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來19次奪得諾貝爾獎!日本科技強國背後的秘密是什麼?

2021-01-18 騰訊網

教育,近年來已經成為國內高淨值人群關注的第一要素,我國的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曾說:「教育不能創造什麼,但它能啟發兒童創造力以從事於創造工作」,使下一代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新一代父母的共同心願。

北京時間10月9日,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約翰·班寧斯特·古迪納夫(John. B. Goodenough)教授、斯坦利·惠廷漢姆(Stanley Whittingham)教授、吉野彰教授分別獲得這一獎項。

諾貝爾獎是以瑞典著名化學家貝恩哈德·諾貝爾命名的獎項。該獎項初創於1985年,為紀念和獎勵各大領域具有傑出貢獻的人物而設。

吉野彰(右一)

吉野彰,日本大阪人,1948年出生,現年71歲。1970年從京都大學工學部石油化學科畢業,現任旭化成工業株式會社吉野研究室室長。

21世紀的19年間,日本共有19位科學家獲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平均每年一位,日本迎來了自然科學成果的井噴時代。然而,日本強大的科研力量背後,離不開其完善的教育體系。

戰後日本經濟飛漲

2010年以來,日本的GDP總量一直穩定排在世界第三,2018年日本GDP上漲0.77%,實現穩步回升。惠普 、標普 、穆迪等三大機構信用評級分別將日本評級為A,A+,A1,日本的經濟正在高基礎上穩步上升,強大的經濟為教育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近年來,日本教育界成果斐然。

統計資料顯示,日本25至64歲人民中,受過高等教育的比例為48%,世界第四;在擁有碩士學位的比例上,僅次於韓國。高校畢業生中,繼續升學的比例佔了75.9%。

那麼,日本的教育究竟好在哪兒?

01

學前教育免費,高等教育成本低

2019年,日本政府宣布實施「學前教育免費」政策,2020年日本還將實施「高等教育免費」政策,低廉的教育成本使日本的高素質人口比例不斷上升。

很多父母可能會問,日本教育成本既然這麼低,那教育水平能高到哪裡去?畢竟花錢事小,能讓孩子接受到更好的教育才是關鍵。

重點在於,日本的教育成本低廉但質量並不打折。在OECD的教育排名中,日本學生閱讀理解、數學、科學項目中名在國際學生能力評估平均成績皆達到540分,這一數據近10年來都排在全球前3,而中國則排在第46位。

目前,日本各大學的培養模式已經進入了國際化階段,學生的視野更加全球化。2018年,日本公立學校的非日裔學生達到了9%,由此可見日本的學校也樂於接納國際學生。

02

日式教育為何受人青睞?

日式教育不同於歐美教育,如果說歐美教育所側重的是如何讓孩子自由成長,通過因循誘導激發孩子更大的潛能,那麼日本教育則更注重於對孩子獨立自主性格的培養。

日本的民族意識強,國家較小,經濟科研的發展都需要十分強大的民族意志力來驅動。日本從古代就受到中國禮儀之邦文化的深遠影響,因此,在對孩子的教育中,非常注重文明禮儀,強調自我約束力。

此外,日本教育傳統受中國古典美德的影響,還非常重視孩子對於「感恩」和禮儀道德的培養。

隨著越來越多年輕父母的誕生,對後代教育的思想逐漸解放,更加傾向於送子女出國接受國際教育。部分父母之所以更願意將孩子送到日本接受教育,也是因為希望可以從小培養孩子堅毅的性格,以面對以後社會的種種壓力。

03

外國人怎樣獲得日本教育?

在學前、高等教育免費政策還沒有普及之前,日本公立、私立學校的學費已經非常低廉。

據調查,幼兒園、小學、中學、高中都就讀公立學校的學生,共約花費540萬日元。(約¥34.5萬人民幣);幼兒園、小學、中學、高中都就讀私立學校,共約花費1770萬日元。(約¥113.2萬人民幣)。

外國人如果想獲得免費而高質量的日本教育,最便利的方式就是取得日本經營管理籤證。

關於日本經營管理籤證

申請條件

這項籤證的辦理需要在日本開設公司並進行事業經營,投資資金可支配,辦理周期大約6個月,辦理人需滿20周歲。實現一定金額的營業收入及稅賦,即可輕鬆續籤。投資成本較低,約為500萬日元(30萬人民幣)。

經營管理籤證相當於日本的「輕綠卡」。不需要持有者長住日本,是可以選擇永居或自由進出的移民方式。

只要按時繳納社保,就可以享受日本的福利制度和教育醫療。輕鬆送子女去日本上學,為其前往世界更高學府深造提供便利條件。

小結

日本諾獎的井噴式爆發是其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有利佐證。為了下一代的良好發展,越來越多的父母選擇日本籤證。

經營管理籤證無疑是最方便有效的籤證類型,持有者可以選擇居住國內,也可以選擇退休後長居日本,享受先進的醫療水平,子女可以以低費用前往往日本讀書,這無疑為你的人生提供了雙重機遇和保險。

相關焦點

  • 19年得19個諾貝爾獎,日本教育真的厲害?背後原因並不簡單
    消息傳回國內,不少人便對今年的諾獎提名期待了起來,視線也不由得轉向了我們的競爭對手——日本。於是,有人「驚訝」地發現:進入新世紀以來,日本19年得了19個諾貝爾獎,不得了!然後開始發文——我們要向日本學習教育理念,學習工匠精神云云。事實真的這麼簡單嗎?
  • 日本有多發達?亞洲唯一的製造業強國,20年拿了19個諾貝爾獎
    大家或許不是太清楚這個「工業強國」和「工業大國」的差距,對此大家不妨去翻一翻2015年咱們國家發布的《中國製造2025》規劃,裡面明確指出,咱們國家想要徹底成為製造業強國,目標暫定在2050年。
  • 19年拿了19個諾貝爾獎,日本科學為何「井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剖析鄰國的科研、教育體制,也許可以在人才培養、科技強國方面給予我們一些啟迪。2005年至今,吉野教授擔任旭化成工業株式會社吉野研究室室長。 此前,日本曾於2000年至2002年連續三年摘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桂冠。這次,日本又摘得諾貝爾自然科學獎桂冠。 日本在邁入21世紀的最初20年裡,平均每年獲得1枚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獎牌,將過去的諾貝爾獎強國——英國、德國、法國遠遠甩在身後,令國際社會驚嘆不已。
  • 日本19年獲得19個諾貝爾獎,原因在哪?
    日本19年獲得19個諾貝爾獎,原因在哪?今年日本又獲得了一個諾貝爾化學獎,是日本科學吉野彰在鋰離子電池方面的貢獻。日本此次獲獎與去年一樣更引起了民眾的關注。人們再次看到,這次獲獎已經是日本19年第19位獲獎者。一年一個,不得不令人羨慕嫉妒恨。
  • 19年19個諾貝爾獎獲得者,日本是憑什麼做到的?
    從1901年至今,諾貝爾獎已有近120年的歷史,累計頒發597次,共有919位個人和24個組織獲得過諾貝爾獎。在這其中,日本的諾獎得主是一個不得不說的群體。令人驚訝的是,本世紀以來,算上少數後來取得美國國籍的日本科學家,近19年間,獲諾獎的日本人已有19人,相當於每年誕生一位諾獎得主。
  • 19年19個諾貝爾獎,讓我們來看看日本教育福利
    100多年前,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立下遺囑,設立諾貝爾獎。從1901年至今,諾貝爾獎已有近120年的歷史,累計頒發597次,共有919位個人和24個組織獲得過諾貝爾獎。在這其中,日本的諾獎得主是一個不得不說的群體。
  • 日本諾貝爾獎獲獎者一覽:19年拿了19個諾貝爾獎「翼搏教育原創」
    到今年為止,日本是諾貝爾獎得主最多的亞洲國家,並且日本絕大部分的獲獎者均出身於七所舊帝國大學或學術研究懇談會(RU11)的成員高校。京都大學、東京大學和名古屋大學是迄今為止日本乃至亞洲誕生最多諾獎得主的高校。
  • 日本口出狂言,50年內要拿下30個諾貝爾獎,結果呢?
    有人說,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發展程度如何,那麼不妨看看他們的科學家獲得了多少諾貝爾獎科學獎。常言道,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對於科技的發展,幾乎世界上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科技發展計劃,比如日本瘋狂的諾貝爾獎科學計劃:「50年內拿30個諾貝爾獎,」結果如何呢?
  • 作為諾貝爾獎大國,日本擁有哪些世界領先的尖端科技?
    諾貝爾獎是迄今為止全球最高的科學獎項,代表著一個國家的科研水平和實力。從2000年至今,日本先後有17人獲得諾貝爾獎(自然科學類),獲獎次數僅次於美國(69人),英國(22人),位居世界第三。那麼在尖端科技領域,日本究竟哪些方面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 日本近20年拿了19個諾貝爾獎,僅次於美國,憑什麼
    2001年,日本提出50年30個諾貝爾獎計劃,當時很多人都認為不自量力。可是,日本在近20年拿了19個諾貝爾獎,在自然科學領域,日本獲獎者數量僅次於美國,基本上一年一個諾獎,非常可怕。 為什麼一個人口不及我國十分之一的國家,能在短短幾十年內出現那麼多的傑出人才? 原來,這與日本一直非常重視科學教育,重視對少年兒童的科學思維培養密不可分。
  • 日本19年拿19個諾貝爾獎,看看日本的基礎教育,值得我們深思
    諾貝爾獎被譽為世界上所有頒獎領域中,最負盛名的獎項。授予「為人類帶來最大利益的人」。自1901年以來就頒發了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與和平獎;自1968年以來,開始授予經濟科學獎。中國有莫言、屠呦呦獲得過諾貝爾獎。
  • 日本19年拿19個諾貝爾獎,看看日本的基礎教育,值得我們深思
    諾貝爾獎被譽為世界上所有頒獎領域中,最負盛名的獎項。授予「為人類帶來最大利益的人」。自1901年以來就頒發了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與和平獎;自1968年以來,開始授予經濟科學獎。2012年10月11日,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2015年10月5日,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理化領域尚無中國人獲得諾貝爾獎。
  • 諾貝爾獎揭曉,日本化學家又一次獲獎,我們能學到什麼?
    10月9日下午,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揭曉,諾獎組委會將這塊獎牌頒發給了共同研發出鋰離子電池的三位科學家——美國化學家斯坦利·惠廷厄姆、約翰·古德伊納夫以及日本化學家吉野彰。日本科學家又一次奪得諾貝爾獎,這一全球科學界最高榮耀。
  • 諾貝爾獎日本19個,中國2個,差距到底在哪?
    21世紀以來日本已有19人獲得諾貝爾獎,平均每年一位。獲物理學獎和化學獎人數最多,共19人,日本提出本世紀 50 年要拿 30 個諾貝爾獎,如今已完成大半。中國有莫言、屠呦呦獲得過諾貝爾獎。2012年10月11日,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 日本諾貝爾獎成功的模式可以複製嗎?
    在亞洲地區,日本不是唯一的發達國家,不過在諾貝爾獎獲獎次數上,日本的地位卻無人能及。在過去的20年,也就是從2000年至2019年,日本總共19次獲得諾貝爾獎,平均每年拿一個,創造了一個東方奇蹟。相比之下,韓國至今只獲得一次諾貝爾和平獎,中國也僅有兩人獲得諾貝爾獎。
  • 美國第一,日本井噴,論文大國不受青睞,諾貝爾獎真的高不可攀?
    >分析其背後的原因,發達的經濟無疑對科技的發展起著至關重要的促進作用。美國作為世界超級強國,世界科技中心,在發達的經濟基礎,優質的教育資源,開放的人文環境,加上自由寬鬆的科研氛圍等多維因素疊加下,持續收割著全世界的高水平人才,諾貝爾獎的領先地位無可厚非。
  • 19年前,日本稱50年得30個諾貝爾獎,如今一看,不得不說日本厲害
    諾貝爾獎可能是世界範圍內最廣為人知、也被視為最重要的獎項,19年前,日本曾提出一個50+30的計劃,50年之內要拿下30個諾貝爾獎。
  • 19年19個諾貝爾獎!我們的教育與日本相比,真的輸在了起跑線上
    日本曾口出狂言:50年要拿30個諾貝爾獎!2001年3月,日本政府出臺了「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該計劃明確表示日本要在50年內拿到30個諾貝爾獎。該計劃一經發布,就引起了日本和國際媒體的關注,引發了不小的爭議,質疑日本是蚍蜉撼大樹。
  • 20年19個諾貝爾獎!從日本「井噴式」獲獎看中國未來科研成果
    ,日本一共產生了19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其中17名為日本籍。如此豐碩的成果堪稱奇蹟,這也使得日本在亞洲地區諾獎獲得者數量遙遙領先。就連日本在2001年提出將在50年中獲得30個諾貝爾獎的「狂妄之言」,如今看來,將很有可能可以實現!「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回顧日本諾獎獲得前後,或許能帶給我們一點啟發。
  • 近20年拿了19個諾獎,日本科研「井噴」的奧秘或許就藏在這套叢書裡
    據不完全統計,近20年裡,日本拿了19個諾獎,幾乎平均每年獲得1枚諾貝爾自然科學獎獎牌,將過去的諾貝爾獎強國——英國、德國、法國遠遠甩在身後,令國際社會驚嘆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