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位奧數冠軍的不同人生:一個拿了數學諾獎,一個在中國當了和尚

2021-01-14 紅衣記史官

華裔美國人,數學家丘成桐曾感嘆:中國最不缺少的,就是天才,尤其是數學方面。我們中國少年,能拿下59%的國際奧數冠軍,這說明智商、天賦都是在國際領先的。但是為什麼在成年之後,都漸漸的沒落了呢?

丘成桐是菲爾茲獎的獲得者,而菲爾茲獎,4年才在國際上頒發一次,也被稱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這麼多年過去了,唯一獲得過這個獎項的2位華人,一個在美國長大,一個在德國長大,我們泱泱大國,至今還沒有一個出生在中國本土的中國人拿到這個獎項......

難道中國人的數學真的不行嗎?不!中國人的奧數,一直是世界第一。

國際數學界,非常重視青少年的數學教育。從1986年開始,每年都會舉行國際奧數競賽,

從1986年開始的26年中,中國參賽25次,獲得17次第1,5次第2的好成績,共22次進往前3。獲得第1的概率高達68%,從2008年起中國已連續四次得到第1。

而誰也想不到,同年都拿到了金牌的兩個天才,在8年之後,一個拿了數學諾獎,一個在中國當了和尚

時間回到2006的第47次國際奧數競賽場上,那一年,已經連續參加了兩次國際奧數的舒爾茨與柳智宇相遇了。兩個天才之間的較量,最終以柳智宇滿分、金牌,舒爾茨金牌、差一分的成績落下了帷幕。

這讓年輕的舒爾茨頗為不服氣,在整理了一年之後,舒爾茨繼續參加了第27屆國際奧數賽,他希望能與去年拿到了滿分的柳智宇一分高下,但是那個時候的柳智宇,已經被保送到了北大。

拿到了金牌,但是仍然沒有像柳智宇一樣拿到滿分,這對於舒爾茨來說,難免不是一場遺憾。

左二為舒爾茨,右二為柳智宇

在奧數賽場上取得三金一銀之後,舒爾茨進入了波恩大學學習數學,在這個大學裡面,舒爾茨僅僅用了3個學期,就修完了本科所要求的全部課程,被允許提前畢業。

隨後,他用兩個學期學完了研究生的內容,當他把提前畢業的申請以及研究生論文給自己的導師——數學家米歇爾·拉波波特看的時候,拉波波特沉默了。

拉波波特說:你說你要申請碩士學位?你在搞笑嗎?你的論文已經足夠學院的教授支持你直接博士畢業了。

在這篇論文裡,舒爾茨創建了一個全新的數學框架——perfectoid spaces理論,更完美呈現了法爾廷斯等人開創的一系列基礎理論。

而同時間的另一個天才,柳智宇做了些什麼呢?

拿到北大的保送後,他主動去關心因競賽失利被動參加高考的同學,問怎樣才能幫助他們。同學回答,我們需要的是做更多的題目,掌握更多的方法,不需要你的幫助。

在高中的柳智宇

他明白,他已經與同學融入不到一起了。他獲獎的大字報貼在學校的宣傳欄裡面,貼上的第一天,他的照片就被人撕掉了頭。

他很痛苦,那個時候他的夢想,就是是能夠加入甚至創造一個環境,與一群人「在一個自由、溫暖的氛圍中一起探索生命的真諦」。

他覺得數學解決不了人心的問題,就如同多年之前,周樹人先生感嘆:學醫救不了中國人。

大一入冬的時候,柳智宇參加了禪學社社團,2008年5月,柳智宇第一次帶領社團去參觀龍·泉·寺——他在兩年零四個月後選擇出家的地方。

再此之前,柳智宇對於數學的感覺就是:對宇宙大道的一種嚮往,但是漸漸地他發現,對於數學,他已經不感興趣,他所感興趣的,變成了宗教、哲學。

柳智宇說:大一的時候我本來對數學很有熱情,可是一年下來興趣全無。」柳智宇頓了一會,繼續說,「如果我把數學學好了,就能幫我身邊的那麼多人解決他們的問題嗎?」

「不能,數學不能解決人的問題,但是宗教會」

不久之後,柳智宇不顧家裡人、學校、導師的反對,毅然奔向了北京龍泉寺,削髮為僧。

柳智宇出家的那年,舒爾茨,大獎已經拿到了手軟

2011年,24歲的舒爾茨成為克雷數學研究所(Clay Mathematical Institute)的研究生,這是青年數學家的莫大榮譽,可以選擇在世界上的任意一個地方進行自由研究。

舒爾茨開始在國際頂尖學術雜誌狂發論文,遊學歸來,波恩大學免去教授資格考試,直接聘任舒爾茨為W3級教授——德國最高級別的教授。

2018年8月1日,國際數學家大會在巴西裡約熱內盧舉行,四名菲爾茲獎獲得者揭曉,舒爾茨赫然在列。

而在多年之前,在賽場上打敗他的柳智宇,現已不問數學、在寺院修行了8年

看到柳智宇,我想到一個人——李叔同,也就是弘一法師。他是藝術上的天才,在藝術上的造詣無一不通,無一不精。

李叔同愛好的,不僅僅是宗教,而柳智宇愛好的,完全只剩下宗教了。

我們中國孩子的智力、能力不缺,最缺的,就是對於數學的愛好。現在的學生孩子同樣如此,沒有了愛好的學習,就相當於沒有靈魂的空殼。

那怎麼樣培養孩子的數學興趣?

楊振寧曾經說過:「自己小的時候極其不愛數學,但是讀了一位先生寫的關於一個智力測驗的文章,才知道排列和奇偶排列這些極為重要的數學概念。他的文章幽默而生動,可以把枯燥無味的數學說得妙趣橫生。」

之後,楊振寧就瘋狂的愛上了數學。這個數學家,就是20世紀初,我國著名的數學家——劉薰宇先生。

劉薰宇先生這些書非常適合小學生以及初中生,可以做為他們的自學教材。讓他們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從而能夠自我學習,提高數學成績。

因此,如果您的孩子是一名中小學生,可以給自己的孩子看看激勵了世界最牛物理學家的數學啟蒙書——劉薰宇先生的《給孩子的數學三書》,對於提升他的數學成績,有非常大的幫助。

恰逢新年大促,這套經典僅需89元,也就是男士家長的幾包煙錢,女士家長的幾杯奶茶錢就能買到的數學教育書,為什麼不做一下孩子的教育投資呢?

如果您想購買這套書籍給孩子的話,點擊下面的連結,就能直接購買了:

相關焦點

  • 「一個是當和尚,一個是全球盛名的數學家」,中德奧數天才的反差人生
    2006年,第47屆國際數學奧數比賽讓中德兩個奧數天才相遇,一個是正在讀高三的柳智宇,一個是幾何算術方向的第一人Peter Scholze。在比賽中柳智宇成功打敗了彼得·舒爾茨,摘取了桂冠,成為了當時轟動一時的數學天才,被滿天鋪地的新聞報導,然而兩個人的命運卻截然不同。
  • 中國能拿59%的奧數冠軍,可卻無人能拿「數學諾貝爾」獎,差在哪了?
    理論上講,中國奧數冠軍,如此之多,也證明了中國數學是非常厲害的,可是有一個獎項,中國人卻始終拿不到,這就是被稱為數學界諾貝爾獎的菲爾茲獎。 菲爾茲獎 ,象徵著什麼? 奧數冠軍和菲爾茲獎有何聯繫? 如果說奧數冠軍是針對青少年的,那麼菲爾茲獎就是針對青年的,兩者之間其實是有一定的聯繫。一般得過菲爾茲獎的人,在青少年時期,也會獲得過奧林匹克冠軍,但是得過奧林匹克冠軍的人,並不一定會得菲爾茲獎,這在我國表現得尤其突出。
  • 中國拿下59%的奧數冠軍,卻很少能拿「菲爾茲獎」,原因令人深思
    哈嘍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編陳三,很開心又和大家見面了,說到奧數我們都非常熟悉了,很多學生都經歷過奧數的學習,在1985年我國就已經開始參加奧林匹克數學競賽,在這35年的時間裡,中國人所獲取的世界奧數冠軍高達59%,足以證明我國數學的厲害。
  • 「一個是當和尚,一個是全球盛名的數學家」,中德天才的反差人生
    ,一個是正在讀高三的柳智宇,一個是幾何算術方向的第一人Peter Scholze。柳智宇獲得奧數比賽金牌大學畢業後柳智宇出家當了和尚,人稱賢宇法師;彼得·舒爾茨獲得了數學界諾貝爾獎後來柳智宇又曾對團員說最近自己有時會計較利益關係,無法做到真正無我忘我的人,想開辦討論班幫大家一起脫離「苦海」,於是這世界便少了一個數字天才,多了一個賢宇法師。
  • 奧數賽,中國少年戰勝德國天才,如今一個獲菲爾茲獎,一個成和尚
    他們不僅敢用自己的聰明才智令世人震驚,而且還敢為自己的人生做出最符合他們自己心意的決定來。比如,曾經的清華大學哲學系女學霸智宏,就在自己人生最為閃耀的時候做了遁入空門的決定。自此,她的身份便從眾所周知的女學霸變成了智宏法師。此外,還有13歲就破格被中國科技大學錄取的天才少年寧鉑,他也是在自己人生的關鍵時刻踏上與佛相伴的道路的。
  • 中國學生拿國際奧數金牌很多,為何卻和「數學諾貝爾獎」無緣?
    中國學生拿國際奧數金牌很多,為何卻和「數學諾貝爾獎」無緣?在我國奧數一直被很重視,每年參加奧數比賽都能拿下重獎,中國學生拿下的國際奧數金牌更是很多,這就充分展示了中國在奧數方面的實力,按理說,這樣的成績想要拿下數學諾貝爾獎是比較容易,可是,中國學生基本沒有拿下,中國獲得這項獎的只有兩位華裔數學家,那就是丘成桐和陶哲軒,中國的數學天才離數學諾貝爾獎有多遠呢?又差在了哪裡呢?
  • 14年前,中國奧數少年擊敗德國天才,現今1人獲諾獎,1人成和尚
    14年前,中國奧數少年擊敗德國天才,現今1人獲諾獎,1人成和尚 1959年7月,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首次在羅馬尼亞舉辦,最初這種數學競賽是匈牙利數學界為紀念數理學家厄特沃什·羅蘭而組織,後發展到了全球參與競賽,每年都會舉辦。
  • 中國擁有59%的奧數冠軍比例,為何卻鮮有菲爾茨獎和諾貝爾獎呢
    作為一個教育大國,我們怎麼會缺席世界奧數比賽呢,在人們對奧數狂熱追捧的氣氛下,中國在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的成績收穫頗豐自1985年至2018年,中國總共獲得516枚奧數獎牌,其中金牌204枚,銀牌179枚,銅牌133枚。 在參加世界奧數的35年間,中國拿下59%的奧數冠軍,取得多麼輝煌的成就啊,這是不是可以說我國數學的厲害,在國際上都是那麼的出彩,但是為什麼卻鮮有菲爾茨獎和諾貝爾獎呢?這是為什麼呢?
  • 中國拿59%的奧數冠軍,日本卻能拿亞洲60%的諾貝爾,到底差在哪?
    我國的奧數起步較晚,從1985年參加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以來,時至今日已經過去了35年,這35年來中國幾乎包攬了59%的奧數冠軍,像是數學天才柳智宇,就拿到過奧數冠軍,雖然最後出家了。說起數學,菲爾茲獎是數學界大師畢生都在追求的一個大突破,因為數學並沒有設置諾貝爾獎,這項學科在世界上失去了所需要奮鬥的一個目標,在這種情況下,就設立了兩個國際性的數學大獎,一個是菲爾茲獎,一個是阿貝爾獎,這兩個獎都有「諾貝爾」之稱。
  • 拿了奧數冠軍,中國數學天才出家,德國冠軍卻拿了數學最高獎
    中國在這個項目上獲得了20個第一名,是所有國家中最多的。我國不缺數學天才,但幾乎沒有人獲得過諾貝爾數學獎菲爾茲獎,很多人在成年後就逐漸旁落。2006年,在斯洛維尼亞盧布爾雅那舉行的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上,來自中國湖北武漢的柳智宇以滿分的成績奪得金牌,而來自德國的彼得·舒爾茨以一分之差惜敗。兩人都是奧運冠軍,但生活卻大不相同。
  • 新一屆菲爾茲獎得主無中國人 「奧數大國」為何拿不了數學大獎?
    近日召開的國際數學家大會公布了新一屆的菲爾茲獎得主名單,今年共有4名數學家摘得這一數學界最高榮譽,未有中國數學家問鼎。由此,「奧數」屢創佳績卻拿不了數學大獎引發了很多人的反思。「菲爾茲獎」被譽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代表了一個國家的數學科研水平。該獎授予40歲以下在數學上做出傑出貢獻的學者,四年頒發一次,每次2至4人;而奧數金牌得主通常在18歲以下,兩者的年齡差別大概在20歲左右。
  • 中國能拿60%的奧賽冠軍,為何沒人拿「數學諾貝爾」獎?差在哪裡
    2005年,已經是94歲高齡的錢學森老先生,提出了一個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我們的學校總是培養不出傑出人才?」這也被稱之為「錢學森之問」。英國的另外一位學者,李約瑟,早在20世紀,在《中國科學技術史》同樣提出了一個十分尖銳的問題:「儘管中國古代對人類科技發展做出了很多重要貢獻,但為什麼科學和工業革命沒有在近代的中國發生?」
  • 「數學諾獎」菲爾茲獎
    奧數金牌得主很多,但最終在數學王國攀登到頂端的人卻鳳毛麟角,大多數人如划過夜空的流星,倏忽消逝。而公認能檢驗奧數金牌得主成色的就是菲爾茲獎。  菲爾茲獎的分量與諾貝爾獎旗鼓相當。  菲爾茲(1863-1932),出生於加拿大渥太華,11歲喪父,18歲喪母,家境不算太好。
  • 「奧數」大國為何與數學大獎無緣
    美國奪得冠軍,中國和韓國分獲第二和第三名。這次是美國自1994年奪得冠軍後,時隔21年再度奪冠。在此期間,第一名獲得者通常是中國。看到這則新聞,筆者沒像許多國人一樣對中國屈居第二而感到遺憾,因為許多國人患有第一崇拜症,反而想到了另一個緊要問題,即「奧數」金牌大國為何與數學大獎無緣?
  • 今日話題 | 能培養奧數冠軍,為何培養不出一流數學家?
    這次重回巔峰,再一次證明了中國學生的奧數實力。 然而,中國培養出了世界上最多的奧賽金牌得主,但至今尚無一人獲得被譽為數學界諾貝爾獎的菲爾茲獎。一些天賦異稟的數學頭腦,如遁入空門的柳智宇、從北大肄業的付雲皓,其後續命運更是令人唏噓。
  • 國家奧數隊全軍覆沒,教育部取消奧數加分,孩子還要學奧數嗎?
    這對過去十幾年來,一直拿奧數冠軍拿到手軟的中國隊來說,無疑是慘烈的打擊。只要家有學童,都知道中國人對奧數的狂熱程度。說是全民奧數,真是一點也不過分。甚至奧數競賽獎成了普通學生直升重點學校通行證。不過從去年開始,奧數的風向標慢慢地變了。
  • 中國國際數學大賽大敗,奧數是不是應該禁止?
    不過這次我國沒有拿到一塊金牌,僅僅拿到了幾枚銀牌和銅牌,中國整體成績也不高,只排在第六,是因為奧數的原因嗎?1.不必太過擔心羅馬尼亞數學大師賽,聽起來比較高端,題目難度也比較大,但是知名度並不是很高。在這個事情之前,又有幾個人知道這個比賽呢?小編查了下資料,這個比賽通常是奧林匹克大賽的熱身賽,也體現不出來很多東西。
  • 越南數學家吳寶珠:從奧數冠軍到菲爾茨獎獲得者
    20年後,2010年8月19日,在印度海得拉巴市召開的第26屆國家數學家大會上,印度總理將菲爾茨獎授予38歲的吳寶珠,以表彰他「通過引入新的代數-幾何學方法,證明了朗蘭茲綱領自守形式中的「基本引理」。後來,在學校的要求下,我第二次參加了奧數競賽,也得了金牌,但這一次我真的沒有多少樂趣。」吳寶珠說。 在越南,獲得國際奧林匹克數學金獎是一個特殊的榮譽,吳寶珠受到了一位將軍的接見,「他向我表示祝賀,我非常高興,這是一種認可,但我記不得是否有過獎金。」而且,奧林匹克競賽的獲獎者還會得到獎學金到蘇聯或東歐國家的大學留學。
  • 又一個中國男人榮獲巨獎!拿獎拿的手軟,卻坦言我對諾獎沒有興趣
    來自中國香港的科學家盧煜明獲得了生命科學科學突破獎,華人數學家孫崧獲得了數學新視野獎。前幾天我們講了中科大少年班孫崧的成名之路(傳送門),今天我們來講一下另外一位華人科學家。那就是本次「科學突破獎」生命科學獎得主---NIPT(無創產前基因檢測)之父,來自中國香港的科學家盧煜明教授。
  • 又一個中國男人榮獲巨獎!拿獎拿的手軟,卻坦言我對諾獎沒有興趣
    獲得諾獎似乎只是時間問題2020年9月10日,2021年科學突破獎( BREAKTHROUGH PRIZES)正式公布。來自中國香港的科學家盧煜明獲得了生命科學科學突破獎,華人數學家孫崧獲得了數學新視野獎。前幾天我們講了中科大少年班孫崧的成名之路(傳送門),今天我們來講一下另外一位華人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