜蹲守在實驗室,克服高溫、極寒等多種極端困難條件,一次又一次為捍衛自己的夢想,努力付出。終於,在一次實驗中,曹原巧妙地將角度旋轉為1.1度時,奇蹟發生了,置身特殊電場的兩層石墨烯,成為超導體,電子在其間暢行無阻,曹原終於向世界證明了自己!欣喜若狂的曹原深知,這將是一個改變世界的研究成果。為此他小心謹慎,通過7個月的反覆實驗,最終在2018年3月份,完成了全部實驗,打破了世界107年來超導體魔咒!

隨後,他將學術論文整理後,投給了《自然》雜誌。

《自然》雜誌編輯收到論文後,激動地都沒來得及排版,就將其中一篇文章提前發到了雜誌網站上,隨後通過另外一篇文章進行評述。一經刊登,曹原瞬間震撼了世界!全球科學家都迫切地希望自己能在實驗室中,複製曹原創造的奇蹟。

一位哥倫比亞大學教授甚至激動的說:「曹原為我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我們能做的太多了。」

2020年最新的兩篇論文意義依舊重大!

曹原生活照

早在兩年前,22歲時曹原就成為了年度世界最受關注的科學家。無數大學和科研機構向他拋出橄欖枝,甚至有大學願意為他提供一份教授的職位。曹原卻第一時間回到了自己的母校中科大,在中科大少年班成立40周年紀念會上,曹原說:「我是一個中國人,我學成以後要回到中國去!」

03「天才」需要異於常人的努力

曹原能夠得到今天的成就,離不開自己的天賦,更重要的是,特殊的教育模式。因為很早就展現出天才的氣質,他的母校深圳耀華中學為他提供了靈活的教學機制,實現個性化教學,因材施教。曹原的父母為支持學校對曹原的智力開發方案,在家中專門布置了一個屬於曹原的實驗室,為曹原提供最好的科研條件。同時,曹原一反書呆子的刻板印象。他興趣廣泛,喜歡搗鼓計算機。年少時就經常跑到深圳電子市場,買來一大堆電子元件拆卸安裝,直到研究清楚其中的線路,才肯罷休。曹原在麻省理工學院的導師說,曹原的內心,其實是個修補匠,經常用自製的照相機和望遠鏡拍攝夜空,相關的零件撒滿整間辦公室,桌子上滿是被拆開的計算機。

不僅智商超高,曹原的情商也異於常人。不止一位老師在評價曹原時說到,他們從未教過像曹原一樣高情商的少年。高峰時不迷茫,低谷時不放棄,只有20多歲,曹原就擁有超越常人的冷靜心態。在攻讀博士期間,曹原因為與感興趣的項目失之交臂,曾一度十分失望,打擊過後,他很快調整過來,繼續進入到相關研究領域中。

有次實驗,曹原得到了一項意外的實驗結果,他激動不已。

隨後,曹原花了整整6個月的時間,每天徹夜不休地研究其中的原理,卻在最後發現那不過是實驗中的巧合。

年少的曹原備受打擊。但第二天,他又早早出現在實驗室,說自己只能臥薪嘗膽,繼續努力。

也是憑藉這樣百折不撓的堅韌毅力,曹原後來才成功攻克石墨烯的難題。

曹原攝影作品

面對如潮水般湧來的鮮花和掌聲,曹原沒有迷失自己。他說自己喜歡天文,仰望星空時,會安靜下來。

浩瀚的宇宙,璀璨的星空,讓曹原始終保持一種平和的心態。

他時常告誡自己,在廣闊的宇宙面前,再多起伏都不過是滄海一粟。

曾經,曹原不知道自己未來的科研生涯會走向何方,但很明確的兩點是:第一,他會繼續此前的研究,創造更多的奇蹟;第二,他會回到中國。

04後生可畏未來可期

在每年的《自然》雜誌封面中,都會有一期以巨型數字10佔據核心位置,表示共計10位科學家上榜的報導。

2018年的封面,圖片中數字「10」中的「0」被設計成正六邊形,代表了曹原實驗中石墨烯的碳環結構。

《自然》在這篇年度文章中介紹曹原為:「開創了一個全新研究領域的傑出科學家」。

面對如此榮耀,曹原說自己更多想起的是中學課堂上的一次實驗。彼時,曹原的物理老師黃佳堂告訴他,金屬的電阻率會隨溫度的降低而降低,當溫度趨於絕對零度,就會呈現一種超導狀態。

如果誰能夠在常溫下發現這種材料,就可能顛覆世界。年少的曹原對此充滿了好奇,在和同學商量以後,他上前請教老師。但黃佳堂也不知該怎麼回答他,只能遺憾地告訴他:「這是你們這一代人需要研究的問題,研究出來了,就能改變世界。」一屆屆學生中,問這一問題的不在少數。而多年後,只有曹原憑藉當時強烈的好奇心,一步步接近答案。

兩年前,22歲的曹原第一次轟動世界時,他說:「更好的消息還在後面,希望將更多的時間用來為中國科技創造更多的奇蹟。」

曹原果然沒有讓我們等太久,短短兩年之後,他又給這個世界新的驚喜!

我們有理由相信,這位年僅24歲的中國科學家,將會為中國、為世界帶來更多真正硬核的科技創新,成為真正的國之脊梁!

他不是巨浪

他是「海嘯」,是傳奇

有天賦,更會努力

他在探索著人類從未涉足過的區域

他不僅做到了,還非常快

今年,曹原,24歲,還在路上

讓我們一同祝福他,未來可期!

來源:人民日報、北洋之家

相關焦點

  • 京領日報|95後「天才少年」一天兩登《自然》雜誌
    學術科研95後「天才少年」曹原強勢歸來,一天兩登《自然》雜誌當地時間5月6日,中科大10級少年班校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95後」博士生曹原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最新一期Nature連發兩篇論文。
  • 這個95後成都籍學霸,一天兩登世界頂級科學期刊!
    這個95後成都籍學霸,一天兩登世界頂級科學期刊! 倫敦時間5月6日上線的Nature雜誌一位「天才少年
  • 95後天才少年一天兩登Nature,石墨烯研究新突破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梁啓超《少年中國說》最近又出了一個讓我們中國人引以為傲的事情,我國「天才少年」中科大10級少年班校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95後」博士生曹原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最新一期Nature連發兩篇論文。
  • 一天兩登Nature,95後天才少年什麼來頭?背後的科技英才班如何?
    近日,24歲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校友曹原,因再次在《自然》雜誌一次性連發2篇論文而備受關注,被網友稱為「海嘯級後浪」。2年前,22歲的曹原因在《自然》一天連發2篇有關石墨烯的文章而轟動學術界。2018年,《自然》發布的年度世界十大科學人物中,曹原位居榜首。
  • 我國年輕95後博士生一天兩登世界四大名刊之一《自然》
    近日,我國年輕95後博士生曹原一天兩登世界四大名刊之一《自然》成風雲人物,真乃祖國棟梁之才!年出生在四川成都,用了三年的時間讀完小學六年級、初中和高中的課程,2010年,年僅14歲的曹原以高考總分為理科669分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
  • 天才曹原,兩登《自然》震動科學界,拒絕美國說我是中國人要回國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陸北老師5月初,一則消息引起了海內外科學界不小的「轟動」,中國天才少年、95後博士生一天內連發兩篇論文,並兩次登上世界頂級學術刊物《自然》,震動科學界。一時間「曹原」這個名字,再次被海外內各大媒體和學術界所關注,他中國的「後浪」代表人物——曹原。
  • 天才!96年的博士生連發兩篇Nature,石墨烯超導重大發現
    老怪眼中的小怪物   中科大新創校友基金會與少年班校友會向曹原祝賀他的成果。曹原表示「能做出這個級別的成果我也很激動,以後一定會再接再厲。我很感激母校以及少年班對我的教育和指導,熱烈祝賀中國科大少年班成立40年!」。曹原還說「說一下我對師弟師妹的建議吧,如果有志向做實驗方向的我建議在本科期間提高自己的動手能力。
  • 95後中國天才少年一天兩登Nature轟動全網,網友:看看人家這發量
    這兩天,一位「95後」的中國天才少年刷屏了。據觀察者網報導,在當地時間5月6日上線的全球頂級科學期刊《自然》(Nature) 中,中科大10級少年班校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95後」博士生曹原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連發兩篇論文。
  • 天才少年14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24歲發表4篇自然,曾拒美國綠卡
    「天才少年」14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24歲已發表4篇自然,曾拒美國綠卡!24歲中國天才曹原歷史上,天才並不罕見,但是像曹原這樣的超級天才,可能就不多了。那麼,超級天才曹原到底有多強呢?「天才少年」曹原曹原,1996年出生於四川成都,後隨父母前往了深圳,並在11歲時被選入了深圳耀華實驗小學超常班。並在隨後的3年時間裡,完成了小學六年級、初中、高中所有課程學習。
  • 巨浪少年登上Nature雜誌,中國到底還有多少強大學生!
    今日,一名95後的天才少年因為一天兩登Nature雜誌而瞬速讓在各大社交網絡引發一股新浪潮。距了解,這名天才少年是來自中科大10級少年班校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95後」博士生的曹原。他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最新一期Nature連發兩篇論文。
  • 來說口才:頂尖期刊連發兩篇論文,95後天才少年是怎麼煉成的?
    最近,一位95後少年登上了微博熱搜小來看了他的「光輝事跡」後不得不感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太大了!這位名叫曹原的95後少年是中科大10級少年班校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而他登上熱搜的原因是:他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以及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世界公認的三大頂級科學期刊之一Nature上連發2篇論文一天兩登世界頂級科學期刊這位「95後天才少年」再次讓人們見識「後浪」的力量!
  • 不是後浪是巨浪!95後博士生一天兩登《Nature》
    倫敦時間5月6日,中科大10級少年班校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95後博士生曹原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最新一期《自然》上連發兩篇石墨烯論文。而早在2018年3月5日,《自然》就在網站連發兩篇以曹原為第一作者的重磅石墨烯論文。
  • 海嘯級「後浪」!深圳走出的「石墨烯天才」曹原一天兩登《自然》雜誌
    一次「連下兩城」這位從深圳走出的「95後天才少年」再度令世界震動很多網友紛紛感嘆自己連新聞都看不明白了......但是這也絲毫不影響大家對這位天才少年的認可和讚美,紛紛稱讚其「年少有為」「真後浪」:好奇天才是怎樣煉成的?
  • 中科大「天才少年」,曹原再次連發2篇Nature!石墨烯取得新進展
    很多人知道中科大,就是因為中科大出了很多的天才,比如著名的天才寧鉑,寧鉑(1965年--)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78級少年班成員,當時曾被譽為「第一神童」,不過2003年,中科大第一神通出家為僧。讓中科大曾經灰頭土臉。
  • 24歲「天才少年」曹原再次一天連發2篇Nature
    5月6日,被譽為「天才少年」的95後博士曹原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以及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 Nature 上連發2篇論文。據曹原的同學介紹,他從小就是個天才。1996年,曹原出生在成都。2007年,曹原11歲時,因天賦秉異,其來到了深圳耀華實驗學校就讀,在這裡,曹原開啟了天才之路,一年時間他把小學的課程全部結束。第二年來到了初中部,又花了一年時間初中就畢業了。
  • 頂尖期刊上連發兩篇論文,「95後」天才少年再次刷屏!開掛的人生...
    5月7日,中科大10級少年班校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95後」博士生曹原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以及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世界公認的三大頂級科學期刊之一Nature上連發2篇論文。一天兩登世界頂級科學期刊,這位「95後天才少年」再次讓人們見識「後浪」的力量!在第一篇Nature論文中,研究人員致力於通過對扭轉角的控制,將魔角特性推廣到其他二維研究體系,以調諧和控制電子-電子相互作用的強度,實現相似的物理行為。他們採用了一種全新的魔角石墨烯體系:基於小角度扭曲的雙層-雙層石墨烯(TBBG)。
  • 「天才少年」曹原再次連發兩篇Nature,都講了什麼?-虎嗅網
    這個少年天才的履歷著實讓人豔羨。別人的24歲:少年天才,石墨烯駕馭者你的24歲在幹啥?打dota?思考人生?畢業於中科大少年班的尖子生,麻省理工博士生曹原的24歲是真·別人家的24歲:1996年出生於四川成都,花三年的時間讀完了別人6~7年的課程;2010年,高中一年級就以理科總分669分的優異成績,考入中科大少年班;
  • 最接近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中國人,95後天才少年手握4篇Nature論文
    《Nature》是周刊,每周大概有150多篇來自世界各地頂尖人才投放的論文,而斃稿率高達90%,這也讓許多科研工作者望而生畏。而在5月6日,來自中國的一位95後天才少年分別以第一作者以及合作作者的身份,再一次在《自然》期刊上連發兩篇論文,他就是中科大少年班天才——曹原,一位95後博士。相信經常關注石墨烯技術的朋友,對於曹原這個名字應該不會陌生。
  • 震動世界的95後天才曹原,曾讀3人天才兒童班,在校長辦公室上課
    倫敦時間5月6日,中科大10級少年班校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95後博士生曹原,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最新一期《自然》上連發兩篇石墨烯論文。在《自然》連發2篇論文,由此可以說明,中國的曹原很牛!他是震驚世界的人物!
  • 海嘯級後浪:天才曹原連發兩篇Nature,史詩級難度被玩成常規操作
    少年強,則中國強。最近B站視頻《後浪》席捲全網,在社會上引發了巨大反響。倫敦時間5月6日,中科大10級少年班校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95後」博士生、擁有天才少年之稱的曹原,再次乘著巨浪席捲而來。而這一次,他與其博導Pablo Jarillo-Herrero背靠背連發兩篇Nature文章,介紹魔角石墨烯研究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