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口出狂言,50年內要拿下30個諾貝爾獎,結果呢?

2021-01-09 泊飛度

有人說,一個國家科技創新和發展程度如何,那麼不妨看看他們的科學家獲得了多少諾貝爾獎科學獎。

常言道,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對於科技的發展,幾乎世界上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科技發展計劃,比如日本瘋狂的諾貝爾獎科學計劃:「50年內拿30個諾貝爾獎,」結果如何呢?

諾貝爾獎章

日本口出狂言:50年內要拿下30個諾貝達獎

19年前的2001年,日本政府為了振興科技創新,實現科技強國夢想,提出了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其中確定了一項瘋狂的目標:「今後50年內拿下30個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是1901年開始每年頒發的,包含了五個獎項,分別是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與和平獎。

日本科學家野依良治

然而從1901年到2001年的百年歷史中,作為經濟大國的日本,也只有9位諾貝爾獎得主。

當時對於這個計劃不光是其他國家覺得不可思議,就連日本人都覺得瘋狂,不可理喻。更有日本科學家野依良治也批評這個計劃沒腦子。結果諷刺的是他剛罵完,當年就獲得諾貝爾學獎,這是不是打自己臉了。

從日本口出狂言之後,也就是從2001年開始至今,結果日本已有19人獲得諾貝爾獎,對於需要50年完成的計劃,日本人用了19年就完成了一半多。而我國只有屠呦呦和莫言兩人獲獎,這個效率是不是太慚愧了?

屠呦呦獲獎

日本能獲諾貝爾獎的幾個因素

日本能獲得這麼多諾貝爾獎也是有原因的,目前看來,他們成功的關鍵是對科技方面的巨大投資、對科學家的態度以及對知識的嚴謹。

1、科研投資大。我們知道美國是世界第一科技強國,每年投入的研發資金佔到GDP的2.8%,而日本2015年前的十年間佔到了GDP的3%,連續10年居於發達國家第一位。

2、尊重人才。日本對科學家的尊重態度也讓別人汗顏,日本科學家的社會地位令人豔羨。明治維新以來,日本就確立了崇尚科學、尊重科學家的良好氛圍。比如,在日本的錢幣上印的是科學家、作家和教育家,而不是政治家,不是天皇。還有對知識分子的稱謂也可見一斑,比如大學教授可稱之為先生,而一般人就不能這麼稱謂,以至於日本天皇都是一名著名的魚類科學家。

日本女科學家小保方晴子

3、學術嚴謹,以造假為恥。日本女科學家小保方晴子在《自然》雜誌發表兩篇論文,但後來論文被認定造假,遭《自然》雜誌撤稿,成為繼2005年韓國克隆之父黃禹錫造假事件之後,國際科學界最大的醜聞。這導致通訊作者,日本52歲的著名科學家笹井芳樹自縊身亡,他用生命捍衛了學術尊嚴。同時,小保方晴子此前任職的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現任主席、「諾獎」得主野依良治將引咎辭職。

另外還有日本教育比較先進,普及教育時間早等。比如日本在1898年兒童入學率達到了97%。到1910年以後,日本已完全普及了國民教育,那時候我們國家只有富人才能上學堂。

日本學生

結論

我認為對於日本2001年提出的諾貝爾獎計劃非常有可能實現,也就2051年取得30個諾貝爾獎。以現在的進度來看,在過去的19年間就有19人獲獎,幾乎是每年一個,可見日本科技創新發展不但沒有落下,而且有加速之勢。

我國從建國之初到目前為止只有兩人獲得諾貝爾獎,而日本第一個諾獎得主湯川秀樹也是1949年榮獲諾貝爾物理學獎。現在71年過去了,結果日本有28位諾獎得主,我們是不是感覺到慚愧?

[聲明:圖片來源於網絡,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2001年,日本稱在50年內,拿遍30個諾貝爾獎,如今拿下了多少個?
    今天我們要說的一個典型案例就是在2001年,日本就給自己的國家立下了一個目標,就是要在50年之內拿下30跟諾貝爾獎,如今拿下了多少個了呢? 年的時間裡面,日本收穫30多個諾貝爾獎。
  • 2019年再拿一個諾貝爾獎,日本離50年要拿30個諾貝爾獎還有多遠?
    時間回到本世紀之初,2001年3月,日本政府出臺了「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該計劃雄心勃勃地表示:日本要在「50年要拿30個諾貝爾獎」。此項科學技術基本計劃一經發布,便首先在日本國內掀起軒然大波,整個日本輿論基本上一邊倒,認為「50年要拿30個諾貝爾獎」不太可能。
  • 19年前,日本稱50年得30個諾貝爾獎,如今一看,不得不說日本厲害
    ,日本曾提出一個50+30的計劃,50年之內要拿下30個諾貝爾獎。 當50+30計劃被提出時,日本科學家野依良治就不贊同,他認為這個計劃「很沒腦子」。那麼如今,日本的諾獎計劃到底實現得怎麼樣了呢?值得一提的是,野依良治本人2001年便因為手性觸媒之不對稱合成研究獲得了當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算是給50年計劃開了個好頭。
  • 放出狂言50年要拿30個諾獎的日本,如今怎麼樣了?
    Stanley Whittingham 一起榮獲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吉野彰成為日本第27位諾貝爾獎得主。 2001年3月,日本政府出臺了「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該計劃雄心勃勃地表示:日本要在「50年要拿30個諾貝爾獎」。
  • 日本曾誇下海口,50年拿30個諾貝爾獎,如今18年過去,情況如何?
    截止到2019年,諾貝爾獎共授予了919位個人和24個團體,對個各個國家而言,拿到諾貝爾獎的數量,也一定程度上反應了一個國家的發展水平。日本作為一個發達國家,在科學教育等領域也投入很大,他們對諾貝爾獎也非常執著,曾經放下豪言,要在50年內拿到30個諾貝爾獎,如今18年過去了,他們是否能實現自己的諾言?
  • 為何說日本再難延續每年一個諾貝爾獎的輝煌?專家回答一針見血
    諾貝爾獎,被普遍認為是全球所有頒獎領域內的最高水準,其獲獎人數成為一個國家科技水平的象徵之一。日本曾在2001年放出豪言:「要在50年內拿下30個諾貝爾獎」。要知道當時日本的諾貝爾獲得者只有9位,因此外界一致認為日本是痴人說夢。但是,日本用實力證明了自己有這個實力。
  • 日本人18年拿了18個諾貝爾獎,是怎麼做到的?
    來源:觀點團隊原創是的,你沒有看錯,日本人又拿諾貝爾獎了,10月1日,美國科學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和日本科學家本庶佑(Tasuku Honjo)獲得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2000年-2018年,已經有18名日本人獲得諾貝爾獎,幾乎是一年一人的節奏。
  • 為何日本能18年奪18個諾獎?專家:全靠這門課程,被我國忽視多年
    2001年,日本政府出臺了一項「科學技術基本計劃」,然而該計劃一經出臺,就引起了軒然大波,甚至很多人都覺得日本有些「不自量力、口出狂言」,因為在該計劃中提出——日本將在50年內拿下30個諾貝爾獎。
  • 日本又雙叒叕拿諾貝爾獎了,中國人到底輸在哪裡?
    日本能夠持續不斷地在諾貝爾獎項上有所斬獲,和他們制定的「日本諾貝爾獎計劃」密不可分。日本在2001年4月頒布的《科學技術基本計劃》中,就明確提出了以歐洲國家作為諾貝爾獎的競爭對手,並制定了未來50年裡拿下30個諾貝爾獎的宏大計劃。和日本相比,我們中國一共獲得過多少諾貝爾獎呢?
  • 日本真正可怕之處:18年裡18人拿了諾貝爾獎!
    來源:牛彈琴2001年,日本政府確定了一項雄心勃勃的科學計劃,口號是「50年內拿30個諾貝爾獎」。此前,在諾獎的百年歷史中,作為世界經濟大國的日本,還只有9位得主。當時很多人以為日本人吹牛,包括日本科學家野依良治,毫不客氣地抨擊這樣的目標「很沒腦子」。
  • 日本真正的可怕之處:18年裡18人拿了諾貝爾獎!
    2001年,日本政府確定了一項雄心勃勃的科學計劃,口號是「50年內拿30個諾貝爾獎」。此前,在諾獎的百年歷史中,作為世界經濟大國的日本,還只有9位得主。當時很多人以為日本人吹牛,包括日本科學家野依良治,毫不客氣地抨擊這樣的目標「很沒腦子」。但結果,他當年就拿到了諾貝爾化學獎,算是一個開門紅。以後每年的諾貝爾獎,似乎都少不了日本人的身影。
  • 剛剛,日本再獲諾獎!50年拿30個諾獎狂言曾遭國人嘲笑, 現在要做到了!
    截至今年為止,日本共有8名科學家獲得了諾貝爾化學獎。諾貝爾獎看來很喜歡京都大學。現在日本有15名諾貝爾獲獎者,都是與京都大學有關聯。日本曾經制定21世紀50年內獲得30個諾獎,遭到中國人嘲笑,如今日本以每年一個的速度拿獎,新世紀已拿了19個諾獎,看來他們真的要實現了!
  • 日本人十九年,得了19個諾貝爾獎,都是哪些人和哪些領域?
    2001年,日本宣布要力爭在50年內出30位諾貝爾科學獎得主當時被批為「口出狂言」! 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又一次頒發給日本人。 日本 十九年,19個諾貝爾獎得主。
  • 2:18,中國獲諾貝爾獎人數被日本碾壓,但我們也不應妄自菲薄
    更多精彩內容,歡迎點擊關注北京時間10月3日,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被授予日本免疫學家本庶佑和他的美國同行,這也是日本進入21世紀之後獲得諾貝爾獎的第18人,而如果將時間拉長,日本獲得諾貝爾獎的人數已經達到了26人,而日本對於這個結果顯然還是不滿意
  • 19年19個諾貝爾獎!我們的教育與日本相比,真的輸在了起跑線上
    日本曾口出狂言:50年要拿30個諾貝爾獎!2001年3月,日本政府出臺了「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該計劃明確表示日本要在50年內拿到30個諾貝爾獎。該計劃一經發布,就引起了日本和國際媒體的關注,引發了不小的爭議,質疑日本是蚍蜉撼大樹。
  • 稜鏡 | 日本真正的可怕之處:18年裡18人拿了諾貝爾獎!
    此前,在諾獎的百年歷史中,作為世界經濟大國的日本,還只有9位得主。當時很多人以為日本人吹牛,包括日本科學家野依良治,毫不客氣地抨擊這樣的目標「很沒腦子」。但結果,他當年就拿到了諾貝爾化學獎,算是一個開門紅。以後每年的諾貝爾獎,似乎都少不了日本人的身影。
  • 日本科學早已亞洲第一?18年拿18個諾貝爾獎,為何他們能做到?
    文/濤聲依舊日本科學早已亞洲第一?18年拿了18個諾貝爾獎,為何他們能做到?目前諾貝爾獎已經開始頒發獎項了,中國還是無一人獲獎,可我們的鄰國日本卻再次獲得諾貝爾生理學將,獲得的是日本科學家本庶佑以及他的美國夥伴。日本的科學家已經遙遙領先中國了嗎?
  • 19年拿了19個諾貝爾獎,日本科學為何「井噴」?
    人們不禁要問,日本何以在21世紀初期出現諾貝爾獎井噴現象? 以下,擬從宏觀、中觀和微觀三個視角嘗試考察一下導致日本在21 世紀初期出現諾貝爾獎井噴現象的可能原因。 討論21世紀初期日本諾獎井噴現象,不得不觸及日本政府提出的在21世紀前50年裡獲得30個諾貝爾獎之計劃。如眾所知,1995 年,日本國會通過了一個影響深遠的重要法律——《科學技術基本法》,明確提出「科學技術創造立國」的口號,並將其作為基本國策。
  • 「諾獎荒」讓平均一年拿一個諾貝爾獎的日本不淡定了……
    也就是說,自2001年以來,日本平均一年就拿下一個諾獎。於是,不少人認為日本在諾獎上取得的驚人成績或多或少與一項計劃有關,這就是日本的「諾貝爾獎計劃」。2001年3月,日本內閣制定、通過了第二個《科學技術基本計劃》。
  • 日本憑什麼每年一個諾貝爾獎?看看日本媽媽的4條家規,值得借鑑
    提到諾貝爾獎,在我們的印象獲得過的人屈指可數,屠呦呦、莫言、楊振寧……作為擁有14億人口的大國,拿到諾貝爾獎的人數遠遠沒有日本多。在2000年後,我國獲得諾貝爾獎的只有兩人,其中拿到自然科學獎的只有兩位。然而在2000-2020的20年間,日本先後已經有19人獲得了諾貝爾獎。