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位95後少年登上了微博熱搜
小來看了他的「光輝事跡」後
不得不感嘆: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太大了!
這位名叫曹原的95後少年
是中科大10級少年班校友、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
而他登上熱搜的原因是:
他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
以及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
在世界公認的三大頂級科學期刊之一Nature上
連發2篇論文
一天兩登世界頂級科學期刊
這位「95後天才少年」
再次讓人們見識「後浪」的力量!
面對這樣的「開掛少年」
網友們則表示:
這才是真正的「後浪」!
相信很多人看了曹原的成就會好奇
這究竟是怎樣開掛的人生呢?
下面就請跟著小來
一起了解這位「天才少年」的成長路徑——
01、老師眼中的他,自主學習能力很強,動手實踐能力更強!
黃瑩曾是曹原的初中生物老師,她眼中的曹原是這樣的:「每天睡前會自主學習第二天的課堂內容,遇到不懂的地方先標記下來,課後集中統一請教老師。」
曹原的動手能力更是讓黃瑩記憶尤深,曹原不僅在學校搞了個實驗室,還在家裡弄個實驗室,「他喜歡不停地倒騰。」
黃瑩說,曹原動手能力強,吸收知識很快,在課堂上經常踴躍發言,時常提出一些讓老師都難以回答的難題。
02、不比別的同學聰明多少,只是平時特別愛讀書
讀小學時,往往老師剛說出題目,曹原就喊出答案。
「我那時經常接嘴、插嘴或者和老師頂嘴。」但曹原不覺得自己比同齡人聰明多少。他說,「我只是比較愛讀科技類課外書,像《科學探索者》,前前後後翻了好多遍,為我現在的知識面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我現在的動手能力,也得益於小時候常在家搗鼓電子電路和化學實驗。」
曹原回憶說,「儘管有些課程是老師提供的小班教學,但大部分都是跟著當時的初三、高三完成的,習題和教材也和廣大考生一樣。在學習中,重要的不是老師,也不是特別的教材與習題,而是自己願意鑽研的學習興趣,及善於鑽研的自學能力。」
回看曹原的「開掛人生」,不難發現,他成功的原因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1、優秀的自主學習能力
2、發散式思維,開放式理念
3、突出的鑽研能力
4、興趣廣泛,愛好讀書
5、不拘束於形式,有打破成見的勇氣
再一細看,其實,這些都源於——素質教育。
心理學研究發現,4~16歲是培養孩子的黃金期,而大多數家長卻「唯分數論」,認定了「分數的高低才是決定孩子成功與否的關鍵」,於是督促孩子埋頭於沒完沒了的文化課考試,卻沒有認識到孩子最終要走向社會,沒有意識到自主學習能力以及綜合素質教育,才是孩子的生存和成功之本。
(小來英才集團2020年素質教育高峰論壇)
所謂「教書育人」,育人佔據了其中的一大半,《左傳》中也曾提到:「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立德」是指做人,「立功」是指做事,「立言」是做學問。
原國務院參事、全國政協常委、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任玉嶺先生也曾在小來英才集團素質教育高峰論壇上表示:
「素質教育最早是針對教育戰線過份重視分數、過分重視升學,出現了「為分數而教」,「為應試而教」的現象提出的。但不等於素質教育就不要分數和應試,為分數和應試而教的各種書本知識同素質教育不是對立的,它們應是素質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過度的分數教育,應試教育,而忽視對人的綜合素質教育,這是極不利於我們的人才培養的。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度,深有深度、淺有淺度、高有高度、強有強度。凡是超過彈性限度的事物就會走向反面。正是因為我們的教育在分數教育與應試教育上太過於重視了,越過了「度」的許可範圍,於是便背離了教育的大方向,忽略和淡化了對人的綜合素質的培養。我們現在很多青年都大學畢業了,東西南北還不能辨認,四體不勤五穀不分,這足以說明我們的教育是跟不上時代要求的。」
(任玉嶺在小來英才集團素質教育高峰論壇作出講話)
作為幼少兒綜合素質教育行業領導者,小來英才集團的素質教育體系涵蓋豐富,涉及幼兒口才綜合訓練、朗誦、表演、即興口語表達、曲藝、鋼琴、古箏、大語文、綜合素質、領袖力、特色研學等,並且在不斷研發更新中。
素質教育既能鍛練孩子的基礎語言表達能力,又能教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自信地進入一個有趣的學習世界,提升他們的表現力。
在現代教育十大理念中,小來英才集團兼收並蓄,但最注重的是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理念揚棄了傳統教育視知識傳授的教育思想與方法,注重教育過程中知識向能力的轉化並內化為學生的良好素質,強調學生實踐能力的鍛造、全面素質的培養和訓練,主張能力與素質是比知識更重要、更穩定、更持久的要素。
在教材內容編寫、師訓體系措建、教學活動設計、家庭教育指導、各種學生成長問題處理的過程中,小來英才集團都充分融入素質教育的理念。
(小來英才集團《來誦》系列教材)
我們相信,每一個孩子的生命裡都藏著一個美好的未來, 而素質教育理念正是照亮孩子未來之路的閃耀光源。
一棵樹有一棵樹的使命,一棵草有一棵草的使命,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使命,孩子們的未來就是中國的未來!因此,我們這代人的教育責任就是培養孩子成為下一個時代創造者,下一個時代的中國,必將是世界的中心,因此,要想讓我們的孩子承擔起這份使命,必須心智自強,文化自強,能力自強,科技自強。只有這樣他們才是未來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