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說口才:頂尖期刊連發兩篇論文,95後天才少年是怎麼煉成的?

2020-09-16 來說綜合素質教育

最近,一位95後少年登上了微博熱搜

小來看了他的「光輝事跡」後

不得不感嘆: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太大了!

這位名叫曹原的95後少年

是中科大10級少年班校友、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

而他登上熱搜的原因是:

他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

以及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

在世界公認的三大頂級科學期刊之一Nature上

連發2篇論文

一天兩登世界頂級科學期刊

這位「95後天才少年」

再次讓人們見識「後浪」的力量!

面對這樣的「開掛少年」

網友們則表示:

這才是真正的「後浪」!

01、「開掛少年」是怎樣煉成的

相信很多人看了曹原的成就會好奇

這究竟是怎樣開掛的人生呢?

下面就請跟著小來

一起了解這位「天才少年」的成長路徑——

01、老師眼中的他,自主學習能力很強,動手實踐能力更強!

黃瑩曾是曹原的初中生物老師,她眼中的曹原是這樣的:「每天睡前會自主學習第二天的課堂內容,遇到不懂的地方先標記下來,課後集中統一請教老師。」

曹原的動手能力更是讓黃瑩記憶尤深,曹原不僅在學校搞了個實驗室,還在家裡弄個實驗室,「他喜歡不停地倒騰。」

黃瑩說,曹原動手能力強,吸收知識很快,在課堂上經常踴躍發言,時常提出一些讓老師都難以回答的難題。

02、不比別的同學聰明多少,只是平時特別愛讀書

讀小學時,往往老師剛說出題目,曹原就喊出答案。

「我那時經常接嘴、插嘴或者和老師頂嘴。」但曹原不覺得自己比同齡人聰明多少。他說,「我只是比較愛讀科技類課外書,像《科學探索者》,前前後後翻了好多遍,為我現在的知識面打下了很好的基礎。我現在的動手能力,也得益於小時候常在家搗鼓電子電路和化學實驗。」

曹原回憶說,「儘管有些課程是老師提供的小班教學,但大部分都是跟著當時的初三、高三完成的,習題和教材也和廣大考生一樣。在學習中,重要的不是老師,也不是特別的教材與習題,而是自己願意鑽研的學習興趣,及善於鑽研的自學能力。」

02、素質教育,刻不容緩,受用終身

回看曹原的「開掛人生」,不難發現,他成功的原因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1、優秀的自主學習能力

2、發散式思維,開放式理念

3、突出的鑽研能力

4、興趣廣泛,愛好讀書

5、不拘束於形式,有打破成見的勇氣

再一細看,其實,這些都源於——素質教育。

心理學研究發現,4~16歲是培養孩子的黃金期,而大多數家長卻「唯分數論」,認定了「分數的高低才是決定孩子成功與否的關鍵」,於是督促孩子埋頭於沒完沒了的文化課考試,卻沒有認識到孩子最終要走向社會,沒有意識到自主學習能力以及綜合素質教育,才是孩子的生存和成功之本。

(小來英才集團2020年素質教育高峰論壇)

所謂「教書育人」,育人佔據了其中的一大半,《左傳》中也曾提到:「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立德」是指做人,「立功」是指做事,「立言」是做學問。

原國務院參事、全國政協常委、國家教育諮詢委員會委員任玉嶺先生也曾在小來英才集團素質教育高峰論壇上表示:

「素質教育最早是針對教育戰線過份重視分數、過分重視升學,出現了「為分數而教」,「為應試而教」的現象提出的。但不等於素質教育就不要分數和應試,為分數和應試而教的各種書本知識同素質教育不是對立的,它們應是素質教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是過度的分數教育,應試教育,而忽視對人的綜合素質教育,這是極不利於我們的人才培養的。做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度,深有深度、淺有淺度、高有高度、強有強度。凡是超過彈性限度的事物就會走向反面。正是因為我們的教育在分數教育與應試教育上太過於重視了,越過了「度」的許可範圍,於是便背離了教育的大方向,忽略和淡化了對人的綜合素質的培養。我們現在很多青年都大學畢業了,東西南北還不能辨認,四體不勤五穀不分,這足以說明我們的教育是跟不上時代要求的。

(任玉嶺在小來英才集團素質教育高峰論壇作出講話)

03、選擇小來英才集團,成就素質教育

作為幼少兒綜合素質教育行業領導者,小來英才集團的素質教育體系涵蓋豐富,涉及幼兒口才綜合訓練、朗誦、表演、即興口語表達、曲藝、鋼琴、古箏、大語文、綜合素質、領袖力、特色研學等,並且在不斷研發更新中。

素質教育既能鍛練孩子的基礎語言表達能力,又能教發孩子的學習興趣,讓孩子自信地進入一個有趣的學習世界,提升他們的表現力。

在現代教育十大理念中,小來英才集團兼收並蓄,但最注重的是素質教育。素質教育理念揚棄了傳統教育視知識傳授的教育思想與方法,注重教育過程中知識向能力的轉化並內化為學生的良好素質,強調學生實踐能力的鍛造、全面素質的培養和訓練,主張能力與素質是比知識更重要、更穩定、更持久的要素。

在教材內容編寫、師訓體系措建、教學活動設計、家庭教育指導、各種學生成長問題處理的過程中,小來英才集團都充分融入素質教育的理念。

(小來英才集團《來誦》系列教材)

我們相信,每一個孩子的生命裡都藏著一個美好的未來, 而素質教育理念正是照亮孩子未來之路的閃耀光源。

一棵樹有一棵樹的使命,一棵草有一棵草的使命,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使命,孩子們的未來就是中國的未來!因此,我們這代人的教育責任就是培養孩子成為下一個時代創造者,下一個時代的中國,必將是世界的中心,因此,要想讓我們的孩子承擔起這份使命,必須心智自強,文化自強,能力自強,科技自強。只有這樣他們才是未來的人才!

相關焦點

  • 頂尖期刊上連發兩篇論文,「95後」天才少年再次刷屏!開掛的人生...
    5月7日,中科大10級少年班校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95後」博士生曹原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以及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世界公認的三大頂級科學期刊之一Nature上連發2篇論文。一天兩登世界頂級科學期刊,這位「95後天才少年」再次讓人們見識「後浪」的力量!在第一篇Nature論文中,研究人員致力於通過對扭轉角的控制,將魔角特性推廣到其他二維研究體系,以調諧和控制電子-電子相互作用的強度,實現相似的物理行為。他們採用了一種全新的魔角石墨烯體系:基於小角度扭曲的雙層-雙層石墨烯(TBBG)。
  • 天才少年:95後曹原,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又連發2篇論文!
    近日,被譽為「天才少年」的95後博士曹原在《Nature》上連發2篇論文。《Nature》作為國際頂級期刊,很多大學教授一生都難發一篇論文,而作為95後的曹原不僅發表了,而且一發就是2篇,真是太牛了,國家之驕傲。
  • 最接近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中國人,95後天才少年手握4篇Nature論文
    《Nature》是周刊,每周大概有150多篇來自世界各地頂尖人才投放的論文,而斃稿率高達90%,這也讓許多科研工作者望而生畏。而在5月6日,來自中國的一位95後天才少年分別以第一作者以及合作作者的身份,再一次在《自然》期刊上連發兩篇論文,他就是中科大少年班天才——曹原,一位95後博士。相信經常關注石墨烯技術的朋友,對於曹原這個名字應該不會陌生。
  • 2018新知人物(1)曹原:少年天才!兩篇論文「驚」世界
    後科學家曹原火了,跟那些靠某檔真人秀節目或出演某部電視劇而走紅的娛樂明星不同,他依靠的是知識的力量!他在全球頂級的科學期刊《自然》(Nature)連發兩篇論文,因其發現了使石墨烯能夠在沒有電阻的情況下導電的方法,破解了困擾物理學界107年的世界難題。科學界認為,曹原的這一發現開創了一個新的領域,該方法將會使能源的使用和運輸更為有效。就在上周,《自然》期刊在線發布了2018年度科學人物,22歲的曹原位居榜首,《自然》不惜溢美之詞,稱其為「石墨烯駕馭者」。
  • 中國少年連發兩篇Nature震驚世界,為什麼中國論文要發英文期刊?
    我國24歲天才少年曹原與其導師一天之內連發兩篇《Nature》,介紹了魔角石墨烯研究的新突破。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曹原是第一篇論文的第一作者,以及和導師共同為文章通訊作者。在第二篇論文中曹原和其他兩位作者並列為第一作者。
  • 24歲「天才少年」曹原再次一天連發2篇Nature
    5月6日,被譽為「天才少年」的95後博士曹原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以及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 Nature 上連發2篇論文。Nature同天刊發兩篇論文5月6日,24歲的曹原與其博導Pablo Jarillo-Herrero背靠背連發兩篇Nature文章,介紹魔角石墨烯研究的新突破。
  • 中科大「天才少年」,曹原再次連發2篇Nature!石墨烯取得新進展
    很多人知道中科大,就是因為中科大出了很多的天才,比如著名的天才寧鉑,寧鉑(1965年--)是中國科學技術大學1978級少年班成員,當時曾被譽為「第一神童」,不過2003年,中科大第一神通出家為僧。讓中科大曾經灰頭土臉。
  • 這個95後成都籍學霸,一天兩登世界頂級科學期刊!
    這個95後成都籍學霸,一天兩登世界頂級科學期刊!」格外受關注中科大10級少年班校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95後」博士生曹原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以及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世界公認的三大頂級科學期刊之一Nature上連發2篇論文一天兩登世界頂級科學期刊
  • 曹原再次連發2篇Nature!時隔兩年天才少年再現壯舉
    來源 |納米人、材料科學與工程、Pubmed等 5月7日,被譽為「天才少年」、「石墨烯駕馭者」的95後博士曹原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以及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Nature上連發2篇論文。
  • 「中國潛在的最年輕的諾貝爾獎獲得者」—95後「天才少年」曹原
    原始稿源:中國科學報當地時間5月6日上線的Nature雜誌,因中國的一位「天才少年」而格外受關注。中科大10級少年班校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95後」博士生曹原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最新一期Nature連發兩篇論文。
  • 「天才少年」曹原再次連發2篇Nature!「石墨烯駕馭者」王者歸來
    5月7日,被譽為「天才少年」、「石墨烯駕馭者」的95後博士曹原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以及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Nature上連發2篇論文。這也是在繼2018年3月5日在 Nature以背靠背長文形式在網站刊登了重大研究成果後,曹原再次背靠背連發兩篇Nature。
  • 京領日報|95後「天才少年」一天兩登《自然》雜誌
    學術科研95後「天才少年」曹原強勢歸來,一天兩登《自然》雜誌當地時間5月6日,中科大10級少年班校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95後」博士生曹原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最新一期Nature連發兩篇論文。
  • 95後天才少年一天兩登Nature,石墨烯研究新突破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梁啓超《少年中國說》最近又出了一個讓我們中國人引以為傲的事情,我國「天才少年」中科大10級少年班校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95後」博士生曹原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最新一期Nature連發兩篇論文。
  • 「天才少年」曹原再次連發兩篇Nature,都講了什麼?-虎嗅網
    當地時間5月6日,因發現魔角石墨烯超導態而榮獲《Nature》「2018年度科學人物」榜首、麻省理工Pablo Jarillo-Herrero課題組成員曹原,再次連發兩篇Nature,講述了團隊在魔角石墨烯取得的一系列新進展。其中一篇Nature,曹原是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另一篇Nature,曹原為共同第一作者。
  • 95後中國天才少年一天兩登Nature轟動全網,網友:看看人家這發量
    這兩天,一位「95後」的中國天才少年刷屏了。據觀察者網報導,在當地時間5月6日上線的全球頂級科學期刊《自然》(Nature) 中,中科大10級少年班校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95後」博士生曹原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連發兩篇論文。
  • 年僅24歲的他,卻是中國最有可能獲得諾貝爾獎的天才少年
    今天,就由小編來帶著大家來認識認識這位年僅24歲的「天才少年」。2018年3月5日,曹原以第一作者的身份在《Nature》上連發兩篇論文石墨烯領域的論文,成為能在這個知名期刊上面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論文的最年輕的中國學者。2018年,曹原榮登Nature年度影響世界十大科學家之首,成為《Nature》創刊一百多年來最年輕的上榜者。
  • 只有24歲的他,卻是中國離諾貝爾獎最近的天才少年!
    今天,就由小編來帶著大家來認識認識這位年僅24歲的「天才少年」。曹原,1996年出生,2010年,僅僅14歲的他,因為成績突出而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錄取。在中科大畢業後,他前往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深造,攻讀博士學位。或許光看這個簡歷,人們還看不出來曹原有多麼厲害?那接下來就容小編來一一介紹下,曹原的成就究竟有多高。
  • 天才少年曹原再次連發2篇Nature!在魔角石墨烯取得系列新進展
    5月7日,被譽為「天才少年」的95後博士曹原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以及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Nature》上連發2篇論文。據納米人微信號消息,第一篇Nature論文中,研究人員致力於通過對扭轉角的控制,將魔角特性推廣到其他二維研究體系,以調諧和控制電子-電子相互作用的強度,實現相似的物理行為。他們採用了一種全新的魔角石墨烯體系:基於小角度扭曲的雙層-雙層石墨烯(TBBG)。另一篇Nature論文中,研究團隊致力於研究扭曲角的分布信息。
  • 不是後浪是巨浪!95後博士生一天兩登《Nature》
    倫敦時間5月6日,中科大10級少年班校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95後博士生曹原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最新一期《自然》上連發兩篇石墨烯論文。而早在2018年3月5日,《自然》就在網站連發兩篇以曹原為第一作者的重磅石墨烯論文。
  • 震動世界的95後天才曹原,曾讀3人天才兒童班,在校長辦公室上課
    倫敦時間5月6日,中科大10級少年班校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95後博士生曹原,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最新一期《自然》上連發兩篇石墨烯論文。在《自然》連發2篇論文,由此可以說明,中國的曹原很牛!他是震驚世界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