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奧數賽,中國神童打敗德國天才,現1個當和尚,1個獲「諾貝爾獎」

2020-12-01 騰訊網

對一件事情的興趣,是將這件事情堅持下去最重要的因素。如果不是自己喜歡的事情,即便是在一開始的時候做的很好,最後厭倦了,煩了,很容易就會將其拋棄;但是,如果是自己喜歡的事情,即便是一開始做得並不是那麼出色,也會好好堅持,想辦法去把這件事情做得更好。

2005年,在第31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循環賽中,中國少年柳智宇將德國天才舒爾茨打敗,最終奪冠。而今,15年過去了,舒爾茨已經斬獲了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茨獎,而柳智宇,卻選擇了青燈古佛。

柳智宇的爸爸是學校的物理老師,媽媽是工程師,從小,柳智宇就被 家裡面寄予了厚望。他的學習一直被家裡重視的,他們很注重對柳智宇的培養,在日常生活中,柳智宇基本上都是在學習,家裡給他準備了充足的學習資料。所以,柳智宇也幾乎不看電視,對人也是很有禮貌的,他就是我們所說的「別人家的孩子」。

柳智宇是有些孤僻的, 長時間的學習,使得他養成了安靜的性格,他和旁人的溝通是相當少的,一心都撲在學習上。在外人看來,柳智宇相當的優秀,但是,卻沒有人真正去了解他的內心。長期的學習,使得柳智宇有些喘不過氣來,但是,父母卻沒有發現這一點。

在2005年將德國的天才少年舒爾茨打敗後 ,大家便開始將柳智宇稱作是「數學天才」,後來 ,柳智宇也因此被保送到了北大。這一切看起來是十分的順利,人們似乎都可以見到柳智宇那閃著光的未來了,但是,柳智宇卻選擇了出家。

在大學期間,身邊沒有了父母的控制,柳智宇也開始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他喜歡文學,喜歡儒家思想,但是,最後卻對佛學情有獨鍾。後來,他加入了學校的禪學社,漸漸地,喜歡上了吃素食,還有靜靜地打坐。2007年開始,柳智宇就開始頻繁地參加各種活動,在參加了各種佛教的聚會活動後,柳智宇已經對佛學痴迷了。於是,在大學畢業後,雖說已經拿到了麻省理工的錄取通知書,但是柳智宇還是選擇了出家,從此不問紅塵事,長伴青燈古佛。

而當時那個輸了柳智宇的 德國天才舒爾茨,則是一直堅持著研究自己喜歡的數學。舒爾茨的父親也是物理學領域的佼佼者,他的母親也是計算機科學家,都是很優秀的人。但是,舒爾茨的父母只是培養孩子對數學的興趣,而不是在意最後的結果怎麼樣。在大學期間,憑藉著自己對數學的熱愛,舒爾茨提前將自己的學分修滿了,在24歲的時候,就已經博士畢業。

在德國,舒爾茨是最年輕的教授,後來,他一直在自己所熱愛的領域發光。在29之前, 就已經在國際的比賽中獲得了10項大獎,在2016年獲得了德國的「萊布尼茨獎」;在2018年,年僅31歲的舒爾茨便獲得了「菲爾茨獎」,菲爾茨獎被稱作是「數學界的諾貝爾獎」,可見舒爾茨在數學上的優秀。

對比兩人的遭遇,可能很多人會為柳智宇感到可惜,但是,對於他來說,這就是最大的快樂。

很多家長在教育自己孩子的時候,都會忽視孩子的心理,其實,科學的教育很重要,畢竟,孩子也不是學習的機器。

相關焦點

  • 14年前,中國奧數少年擊敗德國天才,現今1人獲諾獎,1人成和尚
    14年前,中國奧數少年擊敗德國天才,現今1人獲諾獎,1人成和尚 1959年7月,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首次在羅馬尼亞舉辦,最初這種數學競賽是匈牙利數學界為紀念數理學家厄特沃什·羅蘭而組織,後發展到了全球參與競賽,每年都會舉辦。
  • 當年奧數賽,中國神童贏德國天才,現1個出家,1個獲「諾貝爾獎」
    在2005年的第31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循環賽上,中國青少年柳智宇擊敗德國天才舒爾茨,奪得冠軍。如今,15年後,舒爾茨已斬獲數學界諾貝爾獎——菲爾茨獎,而柳智宇,則選擇了青燈古佛。柳智宇的父親是一名學校的物理教師,母親是一名工程師,從小,柳智宇就被寄予厚望。
  • 「一個是當和尚,一個是全球盛名的數學家」,中德奧數天才的反差人生
    2006年,第47屆國際數學奧數比賽讓中德兩個奧數天才相遇,一個是正在讀高三的柳智宇,一個是幾何算術方向的第一人Peter Scholze。在比賽中柳智宇成功打敗了彼得·舒爾茨,摘取了桂冠,成為了當時轟動一時的數學天才,被滿天鋪地的新聞報導,然而兩個人的命運卻截然不同。
  • 「一個是當和尚,一個是全球盛名的數學家」,中德天才的反差人生
    年,第47屆國際數學奧數比賽讓中德兩個奧數天才相遇,一個是正在讀高三的柳智宇,一個是幾何算術方向的第一人Peter Scholze。柳智宇獲得奧數比賽金牌大學畢業後柳智宇出家當了和尚,人稱賢宇法師;彼得·舒爾茨獲得了數學界諾貝爾獎
  • 奧數賽,中國少年戰勝德國天才,如今一個獲菲爾茲獎,一個成和尚
    此外,還有13歲就破格被中國科技大學錄取的天才少年寧鉑,他也是在自己人生的關鍵時刻踏上與佛相伴的道路的。不過本文當中要跟大家介紹的故事的主人公卻並不是他們二位,而是一個叫柳智宇的數學天才。一、柳智宇的個人基本情況。柳智宇是在湖北省的一個普通工薪家庭出生的,且從他很小的時候開始,他就表現出一副非常內向的樣子來。
  • 兩位奧數冠軍的不同人生:一個拿了數學諾獎,一個在中國當了和尚
    華裔美國人,數學家丘成桐曾感嘆:中國最不缺少的,就是天才,尤其是數學方面。我們中國少年,能拿下59%的國際奧數冠軍,這說明智商、天賦都是在國際領先的。但是為什麼在成年之後,都漸漸的沒落了呢?丘成桐是菲爾茲獎的獲得者,而菲爾茲獎,4年才在國際上頒發一次,也被稱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
  • 打敗德國天才的中國天才多年後出家,德國選手獲「諾貝爾獎」
    這位中國天才也是如此。打敗德國天才的中國天才多年後出家,而德國選手則獲得了「諾貝爾獎」。那麼他是誰?。曾在87版《紅樓夢》中飾演林黛玉的演員陳曉旭,因出演這個角色哭成了一名。大家都被黛玉的柔美打動了,但她從此玩不下去了。她常常認為自己和黛玉無法分離,最終出家入佛,尋求內心的平靜。其實並非巧合,選擇出家皈依佛門獲得平安的不止陳曉旭一人。許多人加入寺院,但在過去他們大多因無家可歸而出家。
  • 中國天才曾擊敗德國天才,多年後出家,德國天才卻獲數學最高獎項
    中國有一個名叫柳智宇的數學天才,他曾經在一次國際比賽中擊敗德國天才,多年以後,柳智宇因為個人問題出家為僧,而那個德國天才,卻獲得了數學領域的最高獎項,成了一個知名人物。那麼,柳智宇為什麼要出家做和尚呢?我們來簡單了解一下,他的個人經歷。
  • 中國國際數學大賽大敗,奧數是不是應該禁止?
    2月25日,在羅馬尼亞舉行的第十一屆羅馬尼亞數學大師賽正式閉幕。羅馬尼亞數學大師賽是數學難度最高的幾個賽事之一,和奧林匹克競賽差不多。不過這次我國沒有拿到一塊金牌,僅僅拿到了幾枚銀牌和銅牌,中國整體成績也不高,只排在第六,是因為奧數的原因嗎?
  • 中國學生拿國際奧數金牌很多,為何卻和「數學諾貝爾獎」無緣?
    中國學生拿國際奧數金牌很多,為何卻和「數學諾貝爾獎」無緣?在我國奧數一直被很重視,每年參加奧數比賽都能拿下重獎,中國學生拿下的國際奧數金牌更是很多,這就充分展示了中國在奧數方面的實力,按理說,這樣的成績想要拿下數學諾貝爾獎是比較容易,可是,中國學生基本沒有拿下,中國獲得這項獎的只有兩位華裔數學家,那就是丘成桐和陶哲軒,中國的數學天才離數學諾貝爾獎有多遠呢?又差在了哪裡呢?
  • 一門出三傑 兄弟皆神童 華裔天才獲數學諾貝爾
    8月22日,在西班牙召開的2006年國際數學家大會上,數學界的最高榮譽——菲爾茨獎由4人分享,31歲的澳大利亞華裔數學家陶哲軒成為第二位獲此殊榮的華人。  據環球時報報導,菲爾茨獎是著名的世界性數學獎,被譽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陶哲軒榮膺本屆菲爾茲獎,是因為他對偏微分方程、組合數學、混合分析和堆壘素數論有莫大貢獻。他是本次大會最年輕的獲獎者,卻已發表了80餘篇論文。
  • 他有可能是中國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獎獲得者,中國天才曹原再次獲
    說到諾貝爾獎,所有的人都會肅然起敬,因為這是無數學者心目中的最高境界。無論是哪一個領域,只要得到了諾貝爾獎的認可,那麼就基本上站在了世界的高度。但是這一獎項的門檻太高了,我國在莫言先生之前,基本上沒有過諾貝爾獎獲得者。而且,就連大名鼎鼎的愛因斯坦,當年提出了相對論這樣厲害的概念,結果依舊多次被諾貝爾獎拒之門外。由此可見,獲得諾貝爾獎,是多麼艱難的事情。
  • 那年數學奧賽:中國奇才大勝德國天才,14年後他倆怎麼樣了?
    人類歷史的每個階段都不缺「天才」少年的出現:他們總能靠與生俱來的天賦,一次次刷新我們對世界的認知,挑戰人類的極限。然而,並不是每個萬眾矚目的天才都按照人們的預想發展的——2006年的國際數學奧賽上,中國奇才柳智宇和德國天才舒爾茨相遇,那時候的他們在臺上穿梭於數學智慧的海洋裡,意氣風發,卻沒想到各自之後的結局竟成了兩個極端。
  • 奧數天才墜落之後
    她瞟了眼那個正在奮力把黑板上的公切線和對頂角擦掉的數學系助教,神神秘秘地說,「就是那個兩屆奧數冠軍啊!」「那個兩屆奧數冠軍」——儘管不夠準確,也大體概括了付雲皓前33年的人生裡取得的最高成就:他是IMO(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2002和2003連續兩年的滿分金牌得主。在中國國家隊三十餘年的參賽史上,取得這一成績的選手只有三個。
  • 隕落的北大少年天才到自殺的程式設計師,奧數和低情商的百年戰爭
    蘇式「數學競賽」自50年代被引入中國,先後經歷了全面效仿蘇聯、中蘇冷戰期的批評暫停、改革開發時期的再次重啟、和取消小升初之後的瘋狂變異擴張引爆四個階段。那麼,在每個家長心裡,讓自己的子女學習奧數的目的到底是什麼?讓我們先來看兩個小故事。二,北大的少年天才班在20世紀80年代,為了培養我國在科學技術等領域出類拔萃的優秀人物,在諾貝爾獎獲得者、物理學家李政道教授的提議下,成立了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
  • 從數學神童到獲菲爾茨獎
    時年31歲的華裔數學家陶哲軒2006年8月22日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上獲得了菲爾茨獎,成為繼1982年首位華裔數學家丘成桐教授榮獲菲爾茨獎後,獲此殊榮的第二位華人
  • 9個可怕的超級神童 頂禮膜拜啊!
    所謂神童就是智商爆表,讓你不得不頂禮膜拜的存在。這些神童們在某些方面都有著非同常人的天賦,他們有著一顆異於同齡人的大腦。
  • 那個14歲上大學、17歲讀博、24歲成教授的天才神童,如今怎樣了?
    ,一年取得碩士學位;17歲進入美國的普林斯頓大學讀博,21歲博士畢業,24歲即成為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史上最年輕的教授;31歲那年榮獲麥克阿瑟基金會頒發的「天才獎」和有著「數學界諾貝爾獎」之稱的菲爾茲獎,被譽為「數學界的莫扎特」。
  • 天才變瘋子?15歲碩士,21歲博士,曾經的神童,如今卻被當精神病
    然而在現實的30年前,中國同樣也出了這樣一件事,這位神童11歲就進了中科大少年班,15歲讀碩士,21歲讀博士,師從1977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菲利普·安德森,原本是最有望拿到諾貝爾獎的天才少年,卻在若干年之後被當成了「精神病」。
  • 成也天才敗也天才——「中國未來的諾貝爾獎得主」謝彥波之隕落
    1978年的秋天11歲的時候,謝彥波胸前戴著紅領巾,滾著自己心愛的鐵環,走進中國科技大學的校門,走進第一屆「天才少年班」,由此開啟他開掛的人生。在其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天才」、「神童」的光環一直圍繞著他們。 寧鉑是當時公認的「中國第一神童」,2歲半會背30多首毛澤東詩詞,3歲時能算100內數學題,4歲學會了500個漢字。後隨父母下放,沒學可上,便在家待著翻大人的書。他翻閱中醫書,很快就會開藥方;翻看圍棋書,沒多久就能與大人對弈;翻看唐詩宋詞,即能吟詩作對——所有的這一切,都發生在他9歲之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