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19個諾貝爾獎,讓我們來看看日本教育福利

2020-12-05 騰訊網

100多年前,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立下遺囑,設立諾貝爾獎。從1901年至今,諾貝爾獎已有近120年的歷史,累計頒發597次,共有919位個人和24個組織獲得過諾貝爾獎。在這其中,日本的諾獎得主是一個不得不說的群體。

本世紀以來,算上少數後來取得美國國籍的日本科學家,近19年間,獲諾獎的日本人已有19人,相當於每年誕生一位諾獎得主。

2001年,日本出臺了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該計劃雄心勃勃地表示,要在50年內拿30個諾貝爾獎。按照目前的情況推算,日本這項諾獎計劃有可能成為現實。

日本人為何能頻頻獲得諾貝爾獎?這其中與日本的教育是分不開的。

延伸閱讀

日本這樣培養人才

從上世紀90年代至今,日本教育發展出自己的特色。日本科研之所以能在國際學術界獲得廣泛認同,僅靠政府科研撥款與高等教育本身是難以完成的,更多是依靠社會基礎教育的培養,日本人從小對於科學的探索精神、在基礎教育中打下的堅實基礎,讓國家在科技學術道路上有動力越走越遠。主要有幾個方面值得借鑑學習:

一是教師入職門檻高,教育資質良好。日本有著世界領先的教師群體,對教師選擇和培訓有著嚴格的要求。

首先,教師的入職門檻很高,教師考試由當地政府把關,內容很難,並且每三年都會做一次教師業務考核。其次,日本採取的是教師僱傭機制。日本的教師並不是受僱於學校,而是當地政府。教師工作地點每三年發生一次變動,直到後期逐漸穩定下來,這種做法是保證將最優質的教師分配到最需要他們的地方,最珍貴的資源傾向最需要幫助的學生。最後,教師對如何增強學生表現擁有很大自主權。日本教師十分關注「教學法」,重視培養學生思考能力,即教給學生如何思考而非灌輸知識,鼓勵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

二是國家鼓勵人才多元化發展,並積極創設良好的終身教育環境。

教育是影響個人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決定一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最根本原因之一。除了學業以外,教師要注重孩子的性格培養、體育能力以及其他各種生活體驗,要創造各種機會,讓孩子鍛鍊協作能力、思維能力等各項實際學習和生活能力。日本政府、教育部門和民眾普遍認為,讓孩子發現真理的學習過程比真理本身更重要。因此,建立圖書館、博物館等公共教育文化體系,創設良好的終身學習教育環境很有必要。

三是高度普及的公平化教育。在日本,所有小學、中學、大學都校舍整齊、校園寬敞,不僅具有課堂教學的必要設施,還擁有體育館、遊泳池、運動場等休閒健身資源,這些主要是為了保障所有學生能夠享有公平的教育資源。同時,日本教育普及程度也比較高,實行幼兒園到大學的一貫教育。其中,小學6年加初中3年為義務教育,普及率達100%,高中普及率為98%。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調查顯示,在全球35個經濟發展較好、較為富裕的國家中,日本提供給學生的教育是最為公平的。

最後,日本能夠在部分科研技術上「領跑」,也離不開其基礎教育模式的轉變。儘管早期日本教育制度相對欠完善,但國家能夠順應時代改變,積極從基礎教育角度發展改革,進而推動社會發展,增強國家軟實力,這一點值得不少國家學習。

另外日本的育兒福利也非常好,全方位地保障了一個孩子無論出生於何種家庭都能有良好的生活條件、接受完善的教育。(gongzhonghao 【博明瀚談海外】聯繫小編)

育兒福利

1.生育獎勵費

日本少子化問題嚴重,所以政府鼓勵生孩子。只要懷孕4個月以上,之後無論孩子出生,還是流產、早產、死胎、人工流產,都可以拿到60萬日元的補助。如果加入健康保險,有可能這筆錢還會更多。

2.產假補助

福利措施比較健全的公司,因為生孩子而請假,也可以正常拿工資。如果公司不出這筆錢,或者發放的工資少於8000日元/天的,政府會把不足的金額補上。

3.育兒補助金

孩子出生後未滿1歲期間,母親如果選擇在家育兒,也可以從僱用保險中獲得補助,金額為原來收入的50%。原工資較高的人拿到的額度更高,每個月最多可以拿21.5萬日元。

在父親也取得長期休假的情況下,補助期間可以延長到1年零2個月。

4.不育症治療補助

當夫婦一方或雙方進行不育症治療的時候,因為不能用健康保險,所以政府額外給補助。每年最多可以拿兩次,一次15萬日元。

5.單親家庭補助

單親家庭在孩子18歲之前,每個月政府給最多4萬日元的補助。

教育福利

日本的小學、初中九年義務教育免費,這點和我國一樣。(gongzhonghao 【博明瀚談海外】聯繫小編)

從2019年10月開始,日本政府推出一項新舉措:無論是日本人還是外國人,只要在日本生活的納稅人,不管收入多少,3-5歲的兒童就讀保育園、幼兒園所有費用全免。

除了幼兒教育免費化以外,日本高等教育也有學費減免政策。從2020年起,日本政府以低收入家庭為對象,減免入學金和學費。對就讀於大學、短期大學、專門學校、高等專門學校的低收入家庭學生發放無需返還的補貼型獎學金。

所以,移民日本的話,對孩子的教育來說也是一大優勢。

日本護照實力排名世界第一,可以免籤一百九十多個國家,實現全球自由通行。

相關焦點

  • 19年19個諾貝爾獎!我們的教育與日本相比,真的輸在了起跑線上
    日本曾口出狂言:50年要拿30個諾貝爾獎!2001年3月,日本政府出臺了「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該計劃明確表示日本要在50年內拿到30個諾貝爾獎。該計劃一經發布,就引起了日本和國際媒體的關注,引發了不小的爭議,質疑日本是蚍蜉撼大樹。
  • 日本19年拿19個諾貝爾獎,看看日本的基礎教育,值得我們深思
    諾貝爾獎被譽為世界上所有頒獎領域中,最負盛名的獎項。授予「為人類帶來最大利益的人」。自1901年以來就頒發了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與和平獎;自1968年以來,開始授予經濟科學獎。中國有莫言、屠呦呦獲得過諾貝爾獎。
  • 日本19年拿19個諾貝爾獎,看看日本的基礎教育,值得我們深思
    而日本據統計,諾貝爾獎共有27位,自進入21世紀以來,日本已經有19人獲得了諾貝爾獎日本還揚言要50年內拿到30個諾貝爾獎,如今已經完成了目標的一大半。,這其中的懸殊值得我們反思,日本的教育有什麼厲害之處?
  • 19年得19個諾貝爾獎,日本教育真的厲害?背後原因並不簡單
    消息傳回國內,不少人便對今年的諾獎提名期待了起來,視線也不由得轉向了我們的競爭對手——日本。於是,有人「驚訝」地發現:進入新世紀以來,日本19年得了19個諾貝爾獎,不得了!然後開始發文——我們要向日本學習教育理念,學習工匠精神云云。事實真的這麼簡單嗎?
  • 日本諾貝爾獎獲獎者一覽:19年拿了19個諾貝爾獎「翼搏教育原創」
    到今年為止,日本是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亞洲國家,並且日本絕大部分的獲獎者均出身於七所舊帝國大學或學術研究懇談會(RU11)的成員高校。京都大學、東京大學和名古屋大學是迄今為止日本乃至亞洲誕生最多諾獎得主的高校。
  • 19年19個諾貝爾獎獲得者,日本是憑什麼做到的?
    從1901年至今,諾貝爾獎已有近120年的歷史,累計頒發597次,共有919位個人和24個組織獲得過諾貝爾獎。在這其中,日本的諾獎得主是一個不得不說的群體。令人驚訝的是,本世紀以來,算上少數後來取得美國國籍的日本科學家,近19年間,獲諾獎的日本人已有19人,相當於每年誕生一位諾獎得主。
  • 日本19年獲得19個諾貝爾獎,原因在哪?
    日本19年獲得19個諾貝爾獎,原因在哪?今年日本又獲得了一個諾貝爾化學獎,是日本科學吉野彰在鋰離子電池方面的貢獻。日本此次獲獎與去年一樣更引起了民眾的關注。人們再次看到,這次獲獎已經是日本19年第19位獲獎者。一年一個,不得不令人羨慕嫉妒恨。
  • 19年拿了19個諾貝爾獎,日本科學為何「井噴」?
    1 二戰後日本的經濟、科研和教育 統計表明,2000年以後的日本諾獎獲得者的獲獎研究成果大都是在上個世紀70、80年代前後取得的,比他們的獲諾獎時間要早二、三十年。
  • 吉野彰獲得諾貝爾化學獎,19年19個諾貝爾獎,日本到底憑什麼?
    至此,包括吉野彰(Akira Yoshino)在內,已經有27名日本或日本裔學者獲得諾貝爾獎,這個數字實屬驚人!接下來我們先聊聊這次諾貝爾化學獎的獲得者吉野彰,他是智慧型手機和電動汽車所使用的鋰離子電池的開發者,是日本旭化成公司的研究人員,還是京都大學大學院工學研究專業的特命教授。
  • 諾貝爾獎日本19個,中國2個,差距到底在哪?
    21世紀以來日本已有19人獲得諾貝爾獎,平均每年一位。獲物理學獎和化學獎人數最多,共19人,日本提出本世紀 50 年要拿 30 個諾貝爾獎,如今已完成大半。中國有莫言、屠呦呦獲得過諾貝爾獎。2012年10月11日,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 新東方繪本課堂:日本19年19人獲諾貝爾獎,教育本質竟藏在幼兒園
    都說,教育是一個國家最大的底氣。作為一個亞洲國家,日本因為完善的教育體系和先進的教學理念,一直在全球享有盛譽。作為代表著人類各領域最高智慧認可的諾貝爾獎,日本去年,又得獎了。日本化學家吉野彰和美國化學家斯坦利·惠廷厄姆、約翰·古德伊納夫三人,共同摘得了19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加上吉野彰,日本已經累計有27年諾貝爾獎得主,幾乎秒殺全球60%的國家,19年就產生來了19位諾獎得主,簡直堪稱「變態」級別的逆襲。
  • 日本教育福利怎麼樣呢?
    100多年前,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立下遺囑,設立諾貝爾獎。從1901年至今,諾貝爾獎已有近120年的歷史,累計頒發597次,共有919位個人和24個組織獲得過諾貝爾獎。在這其中,日本的諾獎得主是一個不得不說的群體。本世紀以來,算上少數後來取得美國國籍的日本科學家,近19年間,獲諾獎的日本人已有19人,相當於每年誕生一位諾獎得主。
  • 20年來19次奪得諾貝爾獎!日本科技強國背後的秘密是什麼?
    諾貝爾獎是以瑞典著名化學家貝恩哈德·諾貝爾命名的獎項。該獎項初創於1985年,為紀念和獎勵各大領域具有傑出貢獻的人物而設。 1970年從京都大學工學部石油化學科畢業,現任旭化成工業株式會社吉野研究室室長。 21世紀的19年間,日本共有19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平均每年一位,日本迎來了自然科學成果的井噴時代。然而,日本強大的科研力量背後,離不開其完善的教育體系。
  • 日本19年拿了19個諾貝爾獎!盤點日本27位諾獎得主
    【#日本19年拿了19個諾貝爾獎#!吉野彰獲獎後現身,盤點#日本27位諾獎得主#】10月9日,日本研究員、71歲的吉野彰因鋰電池研究獲得諾貝爾化學獎,他在隨後的發布會上表示「好奇是研究鋰電池的最大驅動力」。至此,日本諾貝爾獎得主增至27位。
  • 憑啥日本科學家19年拿19個諾獎?這兩點是關鍵,值得我們學習
    諾貝爾1833年10月出生在瑞典,他一生獲得355項專利發明,並在200個國家開辦100家公司,1895年11月,諾貝爾將920萬美元拿出成立基金,並將利息拿出來當作獎金,獎勵給那些成績斐然的科學家,這之後諾貝爾獎誕生。
  • 日本近20年拿了19個諾貝爾獎,僅次於美國,憑什麼
    2001年,日本提出50年30個諾貝爾獎計劃,當時很多人都認為不自量力。可是,日本在近20年拿了19個諾貝爾獎,在自然科學領域,日本獲獎者數量僅次於美國,基本上一年一個諾獎,非常可怕。 為什麼一個人口不及我國十分之一的國家,能在短短幾十年內出現那麼多的傑出人才? 原來,這與日本一直非常重視科學教育,重視對少年兒童的科學思維培養密不可分。
  • 日本口出狂言,50年內要拿下30個諾貝爾獎,結果呢?
    有人說,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發展程度如何,那麼不妨看看他們的科學家獲得了多少諾貝爾獎科學獎。常言道,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對於科技的發展,幾乎世界上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科技發展計劃,比如日本瘋狂的諾貝爾獎科學計劃:「50年內拿30個諾貝爾獎,」結果如何呢?
  • 日本衰落?19年間出19個諾貝爾獎,張召忠:科研能力趕超美國
    上世紀五十到七十年代,日本經濟經歷了非常高速的發展,這段時間裡,日本GDP基本上每5年就會翻一番,僅用了7年時間,國民收入就翻了一番。日本的GDP還一度位列世界第二,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日本經濟陷入衰落但是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財政赤字劇增,為了控制這一現象,美國和日本、法國、英國等國家籤訂了《廣場協定》,隨後,美國的情況逐漸好轉,但是日本經濟卻受到了很大影響,在之後的幾十年間都萎靡不振。日本似乎陷入了衰落,但是事實真的如此嗎?我國著名軍事評論家張召忠先生認為,日本仍然有一方面非常強。
  • 2001年,日本稱在50年內,拿遍30個諾貝爾獎,如今拿下了多少個?
    今天我們要說的一個典型案例就是在2001年,日本就給自己的國家立下了一個目標,就是要在50年之內拿下30跟諾貝爾獎,如今拿下了多少個了呢? 二、19年19個諾貝爾獎 我們今天要說的是發生在2001年,日本有一臺計劃,這個計劃只為大力發展國家的科學技術以及教育,設定的目標就是在50
  • 19年前,日本稱50年得30個諾貝爾獎,如今一看,不得不說日本厲害
    ,日本曾提出一個50+30的計劃,50年之內要拿下30個諾貝爾獎。 當50+30計劃被提出時,日本科學家野依良治就不贊同,他認為這個計劃「很沒腦子」。那麼如今,日本的諾獎計劃到底實現得怎麼樣了呢?值得一提的是,野依良治本人2001年便因為手性觸媒之不對稱合成研究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算是給50年計劃開了個好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