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卜勒效應找飛機靠譜嗎?

2020-12-06 華夏經緯網
華夏經緯網   2014-03-26 14:45:31   

  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24日晚臨時召開新聞發布會宣布,「根據最新數據,MH370航班在印度洋南部終結」。參與失聯航班調查的國際海事衛星組織副總裁麥克洛克林解釋說,他們運用都卜勒效應理論,結合其他參考因素,在大量數據分析基礎上給出了MH370的最終走向。什麼是都卜勒效應?運用它定位飛機真是「從未有過的新技術」?據此作出的「結論」靠譜嗎?人們存在著不少疑問。

  信號弱信息少無法藉助傳統分析技術

  納吉布24日說,英國兩家機構藉助從未在這類調查中應用的一種分析手段,得出結論認為,MH370航班沿著南部走廊飛行,最後的位置是在印度洋中央。

  納吉布並未詳細說明究竟是什麼手段。國際海事衛星組織副總裁麥克洛克林在接受英國媒體採訪時解釋說,儘管MH370航班關閉了通信系統,但國際海事衛星組織的衛星仍能收到從飛機發來的電子信號。該組織早先正是通過這一信號,給出失聯飛機可能飛往的南北兩個走廊。

  該組織科學家隨後又運用都卜勒效應理論進行了大量數據分析,根據信號相對於衛星傳輸頻率的變化,推斷出飛機是朝著和遠離衛星飛行,結合其他參考因素,並與曾經在南北走廊飛行的飛機歷史數據進行對比,給出MH370最終走向的結論。

  麥克洛克林說,他們分析的信號是簡單的聲脈衝,不含GPS數據、時間、地點等信息。這一信號比較微弱,平均每小時才發出一次,只能被一顆衛星捕捉到,而且包含信息量極少,無法藉助基於多顆衛星等的傳統技術分析,只能採用過去沒有嘗試過的新手段。

  都卜勒效應「猜」飛機有待客機物件驗證

  對於MH370航班「終止」於南印度洋海域的馬政府結論,資深機長、天行諮詢有限公司CEO陳建國向北京晨報記者介紹,單從證據的角度來說,無論從開始還是到現在,唯一能說明飛機有可能飛離的方向,僅僅只有一個海事衛星與飛機連接的PING信號,而之後所有結論都是依靠這個海事衛星,推導過程難以讓人信服。

  陳建國指出,如果這個證據假設飛機停留在南北走廊上的任何一點,也可以做出同樣的結論。或者把飛機的衛星通訊設備人為拆下來,然後加上電源,放在任何一個所謂的走廊上,也可以得到同樣的結論。所以這個孤證並不能直接推定飛機墜毀,仍有待找到並確認任何飛機上的殘骸驗證。

  對於麥克洛克林承認使用都卜勒效應「猜」飛機的位置,陳建國認為有些站不住腳。「我剛看到一個資料,衛星工作頻率是1600兆赫,都卜勒效應導致的頻率誤差大概在700赫茲,也就是說16億赫茲發出去後『收』到產生700多頻率赫茲。16億對700,這很有可能是無線電噪音,這也是在其非常正常的頻率誤差範圍內,因此我認為是否能夠使用都卜勒效應定位飛機還是需要進一步證實。」

   都卜勒並非新技術飛機都曾裝都卜勒雷達

  無論是在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的聲明中,還是在昨天下午馬方的新聞發布會上,通過運用都卜勒效應這一「從未有過的新技術」成為追蹤到航班「終止」位置的關鍵方法。

  不過在民航界,這一「新技術」其實並不新鮮。陳建國對北京晨報記者說,都卜勒效應並不是什麼高深的理論,在較早以前飛機上都有都卜勒雷達,這一技術民航界已經使用很久,「早期的地形雷達上都是使用都卜勒雷達技術,這個簡單的分析方法並非新方法。」

  所謂都卜勒效應是指波在波源移向觀察者時接收頻率變高,而在波源遠離觀察者時接收頻率變低。陳建國解釋說,比如飛機發出一個200赫茲的信號,接收機收到這個信號的第一個波所需時間為0.001秒,第二波接收機收到的時間有可能是0.0009秒,這是因為飛機在高速移動,其相對於接收機的位置或近或遠,接收機接收到的時間也就有短有長。因此通過都卜勒效應,可以推斷飛機是向前、向後、向南還是向北等方面移動,以此判斷飛機的方向和距離。

  英國機構為何參與調查?

  有英國造部件按程序應協查

  納吉布24日晚介紹說,英國空難調查處向馬方通報說,該機構和國際海事衛星組織分析認為,MH370航班落入了南印度洋。英國空難調查處成立於1915年,目前從屬於英國運輸部。國際海事衛星組織總部位於英國倫敦,1979年成立時性質為非營利性國際組織,目前已成為一家提供全球移動衛星通信服務的公司。

  這兩家機構為何參與失聯航班的調查?英國運輸部新聞官24日對新華社記者說,空難調查處此次之所以參與調查英國境外的航空事件,是因為只要飛機上有英國製造的任何部件,該處就會協助調查,「這是標準程序」,並無特別之處。

  中國是否有權參與調查?

  空難調查中國應全程參與

  24日晚馬來西亞政府聲明發布幾小時後,提供技術的國際海事衛星組織高管即接受多家媒體訪談,披露其他重要信息。美國媒體指出,這種做法嚴重違反了所有有關空難事件調查的規則,馬來西亞政府調查披露程序也徹底顛覆了重大空難事故調查的傳統規則。

  國內某大型航空公司高級管理人員告訴北京晨報記者,空難事故調查有其需遵守的國際規則,一般依據《芝加哥公約》的「附件13」進行,參與調查的公司的確不適宜公開信息和評論,但目前仍停留在搜救階段,還未進入到事故調查階段,並不能完全要求調查公司「噤聲」。

  進入事故調查階段,將會有一個主導國,但目前來看MH370航班情況比較複雜。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航空公司專業人士表示,目前馬來西亞政府說「沉入水底」這樣的表述,有可能使事情往前推進一步。但現在國際民航組織還沒有明確誰來主導,目前來看可能要協商一下。按照原則,應該是由出事所在國作為調查的主導國,接下來是航空器的註冊國,中國作為有重大人員傷亡的國家可以派代表全程參與調查。

  馬方為何未及時採納新建議?

  英國公司:馬方可能沒時間

  國際海事衛星組織副總裁麥克洛克林昨天在公開場合指出,馬來西亞政府花了大量時間指導各國在錯誤的水域搜索,而公司最早在11日就向馬方建議使用最新的模型分析方式。

  麥克洛克林說,之所以沒能及時採納國際海事衛星組織的建議,馬方當時的想法是,在短時間內匯總了太多信息,可能在忙著處理與鄰國的關係,可能沒有來得及分析,沒有處理數據的良好方法,「對此,我們對馬方沒有過多批評」。對於是否已經錯過了在這一確定水域的最佳的救援時機的問題,麥克洛克林聲稱,搜救第一周的星期四,衛星組織就確定了向南和向北兩個搜尋方向,美國因此派出了海神號P8巡邏機往南一直搜尋,同時派出了基德號驅逐艦。

  飛機突然消失的事情,讓人非常恐懼。那麼,有什麼辦法能讓這種事情不再發生?麥克洛克林表示,根據現有的技術,目前已經可以做到讓飛機能發出像簡訊一樣的即時信息,包含飛機的飛行時間、速度、航行距離和位置,「其實技術方面已經能夠實現遠程跟蹤,但是整個民航行業發展還是緩慢」。

  晨報記者 吳婷婷 劉洋

  綜合新華社

  ■都卜勒效應

  都卜勒效應是指當觀察者和波源之間存在著相對運動時,波的頻率會發生改變的現象。觀察者與波源互相接近時,波被「壓縮」,波長變短、頻率變高;互相遠離時,波被「拉長」,頻率降低。

來源:北京晨報

 

 

責任編輯:虞鷹

共1頁

 

相關文章

   

文章排行

 

最新專題

 

相關焦點

  • 都卜勒效應分析失聯飛機
    原標題:都卜勒效應分析失聯飛機   本報電 英國公司國際海事衛星組織發言人、高級副總裁克裡斯·麥克勞克林近日指出,該公司運用都卜勒效應理論分析了馬航MH370航班向衛星發出的信號,推算出飛機落入南印度洋。
  • 英國公司運用「都卜勒效應」分析飛機信號(圖)
    國際海事衛星組織副總裁克裡斯·麥克洛克林24日向英國媒體解釋說,該公司運用都卜勒效應理論分析了馬航MH370航班向衛星發出的信號,「猜」出飛機落入南印度洋。這是3月24日拍攝的國際海事衛星組織的公司外景。
  • 英國公司運用「都卜勒效應」分析飛機信號
    新華網倫敦3月24日電(記者張濱陽 劉石磊)國際海事衛星組織副總裁克裡斯·麥克洛克林24日向英國媒體解釋說,該公司運用都卜勒效應理論分析了馬航MH370航班向衛星發出的信號,「猜」出飛機落入南印度洋。  國際海事衛星組織是英國的一家衛星通信技術公司。
  • 英國用都卜勒效應分析「猜」出飛機落入南印度洋
    國際海事衛星組織解釋分析手段國際海事衛星組織24日說,這家英國衛星通信技術公司利用都卜勒效應分析馬來西亞航空公司MH370次航班發出的聲脈衝信號,最終「猜」出飛機落入南印度洋。國際海事衛星組織副總裁克裡斯·麥克洛克林24日向英國天空新聞頻道記者解釋這家公司如何通過都卜勒效應分析出馬航370航班的飛行線路。麥克洛克林說,儘管馬航MH370航班關閉了通信系統,但是國際海事衛星組織的衛星收到從飛機每隔一小時發來的聲脈衝信號。
  • 都卜勒效應
    這種現象叫做都卜勒效應。在光現象裡同樣存在都卜勒效應,當光源向你快速運動時,光的頻率也會增加,表現為光的顏色向藍光方向偏移(因為在可見光裡,藍光的頻率高),即光譜出現藍移;而當光源快速離你而去時,光的頻率會減小,表現為光的顏色會向紅光方向偏移(因為在可見光裡,紅光的頻率低),即光譜出現紅移。
  • 什麼是都卜勒效應?
    其中一大關鍵疑點就是飛機的飛行方向。  馬來西亞總理納吉布24日說,國際海事衛星組織藉助先前從未在這類調查中應用的一種分析手段,得以進一步揭示MH370航班的飛行軌跡。  根據國際海事衛星組織的解釋,他們是運用「都卜勒效應」分析了馬航MH370航班發出的通訊信號,認為飛機落入了南印度洋。
  • 馬航MH370「終結」於南印度洋 專家詳解都卜勒效應
    而國際海事衛星組織副總裁克裡斯·麥克洛克林透露,他們是運用都卜勒效應理論分析馬航MH370航班向衛星發出的信號,"猜"出飛機落入南印度洋。  麥克洛林克說,儘管MH370航班關閉了通信系統,但是國際海事衛星組織的衛星每個小時都收到從飛機發來的電子信號,這些信號是簡單的聲脈衝,不含GPS數據、時間、地點等信息,不過,麥克洛林克表示根據都卜勒效應,聲脈衝信號在接近赤道上空的某一顆衛星時其波長變短,頻率變高,遠離那顆衛星時波長會被拉長,頻率降低。
  • 高中物理說課稿:《都卜勒效應》
    ④說明除聲波外的其它機械波、電磁波、光波均會發生都卜勒效應,使學生完整理解都卜勒效應。⑤介紹都卜勒效應在現代生產和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加強對都卜勒效應的理解。教材這一結構(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總結結論)體現自主性學習的一般方法,符合課程改革的要求。
  • 都卜勒效應,原來竟如此「有趣」?
    大家還記得以前我們講過的「紅移」和「藍移」嗎?不記得沒關係,今天再給大家重溫一下!都卜勒效應中,紅移和藍移是非常有意思的物理學現象,在物理學和天文學中,是指物體電磁輻射由於某種原因,波長增加或者減小的現象。
  • 都卜勒效應遠近的聲音
    這組展品分為兩部分,分別向我們介紹了都卜勒效應的原理和應用。第一部分叫做都卜勒效應遠近的聲音,這件展品呢,通過一個音源裝置的勻速運動,使您可以親身體驗到都卜勒效應。其實在這個過程中,控制盒自身發出的聲音始終保持一致,但在我們聽來,為什麼會產生音調高低的差別呢,這就是都卜勒效應。我們感受到聲音的特點主要受到振動頻率的影響,當波源和聽者相對靜止時,聽著能夠接收到波源單位時間內發出的波,所以音調不會改變。反之,當波源和聽著之間有相對運動,聽著接收到的波的頻率和波源的振動頻率就會有不同。
  • 常識積累:都卜勒效應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常識相關考點是什麼是都卜勒效應1、現象:奧地利物理學家都卜勒發現:當波源和觀察者之間有相對運動時,觀察者會感到頻率發生變化。2、都卜勒效應:由于波源和觀察者之間有相對運動,使觀察者感到頻率變化的現象叫做都卜勒效應。
  • 聲音的都卜勒效應是由於速度差,那光的都卜勒效應又是由於什麼?
    我們經常會聽到疾馳而來的火車音調變高、或者勻速遠離時音調變低,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都卜勒效應,那麼既然聲波具有都卜勒效應,那麼光波呢?首先給出確定答案:光的都卜勒效應是存在的!就是紅移與藍移現象!聲的都卜勒效應生活中聲音的都卜勒效應非常容易感受到,嗡嗡的火車聲是最令人深刻的。
  • 老聲常談 - 都卜勒效應 (一)
    除了在火車上吹小號, 或者是看雙星光譜之外, 我今天挑一種不太常見的方法說幾句都卜勒效應.用我們熟悉的語言來說就是,波場中運動的觀察者會覺得波動的頻率發生了改變 這個效應就是我們所最熟悉的都卜勒效應 [愉快的一天可以開始了, 下面的部分跳過吧]因為我們所做的超聲成像都是回波成像。
  • 2021年江蘇公務員考試常識積累:什麼是都卜勒效應
    今天江蘇公務員考試網給大家帶來的常識相關考點是什麼是都卜勒效應。    一、都卜勒效應   1、現象:奧地利物理學家都卜勒發現:當波源和觀察者之間有相對運動時,觀察者會感到頻率發生變化.   2、都卜勒效應:由于波源和觀察者之間有相對運動,使觀察者感到頻率變化的現象叫做都卜勒效應。
  • 都卜勒效應的發現及原理
    雖然不像蘋果砸到牛頓頭上,激發「萬有引力」的靈感那麼神奇,都卜勒效應也是一個偶然的發現。
  • 逆都卜勒效應的微波實驗研究
    近日,同濟大學的張冶文教授、陳鴻教授與英國瑪麗皇后學院的陳曉東教授合作,在博士生冉佳的協助下,在微波頻段實現了清楚可控的逆都卜勒效應,並實現了逆都卜勒調頻
  • 「都卜勒效應」為何能證明宇宙在膨脹?
    你注意過這樣一件神奇的事兒嗎?站在月臺上等候火車的你聽到了火車的鳴笛聲,而駛向車站的火車鳴笛聲越來越尖細、駛離車站的火車鳴笛聲卻越來越低沉!可是,當火車靜止時,這個笛聲既不變得尖細、也不變得低沉!「都卜勒效應」是如何發現的?
  • 都卜勒效應和我們的生活日常
    但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事情,引起了物理學家都卜勒的興趣,他對此研究發展出了自己的一套理論。另外,體檢過的讀者一定都對彩超機器不陌生,實際上,彩超所應用的原理也是都卜勒效應。所以說,都卜勒效應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這樣那樣的原理,雖然我們並不掌握這些原理,但並不影響我們的正常活動。
  • 馬方公布MH370墜海部分細節 都卜勒效應應用
    據稱,國際海事衛星組織在最近開發出第二種創新技術,將飛機與衛星的相對速度納入考慮。基於此種相對運動,接受和發送的頻率將異於正常值,這被稱為「都卜勒效應」。國際海事衛星組織的技術分析,解釋了地面基站預期接收和發送的頻率與實際測量的頻率之間的差異。這種差異是「都卜勒效應」的結果,被稱為脈衝頻率偏移。脈衝頻率偏移的變化取決於飛機可能的弧線位置、行駛方向及速度。
  • 只有都卜勒效應才可以嗎?
    只有都卜勒效應才可以嗎?物理學家克裡斯蒂安·都卜勒(Christian Doppler)發現的一種物理現象,被稱之為都卜勒效應。這種物理效應有很廣泛的應用,特別是在宇宙學領域,都卜勒效應為我們解開了一個自然之謎,那就是——宇宙是在膨脹,還是在退縮?因為我們知道了都卜勒效應,而它告訴我們,宇宙是在不斷的膨脹之中,而且是在加速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