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卜勒效應和我們的生活日常

2021-01-13 中科院物理所

都卜勒效應這個名字也許唬住了很多讀者,其實這是一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會見到的現象。當一個聲源面向我們靠近的時候,我們聽到的聲音越來越高;反之,當聲源漸漸遠離我們,我們聽到的聲音就會越來越低。回想一下,一輛救護車或者警車不斷尖叫著向你駛來的場景,應該會很容易理解這個現象。但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事情,引起了物理學家都卜勒的興趣,他對此研究發展出了自己的一套理論。另外,體檢過的讀者一定都對彩超機器不陌生,實際上,彩超所應用的原理也是都卜勒效應。所以說,都卜勒效應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這樣那樣的原理,雖然我們並不掌握這些原理,但並不影響我們的正常活動。舉個簡單的例子,每個人都有手機,手機上下載了各種各樣的APP,沒有幾個人真正了解APP應用的原理,但這並不妨礙我們使用手機。因此人們覺得對這些原理了解與否,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改變。其實不然,當你對一個原理了解越多的時候,你就會「活得明白」,而且還能增加一些小小的樂趣。

要了解都卜勒效應,首先需要知道都卜勒是誰?

都卜勒全名克裡斯琴·約翰·都卜勒,1803年出生於奧地利的薩爾茨堡。克裡斯琴·都卜勒家族並非科學世家,他們家族經營石匠生意,而按照家族的傳統都卜勒則理所當然成了生意的接班人。但是都卜勒從小體弱多病,這使得他免於承擔生意生的重任。試想一下,如果都卜勒當時繼承家族生意,那麼世界上就會多一個毫不顯眼的石匠商人,而少了一顆璀璨的科學明珠。

都卜勒肖像圖

都卜勒並非一開始就從事物理學研究,1829年他畢業於維也納大學,被任命為高等數學和力學教授的助理,在這段時間他發表了幾篇論文。但四年之後,他不知想起什麼又跑到一家工廠當會計,之後又來到布拉克一所技術中學擔任老師,同時還在布拉格理工學院任著兼職講師。1841年,教學出色的都卜勒得到扶正,成為了理工學院的數學教授。

科學家的靈感有時候比小說家的靈感來的更加寫意和傳奇,巧合到無以復加,比如砸中牛頓的蘋果,夢見咬住自己尾巴的蛇的門捷列夫。都卜勒研究都卜勒效應的靈感雖然沒有蘋果和蛇那麼聞名,但同樣有趣。

那天是休息日,都卜勒帶孩子出去玩。布拉格理工學院附近有一條鐵路,都卜勒就帶孩子去那裡散步。孩子們看著一列火車從遠處開來,再呼嘯而去,拍手叫好。都卜勒卻被這個現象給迷惑了,他在想為什麼火車在靠近時笛聲越來越刺耳,在火車通過他們之後,聲調驟然降低。隨著火車快速地遠去,笛聲響度則逐漸變弱,直到消失。換作常人,不會覺得這有什麼稀奇。自然是發聲的物體距離我們越近,聲音越響亮啊。這似乎沒有什麼值得關注和研究的。但就是這個再平常不過的現象吸引了都卜勒的注意,笛聲聲調變化的原理是什麼呢?他一直想著這個問題,都忘了自己是帶孩子出來玩,到天黑才回家。

後來,都卜勒一直潛心研究這種現象,他發現這是由于振源與觀察者之間存在著相對運動,使觀察者聽到的聲音頻率不同于振源頻率的現象。這就是著名的頻移現象。聲源和觀測者存在著相對運動,當聲源離觀測者而去時,聲波的波長增加,音調降低,當聲源接近觀測者時,聲波的波長減小,音調升高。音調的變化同聲源與觀測者間的相對速度和聲速的比值有關。這一比值越大,改變就越明顯,這就是都卜勒效應的定義。

彩超應用就是都卜勒效應的原理

都卜勒經過更加細入的研究發現聲源完成一次全振動時會向外發出一個固定波長的波,頻率表示單位時間內完成的全振動的次數,因此波源的頻率等於單位時間內波源發出的完全波的個數。觀察者聽到的聲音音調,就是觀察者接收到的頻率,即單位時間接收到的完全波的個數。當波源和觀察者有相對運動時,完全波的個數也會相應的增多或者減少,因此聲音的大小就會發生改變。到這裡,都卜勒徹底研究清楚了聲源和觀測者之間的關係,並得出一個公式來進行計算。

但是都卜勒雖然得出了結論,卻沒有來及實際驗證。這個研究並非他的本職工作,不像今天的科研人員,在基金的資助下,只需要做實驗就可以了。因為都卜勒效應的發現,他後來被委任為維也納大學物理學院第一任院長。從此工作越來越繁忙,加上他的身體抱恙,使得他騰不出精力來完善自己的研究。這之後沒多久,都卜勒就在義大利的威尼斯去世。那一年,他剛剛49歲。

紅移和藍移

都卜勒效應的應用範圍之廣超乎人們的想像,文章開始提到一輛向我們駛來的救護車笛聲的改變只是都卜勒效應小小的展示。都卜勒效應不僅僅適用於聲波,它也適用於所有類型的波。美國天文學家哈勃發現遠離銀河系的天體發射的光線頻率變低,即移向光譜的紅端,他將這種現象稱為紅移,天體離開銀河系的速度越快紅移越大,這說明這些天體在遠離銀河系。這也是都卜勒效應的一種應用。通過都卜勒效應,哈勃得出了宇宙正在膨脹的結論。天文學家觀察到遙遠星體光譜的紅移現象,可以計算出星體與地球的相對速度。我們生活中經常可以見到移動信號基站,這些基站為手機發送信號,以完成人們通話和上網得需求。要知道移動信號基站的建設也考慮到了都卜勒效應。警方可用雷達偵測車速,也是都卜勒效應的應用之一。

所以說,看似跟我們似乎毫不相關的都卜勒效應實際上影響著我們每一天的生活,還有我們的宇宙。

 

本作品為「科普中國-科技創新裡程碑」原創 轉載時務請註明出處


近期熱門文章Top10

↓ 點擊標題即可查看 ↓

1. 不作死就不會死的數學家們

2. 科學界最牛合影為什麼這麼牛?

3. 兩點之間最快的竟然不是直線

4. 中國這枚火箭發射瞬間,為什麼會有400噸水噴下?

5. 世界上最前沿的那些實驗室究竟長啥樣?

6. 影響了整個世界的新幾何學

7. 相對論為什麼沒得諾貝爾獎?

8. 全世界所有人一起蹦一下?

9. Biu~引力波又來了 (⊙o⊙)

10. 上帝說要有光,於是便有了麥克斯韋方程組


點擊公眾號內菜單欄「Top10」可查看過往每月熱門文章Top10


相關焦點

  • 聲音的都卜勒效應是由於速度差,那光的都卜勒效應又是由於什麼?
    我們都知道聲音和光都具有波動性!那既然都具有波動性,那麼波所擁有的特點二者都應該有。我們經常會聽到疾馳而來的火車音調變高、或者勻速遠離時音調變低,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都卜勒效應,那麼既然聲波具有都卜勒效應,那麼光波呢?
  • 都卜勒效應遠近的聲音
    這組展品分為兩部分,分別向我們介紹了都卜勒效應的原理和應用。第一部分叫做都卜勒效應遠近的聲音,這件展品呢,通過一個音源裝置的勻速運動,使您可以親身體驗到都卜勒效應。按下兩個啟動按紐後,控制盒會勻速運動並發出聲音,隨著控制盒的旋轉,我們聽到的聲音發生了一些變化,當控制盒遠離我們時,音調會逐漸變低。當控制盒逐漸靠近我們時,音調又會變高。其實在這個過程中,控制盒自身發出的聲音始終保持一致,但在我們聽來,為什麼會產生音調高低的差別呢,這就是都卜勒效應。
  • 常識積累:都卜勒效應
    一般包括政治、法律、經濟、人文、地理、科技、生活等方面需要小夥伴們長時間不間斷的積累1、現象:奧地利物理學家都卜勒發現:當波源和觀察者之間有相對運動時,觀察者會感到頻率發生變化。2、都卜勒效應:由于波源和觀察者之間有相對運動,使觀察者感到頻率變化的現象叫做都卜勒效應。
  • 都卜勒效應有多神奇,先從我們的聲音說起
    文/科學新視界,百家號首發,轉載請註明來源於百家號今天和大家聊聊都卜勒效應,有生活經驗的你一定感受過都卜勒效應的神奇之處。要是你沒有體會,說明你生活中可能不太仔細,也可能是太忙了 ,成年人的生活太難,沒時間關心。比如一輛救護車從你的身邊呼嘯而過,你聽到的音效一定是連續的而且比正常時候音調更高的鳴笛聲。這種音調因為聲源運動而發生變化的物理現象就叫做都卜勒效應。
  • PRL:科學家首次觀察到分子層面都卜勒效應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5月11日(北京時間)報導,由日本、瑞典、法國和美國科學家組成的國際研究小組,通過複雜的同步加速器實驗,首次獲得了微觀層面也存在都卜勒效應的實驗證據
  • 都卜勒效應,原來竟如此「有趣」?
    大家還記得以前我們講過的「紅移」和「藍移」嗎?不記得沒關係,今天再給大家重溫一下!都卜勒效應中,紅移和藍移是非常有意思的物理學現象,在物理學和天文學中,是指物體電磁輻射由於某種原因,波長增加或者減小的現象。
  • 宇宙大爆炸理論的證明――都卜勒效應
    今天我們一起來討論一個有趣的理論――都卜勒效應,這個名字聽起來有點陌生,但其實生活中隨處可見。當你走在馬路上,聽到背後車笛長鳴,只見一輛車按著喇叭從你身邊駛過,不要煩躁,好好感受一下這車笛聲的變化哈哈。
  • 老聲常談 - 都卜勒效應 (一)
    除了在火車上吹小號, 或者是看雙星光譜之外, 我今天挑一種不太常見的方法說幾句都卜勒效應.在這樣的一個觀察條件下,我們可以看到波動的振幅和它的頻率 用我們熟悉的語言來說就是,波場中運動的觀察者會覺得波動的頻率發生了改變 這個效應就是我們所最熟悉的都卜勒效應 [愉快的一天可以開始了, 下面的部分跳過吧]因為我們所做的超聲成像都是回波成像。
  • 高中物理說課稿:《都卜勒效應》
    通過對都卜勒效應的初步研究,既是對波動知識的鞏固、深化和提高,使學生對波動的認識更豐滿更深入些;同時也初步培養了學生探索科學能力,並了解都卜勒效應在現代生產和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開拓學生眼界,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都卜勒效應》一節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在機械波部分的擴展內容。體現課程改革精神,加強了與近代物理的銜接;體現了物理學與技術和社會的聯繫。
  • 簡單而真實的都卜勒效應
    ,就是都卜勒效應的一類實例。該效應是奧地利物理學家克裡斯琴·約翰·都卜勒在1842年偶然觀察到一列從他身旁駛過的蒸汽機車時,發現該火車離他越近,汽笛聲就變得越大、且尖銳刺耳,當它逐步遠離他後,汽笛聲就越來越小,且柔和動聽。於是,就在同一年,他就通過研究這類現象,總結出類似於「觀察者和波源發生相對運動時,使觀察者感到波的頻率有較明顯的變化的現象」的重要自然規律。
  • 都卜勒效應,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卻可以推導出宇宙的年齡
    我們經常可以感受到都卜勒效應,當發出喇叭聲的車輛接近我們然後又遠離時,我們聽到的音調變化,與標準喇叭的頻率相比,接近期間的接收頻率較高,經過時的接收頻率相同,而在遠離期間則較低,這就是都卜勒效應的一種表現,它以奧地利物理學家都卜勒的名字命名,他在1842年描述了這種現象。
  • 都卜勒效應
    這種現象叫做都卜勒效應。在光現象裡同樣存在都卜勒效應,當光源向你快速運動時,光的頻率也會增加,表現為光的顏色向藍光方向偏移(因為在可見光裡,藍光的頻率高),即光譜出現藍移;而當光源快速離你而去時,光的頻率會減小,表現為光的顏色會向紅光方向偏移(因為在可見光裡,紅光的頻率低),即光譜出現紅移。
  • 都卜勒效應分析失聯飛機
    原標題:都卜勒效應分析失聯飛機   本報電 英國公司國際海事衛星組織發言人、高級副總裁克裡斯·麥克勞克林近日指出,該公司運用都卜勒效應理論分析了馬航MH370航班向衛星發出的信號,推算出飛機落入南印度洋。
  • 都卜勒效應的發現及原理
    雖然不像蘋果砸到牛頓頭上,激發「萬有引力」的靈感那麼神奇,都卜勒效應也是一個偶然的發現。
  • 「都卜勒效應」為何能證明宇宙在膨脹?
    「都卜勒效應」是如何發現的?我們都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物體振動越快、發出聲音的音調越高、聽著越尖細;物體振動越慢、發出聲音的音調越低、聽著越低沉。這是怎麼回事兒呢?火車鳴笛的音調不應該一直都是相同的嗎?怎麼會有時候聽著音調變高,有時候音調變低呢?
  • 逆都卜勒效應的微波實驗研究
    近日,同濟大學的張冶文教授、陳鴻教授與英國瑪麗皇后學院的陳曉東教授合作,在博士生冉佳的協助下,在微波頻段實現了清楚可控的逆都卜勒效應,並實現了逆都卜勒調頻
  • 為什麼用都卜勒效應可以測得天體的運動速度?
    &nbsp&nbsp&nbsp&nbsp1803年11月29日,奧地利物理學家克裡斯琴·都卜勒出生。都卜勒於1842年提出了都卜勒效應。現在,我們就來聊一下,為什麼用都卜勒效應能測得天體的運行速度!
  • 都卜勒效應找飛機靠譜嗎?
    這一信號比較微弱,平均每小時才發出一次,只能被一顆衛星捕捉到,而且包含信息量極少,無法藉助基於多顆衛星等的傳統技術分析,只能採用過去沒有嘗試過的新手段。所以這個孤證並不能直接推定飛機墜毀,仍有待找到並確認任何飛機上的殘骸驗證。  對於麥克洛克林承認使用都卜勒效應「猜」飛機的位置,陳建國認為有些站不住腳。「我剛看到一個資料,衛星工作頻率是1600兆赫,都卜勒效應導致的頻率誤差大概在700赫茲,也就是說16億赫茲發出去後『收』到產生700多頻率赫茲。
  • 為什麼用都卜勒效應可以測得天體的運動速度
    1842年,奧地利物理學家都卜勒發現,運動物體發出的聲音在靜止的觀測者聽起來會發生變化。當發聲物體遠離觀測者運動時,觀測者聽到的聲波波長就會比靜止波長更長,而聲源朝向觀測者運動時,聽到的聲波波長就會比靜止波長更短。速度越高,波長變化越大。
  • 【都卜勒效應】中的「紅移」和「藍移」現象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現實生活中我們總是會碰到這種現象站在賽道旁邊聽來往的賽車,我們會發現,當賽車靠近我們的時候,我們聽到的聲音越來越尖銳,而當汽車遠離我們的時候,我們聽到的聲音變得越來越低沉,糾其原因物體輻射的波長因為波源和觀察者的相對運動而產生變化所造成的,其實這就是都卜勒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