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拿諾貝爾獎拿到手軟,韓國獲得過多少個?答案可能讓你很意外

2020-12-03 抽菸不喝酒飲茶不讀書

又到了一年一次的諾貝爾獎季,幾乎所有的受過高等教育的人都會關注有哪些人獲得,哪些國家的人獲得,哪個大學或者研究所獲得諾貝爾獎。和平獎和文學獎有太多的政治因素,但是自然科學領域的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還是認為比較權威的,所以特別受到關注。

日本的諾貝爾獎井噴

很多人,尤其是中國人對這個獎項不以為然,認為這個獎就是一個獎項而已,沒有什麼大驚小怪的,不能作為衡量一個國家科技水平的依據。這句話也並不是沒有道理。但是,目前為止,最有公信力的最有影響力的自然科學獎項毫無疑問還是諾貝爾獎。這個獎項還是有很大的指標意義。

咱們中國的老鄰居日本,最近幾十年可謂在諾貝爾獎方面大出風頭。以一年一個的速度瘋狂的獲獎。十九年獲得了十九個諾貝爾獎。這個數量不但在亞洲國家遙遙領先,就算在歐洲國家,也排名靠前。但是大家有沒有留意,咱們中國的另外一個鄰居,同樣是發達國家的韓國的獲獎情況。

韓國沒有自然科學諾貝爾獎

要是不搜索,大家猜一下韓國獲得了多少個諾貝爾獎?估計大家可能會對韓國的獲獎情況很意外。到我發文為止,韓國只有一個人獲得過諾貝爾獎,並且不是自然科學領域的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他就是韓國的前總統金大中,他因為採取「陽光政策」,曾在2000年成功進行南北雙邊會談,並在同年獲諾貝爾和平獎

大家可能對這個數字很奇怪,就是同樣是發達國家,為什麼日本獲得了那麼多的諾貝爾獎項。而同樣是發達國家,並且有很多優異表現的韓國在獲得諾貝爾獎方面會如此慘澹那?並且韓國是為數不多沒有獲得過諾貝爾自然科學領域的發達國家。

其實韓國之所以沒有像日本那樣獲得一定數量的諾貝爾獎和他們的經濟發展模式有直接關係。韓國的經濟發展模式和日本完全不一樣,韓國經濟發展的模式是依靠產業轉移,韓國成為發達國家的實質是通過轉移日本的產業。韓國雖然對轉移過來的產業有一定的研究和創新,但是本質上是在原有科學技術的基礎上進行創新的。而諾貝爾獎對一個領域內的改進式的創新往往並不感冒,所以韓國人雖然有很多優秀的科技發明,但是缺乏原創性的技術創新,因此韓國沒有獲得諾貝爾獎的青睞。

中國和韓國情況類似

中國在這方面其實和韓國也有一定的相似之處,就是原創性的科學技術的發明和發現不足。但是改良和改進式的發明和發現表現還不錯。換做網際網路語言,就是中國和韓國目前缺乏從零到一的能力,但是從一到一萬的能力還不錯。而諾貝爾獎比較青睞從零到一的能力,因此目前看,韓國和中國都不會像日本那樣獲得諾貝爾獎的青睞

首先要小小的解釋一下,從科研到成果是要經過一段時間的周期,從成果到被諾貝爾獎認可也是需要一段時間的考驗。屠呦呦就是最好的例子,屠呦呦團隊的研究成果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成果,但是等到前幾年才得到諾貝爾獎的認可。

日本最近得獎的大多也都是上個世紀的成果。而目前的中國其實還沒有到成果的爆發期。按照規律來說,再過二三十年後才是中國獲得諾貝爾獎的爆發期,當然這一點也適合韓國。也就是諾貝爾獎其實是評價三、四十年前的科研成果的獎項,中國三四十年前其實科研水平還比較弱。

雖然目前看,中國和韓國的處境差不多,但是將來看,中國和韓國的未來不一樣。雖然韓國經濟總量沒有中國大,但是韓國對科技的投入並不低。按照比例來說可以排在全世界第五位。但是中國和韓國還有一定的不一樣。就是中國最近十多年大幅提升了對基礎研究和原創性研究的投入,但是韓國目前的研發方向還是放在應用方向。這也導致了韓國在基礎研究上很難有突破,韓國未來在基礎原創性研究不會有太大的變化。

但是中國在基礎研究方面的投入和比例都和十幾年前有了本質的區別,未來中國的原創性的研究成果會越來越多的被承認。也就是未來中國很可能會像日本那樣獲得一定數量的諾貝爾獎。

最後,目前看,中國在科技領域還和發達國家有很大的差距。中國的教育水平和發達國家還有很大的差異。並且這個差距其實才是最有實際價值的差距。目前很多中國人其實並不能清醒地看到這種差距。人要先認識到不足,先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才有進步的可能,才有進步的動力。明人不說暗話,你都看完了,麻煩點個讚,要是加一個關注就更好了。

我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提高閱讀量,讓更多的人讀到我的東西。本人高校教師,教育類的話題,本人很願意和各位分享。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告知。本文原創,禁止任何形式侵權。

相關焦點

  • 日本諾獎拿到手軟,同為發達國家,韓國為什麼沒人獲得諾貝爾獎
    全世界的智力排行榜上,東亞幾個國家,中國、朝鮮、韓國、日本屬於世界第一梯隊。 在這幾個國家中,日本獲得諾貝爾獎是最多的,但是中國有一個問題:很多基礎研究可能處於保密狀態,所以沒有公布,這也造成了中國國內只有莫言和屠呦呦獲得了諾貝爾獎。
  • 2019年再拿一個諾貝爾獎,日本離50年要拿30個諾貝爾獎還有多遠?
    時間回到本世紀之初,2001年3月,日本政府出臺了「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該計劃雄心勃勃地表示:日本要在「50年要拿30個諾貝爾獎」。此項科學技術基本計劃一經發布,便首先在日本國內掀起軒然大波,整個日本輿論基本上一邊倒,認為「50年要拿30個諾貝爾獎」不太可能。
  • 居裡小傳:諾貝爾獎拿到手軟的科學家族,不幸被馬車撞死
    (萬象歷史特約作者:老驥伏櫪)【1859年5月15日】居裡小傳:諾貝爾獎拿到手軟的科學家族,不幸被馬車撞死1859年5月15日,居裡出生於法國巴黎,父親是一位醫生。他從小聰明伶俐,天資出眾,父親認為學校教育太死板,決定自己親自培養,後來請了一位學識淵博的家庭教師。
  • 為什麼獲得諾貝爾獎的中國人那麼少
    為什麼每年那麼多天才學生就出不來一個諾貝爾獎得主呢諾貝爾獎得主華人還真有好幾個,楊振寧,李政道,丁肇中,崔琦,錢永健。這些因為得獎的時候是外國國籍,而且人家受的教育與研究環境也是在國外,所以只能是華人。當然了中國本土的有莫言2012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屠喲喲2016年獲得諾貝爾生理學獎。
  • 日本19年拿19個諾貝爾獎,看看日本的基礎教育,值得我們深思
    2012年10月11日,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2015年10月5日,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化領域尚無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獎。日本還揚言要50年內拿到30個諾貝爾獎,如今已經完成了目標的一大半。
  • 日本19年拿19個諾貝爾獎,看看日本的基礎教育,值得我們深思
    諾貝爾獎被譽為世界上所有頒獎領域中,最負盛名的獎項。授予「為人類帶來最大利益的人」。自1901年以來就頒發了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與和平獎;自1968年以來,開始授予經濟科學獎。中國有莫言、屠呦呦獲得過諾貝爾獎。
  • 已拿19個諾獎的日本,在憂患什麼?
    今年的諾貝爾獎名單中,再一次出現了日本人的身影。 這就是鋰電池的故事,這裡面當然古迪納夫最勵志,但其中日本人的再次獲獎讓人震驚。 2001年時,日本曾經提出了一個50年拿30個諾貝爾獎的計劃。 當時好多媒體認為日本是開一個玩笑。但沒想到日本真在這麼幹。
  • 2001年,日本稱在50年內,拿遍30個諾貝爾獎,如今拿下了多少個?
    今天我們要說的一個典型案例就是在2001年,日本就給自己的國家立下了一個目標,就是要在50年之內拿下30跟諾貝爾獎,如今拿下了多少個了呢? 當日本宣稱這樣的言論時,其他的國家都忍不住要睜大眼睛,鑑於日本曾經得經歷,很多國家其實對日本這樣的目標感到無語。然而現在日本經過了19年的時間拿到了19個諾貝爾獎。事情發展到這個階段的時候,很多國家開始漸漸認真思考日本的這一項目標。
  • 王貽芳、薛其坤、盧煜明賽跑拿諾貝爾獎,誰能最先拿到?
    發現前兩種振蕩的加拿大科學家麥克唐納及日本科學家梶田隆章已經獲得了2015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王貽芳完全可以憑此拿下諾貝爾物理獎。王貽芳已經獲得了未來科學大獎及獎金額高達300萬美元的突破獎基礎物理學獎,這些大獎有著很強的指引作用,是諾貝爾獎的風向標。
  • 王貽芳、薛其坤、盧煜明賽跑拿諾貝爾獎,誰能最快拿到?
    2015年屠呦呦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這是中國本土培養的科學家第一次獲得諾貝爾獎。屠呦呦的獲獎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振奮人心,也可以拉開中國科學家獲得諾貝爾獎的帷幕,目前國內已有多人做出了諾貝爾獎級別的科學成就,王貽芳、薛其坤、盧煜明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
  • 日本又雙叒叕拿諾貝爾獎了,中國人到底輸在哪裡?
    2019年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陸續公布了,這次日本又雙叒叕獲得了諾貝爾獎。日本研究員、71歲的吉野彰因鋰電池研究獲得諾貝爾化學獎,至此,日本諾貝爾獎得主增至27位。來源:朝日新聞網站可以說從1949年日本第一次獲得諾貝爾獎開始,就像開了掛一樣,尤其是進入到了20世紀後,平均一年一個。截止已經有19人獲得了諾貝爾獎。
  • 這五個人,從小拿獎拿到手軟,最後一個差點讓我下巴都掉了
    拿獎拿到手軟的 五個少年 IMO——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數學界的「奧運會」,這是每個數學熱愛者中學時代的夢想舞臺。
  • 中國有2人獲過諾貝爾獎,日本則有28人,美國獲獎人數有多少呢?
    其實說出這種話的人一定沒有出過國,或者沒有了解過新聞的人。中國教育目前雖然進步很大,但是從全球的教育資源分配來說,美國跟英國依然有壓倒性的優勢。一個國家的教育資源好不好,不是他們的學校有多大,硬體有多好,拼的其實是軟實力。什麼是軟實力,就是他們有多少的專家,有多少的大師,這才是最核心的競爭力。
  • 日本那些任性的諾貝爾獎得主
    可能是這些年老拿諾貝爾獎,弄得有點審美疲勞,在日本連日本人拿了諾貝爾獎也上不了頭條。斯德哥爾摩的發表是在日本時間下午六點半,但日本最主要媒體的電視也就是打了一條字幕出來,一不注意就滑過去了,最大的門戶網站雅虎日本發表新聞的時間是在6點42分,比中國的網站都還晚了四分鐘。
  • 43歲日本學渣,睡一覺醒來得了個諾貝爾獎,16年後,人生再次開掛
    有一位日本大叔,他在43歲時意外拿到了諾貝爾獎,他的獲獎震驚了日本也震驚了學術界,當時人們都在好奇這個人究竟是誰,他從哪裡冒出來的,而那些一直致力於化學領域研究工作的學者也大跌眼鏡,因為這位拿到諾貝爾獎的大叔的化學水平和高中生差不多。
  • 【CF】節日限定、源皮膚拿到手軟,真不知該拿啥槍打你
    【CF】節日限定、源皮膚拿到手軟,真不知該拿啥槍打你 2020-11-18 22:12  穿越火線官方號
  • 19年19個諾貝爾獎,讓我們來看看日本教育福利
    100多年前,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立下遺囑,設立諾貝爾獎。從1901年至今,諾貝爾獎已有近120年的歷史,累計頒發597次,共有919位個人和24個組織獲得過諾貝爾獎。在這其中,日本的諾獎得主是一個不得不說的群體。
  • 拿不下諾貝爾獎,我還拿不下你?
    只能按部就班的做著實驗,其實做實驗是門「玄學」,好的數據,理想中的材料,你不做實驗還真發現不了;好的idea,顛覆性的創意,也不是閉門造車就能憑空想出來的,又或者你以為前無古人的idea,結果一查,可能也已經被別人做絕了。
  • 留學37年,穿旗袍搞原子彈,獎拿到手軟,晚年回憶:沒空去談戀愛
    當然,吳健雄也不賴,她解決了「曼哈頓計劃」中連鎖反應無法延續的重大難題,當時其餘科學家對這個意外都是束手無措的,最後還是靠吳健雄拿她自己的論文來參考才解決了這件事,事後,吳健雄不僅得到了「曼哈頓計劃」奧本海默的欣賞,還被人們稱為「原子彈之母」。
  • 諾貝爾獎的種族歧視:至少5個日本人「被剝奪」榮譽
    諾貝爾獎的種族歧視:至少5個日本人「被剝奪」榮譽 海外探客 2016-10-04 22: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