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科學家獲諾貝爾獎,這種超高傳染率病毒將被消滅

2020-10-07 北美報告

本周一10月5日,在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任職李嘉誠應用病毒學研究所所長的科學家Michael Houghton,和另兩位美國科學家Harvey J. Alter以及Charles M. Rice因發現丙型肝炎病毒而被授予諾貝爾醫學獎。

諾貝爾獎委員會在斯德哥爾摩宣布獎狀時指出,這幾位科學家的研究成果確定了血源性肝炎的主要來源,而以前發現的甲型和B型肝炎病毒無法解釋這一點。報告說,他們的工作從1970-1980年代開始,至今已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

該委員會說:「由於他們的發現,現在可以對血液進行高度敏感的病毒檢查,這些檢查已基本上消除了世界許多地方的輸血後肝炎,大大改善了全球健康狀況。」

「他們的發現還使針對C型肝炎的抗病毒藥物得以快速發展,使得這種疾病有史以來首次變得可治癒,這為從世界人口中消除C型肝炎病毒帶來了希望。」

(阿爾伯塔大學李嘉誠應用病毒學研究所外觀)

阿爾伯塔大學校長Bill Flanagan說:「Michael Houghton的成就不可低估,Houghton博士已經使這個世界變得更加美好;他一直為科研奉獻自己的時間,通過本次獲諾獎他的工作得到了認可,作為阿爾伯塔大學的校長,對此我感到十分自豪和振奮。」

阿爾伯塔大學表示,Houghton是加拿大大學中第一個在97年內獲得同一學科的諾貝爾獎的科學家。多倫多大學的Frederick Banting和John Macleod於1923年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C型肝炎病毒是肝臟疾病的主要來源,它影響著全球數百萬人。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估計,全世界每年有超過7000萬例C型肝炎病例,每年有40萬人死於C型肝炎。該疾病是慢性的,是導致肝癌和肝硬化的主要原因,治療該疾病的傳統療法需要進行肝移植


目標:2030年攻克C型肝炎病毒

格拉斯哥大學病毒性肝炎教授John McLauchlan讚美這三位獲獎者為「先驅者」,並說他們的發現使在全球範圍內消除該病成為可能。2016年,世衛組織曾發布了一項戰略目標:到2030年消滅C型肝炎

McLauchlan說:「這標誌著我們第一次將有可能僅使用藥物來控制病毒感染。」他指出,「唯一的問題是將藥品運往急需藥品的人群和地方。」

瑪麗皇后大學肝病學教授Graham Foster表示,C型肝炎的發現對發展中國家,以及美國等發達國家都產生了重大影響。在這些血液供應經常被汙染的地方,數百萬人通過受汙染的醫療設備或流程染病

Michael Houghton博士

Houghton博士於1950年出生於英國,曾在美國加州的Chiron公司學習,然後才搬到加拿大阿爾伯塔省的阿爾伯塔大學。在阿爾伯塔大學製作的視頻中,他講述了從1982年開始識別病毒的七年過程

美國科學家Charles M. Rice

一起獲獎的美國科學家Alter於1935年在紐約出生,他在馬裡蘭州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進行了屢獲殊榮的研究,並一直活躍在研究領域;另一位美國科學家Rice於1952年出生於加利福尼亞州,曾在St. Louis的華盛頓大學從事肝炎相關工作,現在在紐約洛克菲勒大學任職。


醫學上的裡程碑


由於COVID-19病毒大流行,今年的諾貝爾醫學獎尤為重要,這凸顯了醫學研究對世界各地社會和經濟的重要性。

諾丁漢大學的病毒學家Will Irving說,鑑定C型肝炎一直是醫學上一個難題

他說:「在1970年代發現甲型和B型肝炎後,很明顯至少還有至少一種或多種其他病毒引起肝損傷。我們知道血液供應中存在一種病毒,因為當人們輸血時,他們會受到肝臟的損害。這被認為是一種風險,但我們無能為力。我們不知道該病毒是什麼,我們無法對其進行測試。」


1989年曾取得重大突破

與通過食物或水傳播並導致持續數周的急性感染的A型肝炎不同,乙型和C型肝炎通過血液傳播。

美國科學家Baruch Blumberg於1967年發現了B型肝炎病毒,並獲得1976年的諾貝爾醫學獎,但這並不能解釋所有慢性肝炎的病例;這種疾病甚至在原本明顯健康的人,進行獻血或接受輸血後也越來越普遍的出現。

諾貝爾獎委員會成員Nils-Goran Larsson說:「在發現C型肝炎病毒之前,輸血仿佛是場賭博。」Alter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工作時,發現非B型肝炎患者的血漿也可以傳播這種疾病。

諾貝爾獎委員會成員Gunilla Karlsson-Hedestam說:「在1989年,關於新型肝炎病毒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當時在Chiron公司的Houghton和他的同事使用分子生物學和免疫學的技術相結合,對病毒進行克隆。」

Rice後來證實,僅克隆的肝炎病毒就能引起黑猩猩的持續感染,並重現人類中觀察到的疾病。C型肝炎病毒屬於黃病毒屬,黃病毒屬還包括西尼羅河病毒,登革熱病毒和黃熱病病毒。


抗病毒藥物的探索之路


諾貝爾委員會秘書長Thomas Perlmann周一設法與兩位獲獎者Alter和Rice取得了聯繫。他說:「在他們回答之前,我不得不打了幾次電話。他們似乎非常驚訝,並且十分高興。」

諾貝爾獎委員會經常承認基礎科學為當今普遍使用的實際應用奠定了基礎。

Perlmann說:「某項探索或發明在完全顯示出其益處之前都需要較長的時間。當然,這些血清學測試已經存在了很長一段時間,但是由於這一重大發現而出現的抗病毒藥物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突破。」

Rice在周一的新聞發布會上說,「贏得諾貝爾獎是一件好事,」但是對於他來說,能夠見證人們在發現C型肝炎的大約三十年內,成功接受藥物治療該疾病才是最大的獎勵

諾貝爾銅像

他說:「對於基礎科學家而言,這是一種罕見的殊榮。」Alter將這通凌晨4:45諾貝爾獎委員會打來的電話形容為「有史以來最好的鬧鐘」。

全世界範圍享有盛譽的諾貝爾獎中,包括一枚金牌和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150萬加元)的獎金,這是由該獎的創造者瑞典發明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Alfred Nobel)於124年前遺贈的。

周一的醫學獎是今年10月12日宣布的六項獎項中的第一項,其他獎項是針對物理學,化學,文學,和平與經濟學領域的傑出成果。

信源,圖源:CBC News, University of Alberta, Medicine Net, Harvard Health- Harvard University, The Associated Press, medical news today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平臺立場


作者:草莓

責任編輯:馬家輝
出品:北美報告

相關焦點

  • 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科學家獲諾貝爾獎 正在研發新冠疫苗
    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已於10月5日揭曉,三位科學家由於對發現C型肝炎病毒作出決定性貢獻而獲殊榮。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病毒學家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名列其中。阿爾伯塔大學透露,目前霍頓正率團隊進行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發。霍頓出生於英國。1989年,為美國一家生物藥企工作的霍頓與同事發現了C型肝炎病毒。
  • 發現C肝病毒,3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
    當地時間10月5日,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揭曉,科學家哈維·阿爾特(Harvey J. Alter)、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和查爾斯·M·賴斯(Charles M. Rice)共同獲獎,理由是發現C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 諾貝爾獎人數全球第八!加拿大是如何做到的?
    其中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更是吸引了國內的一波關注,因為在獲獎的三位科學家中有一位獲得者現在正在進行新冠病毒的疫苗的研發。他就是來自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的病毒學家Michael Houghton。
  • 因發現C肝病毒 3科學家獲生理學或醫學獎
    10月5日首個登場的獎項就是生理學或醫學獎,由三位科學家共同獲得,獲獎理由為「發現C型肝炎病毒」。1964年與後來的諾貝爾獎得主巴魯克·塞繆爾·布隆伯格發現了澳大利亞抗原,後來被認為是B肝病毒的一部分。他還以動物模型來研究人體免疫缺陷病毒,並確定了C型肝炎病毒。2000年獲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2013年獲蓋爾德納國際獎。
  • 因發現C肝病毒,3科學家獲生理學或醫學獎
    ,包括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諾貝爾物理學獎、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文學獎、諾貝爾和平獎、諾貝爾經濟學獎,將於10月5日至12日陸續揭曉。10月5日首個登場的獎項就是生理學或醫學獎,由三位科學家共同獲得,獲獎理由為「發現C型肝炎病毒」。
  • 發現C肝病毒,3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這些概念股或受關注
    Ric共同獲得,獲獎理由是因發現C型肝炎病毒。由於今年諾貝爾獎獲獎者的獎金將增加至1000萬瑞典克朗(約合760萬人民幣),三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1964年與後來的諾貝爾獎得主巴魯克·塞繆爾·布隆伯格發現了澳大利亞抗原,後來被認為是B肝病毒的一部分。他還以動物模型來研究人體免疫缺陷病毒,並確定了C型肝炎病毒。2000年獲拉斯克臨床醫學研究獎,2013年獲蓋爾德納國際獎。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英國生物化學家,參與開發C型肝炎測試。
  • 發現C型肝炎病毒的科學家等美國諾貝爾獎獲獎者
    10月5日,兩名致力於防治C肝的美國科學家榮獲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Nobel Prize in Physiology or Medicine)。美國科學家哈維·阿爾特(Harvey J. Alter)和查爾斯·賴斯(Charles M. Rice)發現C型肝炎病毒的努力促成了防治C肝的新型血液檢測和治療手段,而這種疾病可導致肝硬化和肝癌。
  • 加拿大諾貝爾獎人數全球第八,教育不可小覷
    其中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更是吸引了國內的一波關注,因為在獲獎的三位科學家中有一位獲得者現在正在進行新冠病毒的疫苗的研發與此同時,這也是加拿大大學繼97年後再次等來的諾貝爾獎第二位獲得者。中國僅有8位獲此殊榮過,甚至日本的獲獎總數也是中國的三四倍之多,更遑論歐美國家。到底諾貝爾獎和國家教育有何關聯呢?教育質量和教育資源以及教育環境真的影響人才鍛造嗎?
  • 加拿大科學家獲諾貝爾獎!拯救千萬人,正在奮戰新冠疫苗
    據《環球郵報》報導,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已於昨天揭曉,三位科學家由於對發現C型肝炎病毒作出決定性貢獻而獲殊榮。加拿大阿爾伯塔大學病毒學家Michael Houghton名列其中。阿爾伯塔大學透露,目前Houghton正率團隊進行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發。
  • C肝病毒研究獲諾獎,委員會怎麼選的?
    筆者個人推測,諾獎委員會可能也有些許糾結,但恰巧今年碰上新冠疫情,就順便授予了HCV,用於傳遞一個重要信號,那就是:病毒性疾病仍是一大頑疾,科學家仍需加倍努力(如果貢獻足夠大也是可獲諾貝爾獎的,例如成功開發廣譜抗病毒藥物或新型藥物,或作出影響比較大的新發傳染病研究等)。
  • 加拿大大學專家榮獲諾貝爾獎!拯救千萬人 如今研究新冠疫苗
    (Canada Excellence Research Chair)的首任成員之一身份,來到阿爾伯塔大學進行研究,主攻病毒學。,用來吸引全球頂尖的科學家來到加拿大,成員任職時間為7年。諾貝爾醫學獎上一直擁有著不俗的成績,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獎的加拿大人就是獲得了醫學獎。
  • 中微子研究四獲諾貝爾獎,日本科學家「無心插柳」獲重要發現
    中微子研究四獲諾貝爾獎,日本科學家「無心插柳」獲重要發現 澎湃新聞記者 吳躍偉 2015-10-07 14:23 來源
  • 八卦:C肝病毒研究獲諾獎,委員會怎麼選的?
    筆者個人推測,諾獎委員會可能也有些許糾結,但恰巧今年碰上新冠疫情,就順便授予了HCV,用於傳遞一個重要信號,那就是:病毒性疾病仍是一大頑疾,科學家仍需加倍努力(如果貢獻足夠大也是可獲諾貝爾獎的,例如成功開發廣譜抗病毒藥物或新型藥物,或作出影響比較大的新發傳染病研究等)。
  • 人類撲滅了天花病毒後再也沒有消滅其他病毒,消滅一個病毒有多難
    舉世之力,滅之最早出現的天花預防是「人痘接種術」,古印度在早於公元前1000年便採用了這種方法,中國最早於公元10世紀的北宋時期採用這種接種方法,成功則長久免疫,失敗則會感染並且造成傳播。這種天花預防術於1718年傳入歐洲,1796年由愛德華·詹納醫生發現牛痘也能用於預防天花,並且效果更好,他將這種物質稱為疫苗。
  • 「小小」的C肝病毒,為何會成就這3位科學家的諾貝爾獎?
    如果說科學領域是一座神聖的桂冠,那麼諾貝爾獎無疑是桂冠上那顆最閃耀的寶石!通過對黑猩猩的流行病學調查得到初步結論:該輸血所引起的肝炎並非由已知的甲型、乙型病毒所引起,而可能是一種新的病毒所引發的,並且將這一現象稱為「非甲非B肝炎」;與此同時,遠在大洋彼岸的英國病毒學家霍頓(Houghton),通過分子克隆的方式發現了一種新型的病毒,並且奧爾特團隊發現該病毒竟然存在於臨床上由輸血所引起的患者體內,接著霍頓對這種病毒進行了生物學鑑定
  • 諾貝爾獎2020,創歷史新高!4位女性(3科學家1詩人)獲獎
    ,導致擁有百年歷史的諾貝爾獎也不得不取消了頒獎典禮和晚宴,改為線上舉行。,是學術界個人最高的榮譽,也是世界各界的科學家都為之奮鬥的獎項。1964年,與後來的諾貝爾獎得主巴魯克·塞繆爾·布隆伯格發現了澳大利亞抗原,後來被認為是B肝病毒的一部分。他還以動物模型來研究人體免疫缺陷病毒,並確定了C型肝炎病毒。
  • 三名科學家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發現C型肝炎病毒
    央視新聞客戶端10月5日消息,當地時間10月5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卡羅琳醫學院,諾貝爾獎委員會總秘書長託馬斯·佩爾曼宣布,2020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哈維·阿爾特(Harvey J.Rice),以表彰他們在「發現C型肝炎病毒」方面作出的貢獻,三位獲獎者將分享1000萬瑞典克朗獎金(約合760萬元人民幣)。哈維·阿爾特 (Harvey J. Alter),美國病毒學家,出生在紐約市,1956年在羅徹斯特大學獲得文學學士學位,1960年在該校得到醫學學位。1964年與後來的諾貝爾獎得主巴魯克·塞繆爾·布隆伯格發現了澳大利亞抗原,後來被認為是B肝病毒的一部分。
  • 因發現新型病毒,三名美英科學家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由分別來自美國、英國和美國的科學家哈維·阿爾特(Harvey J.Alter),麥可·霍頓(Michael Houghton)和查爾斯·賴斯(Charles M.Rice)共同獲得,獲獎理由是因發現C型肝炎病毒。
  • 外媒展望諾貝爾獎未來走勢 稱中國將成獲獎主力
    2011年度諾貝爾首個獎項得主下午揭曉 加拿大醫學博士獲獎呼聲高外媒展望諾獎未來走勢 中國科學家將成諾獎「生力軍」2011年度諾貝爾醫學獎得主將於北京時間今天17時30分揭曉。多國媒體預測,加拿大醫學博士科爾曼最有希望獲此殊榮,而上月獲得「準諾獎」美國拉斯克醫學獎的中國女科學家屠呦呦被稱獲獎可能性不大。醫學獎是今年諾貝爾獎的首個揭曉獎項,除了文學獎的時間尚未確定外,諾貝爾獎其他獎項的得主本月也將逐一揭曉。
  • ...病毒發現者:英美三位科學家加冕,最年長者85歲,都曾獲拉斯克獎
    這一次,諾貝爾獎關注同樣對全人類健康有嚴重威脅的病毒——C型肝炎病毒。Harvey Alter(美國籍)、Michael Houghton(英國籍)和Charles Rice(美國籍)三位科學家共同加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