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而真實的都卜勒效應

2020-08-19 新常新科技


我們生活中最常見的反映聲音響度與相對於聲源的運動距離成反比的現象,就是都卜勒效應的一類實例。該效應是奧地利物理學家克裡斯琴·約翰·都卜勒在1842年偶然觀察到一列從他身旁駛過的蒸汽機車時,發現該火車離他越近,汽笛聲就變得越大、且尖銳刺耳,當它逐步遠離他後,汽笛聲就越來越小,且柔和動聽。於是,就在同一年,他就通過研究這類現象,總結出類似於「觀察者和波源發生相對運動時,使觀察者感到波的頻率有較明顯的變化的現象」的重要自然規律。

由於都卜勒也是從聲音產生的這種現象開始研究的,且對於滿足光速不變原理的真空慣性系中的光波,當光源高速遠離觀察者時,觀察到的光線會朝著紅光偏移,即頻率會降低;當光源高速靠近觀察者時,觀察到的光線會朝紫光偏移,說明其頻率升高,這些現象也與都卜勒效應相符。所以,我們不妨也以聲波作為分析對象。當然,其它類型的波(如引力波、其它電磁波、機械波)由於都有頻率和波長,也遵循該規律。


如上圖所示,當一束束聲波從產生振動的發聲體(聲源)發出後,時時刻刻都會向四面八方的空氣中傳播頻率相同的聲波,即:當聲源每秒鐘完成f個全振動時,就會發射出f個聲波,也即這些聲波的頻率與聲源的頻率是相同的。又由於在聲音所傳播的相對狹小的區域裡,空氣近似均勻,所以,聲波的傳播速度保持不變,設其大小為v0,所以,任一聲波的波長λ=v0/f也不變。由此可知,該聲源每秒鐘朝著觀察者方向發射的f個聲波的波長也是相等的,且觀察者的耳內鼓膜每秒鐘傳遞了f個聲波的能量,轉換成中耳鼓室的f次機械振動。


當觀察者以相對於聲源的速度v逐步靠近聲源時,如上圖所示,由於這時觀察者相對於其發出的聲波的速度大小變為v0 +ⅴ,而在觀察者靜止不動時,每秒鐘能傳遞給他的那部分聲波能量在傳遞前的有效空間跨距為v0,所以,在他運動後,這部分聲波傳遞給他的時間縮短為v0/(v0+v),而餘下的時間為1-v0/(v0+v)=v/(v0+v),在此小段遠動時間內,觀察者再次獲得的聲波能量在傳遞前的有效空間跨距為v/(v0+v)ⅹ(v0+v)=v,因此,在觀察者運動後,每秒鐘內被觀察者所消耗的聲波總能量在傳遞前的有效空間總距離即為這兩種跨距之和,即變為v0 +ⅴ,而這段距離對應的聲波波長個數為(v0 +ⅴ)/λ,即觀察者的中耳耳膜每秒鐘會傳遞(v0 +ⅴ)/λ個波長對應的能量,也即:觀察者相對於該聲波的頻率f'=(v0 +ⅴ)/λ>v0/λ=f,所以,當觀察者靠近聲源時,他聽到的聲音的頻率f'比相對聲源靜止時的聲音頻率f高,且觀察者的移動速度v越大,頻率越高。

同理,當觀察者以相對於聲源的速度v逐步遠離聲源時,由於這時觀察者相對於其發出的聲波的速度大小為v0 -ⅴ,即:相對於追趕他的這束聲波而言,觀察者鼓膜每秒鐘傳遞聲波時,聲波相對於觀察者所走過的相對距離由觀察者相對聲源靜止時的v0變為v0 -ⅴ,而這段距離對應的聲波波長個數為(v0 -ⅴ)/λ,也即:觀察者相對於該聲波的頻率f'=(v0 -ⅴ)/λ<v0/λ=f,所以,當觀察者遠離聲源時,他聽到的聲音的頻率f'比相對聲源靜止時的聲音頻率f低,且觀察者的移動速度v越大,頻率越低。

當然,當觀察者以聲速遠離聲源時,如果他是在聲波到達耳朵之後再以聲速運動,開始時也能聽到聲音,不過隨著耳朵周圍那一小部分聲波傳進耳朵,形成聽覺後,就會消失;當觀察者以超聲速遠離聲源時,由於聲源發出的聲波不能傳到耳內,所以聽不到聲音。而我們常見的聲爆現象是指當聲源的速度與聲速相差不大或相同時,所發射的聲波無法遠離聲源,只好隨著所發射的後續聲波不斷地在聲源處或周圍積累,最終產生高能量的衝擊波造成巨大的爆炸聲,就像打雷一樣。


值得注意的是,聲音在空氣中傳播時,由於受到空氣阻力的影響,即傳播聲波的空氣分子之間因相互摩擦,會產生熱損耗,使其機械能逐步減少,所以振幅就會逐步減小,直至聲音消失。

由此可知,各種波都能發生都卜勒效應,其現象都與上述的光波的都卜勒頻移現象類似。

相關焦點

  • 老聲常談 - 都卜勒效應 (一)
    除了在火車上吹小號, 或者是看雙星光譜之外, 我今天挑一種不太常見的方法說幾句都卜勒效應.每一個超聲醫生都是波動的專家,我們也都知道波動是一個振動的傳播 那麼我們先寫一個振動的最簡單的表達式 A=A0*cos(ω*t)其中 t 是時間, ω是頻率 (讀作 omega)。
  • 逆都卜勒效應的微波實驗研究
    近日,同濟大學的張冶文教授、陳鴻教授與英國瑪麗皇后學院的陳曉東教授合作,在博士生冉佳的協助下,在微波頻段實現了清楚可控的逆都卜勒效應,並實現了逆都卜勒調頻
  • 都卜勒效應和我們的生活日常
    但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事情,引起了物理學家都卜勒的興趣,他對此研究發展出了自己的一套理論。另外,體檢過的讀者一定都對彩超機器不陌生,實際上,彩超所應用的原理也是都卜勒效應。所以說,都卜勒效應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的生活中充滿了這樣那樣的原理,雖然我們並不掌握這些原理,但並不影響我們的正常活動。
  • 都卜勒效應遠近的聲音
    這組展品分為兩部分,分別向我們介紹了都卜勒效應的原理和應用。第一部分叫做都卜勒效應遠近的聲音,這件展品呢,通過一個音源裝置的勻速運動,使您可以親身體驗到都卜勒效應。其實在這個過程中,控制盒自身發出的聲音始終保持一致,但在我們聽來,為什麼會產生音調高低的差別呢,這就是都卜勒效應。我們感受到聲音的特點主要受到振動頻率的影響,當波源和聽者相對靜止時,聽著能夠接收到波源單位時間內發出的波,所以音調不會改變。反之,當波源和聽著之間有相對運動,聽著接收到的波的頻率和波源的振動頻率就會有不同。
  • 常識積累:都卜勒效應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的常識相關考點是什麼是都卜勒效應1、現象:奧地利物理學家都卜勒發現:當波源和觀察者之間有相對運動時,觀察者會感到頻率發生變化。2、都卜勒效應:由于波源和觀察者之間有相對運動,使觀察者感到頻率變化的現象叫做都卜勒效應。
  • 聲音的都卜勒效應是由於速度差,那光的都卜勒效應又是由於什麼?
    我們經常會聽到疾馳而來的火車音調變高、或者勻速遠離時音調變低,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都卜勒效應,那麼既然聲波具有都卜勒效應,那麼光波呢?首先給出確定答案:光的都卜勒效應是存在的!就是紅移與藍移現象!聲的都卜勒效應生活中聲音的都卜勒效應非常容易感受到,嗡嗡的火車聲是最令人深刻的。
  • 都卜勒效應找飛機靠譜嗎?
    這一信號比較微弱,平均每小時才發出一次,只能被一顆衛星捕捉到,而且包含信息量極少,無法藉助基於多顆衛星等的傳統技術分析,只能採用過去沒有嘗試過的新手段。所以這個孤證並不能直接推定飛機墜毀,仍有待找到並確認任何飛機上的殘骸驗證。  對於麥克洛克林承認使用都卜勒效應「猜」飛機的位置,陳建國認為有些站不住腳。「我剛看到一個資料,衛星工作頻率是1600兆赫,都卜勒效應導致的頻率誤差大概在700赫茲,也就是說16億赫茲發出去後『收』到產生700多頻率赫茲。
  • 科學網—進行逆都卜勒效應微波實驗研究
    本報訊 近日,同濟大學教授張冶文、陳鴻與英國瑪麗皇后學院教授陳曉東合作,在博士生冉佳的協助下,在微波頻段實現了清楚可控的逆都卜勒效應
  • 都卜勒效應的發現及原理
    雖然不像蘋果砸到牛頓頭上,激發「萬有引力」的靈感那麼神奇,都卜勒效應也是一個偶然的發現。
  • 都卜勒效應分析失聯飛機
    原標題:都卜勒效應分析失聯飛機   本報電 英國公司國際海事衛星組織發言人、高級副總裁克裡斯·麥克勞克林近日指出,該公司運用都卜勒效應理論分析了馬航MH370航班向衛星發出的信號,推算出飛機落入南印度洋。
  • 高中物理說課稿:《都卜勒效應》
    高中物理《都卜勒效應》說課教案漳平一中 陳天富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都卜勒效應》是在學習了波的有關知識後編排的,這種效應是一種常見的現象。④說明除聲波外的其它機械波、電磁波、光波均會發生都卜勒效應,使學生完整理解都卜勒效應。⑤介紹都卜勒效應在現代生產和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加強對都卜勒效應的理解。教材這一結構(提出問題→探究問題→總結結論)體現自主性學習的一般方法,符合課程改革的要求。
  • 都卜勒效應,原來竟如此「有趣」?
    都卜勒效應中,紅移和藍移是非常有意思的物理學現象,在物理學和天文學中,是指物體電磁輻射由於某種原因,波長增加或者減小的現象。當紅移時,光譜的譜線朝紅端移動一段距離,即波長變長,頻率降低;當藍移時,光譜的譜線朝藍端移動一段距離,即波長變短,頻率升高。
  • 既然有光速不變原理,為什麼還有光的都卜勒效應呢?
    光速不變原理、光的都卜勒效應這兩者不存在矛盾關係,恰恰相反正是有了光速不變原理,才有了狹義相對論,之後才有了光的都卜勒效應的解釋。都卜勒效應這個詞我們並不陌生,中學時期的物理課程上就已經聽過學過,比如常見的機械波(如聲波)的都卜勒效應,原因起自波源與觀測者之間存在相對運動,而題目中提到的光的都卜勒效應,原則上來講也是因為波源與觀測者存在相對運動而引起的,但需要考慮相對論的修正。
  • 都卜勒效應
    這種現象叫做都卜勒效應。在光現象裡同樣存在都卜勒效應,當光源向你快速運動時,光的頻率也會增加,表現為光的顏色向藍光方向偏移(因為在可見光裡,藍光的頻率高),即光譜出現藍移;而當光源快速離你而去時,光的頻率會減小,表現為光的顏色會向紅光方向偏移(因為在可見光裡,紅光的頻率低),即光譜出現紅移。
  • 宇宙大爆炸理論的證明――都卜勒效應
    今天我們一起來討論一個有趣的理論――都卜勒效應,這個名字聽起來有點陌生,但其實生活中隨處可見。當你走在馬路上,聽到背後車笛長鳴,只見一輛車按著喇叭從你身邊駛過,不要煩躁,好好感受一下這車笛聲的變化哈哈。
  • 引力場的都卜勒效應
    先來看一個簡單的例子,炮彈的發射是靠火藥燃燒氣體膨脹推動炮彈做功實現的,一般情況下在裝藥量不變的情況下增加炮管的長度就能夠增加炮彈的初速度,但是當我們無限增加炮管的長度時並不能無限增加炮彈的初速度。正因為引力子(引力波)是以有限的速度傳遞的,由此造成了很多有趣的現象:如引力場的多譜勒效應。
  • 馬航MH370「終結」於南印度洋 專家詳解都卜勒效應
    而國際海事衛星組織副總裁克裡斯·麥克洛克林透露,他們是運用都卜勒效應理論分析馬航MH370航班向衛星發出的信號,"猜"出飛機落入南印度洋。  麥克洛林克說,儘管MH370航班關閉了通信系統,但是國際海事衛星組織的衛星每個小時都收到從飛機發來的電子信號,這些信號是簡單的聲脈衝,不含GPS數據、時間、地點等信息,不過,麥克洛林克表示根據都卜勒效應,聲脈衝信號在接近赤道上空的某一顆衛星時其波長變短,頻率變高,遠離那顆衛星時波長會被拉長,頻率降低。
  • 英國公司運用「都卜勒效應」分析飛機信號
    新華網倫敦3月24日電(記者張濱陽 劉石磊)國際海事衛星組織副總裁克裡斯·麥克洛克林24日向英國媒體解釋說,該公司運用都卜勒效應理論分析了馬航MH370航班向衛星發出的信號,「猜」出飛機落入南印度洋。  國際海事衛星組織是英國的一家衛星通信技術公司。
  • 都卜勒效應,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卻可以推導出宇宙的年齡
    我們經常可以感受到都卜勒效應,當發出喇叭聲的車輛接近我們然後又遠離時,我們聽到的音調變化,與標準喇叭的頻率相比,接近期間的接收頻率較高,經過時的接收頻率相同,而在遠離期間則較低,這就是都卜勒效應的一種表現,它以奧地利物理學家都卜勒的名字命名,他在1842年描述了這種現象。
  • 「都卜勒效應」為何能證明宇宙在膨脹?
    「都卜勒效應」是如何發現的?我們都知道,聲音是由物體的振動產生的,物體振動越快、發出聲音的音調越高、聽著越尖細;物體振動越慢、發出聲音的音調越低、聽著越低沉。這是怎麼回事兒呢?火車鳴笛的音調不應該一直都是相同的嗎?怎麼會有時候聽著音調變高,有時候音調變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