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領日報|95後「天才少年」一天兩登《自然》雜誌

2021-01-13 京領新國際

學術科研

95後「天才少年」曹原強勢歸來,

一天兩登《自然》雜誌

當地時間5月6日,中科大10級少年班校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95後」博士生曹原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最新一期Nature連發兩篇論文。

曹原曾因發現讓石墨烯實現超導的方法而被譽為「石墨烯的駕馭者」。他還登上了2018年Nature年度人物榜,並被一些報導稱為「中國潛在的最年輕的諾貝爾獎獲得者」。

在第一篇Nature論文中,曹原等人致力於通過對扭轉角的控制,將魔角特性推廣到其他二維研究體系,以調諧和控制電子—電子相互作用的強度,實現相似的物理行為。研究結果將為探索多平帶雙扭超晶格中扭角和電場控制的相關物質相提供理論依據。

需要指出的是,通訊作者通常由教授等課題組長擔任。曹原成為通訊作者,表明他是論文的主要創意貢獻者之一。

在另一篇Nature論文中,曹原與其他兩位作者並列文章第一作者。在這項研究中,曹原等人致力於研究扭曲角的分布信息。(來源:澎湃新聞)

Nature全線137種期刊加入中國知網

近日,中國知網與施普林格-自然集團(Springer Nature)籤署合作協議,《自然》(Nature)全線137種期刊加入CNKI平臺。

《自然》系列以蜚聲國際的《自然》雜誌(Nature)為核心。該雜誌1869年創刊,從維多利亞時期的科普雜誌,發展為現代科學出版物的國際標杆,見證了19世紀以來科學領域的幾乎所有重大突破。nature.com全球月平均獨立訪問用戶超過千萬,頁面瀏覽量近4500萬。(來源:CNKI 學術搜索)

《自然》系列含84種Nature Research期刊,及其他各類53種期刊,包括科研、綜述、通訊、合作期刊等出版物類型, 涵蓋生物醫學與生命科學、醫學、物理與天文學、工程、化學與材料學、地球與環境科學、能源七大科研領域,更倡導愈加開放的多學科、跨領域的科學研究與成果共享。(來源:CNKI 學術搜索)

天文學家發現離太陽系最近黑洞,

距地球1000光年

當地時間5月6日,歐洲南方天文臺官網發布消息稱,歐洲南方天文臺(ESO)和其他研究所組成的一個天文學家小組發現一個距地球1000光年的黑洞。據悉,這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距離太陽系最近的黑洞。這個黑洞位於望遠鏡座(Telescopium)的一個編號為HR 6819系統中,有兩顆伴星(藍色軌跡)圍繞黑洞(紅色軌跡)旋轉。(來源:中國新聞網)

海外大學

UCLA通告整學年提供線上課程

近日,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發出通告,稱:「由於疫情限制,我們知道一部分學生無法安全地回到學校,因此我們計劃至少在秋季學年提供遠程學習的選擇。即使部分課程需要面授,不能來到學校上課的學生也可以遠程上課。」

UCLA的決策標誌著很多名校可能採取同樣的策略。即使秋季正常開學,也會為學生提供遠程網課的選項。UCLA唯一不能保證的就是今年秋季為學生提供住宿,因為需要採取安全預防措施和響應州政府的規定。(來源:UCLA)

國內學校

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創造

國內最小年齡和最小體重「雙紀錄」

近日,經北京華信醫院(清華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多科室通力合作,為一位罹患先天性三度房室傳導阻滯初生兒成功地植入一枚心外膜永久性心臟起搏器,標誌著一附院在胎兒心律失常救治方面再次取得新進步,創造了國內此類植入術中最小年齡(出生後1小時)和最小體重(2.4kg)的新紀錄。(來源:清華新聞網)

復旦大學和長寧區籤約共建復旦中學

5月7日,復旦大學和長寧區籤約共建復旦中學。雙方基於復旦發展歷史及復旦大學與復旦中學合作現狀,共同確定了「共同努力,把復旦中學建設成為一所一流的上海市實驗性示範性高中和享譽國內外的現代名校」的奮鬥目標。

據悉,復旦大學與復旦中學的前身都是1905年馬相伯先生創辦的「復旦公學」。115年來,兩校共唱同一首校歌,遵循同一個校訓,共同傳承和弘揚復旦精神。(來源:新民晚報)

相關焦點

  • 這個95後成都籍學霸,一天兩登世界頂級科學期刊!
    這個95後成都籍學霸,一天兩登世界頂級科學期刊!一位「天才少年」格外受關注中科大10級少年班校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95後」博士生曹原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以及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世界公認的三大頂級科學期刊之一Nature上連發2篇論文
  • 我國年輕95後博士生一天兩登世界四大名刊之一《自然》
    近日,我國年輕95後博士生曹原一天兩登世界四大名刊之一《自然》成風雲人物,真乃祖國棟梁之才!年出生在四川成都,用了三年的時間讀完小學六年級、初中和高中的課程,2010年,年僅14歲的曹原以高考總分為理科669分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
  • 95後中國天才少年一天兩登Nature轟動全網,網友:看看人家這發量
    這兩天,一位「95後」的中國天才少年刷屏了。據觀察者網報導,在當地時間5月6日上線的全球頂級科學期刊《自然》(Nature) 中,中科大10級少年班校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95後」博士生曹原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連發兩篇論文。
  • 天才曹原,兩登《自然》震動科學界,拒絕美國說我是中國人要回國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陸北老師5月初,一則消息引起了海內外科學界不小的「轟動」,中國天才少年、95後博士生一天內連發兩篇論文,並兩次登上世界頂級學術刊物《自然》,震動科學界。一時間「曹原」這個名字,再次被海外內各大媒體和學術界所關注,他中國的「後浪」代表人物——曹原。
  • 海嘯級「後浪」!深圳走出的「石墨烯天才」曹原一天兩登《自然》雜誌
    一次「連下兩城」這位從深圳走出的「95後天才少年」再度令世界震動很多網友紛紛感嘆自己連新聞都看不明白了......但是這也絲毫不影響大家對這位天才少年的認可和讚美,紛紛稱讚其「年少有為」「真後浪」:好奇天才是怎樣煉成的?
  • 一天兩登Nature,95後天才少年什麼來頭?背後的科技英才班如何?
    近日,24歲的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校友曹原,因再次在《自然》雜誌一次性連發2篇論文而備受關注,被網友稱為「海嘯級後浪」。2年前,22歲的曹原因在《自然》一天連發2篇有關石墨烯的文章而轟動學術界。2018年,《自然》發布的年度世界十大科學人物中,曹原位居榜首。
  • 95後天才少年一天兩登Nature,石墨烯研究新突破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進步則國進步。」——梁啓超《少年中國說》最近又出了一個讓我們中國人引以為傲的事情,我國「天才少年」中科大10級少年班校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95後」博士生曹原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最新一期Nature連發兩篇論文。
  • 巨浪少年登上Nature雜誌,中國到底還有多少強大學生!
    今日,一名95後的天才少年因為一天兩登Nature雜誌而瞬速讓在各大社交網絡引發一股新浪潮。距了解,這名天才少年是來自中科大10級少年班校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95後」博士生的曹原。他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最新一期Nature連發兩篇論文。
  • 天才少年14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24歲發表4篇自然,曾拒美國綠卡
    「天才少年」14歲考入中科大少年班,24歲已發表4篇自然,曾拒美國綠卡!24歲中國天才曹原歷史上,天才並不罕見,但是像曹原這樣的超級天才,可能就不多了。那麼,超級天才曹原到底有多強呢?時隔兩年後,2020年5月6日,24歲的曹原,又在《自然》雜誌上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以及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發表了兩篇論文。而這兩篇論文的發出,也讓中國天才曹原又一次震驚了世界。因為曹原這次發表的2篇論文,又是關於石墨烯研究的,且又將人類對石墨烯的探索往前推進了一大步。因此,曹原又被一些人成為了「中國天才」。
  • 90後「天才少年」一天兩登《Nature》!硬核少年認識一下!
    其實,早在2018年3月5日,《自然》就在網站連發兩篇以曹原為第一作者的重磅石墨烯論文。曹原也因此成為在《自然》上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論文的最年輕中國學者。他早就轟動了科學界。只不過這一次,他「出圈」了,走入了我們平凡人的眼中。讓我們一起走近「神童」——曹原。01「天才中的天才」曹原的同學介紹,他從小就是個天才。
  • 頂尖期刊上連發兩篇論文,「95後」天才少年再次刷屏!開掛的人生...
    5月7日,中科大10級少年班校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95後」博士生曹原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以及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世界公認的三大頂級科學期刊之一Nature上連發2篇論文。一天兩登世界頂級科學期刊,這位「95後天才少年」再次讓人們見識「後浪」的力量!在第一篇Nature論文中,研究人員致力於通過對扭轉角的控制,將魔角特性推廣到其他二維研究體系,以調諧和控制電子-電子相互作用的強度,實現相似的物理行為。他們採用了一種全新的魔角石墨烯體系:基於小角度扭曲的雙層-雙層石墨烯(TBBG)。
  • 深圳95後博士一天兩登《自然》雜誌,網友:真正的「後浪」
    當地時間 5 月 6 日,中科大 2010 級少年班畢業生、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95 後」博士生曹原與其博導 Pablo Jarillo-Herrero 連發兩篇《自然》(Nature)雜誌文章,介紹了「魔角石墨烯」研究的新突破。
  • 天才少年曹原一天連登兩次《自然》雜誌,教授吳明衛:一般
    年少有為,95後科學家初露崢嶸 21世紀以來,我們國家不斷加強對人才的培養,時刻關注著科研工作的進展。越來越多的優秀人才嶄露頭角,為國家貢獻了自己的力量,在國家乃至國際市場上都發表了具有重要意義的文章。 其中,就不得不提到這位年輕的95後青年:曹原。
  • 來說口才:頂尖期刊連發兩篇論文,95後天才少年是怎麼煉成的?
    最近,一位95後少年登上了微博熱搜小來看了他的「光輝事跡」後不得不感嘆: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太大了!這位名叫曹原的95後少年是中科大10級少年班校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博士!而他登上熱搜的原因是:他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以及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世界公認的三大頂級科學期刊之一Nature上連發2篇論文一天兩登世界頂級科學期刊這位「95後天才少年」再次讓人們見識「後浪」的力量!
  • 不是後浪是巨浪!95後博士生一天兩登《Nature》
    倫敦時間5月6日,中科大10級少年班校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95後博士生曹原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最新一期《自然》上連發兩篇石墨烯論文。而早在2018年3月5日,《自然》就在網站連發兩篇以曹原為第一作者的重磅石墨烯論文。
  • 「中國潛在的最年輕的諾貝爾獎獲得者」—95後「天才少年」曹原
    原始稿源:中國科學報當地時間5月6日上線的Nature雜誌,因中國的一位「天才少年」而格外受關注。中科大10級少年班校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95後」博士生曹原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最新一期Nature連發兩篇論文。
  • 中國95後天才少年,22歲破解世界難題,為全球省下數千億
    曾經,在中國社會中出現過這樣一位95後的天才少年,雖然說他年紀較小,但是他的成就也讓許多人為之驚嘆。在這位少年二十二歲那年,他也成功破解了世界範圍內的一大難題,並為全球各個國家省下了數千億的研究資金。那麼,這位95後的天才少年究竟何許人也?他又做出了怎樣特殊的科研貢獻呢?
  • 震動世界的95後天才曹原,曾讀3人天才兒童班,在校長辦公室上課
    倫敦時間5月6日,中科大10級少年班校友、美國麻省理工學院95後博士生曹原,分別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訊作者、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最新一期《自然》上連發兩篇石墨烯論文。在《自然》連發2篇論文,由此可以說明,中國的曹原很牛!他是震驚世界的人物!
  • 石墨烯超導突破 成都籍博士一天兩登《自然》雜誌
    3月6日晚(北京時間,下同),在洛杉磯結束一天緊張科學研討會的他,被同學帶到城中的一家中國餐館就餐。吃到一半時,手機開始不斷震動。曹原說,「都是朋友們送上的祝賀。」前一天,《自然》雜誌以背靠背長文形式,連刊兩文報導石墨烯超導重大研究發現,文章第一作者,正是中科大10級少年班校友曹原。
  • 最接近諾貝爾物理學獎的中國人,95後天才少年手握4篇Nature論文
    《Nature》是世界上歷史悠久、極負名望的科學雜誌之一。《Nature》是周刊,每周大概有150多篇來自世界各地頂尖人才投放的論文,而斃稿率高達90%,這也讓許多科研工作者望而生畏。而在5月6日,來自中國的一位95後天才少年分別以第一作者以及合作作者的身份,再一次在《自然》期刊上連發兩篇論文,他就是中科大少年班天才——曹原,一位95後博士。相信經常關注石墨烯技術的朋友,對於曹原這個名字應該不會陌生。早在兩年前,曹原憑藉對石墨烯超導的研究就已經登上了「《自然》2018年度十大人物榜單榜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