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貝爾獎,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2020-11-26 央視網

諾貝爾獎,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1月25日 15:55 來源:

    來源: 科學時報網絡版
 
  從影視劇到音樂到飾品再到服裝,被譽為「韓流」的韓國時尚文化滾滾而來、深得人心。近日,接力出版社翻譯出版了韓國科普名家李鍾鎬的「漫遊諾貝爾獎創造的世界」叢書,從日常生活角度系統介紹諾貝爾科學獎。該叢書解析諾貝爾獎的全新角度,或許能在這個冬季如「韓流」般帶來一股科學教育的清新之風。

    每年的10月中旬,無一例外都會有一個備受關注的新聞焦點——在瑞典和挪威公布的五項諾貝爾獎獲獎者名單。然而絕大多數人並不會去真正關心獎項的本身,因為光是看他們獲獎論文的題目就感到頭疼。有人就此感慨,諾貝爾獎離我們的現實生活太遙遠了。但當我們讀完「漫遊諾貝爾獎創造的世界」叢書後,想法可能會大為改觀。

    每天無意識使用的諾獎成果

    從早上起床用牙膏牙刷洗漱、喝微波爐熱過的牛奶到晚上看完電視就寢,一天之中牙刷、牙膏、微波爐、電話、雷射印表機、手機、電視機等等,這些幾乎所有的日常用品,要麼是諾貝爾獎的產物,要麼是由獲獎研究成果基礎上派生出來的。而這一切正是我們之前所未曾意識到的。雖然諾貝爾獎從誕生至今僅僅100多年,但諾貝爾獎見證了20世紀幾乎全部的重大科學發現,也實實在在地改變了整個人類的生活。

    「漫遊諾貝爾獎創造的世界」叢書的責任編輯陳邕說:「叢書包括《化學之旅》、《物理學之旅》和《生理學或醫學之旅》三本,從日常生活角度系統地介紹了諾貝爾科學獎。」在引進該書之前,陳邕對我國有關諾貝爾獎的書籍進行了一些考察。大致來看,我國這方面的書籍有三類:第一類是邀請一些科學名家對每年的諾貝爾獎獲獎成果進行點評,並彙編成書;第二類是國外諾貝爾獎得主的作品,針對中國科學的發展狀況而做,能增強民眾對科學的關注;第三類是一些諾貝爾獎得主的辭典,譬如生平事跡、成果介紹等。陳邕說:「『漫遊諾貝爾獎創造的世界』叢書的角度很新穎獨特——從日常生活的角度來介紹諾貝爾獎,不僅讓我們對諾貝爾獎的百年歷史有大致的梳理,還帶領我們感受諾貝爾獎的發明創造給我們的生活帶來的便利及實惠,了解諾貝爾獎獲得者的非凡經歷。」

    接力出版社負責「漫遊諾貝爾獎創造的世界」叢書營銷的劉宏斌說:「韓國人對諾貝爾獎的期待不亞於我們國家,南韓總統金大中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後尤甚。但是普通民眾對於諾貝爾獎的理解依然片面,對於科學家的研究更是知之甚少。其實讀了書後就會明白,科學家們的事業就是為了讓我們的生活更美好,也能進一步了解他們對研究的投入和艱辛,理解他們探索人類發明創造的動力。」

    對普通民眾的科學教育

    陳邕說:「韓國近些年對科學技術發展很關注,提出了『科技立國』的口號,韓國的騰飛跟科學技術的發展有很重要的關係。而且韓國還特別注重對普通民眾的科學普及,對於我們有很多可取的地方。」

    該書作者李鍾鎬在序言中有一段有關公眾了解科學的言論頗有意義。了解、學習科學,不少人視為一件頭疼之事——或是因為太枯燥;或是因為有科學家們會為他們解決所有的難題而認為沒有學習科學的必要;又或是覺得既然沒有成為科學家的理想,就不需要學習。李鍾鎬說:「科學的重要之處並不在於人們依據科學原理髮明出了日常所用的汽車、電視機等先進工具,而在於依據科學原理所發現的新知識使我們的生活更加豐富多彩,並且唯一能夠阻止一些獨裁者或科學家利用科學技術傷害人類的只能是普通大眾,如果普通大眾不懂科學,又怎能作出理性的判斷呢?」因此李鍾鎬創作此書的目的,也就是讓普通民眾對構築現代文明基石的科學發展保持持續的關注。

    李鍾鎬畢業於韓國高麗大學建築系,其後在法國佩皮裡昂大學取得工程學博士學位,之後以學有所成的科學家身份歸國。1986年榮獲韓國科學技術振興國民勳章——石榴勳章,目前擔任韓國科學技術部科學技術大使。陳邕說:「李鍾鎬是韓國科普名家,致力於科學和科普著作的寫作,有《金字塔中的科學》等深受讀者歡迎的科普著作,以及以科學為基礎的唱片小說《阿努比斯》、《金字塔》等。李鍾鎬經過東方文化的訓練,也受過西方正規的科學研究培訓,他有東西方跨文化的視野,把他的作品介紹給中國應該很有意義。」

    儘量不使用數學公式

    轉基因食品為何在造福人類的同時也潛伏著巨大的禍患?過敏反應為什麼是人體免疫系統錯誤的防禦攻勢?碳14年代測定法怎樣辨別出都靈耶穌壽衣的真偽?自動門的開閉如何運用了光電效應的原理?看到這些問題,你是否已迫不及待地要翻開這套書來尋求答案,和諾貝爾獎得主們一起踏上尋求科學真理的旅程了呢?

    在每一章中,李鍾鎬都以諾貝爾獎為線索把科學故事串連起來。「維生素:所謂過猶不及」一章裡,作者從科學家壞血病、腳氣病的研究開始介紹維生素的一一發現,將1929年因「發現康神經炎症維他命B1」、霍普金斯因「發現成長促進維他命」而共同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及1928年的發現維他命D、1937年維他命K、維生素B2、維生素C等經過娓娓道來。故事語言生動、通俗易懂,就像李鍾鎬自己所說的:「我們充分體諒那些認為所有科學都很難,或者一看見數學公式就嚷嚷頭疼的人們,除非在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我們儘可能地不使用數學公式,因為我們想要告訴讀者的並不是尖端科技奧秘的難度和複雜性,而是基本原理的獨創性和創新性。」為了讓該套書更有親和力,編輯們還在書名上大下工夫。按照一一對應的翻譯,書名應是「諾貝爾獎創造的世界:物理學」的類型,後來經過商量最終定為《漫遊諾貝爾獎創造的世界:物理學之旅》。「加上『漫遊』和『之旅』,這套書就不會太像教科書,而且也更符合書的特色。」陳邕說。

責編:何偉

相關焦點

  • 等離子表面處理與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玩具、泳鏡、洗衣機、電磁爐、洗碗機、抽油煙機等等,這些是不是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接觸或用到的物品?當告訴你這些東西為了提高產品品質,增加其耐用性,同時又能滿足我們對綠色環保的要求而採用了等離子表面處理工藝,大家一定會感到驚訝。今天我們通過幾個例子,來了解一下這種新興的技術。
  • 數學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可以說我們的生活時時刻刻都離不開數學
    數學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可以說我們的生活時時刻刻都離不開數學。數學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所以我們要探索與構建生活數學的教學體系,鼓勵學生做一個生活中的有心人,善於發現數學問題,並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將課本知識與生活實際緊密地聯繫在一起。
  • 細數生活中的諾貝爾獎
    提到諾貝爾獎,就想到一系列複雜又艱深的研究嗎
  • 中國科學院院士袁亞湘:數學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除此之外,數學在疫情分析、圖像處理、通訊和天氣預報等方面都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袁亞湘說。    隨後,袁亞湘結合自身的經歷,暢談了自己的心路歷程。他認為,想要做好科學研究就要樹立遠大理想,不斷努力、不斷進步、不斷思考,並在成長的過程中始終保持甘於寂寞的心態和持之以恆的精神。
  • 科學家丁肇中的日常生活(組圖)
    諾貝爾獎得主、美籍華人物理學家丁肇中教授目前正帶領由數百位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分析從國際空間站上的阿爾法磁譜儀傳回的數據,探索包括暗物質和反物質在內的前沿宇宙問題。丁肇中教授的日常生活很簡單,多數時間在工作中度過,周末和假期也不例外。工作之餘,丁肇中教授喜歡散步,既鍛鍊了身體,還時常能在散步過程中獲得工作上的靈感。新華社記者徐金泉攝
  • 諾貝爾獎背後的故事3:說說讓我們生活更豐富多彩的化學反應
    10月7日,2019年度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揭曉; 10月8日, 「諾貝爾物理學獎」揭曉,10月9日,將揭曉「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獎的各大獎項將陸續揭曉。每年諾貝爾獎揭曉時,新聞媒體都會追蹤報導, 讓人感嘆、佩服。但可能也有不少人並不理解這些獲獎的研究到底有什麼意義。
  • 氮氣在我們日常生活的作用
    但氮氣會在高溫、高能量的條件下可以與某些物質發生化學反應,可以用來製取對我們生活中有用的相關物質。氮氣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然而會經常忽略氮氣的存在,那麼現在就讓我們三因子氣體來講解一下,到底氮氣在我們生活中都存在什麼用處?
  • 都卜勒效應和我們的生活日常
    都卜勒效應這個名字也許唬住了很多讀者,其實這是一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見到的現象。
  • 蒼蠅為什麼日常搓手?拿下了中國版「搞笑諾貝爾獎」
    由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的胡立德教授研究發現,生活中的蒼蠅們日常不斷地搓手或者搓腳其實是在完成洗澡行為,這項研究表明,蒼蠅日常搓手或者搓腳的行為,其實也就相當於人類洗了一個提神醒腦的熱水澡。
  • 蒼蠅為什麼日常搓手?拿下了中國版「搞笑諾貝爾獎」
    由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的胡立德教授研究發現,生活中的蒼蠅們日常不斷地搓手或者搓腳其實是在完成洗澡行為,這也可以看作是蒼蠅的一種自我清潔方式。這項研究表明,蒼蠅日常搓手或者搓腳的行為,其實也就相當於人類洗了一個提神醒腦的熱水澡。該項研究表明,蒼蠅們利用搓手搓腳來洗澡,而且頻率很高。
  • 初中物理:涉及的日常生活「物理常識」!家長替孩子備一份!
    初中物理:涉及的日常生活「物理常識」!家長替孩子備一份!眾所周知,物理是一門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科目。當然了,每一門課程學好了都能夠運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但是在初二開始學習物理以後。雖然初中階段只有兩年的內容。但也足以解決我們生活中的一大部分問題。
  • Windows7多功能計算器解決日常生活應用
    【IT168 應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用到計算器,Windows7系統自然也少不了計算器,我們平常用的計算器只是能對數字計算,而Windows7計算器功能更加強大,除了簡單的加、減、乘、除,還能進行更複雜的數學運算,以及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種計算,是名副其實的「多功能計算器」。
  • 道法自然:正一派道士的日常生活
    道士對於大眾來說是一個很神秘的職業,煉丹打坐,畫符做科,他們的生活彷佛是脫離世俗,離我們很遠。真實的道士生活是什麼樣的呢?由於篇幅所限,本期就簡單的介紹道教正一派道士的日常生活。道教目前主要分為正一派和全真派兩大派。正一派是由祖天師張道陵所創,祖庭位於現在的江西龍虎山天師府。
  • 輻射不僅在「車諾比」,更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輻射時刻存在。輻射環境監測事關公眾健康和環境安全,事關社會和諧穩定與經濟發展,目前已與汙染防治、生態保護一起構成當今環保領域的三大主要任務。輻射汙染與常規的水、聲、氣等汙染不同,它具有看不見、摸不著的特性,只能依靠監測儀器設備才能甄別。由於輻射具有不可感知性,並涉及公共安全及社會穩定等敏感問題,因而輻射環境監測尤為重要。
  • 從衛星到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導航,衛星導航改變了人的生活方式。
    半個世紀過去了,「人造衛星」當年對我而言,只不過一個新詞彙而已,而如今查天氣、看地圖、乘公交,甚至吃個早點、找個公廁都要用上衛星定位,有了衛星導航,再也不必做「路盲」,從衛星到衛星導航,從半毛錢關係沒有到與生活息息相關,這麼高大上的東西竟成了普通百姓的生活必需品!我滴個神啊!康熙在天有靈的話,肯定不再提500年了,估計要說「我真的還想再活一萬年」。
  • 日常生活中的小秘密你知道多少?
    解釋宇宙中的科學,包括許多複雜的物理連接和需要花時間的計算公式看似枯燥乏味甚至束之高閣,但其實它們就經常出現在我們日常的生活中,很多現象跟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當你司空見慣了,你就變得麻木了。背後的神奇之處,又有幾個人會去探究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
  • 視頻:諾貝爾獎得主高錕美國生活近況
    視頻:諾貝爾獎得主高錕美國生活近況 發布時間:2009年12月10日13:57 我來說兩句  | 來源:深圳衛視 > 【深圳衛視 《正午30分》】據香港媒體報導,香港政務司司長唐英年表示,相信每一位中國人對高錕教授奪得諾貝爾獎都感到驕傲.
  • 獲得諾貝爾獎的行為經濟學到底是什麼?
    他對我們的生活到底有何影響?跨界為王的行為經濟學經濟學作為社會科學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從亞當斯密開創了現代經濟學的分析方法以來,經濟學的發展已經深入到了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我們日常的生活購物,大到一個國家的經濟運行都和經濟學脫離不了關係。
  • 諾貝爾獎經濟學家合著《好奇者的經濟學》 納什等12位大師帶你讀懂...
    談到經濟學,似乎是分配及使用稀缺資源的研究,跟我們日常生活關係不太密切。而英國經濟學家阿爾弗雷德•馬歇爾卻說,經濟學是對人們維持生計的日常事務的研究,任何有好奇心的人都應該樂於了解。《好奇者的經濟學》便是12位諾貝爾獎權威經濟學家寫給好奇者的經濟學普及讀物。這部由一群傑出的經濟學家合著的書,旨在吸引大家學習經濟學,像經濟學家一樣思考。正如編者兼作者的羅伯特•索洛在序言中所說,不管是財經研究或從業者,還是普通人,都會發現書中的內容有趣且實用,而且跟我們的生活如此息息相關。
  • 民俗學與日常生活的關係,民俗源於生活,生活孕育民俗
    民俗學與日常生活的關係,民俗源於生活,生活孕育民俗民俗學與日常生活的關係既是一種經驗現象,也是一種新的理論取向。在經驗上,民俗從來就與日常生活聯繫在一起,本身就是生活中的文化現象。這似乎是再明白不過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