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25日 15:55 來源:
來源: 科學時報網絡版
從影視劇到音樂到飾品再到服裝,被譽為「韓流」的韓國時尚文化滾滾而來、深得人心。近日,接力出版社翻譯出版了韓國科普名家李鍾鎬的「漫遊諾貝爾獎創造的世界」叢書,從日常生活角度系統介紹諾貝爾科學獎。該叢書解析諾貝爾獎的全新角度,或許能在這個冬季如「韓流」般帶來一股科學教育的清新之風。
每年的10月中旬,無一例外都會有一個備受關注的新聞焦點——在瑞典和挪威公布的五項諾貝爾獎獲獎者名單。然而絕大多數人並不會去真正關心獎項的本身,因為光是看他們獲獎論文的題目就感到頭疼。有人就此感慨,諾貝爾獎離我們的現實生活太遙遠了。但當我們讀完「漫遊諾貝爾獎創造的世界」叢書後,想法可能會大為改觀。
每天無意識使用的諾獎成果
從早上起床用牙膏牙刷洗漱、喝微波爐熱過的牛奶到晚上看完電視就寢,一天之中牙刷、牙膏、微波爐、電話、雷射印表機、手機、電視機等等,這些幾乎所有的日常用品,要麼是諾貝爾獎的產物,要麼是由獲獎研究成果基礎上派生出來的。而這一切正是我們之前所未曾意識到的。雖然諾貝爾獎從誕生至今僅僅100多年,但諾貝爾獎見證了20世紀幾乎全部的重大科學發現,也實實在在地改變了整個人類的生活。
「漫遊諾貝爾獎創造的世界」叢書的責任編輯陳邕說:「叢書包括《化學之旅》、《物理學之旅》和《生理學或醫學之旅》三本,從日常生活角度系統地介紹了諾貝爾科學獎。」在引進該書之前,陳邕對我國有關諾貝爾獎的書籍進行了一些考察。大致來看,我國這方面的書籍有三類:第一類是邀請一些科學名家對每年的諾貝爾獎獲獎成果進行點評,並彙編成書;第二類是國外諾貝爾獎得主的作品,針對中國科學的發展狀況而做,能增強民眾對科學的關注;第三類是一些諾貝爾獎得主的辭典,譬如生平事跡、成果介紹等。陳邕說:「『漫遊諾貝爾獎創造的世界』叢書的角度很新穎獨特——從日常生活的角度來介紹諾貝爾獎,不僅讓我們對諾貝爾獎的百年歷史有大致的梳理,還帶領我們感受諾貝爾獎的發明創造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便利及實惠,了解諾貝爾獎獲得者的非凡經歷。」
接力出版社負責「漫遊諾貝爾獎創造的世界」叢書營銷的劉宏斌說:「韓國人對諾貝爾獎的期待不亞於我們國家,南韓總統金大中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後尤甚。但是普通民眾對於諾貝爾獎的理解依然片面,對於科學家的研究更是知之甚少。其實讀了書後就會明白,科學家們的事業就是為了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也能進一步了解他們對研究的投入和艱辛,理解他們探索人類發明創造的動力。」
對普通民眾的科學教育
陳邕說:「韓國近些年對科學技術發展很關注,提出了『科技立國』的口號,韓國的騰飛跟科學技術的發展有很重要的關係。而且韓國還特別注重對普通民眾的科學普及,對於我們有很多可取的地方。」
該書作者李鍾鎬在序言中有一段有關公眾了解科學的言論頗有意義。了解、學習科學,不少人視為一件頭疼之事——或是因為太枯燥;或是因為有科學家們會為他們解決所有的難題而認為沒有學習科學的必要;又或是覺得既然沒有成為科學家的理想,就不需要學習。李鍾鎬說:「科學的重要之處並不在於人們依據科學原理髮明出了日常所用的汽車、電視機等先進工具,而在於依據科學原理所發現的新知識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並且唯一能夠阻止一些獨裁者或科學家利用科學技術傷害人類的只能是普通大眾,如果普通大眾不懂科學,又怎能作出理性的判斷呢?」因此李鍾鎬創作此書的目的,也就是讓普通民眾對構築現代文明基石的科學發展保持持續的關注。
李鍾鎬畢業於韓國高麗大學建築系,其後在法國佩皮裡昂大學取得工程學博士學位,之後以學有所成的科學家身份歸國。1986年榮獲韓國科學技術振興國民勳章——石榴勳章,目前擔任韓國科學技術部科學技術大使。陳邕說:「李鍾鎬是韓國科普名家,致力於科學和科普著作的寫作,有《金字塔中的科學》等深受讀者歡迎的科普著作,以及以科學為基礎的唱片小說《阿努比斯》、《金字塔》等。李鍾鎬經過東方文化的訓練,也受過西方正規的科學研究培訓,他有東西方跨文化的視野,把他的作品介紹給中國應該很有意義。」
儘量不使用數學公式
轉基因食品為何在造福人類的同時也潛伏著巨大的禍患?過敏反應為什麼是人體免疫系統錯誤的防禦攻勢?碳14年代測定法怎樣辨別出都靈耶穌壽衣的真偽?自動門的開閉如何運用了光電效應的原理?看到這些問題,你是否已迫不及待地要翻開這套書來尋求答案,和諾貝爾獎得主們一起踏上尋求科學真理的旅程了呢?
在每一章中,李鍾鎬都以諾貝爾獎為線索把科學故事串連起來。「維生素:所謂過猶不及」一章裡,作者從科學家壞血病、腳氣病的研究開始介紹維生素的一一發現,將1929年因「發現康神經炎症維他命B1」、霍普金斯因「發現成長促進維他命」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及1928年的發現維他命D、1937年維他命K、維生素B2、維生素C等經過娓娓道來。故事語言生動、通俗易懂,就像李鍾鎬自己所說的:「我們充分體諒那些認為所有科學都很難,或者一看見數學公式就嚷嚷頭疼的人們,除非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我們儘可能地不使用數學公式,因為我們想要告訴讀者的並不是尖端科技奧秘的難度和複雜性,而是基本原理的獨創性和創新性。」為了讓該套書更有親和力,編輯們還在書名上大下工夫。按照一一對應的翻譯,書名應是「諾貝爾獎創造的世界:物理學」的類型,後來經過商量最終定為《漫遊諾貝爾獎創造的世界:物理學之旅》。「加上『漫遊』和『之旅』,這套書就不會太像教科書,而且也更符合書的特色。」陳邕說。
責編:何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